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巴黎聖母院》:流浪女藝人和敲鐘人結婚會幸福嗎?

2021-01-09 唄媽美學

假如《巴黎聖母院》中的流浪女藝人和敲鐘人結婚了,他們的婚姻是否能幸福?讓我們沉浸在那個時代氛圍的音樂中,一起暢想和分析男女主人公的後續故事。每天讀寫繪,探索和發現生活的美。歡迎點上方,關注百家號:唄媽美學

Bruno Pelletier,Ensemble - Le temps des cathédrales - Rappel (Final)

02:25來自唄媽美學

一、社會背景決定了底層人民婚姻的不幸。15世紀的法國,被資產階級革命政權推翻的波旁王朝復闢了。封建王朝、教會勢力和資產階級新貴之間權力之爭,使得社會關係錯綜複雜、民不聊生。豔麗的女藝人埃斯梅拉達如同璀璨的綠寶石,吸引著不同階層的男人。劇中的男1號浪漫詩人,男2號貴族騎士;男3號精英副主教,男4號鐘樓怪人均拜倒在她石榴裙下,更不用提社會上其他覬覦埃斯梅拉達美貌和身材的男人們。即便最後女主角選擇了卡西莫多,熱情妙齡女郎下嫁醜陋的鐘樓怪人,民眾的嫉妒與非議,不禁讓人聯想到中國的矮矬窮武大郎和白窮美潘金蓮的結合,最終還是被財大氣粗的西門慶給禍害了。黑暗勢力是不允許底層美好的事物存在。不是供自己玩褻,就是讓她毀滅消失。

二、經濟基礎是幸福婚姻不可或缺的條件。男子卡西莫多,沒有顏值和身材,沒有一技傍身,得罪了副主教克洛德,也就意味著他將失去敲鐘人的職業,名著中描述卡西莫多是一個「幾何形的臉,四面體的鼻子,馬蹄形的嘴,參差不齊的牙齒,獨眼,耳聾,駝背,難聽而忠厚的聲音」身體有殘疾的男人,這樣的男人連自己都很難養活自己,更不用說養活老婆孩子。假如卡西莫多娶了埃斯梅拉達,埃斯梅拉達婚後依然要出來賣藝賺錢討生計,維持一個不穩定的家庭,生活更加艱苦與疲憊。埃斯梅拉達完全可以憑著自己的美貌獲得更好的婚姻,脫離顛沛流離的市井生活。對女人來說,沒半分錢談結婚就是耍流氓和不負責任。

三、「三觀」不合的兩個人結合註定爭吵不斷。「三觀」即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二人有很大的分歧。 劇中窗臺上放著一隻水晶瓶和一隻陶罐。埃斯梅拉達寧可視破了的水晶瓶裡枯萎的花為珍寶,也不高看粗糙陶罐裡開得鮮豔的花一眼。而卡西莫多認為「漂亮少男的心往往醜惡」,一個崇尚人性本善,一個認為人性本惡;一個樂觀自信漂亮但不聰明,一個自卑懦弱醜陋無才。唯一相同的是,他們都是在各自世界中勇敢執著的人。埃斯梅拉達無懼副主教克洛德威脅逼婚,卻又痴心執著愛著貴族花心公子菲比斯;卡西莫多對克洛德言聽計從,卻又奮不顧身的愛著埃斯梅拉達。命運註定了他們是兩條平行線,可相望卻無法相交。歡迎收藏本文。

四、從基因學角度看他們的結合不利下一代。卡西莫多是個連父母都不要的醜陋的畸形兒,沒有原生家庭的愛,從小受到社會的排擠和憎惡,敏感而自卑,活得沒有尊嚴。這個世界怎麼對待他,他也會回報以這個世界一樣的態度。為了報副主教收養之恩,他可以綁架埃斯梅拉達,可以被綁在受刑柱上忍受唾罵、屈辱和鞭打。直到他找到他人生的目標,守護心中的愛人。就算他感動了埃斯梅拉達,埃斯梅拉達湊合著嫁給自己不愛的男人,生下的孩子還是有很高風險是醜陋和殘疾的。出生在社會底層家庭的有先天缺陷的孩子,人生之路註定艱辛痛苦。父母不想孩子也經歷自己受過的苦,然而基因影響著下一代是存在的。聽起來很殘酷,但卻是現實。

