假如《巴黎聖母院》中的流浪女藝人和敲鐘人結婚了,他們的婚姻是否能幸福?讓我們沉浸在那個時代氛圍的音樂中,一起暢想和分析男女主人公的後續故事。每天讀寫繪,探索和發現生活的美。歡迎點上方,關注百家號:唄媽美學
Bruno Pelletier,Ensemble - Le temps des cathédrales - Rappel (Final)
02:25來自唄媽美學
一、社會背景決定了底層人民婚姻的不幸。15世紀的法國,被資產階級革命政權推翻的波旁王朝復闢了。封建王朝、教會勢力和資產階級新貴之間權力之爭,使得社會關係錯綜複雜、民不聊生。豔麗的女藝人埃斯梅拉達如同璀璨的綠寶石,吸引著不同階層的男人。劇中的男1號浪漫詩人,男2號貴族騎士;男3號精英副主教,男4號鐘樓怪人均拜倒在她石榴裙下,更不用提社會上其他覬覦埃斯梅拉達美貌和身材的男人們。即便最後女主角選擇了卡西莫多,熱情妙齡女郎下嫁醜陋的鐘樓怪人,民眾的嫉妒與非議,不禁讓人聯想到中國的矮矬窮武大郎和白窮美潘金蓮的結合,最終還是被財大氣粗的西門慶給禍害了。黑暗勢力是不允許底層美好的事物存在。不是供自己玩褻,就是讓她毀滅消失。
二、經濟基礎是幸福婚姻不可或缺的條件。男子卡西莫多,沒有顏值和身材,沒有一技傍身,得罪了副主教克洛德,也就意味著他將失去敲鐘人的職業,名著中描述卡西莫多是一個「幾何形的臉,四面體的鼻子,馬蹄形的嘴,參差不齊的牙齒,獨眼,耳聾,駝背,難聽而忠厚的聲音」身體有殘疾的男人,這樣的男人連自己都很難養活自己,更不用說養活老婆孩子。假如卡西莫多娶了埃斯梅拉達,埃斯梅拉達婚後依然要出來賣藝賺錢討生計,維持一個不穩定的家庭,生活更加艱苦與疲憊。埃斯梅拉達完全可以憑著自己的美貌獲得更好的婚姻,脫離顛沛流離的市井生活。對女人來說,沒半分錢談結婚就是耍流氓和不負責任。
三、「三觀」不合的兩個人結合註定爭吵不斷。「三觀」即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二人有很大的分歧。 劇中窗臺上放著一隻水晶瓶和一隻陶罐。埃斯梅拉達寧可視破了的水晶瓶裡枯萎的花為珍寶,也不高看粗糙陶罐裡開得鮮豔的花一眼。而卡西莫多認為「漂亮少男的心往往醜惡」,一個崇尚人性本善,一個認為人性本惡;一個樂觀自信漂亮但不聰明,一個自卑懦弱醜陋無才。唯一相同的是,他們都是在各自世界中勇敢執著的人。埃斯梅拉達無懼副主教克洛德威脅逼婚,卻又痴心執著愛著貴族花心公子菲比斯;卡西莫多對克洛德言聽計從,卻又奮不顧身的愛著埃斯梅拉達。命運註定了他們是兩條平行線,可相望卻無法相交。歡迎收藏本文。
四、從基因學角度看他們的結合不利下一代。卡西莫多是個連父母都不要的醜陋的畸形兒,沒有原生家庭的愛,從小受到社會的排擠和憎惡,敏感而自卑,活得沒有尊嚴。這個世界怎麼對待他,他也會回報以這個世界一樣的態度。為了報副主教收養之恩,他可以綁架埃斯梅拉達,可以被綁在受刑柱上忍受唾罵、屈辱和鞭打。直到他找到他人生的目標,守護心中的愛人。就算他感動了埃斯梅拉達,埃斯梅拉達湊合著嫁給自己不愛的男人,生下的孩子還是有很高風險是醜陋和殘疾的。出生在社會底層家庭的有先天缺陷的孩子,人生之路註定艱辛痛苦。父母不想孩子也經歷自己受過的苦,然而基因影響著下一代是存在的。聽起來很殘酷,但卻是現實。
愛情故事最好的結局,是生死離別和雙雙殉情,而不是衝破所有的阻撓結婚生子,最後哀怨終生。兩具抱在一起的白骨比平淡無趣的生活更震撼人心。美女與野獸的美好故事只能是幻想的童話。你們看好流浪女藝人和敲鐘人的婚姻嗎?歡迎留言評論和轉發分享本文。相關文章,點此閱讀:揭秘《巴黎聖母院》:17歲少女埃斯梅拉達悲慘的愛情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