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聖母院》讓我認清了人性的複雜,讀後感

2020-12-14 神來之妙筆

人的兩隻耳朵,一隻聽到上帝的聲音,一隻聽到魔鬼的聲音。——雨果

《巴黎聖母院》是很高級的文學著作,閱讀之後,感觸良多。

"我像圖書館裡所有的人一樣,年輕時也浪跡四方,尋找一本書,也許是目錄的總目錄。」博爾赫斯的這段話仿佛就是我的心聲閱讀名著,閱讀美。在書籍的叢林中,愛書人為找到心靈深處最好的風景而不斷前行,尋尋覓覓。一座教堂和一本書。是《巴黎聖母院》留給我的最深刻的印象,這部法國浪漫主義歷史小說中人物的真善美和假惡醜皆被放大了若干倍。正是這個與眾不同的特點深深吸引了我。

這本書以15世紀的法國為背景,敘述了美麗的吉普賽少女埃斯梅拉達被陷害致死的故事。小說中出現了三個靈魂人物,一個粗野醜陋但心地善良的敲鐘人加西莫多,一個惡毒貪婪、道貌岸然的副主教克洛德,一個耽於幻想、冷靜理智的詩人格蘭古瓦,他們的關係似一個等腰三角形,而女主角自然是三角形的中心。他們共同上演了一出美與醜的戲劇。

《巴黎聖母院》電影

作為臺下的一名觀眾,讓我感觸頗大的是第六卷中,一滴眼淚淚回報一滴水的情節,它讓我邂逅了人性中的美麗與堅強,同時看清了當時自詡高尚的人們的愚昧與無知,折射出那個社會普遍缺乏的愛心與良知,這一切就好像種子播撒在我的心田,使心靈開始遠離荒蕪,直面是非善惡。當心地仁慈、不計前嫌的埃斯梅拉達取出葫蘆溫柔地舉到被人鞭笞唾棄的加西莫多嘴邊時,那不幸的人,生平第一次留下了眼淚,那是他的懺悔。當埃斯梅拉達遭遇殺身之禍,加西莫多好心收留她時,他說了這麼一段話:「您問我為什麼要救助您,您忘了,有天夜裡一個混蛋想把您劫走,而第二天在他被綁在恥辱柱上時,您卻救助了他。哪怕是一滴水,一絲憐憫,我以生命相報也不夠。即使您忘了,而他永遠記得。」

隱忍寬容懂得感恩,銘記回報,這是我從《巴黎聖母院》裡讀到的人性的光輝。

或許故事的結局是讀者唯一的遺憾,但我認為它是完美的謝幕。埃斯梅拉達香消玉殞,克洛德在鐘樓頂完成了作為一個不忠教徒的贖罪,而加西莫多到墓穴中與他一生的至愛永久相伴。不是麼?以德報怨的女主人公用愛喚醒了曾經只會一味順從、不辨好壞的加西莫多,面容醜陋、心靈純潔的他身處社會底層,因對真善美的虔誠膜拜讓靈魂得到了洗禮,攀升到了理想的高度。我想這就是作者最終想要表達的作品內涵、精髓所在。

黑與白,善於惡

「醜就在美的旁邊,畸形靠近優美,醜陋在崇高的背後,美與醜共存,光明與黑暗相伴。」雨果對自己作品的評價道出了我那種「悠然心會,妙處難於君說」的真實感受。

閱讀《巴黎聖母院》讓我認清了人性的複雜,世相的迷離,讓我漸漸有了充足的精神準備迎受人世的八面來風。

世相迷離,人心難測

閱讀《巴黎聖母院》讓我的心靈日漸豐盈,生命因此多了一份新的元素,心弦的悸動,積聚的狂歡、溫馨、疑慮、思索油然而生,越堤而出。

或許可以將艾略特的詩句稍加改動:為了到達我現在所在的地方,離開我現在不在的地方,必須經歷一條崎嶇卻美不勝收的精神之路。而《巴黎聖母院》就是路的指標,引領我前進,獲得心靈的重生。

雨果是法國著名的浪漫主義作家,他筆下的經典名著《巴黎聖母院》便是很好地體現了他的浪漫主義的風格。

一座古老的教堂,一個悲慘的故事,一種人生的感悟,一次心靈的洗禮,這就是《巴黎聖母院》。

多讀書,多感悟,你的人生 就會有別樣的精彩!