愛情故事最好的結局,是生死離別和雙雙殉情,而不是衝破所有的阻撓結婚生子,最後哀怨終生。兩具抱在一起的白骨比平淡無趣的生活更震撼人心。美女與野獸的美好故事只能是幻想的童話。你們看好流浪女藝人和敲鐘人的婚姻嗎?歡迎留言評論和轉發分享本文。相關文章,點此閱讀:揭秘《巴黎聖母院》:17歲少女埃斯梅拉達悲慘的愛情結局

相關焦點

  • 《巴黎聖母院》裡我最愛的醜陋敲鐘人卡西莫多,他的靈魂會發光
    文:王萬物圖:網絡就在剛剛,巴黎聖母院腳手架拆除工程將開始,且至少持續三個月的新聞上了熱搜,我又開始懷念起雨果筆下巴黎聖母院的故事,那個敲鐘人卡西莫多、美麗又可憐的愛斯梅拉達,帥氣無情的弗比斯還有心狠手辣的克洛德。
  • 又見《巴黎聖母院》
    初次接觸《巴黎聖母院》還是我上初中的時候,語文老師給我們講述了這部小說,後來上大學時又重溫這部小說。《巴黎聖母院》標題所指正是故事的發生地——巴黎聖母院。2019年4月16日,巴黎聖母院遭遇到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一次火災,這則新聞讓我為巴黎聖母院感到惋惜的同時,也讓我再次想起了《巴黎聖母院》這本小說。上班空隙,又一次看了這本小說。
  • 深度解讀《巴黎聖母院》中的四個愛情悲劇
    導語:世界名著《巴黎聖母院》是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的第一部大型小說,女主角愛絲梅拉達豔麗、善良、純真,尋覓著美好絢麗的愛情,最終卻被無情的現實所吞噬,為愛而失去了寶貴的生命。魯迅先生曾說,「悲劇是將人生的美好撕碎了給人看」。
  • 《巴黎聖母院》:雨果積極浪漫主義的反諷和啟迪
    面目醜陋、心地善良的敲鐘人卡西莫多為愛絲美拉達捨身而死的故事。揭露了宗教的虛偽,宣告禁欲主義的破產,歌頌了下層勞動人民的善良、友愛、捨己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那麼,雨果在《巴黎聖母院》中是如何運用積極浪漫主義手法對權貴階層進行無情反諷,借主角悲慘故事給大眾以啟迪的呢?
  • 《巴黎聖母院》:以希臘語手刻字展開想像,展現美與醜的鮮明對照
    《巴黎聖母院》是法國文學家維克多雨果所著的,第一部具有向身風格的長篇浪漫主義小說。故事發生在15世紀路易十一時代的巴黎。作者以希臘語手刻字展開想像,向人們展現了美與醜的鮮明對照,通過這悽美的悲劇引人深思。我在閱讀《巴黎聖母院》的中文評本之前觀看了與之同名的影片,那還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 《巴黎聖母院》:卡西莫多的禮物
    美麗善良的吉普塞姑娘埃斯梅拉達白天靠跳舞為生,晚上和一群自稱是「乞丐王國」的窮苦人居住在一起。
  • 名著推薦:《巴黎聖母院》
    昔日裡的巴黎聖母院2019年4月16日凌晨,一場大火將巴黎聖母院燒成灰燼。燃燒的巴黎聖母院它的燒毀,打溼了多少人的眼眶。這座古老的建築,陪著人們度過了856個春秋。一位民眾悲痛至極的說:上千年的歷史被抹去,巴黎就像死去了一樣。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它的同名小說:《巴黎聖母院》
  • 音樂劇《巴黎聖母院》(《鐘樓怪人》)
