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 篳路藍縷

2021-03-05 虎虎老師講故事

成語故事    篳路藍縷

 

篳是指:竹子的枝條,荊的枝條,路:其實是「輅」的通假字。輅由一個車字旁,一個各種的各字組成,是古代的一種大車。藍縷:指破爛的衣服。

 

古人常說: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意思就是趕著竹枝和荊條做的大車,穿著破爛的衣服,去荒山野嶺開荒,用來形容創業艱難。

 

這組成語的來源很早。粗算起來也有三千多年了。

 

那是周朝第二任國君周成王時候的事兒。

 

楚國曾經有一位國君在周朝開國的時候立了大功,所以,周朝第二任君主周成王將四等爵的爵號子爵封給了楚國的國君。從此,楚國成了子爵立國的國家,人們稱呼楚王為楚子。

 

那時候楚國的首都在現在的湖北秭歸縣東南一點,名叫丹陽。楚王名叫熊繹。

 

熊繹接到子爵的封號以後,心裡是蠻高興的。不久,熊繹又接到周成王的通知,要他去

岐陽,就是陝西岐山縣東北一點的地方盟會諸侯。

楚子熊繹接到通知以後,開心得不得了。因為楚國地處南方,一直以來都被中原的諸侯看不起,被稱作蠻夷。如今周天子封了爵位,又請他去會盟諸侯,熊繹覺得楚國終於可以和中原諸侯們平起平坐了,作為楚王,他怎能不高興呢。

 

熊繹帶著隨從赴會,楚國的大臣們興高採烈地送出去好遠。

 

然而,大家沒想到參加完諸侯會盟的熊繹是垂頭喪氣回來的。

 

原來,周天子這次的會盟,只讓侯爵和伯爵入席,熊繹雖然是楚王,又是子爵,卻因為他是「蠻夷」的王,爵位也只有四等,不僅沒能入席飲酒,反而被迫在盟會上為周天子和大爵位的諸侯們在外面看守火炬。

 

周天子明目張胆的藐視,讓熊繹心中憤恨到了極點。當他將參加盟會的經歷告訴楚國的大臣後,大臣們氣得暴跳,紛紛提出出兵中原,以雪盟會上羞辱。

 

熊繹一字一頓地說:「如今中原各諸侯強大富足,相比他們,我們國力不濟。現在去和中原諸侯硬拼並沒有勝算。要不受人欺凌,唯一的辦法就是大家合力同心,創業圖強。等我們糧足了,兵也壯了,到那時,誰也不敢再欺負我們!」

 

熊繹的話說得在場的人紛紛點頭。

 

大家各自回家準備了一番,轉天,熊繹便親自帶領著楚國的臣民進荊山開荒。

 

那時候的荊山上是望不到頭的原始森林。隱藏著無數的毒蛇野獸。到處是荊棘和亂石。

在這裡開荒談何容易。

 

但是熊繹沒有絲毫猶豫。他身穿破舊襤褸的衣服走在開荒大軍的最前面。楚國的臣民在熊繹的帶領下燒山開地,播種糧食。君臣百姓一起住窩棚,喝山泉,披星戴月地勞動。

 

慢慢地,楚國的良田越來越多,國土面積越來越大。糧食多了,人口也多起來,軍隊有了充足的兵源。

 

楚國真的日漸富足和強大。

 

後來,熊繹死了,他的兒子繼位,也和熊繹一樣,開荒種地,擴展著楚國的版圖。

 

經過幾代楚王五十多年的艱苦奮鬥,楚國終於成了江漢一帶的霸主。而楚國臣民也世世代代牢記著熊繹帶領大家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艱辛,十分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這就是成語篳路藍縷的故事。故事講完了,謝謝您的收聽,我是虎虎老師,咱們下個故事再見!

 

虎虎老師

2020.8成都

 

 