相關焦點

  • 再讀《巴黎聖母院》,人性永遠複雜,善惡豈能看外貌
    一個久未聯繫的朋友,最近給我訴苦,說是自己感情上受傷了,在他眼中,明明一個柔弱,簡單,清純的女孩子,卻沒想給了他這麼重的傷害。而他犯的錯,歸根結底,不外乎太看重外貌,或者說只看重外貌,是典型的「顏值就是一切」的受害者,那天陪他借酒澆愁,我便笑著勸他,或許,可以再去讀一讀《巴黎聖母院》,美麗與醜陋,正義和邪惡,高尚和低劣,一切的人性,都在這個故事中得以展現。
  • 《巴黎聖母院》:錯綜複雜的情感糾葛,人性底色的碰撞交鋒
    再次拜讀《巴黎聖母院》,體味又深一層。年少時,讀的是故事。而如今,讀得更多的是人性。情節再曲折,總有結束。可人性回寰間,見證到的現實之處,卻能為內心點明方向。作品簡介及故事梗概1.作品簡介《巴黎聖母院》是法國作家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義小說,引起了廣泛的反響和關注。
  • 天堂與地獄的模樣|葉子:由《巴黎聖母院》想到《羅生門》
    巴黎聖母院的玫瑰花窗,便是世人眼中天堂的模樣。中世紀的人按照《聖經》裡的描述,用彩繪玻璃工藝,拼組成一幅幅絢爛的宗教故事,美麗的彩繪玻璃,如繁複多瓣的玫瑰花,在陽光的照耀下,呈現著世上最為眩神奪目的光芒。
  • 修復中的巴黎聖母院
    火災發生前,巴黎聖母院正在進行局部修繕工程,包括對尖頂的修復。為了進行修復,在屋頂上安裝了幾百噸重的腳手架,約由5萬根管件構成,由於火勢過於兇猛,許多金屬管件變形並融化粘連在一起。腳手架本身有坍塌的危險,而建築本身已經非常脆弱,腳手架又與拱頂相連接,所以,腳手架對幾個拱頂的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如何在不引發其他問題的前提下拆除腳手架成為當務之急,也是當下最複雜的工程之一。
  • 又見《巴黎聖母院》
    初次接觸《巴黎聖母院》還是我上初中的時候,語文老師給我們講述了這部小說,後來上大學時又重溫這部小說。《巴黎聖母院》標題所指正是故事的發生地——巴黎聖母院。2019年4月16日,巴黎聖母院遭遇到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一次火災,這則新聞讓我為巴黎聖母院感到惋惜的同時,也讓我再次想起了《巴黎聖母院》這本小說。上班空隙,又一次看了這本小說。
  • 讀雨果《巴黎聖母院》思考什麼是般配的愛情?
    《巴黎聖母院》是法國作家雨果的長篇小說,同名改編電影《巴黎聖母院》與小說同樣精彩,直擊心靈,感染情緒,滲入思想,給人留下抹不去的經典映像。去年巴黎聖母院著火讓電影又火了,當然那是一樁悲傷的事件。作家雨果在十九世紀群星燦爛的法國文壇,維克多·雨果可以說是最璀璨的一顆明星。
  • 《巴黎聖母院》:卡西莫多的禮物
    外表道貌岸然,實則陰險狡詐的巴黎聖母院主教――弗羅拉,對埃斯梅拉達有著強烈的佔有欲;已有未婚妻的皇家侍衛隊隊長――菲比斯,仍情不自禁的愛上了埃斯梅拉達。可是,正是這變態到畸形的愛,一步一步把這個美麗的吉普塞女郎推向了死亡。然而,這陰暗的世界裡,埃斯梅拉達卻收穫了聖母院敲鐘人卡西莫多的守護。
  • 《巴黎聖母院》的火與水
    去年巴黎聖母院遭遇火災,估計很多人還記憶猶新。2019年4月15日是個傷心的日子,著名的聖母院尖塔在大火中墜落,其他損失也相當慘重。當我從新聞中得知這個不幸的消息,扼腕嘆息之餘,腦子裡閃現的就是上文描寫的那一幕。小說中的大火使聖母院免遭劫難,而現實中的這場大火卻差點毀掉這座滿載著法蘭西八百多年歷史的文化瑰寶。
  • 名著推薦:《巴黎聖母院》
    昔日裡的巴黎聖母院2019年4月16日凌晨,一場大火將巴黎聖母院燒成灰燼。一位民眾悲痛至極的說:上千年的歷史被抹去,巴黎就像死去了一樣。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它的同名小說:《巴黎聖母院》《巴黎聖母院》一.作者介紹:
  • 巴黎聖母院大火燒痛世界的心
    4月15日,在法國巴黎,巴黎聖母院燃起大火。  新華社/美聯此時此刻,我的心與法國政府和人民在一起。——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巴黎聖母院著火令人悲痛,它是法國和歐洲文化的象徵。——德國總理默克爾今晚,謹向法國人民、尤其是那些正參加巴黎聖母院火災緊急救援的人員表達我的關心。