    「愚人節」那天,流浪的吉卜賽一人在廣場上表演歌舞。有個叫埃斯梅拉達的吉卜賽姑娘吸引了來往的行人,她長得美麗動人,舞姿也非常優美。      巴黎聖母院的副主教克洛德·弗羅洛也瘋狂地愛上了埃斯梅拉達。他命令教堂敲鐘人,相貌奇醜無比的卡西莫多把埃斯梅拉達搶來。結果法國國王的弓箭隊長法比救下了埃斯梅拉達,抓住了卡西莫多,並把他帶到廣場上鞭笞。善良的吉卜賽姑娘不計前嫌,反而送水給卡西莫多喝。
  • 音樂劇賞析:《 巴黎聖母院》(鐘樓怪人)
    「愚人節」那天,流浪的吉卜賽一人在廣場上表演歌舞。有個叫埃斯梅拉達的吉卜賽姑娘吸引了來往的行人,她長得美麗動人,舞姿也非常優美。      巴黎聖母院的副主教克洛德·弗羅洛也瘋狂地愛上了埃斯梅拉達。他命令教堂敲鐘人,相貌奇醜無比的卡西莫多把埃斯梅拉達搶來。結果法國國王的弓箭隊長法比救下了埃斯梅拉達,抓住了卡西莫多,並把他帶到廣場上鞭笞。善良的吉卜賽姑娘不計前嫌,反而送水給卡西莫多喝。
  • 《巴黎聖母院》的火與水
    去年巴黎聖母院遭遇火災,估計很多人還記憶猶新。2019年4月15日是個傷心的日子,著名的聖母院尖塔在大火中墜落,其他損失也相當慘重。當我從新聞中得知這個不幸的消息,扼腕嘆息之餘,腦子裡閃現的就是上文描寫的那一幕。小說中的大火使聖母院免遭劫難,而現實中的這場大火卻差點毀掉這座滿載著法蘭西八百多年歷史的文化瑰寶。
  • 雨果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品讀
    《巴黎聖母院》梅達拉是一名吉普賽姑娘,她和同伴在「愚人節」那天在廣場上載歌載舞。奇異的舞蹈和曼妙的身姿吸引了大批觀眾駐足觀看。圍觀的人群中有巴黎聖母院的主教弗洛羅,醜惡的弗洛羅覬覦梅達拉美麗的容貌,想滿足自己的欲望。便命令卡西莫多把梅達拉搶回來。卡西莫多是巴黎聖母院的一名敲鐘人,他是一個畸形兒,有一張幾何圖形的臉面,方口塌鼻,從小就被遺棄在了教堂裡。
  • 讀書筆記——《巴黎聖母院》上+下
    《巴黎聖母院》是維克多雨果的百年經典之作,跟巴黎聖母院教堂一樣久負盛名。小說以巴黎中心一個皇族婚禮開始,三教九匯聚一堂粉墨登場。小詩人格蘭古瓦的節目怎麼也引不起觀眾的興趣,那個帶著金角小白羊的吉普賽女子愛斯梅拉達卻幾乎可以瞬間成為全場焦點,更可氣的是,他這天甚至連那個天生怪相醜到有點噁心的敲鐘人卡西莫多都不如。格蘭古瓦漫無目的的尾隨著愛斯梅拉達往家走,無意中救了被卡西莫多劫持中的愛斯梅拉達。
  • 《巴黎聖母院》——神權和人權,美好與醜惡,愚昧與求知
    《巴黎聖母院》讓我看到的是神權和人權 美好與醜惡 愚昧與求知的對抗主教克洛德愛因愛生恨 刺殺她的情人並嫁禍於她將她救出卻又親手送上絞刑架「汝投餘海洋深處,波濤翻滾吞沒餘聲」你知道書裡是怎麼描述敲鐘人卡西莫多嗎「四面體的鼻子,馬蹄鐵形嘴巴,左眼上擋著濃密如茅草的紅眉毛,一個大肉瘤完全遮住右眼,牙齒橫七豎八,東缺一塊西少一角,賽過城牆垛口,一顆長如象牙的獠牙伸出長著厚繭的嘴唇,下巴劈開。」
  • 歐洲各式教堂,幸見巴黎聖母院
    哥德式風格的巴黎聖母院,有幸在大火前一睹其風採(拍攝於2011年冬)。2019年4月15號下午6:30分起火,中軸塔被燒斷,坍塌,給有800年歷史的巴黎聖母院帶來了無法彌補的損失,有人說是命運,有人說是輪迴。