  • 大得傳書之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自從有了大得傳書,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們寫文章沒素材啦。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巴黎聖母院》的殿堂。巴黎聖母院這是雨果的長篇小說代表作,作為世界十大文學名著之一,是一部不可不讀的浪漫主義流派作品。放完彩虹P,這故事到底講啥(1)巴黎聖母院副主教克洛德,對吉卜賽少女埃斯梅拉達產生邪念。(2)克洛德指使醜陋的敲鐘人加西莫多劫持她。(3)弓箭隊長腓比斯將她救下,並贏得她的愛情。
  • 你知道巴黎聖母院大火,你知道真實的雨果是C粉創始人嗎?
    前幾日巴黎聖母院大火,很多人在社交媒體上懷念它,諸多類似於「塔尖倒塌,玫瑰花窗損毀,800年歷史灰飛煙滅,一場人類文明的浩劫」的句子,不知是筆者膚淺的緣故,雖然我也覺得惋惜,但是還遠遠達不到社交媒體悲慟的地步,萬物皆有定數,我們要做的就是把人能做到的部分做好,剩餘的部分交給上帝吧。
  • 《巴黎聖母院》:雨果積極浪漫主義的反諷和啟迪
    2,雨果把視角放到巴黎聖母院,凝聚、對比,從而反諷當時社會,給人們以鞭策巴黎聖母院,這座擁有一千多年歷史的大教堂,不但是法國建築史上的偉大奇蹟,更是法國幾代王朝「政教合一」統治的神聖象徵。巴黎聖母院裡那些規矩,市區那種偏見,偏執在小說裡面非常重要,從寫作手法上來講它是小說情節線索的集結點。巴黎聖母院在小說中是巴黎上層社會的代表,而副主教克洛德又是巴黎聖母院的代表,他的言行不一,陰險殘忍就是雨果對權貴階層的真是寫生。
  • 用2.8萬根火柴還原巴黎聖母院!巴黎聖母院與我國文壇的不解之緣
    巴黎聖母院去年失火後,他深受觸動,歷時3個月,使用了2.8萬根火柴棒,終於呈現出巴黎聖母院的原貌,就連鐘樓裡的鐘都能搖動。引發網友熱議。相關新聞視頻截圖經歷了700多年的風風雨雨,巴黎聖母院見證了近代史的重大節點,其中就有不少中外名人與它結緣:貝多芬和拿破崙反目;雨果的同名小說和梁啓超、魯迅介譯的趣聞等等。
  • 巴黎聖母院大火與潘多拉魔盒
    2019年4月15日18時,巴黎聖母院突發火災,整座建築損毀嚴重。巴黎聖母院是法國的,也是世界的,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文化遺產。它不只是承載了800年的文明,它本身就是文明。那場大火令世界為之心痛。好在,轟然倒塌的只有中軸塔,巴黎聖母院主結構整體保存完整。不幸中的萬幸。但我以為,那場巴黎聖母院大火很可能是一種隱喻。隱喻與此後同樣發生在巴黎的一場運動有關。
  • 重建巴黎聖母院是什麼意思
    1961年,巴黎聖母院屋頂上的景色。GunterR Reitz / Michael Ochs攝在2019年4月15日巴黎聖母院大火發生後的幾周和幾個月裡,人們試圖應對損失。巴黎聖母院曾經是(現在是)城市的物理時間表,大火燒過了無法替代的物質歷史。大火的直接後果是重建巴黎聖母院的政治和財政承諾。甚至在大火完全撲滅之前,法國總統伊曼紐爾·馬克龍(Emmanuel Macron)表示有意重建大教堂。
  • 巴黎聖母院被燒毀:沒有什麼會永垂不朽
    4月16日早上,一覺醒來,聽老公說:巴黎聖母院被燒了。我很驚訝:你不是做夢吧?怎麼可能?我還沒攢夠去看它的機票錢呢,就沒了?緊接著,看到了鋪天蓋地的新聞:位於法國首都的巴黎聖母院15日傍晚發生大火,造成巴黎聖母院塔尖倒塌,建築損毀嚴重。
  • 《巴黎聖母院》裡我最愛的醜陋敲鐘人卡西莫多,他的靈魂會發光
    文:王萬物圖:網絡就在剛剛,巴黎聖母院腳手架拆除工程將開始,且至少持續三個月的新聞上了熱搜,我又開始懷念起雨果筆下巴黎聖母院的故事,那個敲鐘人卡西莫多、美麗又可憐的愛斯梅拉達,帥氣無情的弗比斯還有心狠手辣的克洛德。
  • 巴黎聖母院屋頂設計大賽,中國設計師奪冠
    因遭受火災而部分損毀的巴黎聖母院未來什麼樣?也許在重建設計中將出現中國設計師的身影。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獲悉,由獨立出版公司GoArchitect主辦的「巴黎聖母院設計大賽」公布比賽結果,中國設計師提出的「巴黎心跳」方案獲得冠軍。
  • 《巴黎聖母院》:浪漫主義文學思潮中震撼人心的至醜與極美
    《巴黎聖母院》是法國文學家維克多雨果創作的長篇小說,1831年1月14日首次出版。雨果的《巴黎聖母院》是側重於以表現幻想和情感為主的浪漫主義文學作品。而浪漫主義文學的主要特徵是理想性和誇張性。《巴黎聖母院》中有許多奇特的想像。比如各種社會底層人民富集的帶有黑暗色彩卻又義氣滿滿的「奇蹟王朝」的存在。「奇蹟王朝」裡的人都靠著佯裝傷殘來乞討生活,面對不慎闖入的外來人員甘果瓦,他們甚至想要絞死他;但面對受迫害的愛斯梅哈爾達,「奇蹟王朝」的人們卻全副武裝,不惜與象徵封建統治勢力的巴黎聖母院為敵,只為救出愛斯梅哈爾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