  • 大得傳書之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自從有了大得傳書,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們寫文章沒素材啦。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巴黎聖母院》的殿堂。巴黎聖母院這是雨果的長篇小說代表作,作為世界十大文學名著之一,是一部不可不讀的浪漫主義流派作品。放完彩虹P,這故事到底講啥(1)巴黎聖母院副主教克洛德,對吉卜賽少女埃斯梅拉達產生邪念。(2)克洛德指使醜陋的敲鐘人加西莫多劫持她。(3)弓箭隊長腓比斯將她救下,並贏得她的愛情。
  • 讀雨果《巴黎聖母院》思考什麼是般配的愛情?
    《巴黎聖母院》是法國作家雨果的長篇小說,同名改編電影《巴黎聖母院》與小說同樣精彩,直擊心靈,感染情緒,滲入思想,給人留下抹不去的經典映像。去年巴黎聖母院著火讓電影又火了,當然那是一樁悲傷的事件。作家雨果在十九世紀群星燦爛的法國文壇,維克多·雨果可以說是最璀璨的一顆明星。
  • 用2.8萬根火柴還原巴黎聖母院!巴黎聖母院與我國文壇的不解之緣
    巴黎聖母院去年失火後,他深受觸動,歷時3個月,使用了2.8萬根火柴棒,終於呈現出巴黎聖母院的原貌,就連鐘樓裡的鐘都能搖動。引發網友熱議。相關新聞視頻截圖經歷了700多年的風風雨雨,巴黎聖母院見證了近代史的重大節點,其中就有不少中外名人與它結緣:貝多芬和拿破崙反目;雨果的同名小說和梁啓超、魯迅介譯的趣聞等等。
  • 《巴黎聖母院》讓我認清了人性的複雜,讀後感
    人的兩隻耳朵,一隻聽到上帝的聲音,一隻聽到魔鬼的聲音。——雨果《巴黎聖母院》是很高級的文學著作,閱讀之後,感觸良多。"我像圖書館裡所有的人一樣,年輕時也浪跡四方,尋找一本書,也許是目錄的總目錄。」博爾赫斯的這段話仿佛就是我的心聲閱讀名著,閱讀美。在書籍的叢林中,愛書人為找到心靈深處最好的風景而不斷前行,尋尋覓覓。一座教堂和一本書。是《巴黎聖母院》留給我的最深刻的印象,這部法國浪漫主義歷史小說中人物的真善美和假惡醜皆被放大了若干倍。
  • 《巴黎聖母院》:浪漫主義文學思潮中震撼人心的至醜與極美
    《巴黎聖母院》是法國文學家維克多雨果創作的長篇小說,1831年1月14日首次出版。雨果的《巴黎聖母院》是側重於以表現幻想和情感為主的浪漫主義文學作品。而浪漫主義文學的主要特徵是理想性和誇張性。面對落難的即將被絞死的詩人甘果瓦,愛斯梅哈爾達不惜以與他結婚來解救他;面對刑場上醜陋的,萬人嫌棄的敲鐘人加西莫多,愛斯梅哈爾達卻能夠不計前嫌,把水送到他的嘴邊;愛斯梅哈爾達被誣告殺害菲比斯,在法庭上,她關心的不是自己被判刑,仍舊牽掛和擔心著菲比斯的傷勢。除了善良,愛斯梅哈爾達還是一個對待罪惡堅貞不屈的人。
  • 你知道巴黎聖母院大火,你知道真實的雨果是C粉創始人嗎?
    前幾日巴黎聖母院大火,很多人在社交媒體上懷念它,諸多類似於「塔尖倒塌,玫瑰花窗損毀,800年歷史灰飛煙滅,一場人類文明的浩劫」的句子,不知是筆者膚淺的緣故,雖然我也覺得惋惜,但是還遠遠達不到社交媒體悲慟的地步,萬物皆有定數,我們要做的就是把人能做到的部分做好,剩餘的部分交給上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