相關焦點

  • 【成語故事】篳路藍縷
    【成語】: 篳路藍縷 【解釋】: 篳路:柴車;藍縷:破衣服。駕著簡陋的車,穿著破爛的衣服去開闢山林。形容創業的艱苦。 【成語故事】: 春秋時,小小鄭國,地處晉、楚兩大國之間。北方的晉國和南方的楚國,為了爭奪鄭國,矛盾很大。鄭國既害怕楚國,也不敢得罪晉國,處境十分為難。
  • 成語故事 | 篳路藍縷
    【成語故事】春秋時,小小鄭國,地處晉、楚兩大國之間。北方的晉國和南方的楚國,為了爭奪鄭國,矛盾很大。鄭國既害怕楚國,也不敢得罪晉國,處境十分為難。《左傳·宣公十二年》記載:那年春天,楚國攻打鄭國,鄭國抵擋不住,只得向楚國求和。
  • 【成語】篳路藍縷
    【成語】: 篳路藍縷 【拼音】:bì lù lán lǚ【解釋】: 篳路:柴車;藍縷:破衣服
  • 一天一成語:篳路藍縷
    —關注唐詩宋詞天天讀 頂級傳統文化美刊—春華秋實七十載,篳路藍縷鑄今朝。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成語是「篳路藍縷」。
  • 成語故事——篳路藍縷
    下軍副將欒書說:「不行,楚國經常教誡全國軍民,要發揚他們祖先『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精神,勤儉建國,艱苦奮鬥。有什麼理由說他們驕傲了,放鬆戒備了?況且鄭國勸我們攻打楚軍,其實也並不是真心向著我們。要是我們打勝了,他固然會討好我們,要是楚軍打勝了,他還不是又要向楚國投降。我們怎麼可以相信鄭國的話呢?」上述欒書這段話中「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是什麼意思呢?
  • 「篳路藍縷」的「路」,究竟是啥意思?很多讀者都理解錯了
    篳路藍縷這個成語,出自《左傳·宣公十二年》。這一年,楚莊王出兵攻打鄭國,鄭國就派人去晉國求救,並且告訴晉國人說:「楚軍因為屢屢得勝,非常驕傲,而且他們如今在外面已經很久了,又不設防備,您去攻打他們,我們鄭國做後盾,必定能一擊成功。」晉國的先穀立刻就答應了,說:「打敗楚國,降服鄭國,在此一舉,我們一定要答應鄭國的要求。」
  • 這些「最不像成語的成語」,有何臉面苟活於世?
    有人竟然把「最不像成語的成語」翻出來了——看得我一腦門子汗:酒店猛狗,藥店飛龍,破馬張飛……這麼多稀奇古怪的成語,能被網友翻出來,也是不容易了。這些「不像成語的成語」,多數,大家都感到比較陌生,因為確實太稀奇古怪了。但有一些成語,在某些人眼中,並不算十分陌生,只是用得少。我舉個例子:篳路藍縷。這個詞,文化稍微欠缺一點的人,就完全不知道什麼意思。
  • 成語故事-指鹿為馬
    指鹿為馬的故事示例東床已招佳婿,何似以羊易牛;西鄰縱有責言,終難指鹿為馬。(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七)上期成語故事-望梅止渴輕輕鬆鬆學成語讓孩子愛上學習每一個成語背後,都有一個寓意深遠的故事,蘊涵著豐富的智慧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 學成語故事,玩成語填詞——望梅止渴的故事
    成語故事小課堂精彩繼續~ 今天鴨,牛牛君會帶著大家 學習成語故事,玩成語填詞遊戲 快來動動你的腦筋,看誰填的快!
  • 成語故事一鳴驚人
    成語解釋成語一鳴驚人
  • 成語故事雕蟲小技
    成語解釋成語雕蟲小技拼音diāo chóng
  • 成語故事孤掌難鳴
    成語解釋成語孤掌難鳴
  • 「守株待兔」是成語故事還是寓言故事
    課文是一篇文言文,全文只有39個字,故事通過宋耕者「因釋其耒而守株」,最後「身為宋國笑。」從而讓學生明白兔子撞死在樹樁上是一件極偶然的事情,不能作為必然事件,從而懂得對意外的收穫不要存有僥倖心理,要想有收穫,必須付出勞動。故事內容學生大部分聽過、讀過,作為文言文更簡潔精煉。最近有同學問,「守株待兔」是成語故事還是寓言故事呢?成語故事和寓言故事有什麼區別和聯繫呢?這裡給大家來說一說。
  • 對牛彈琴| 成語故事
    對牛彈琴得故事出自牟融得《理惑論》,又名《牟子》。作者牟融學識淵博,年輕時曾被推舉為茂才,後來成為朝廷得重臣,政績出眾,受到大家得一致讚揚。在東漢時期,「茂才」就是秀才的意思。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原來,東漢的開國皇帝叫劉秀,為了避諱——不能直接說出皇帝的名字,東漢的「秀才」統一被改為「茂才」。
  • 竭澤而漁|成語故事
    ……▍素材來源:《芝麻講成語故事》,它是一套針對7~12歲兒童量身打造的集故事性、互動性、趣味性和實用性於一體的兒童國學讀本。本書特色如下:1.好看的成語故事+央視著名少兒欄目主持人芝麻原聲同步音頻,讓小讀者們不僅可以愉快的閱讀,還能通過掃碼聽芝麻講成語故事。
  • 捨生取義|成語故事
    ……▍素材來源:《芝麻講成語故事》,它是一套針對7~12歲兒童量身打造的集故事性、互動性、趣味性和實用性於一體的兒童國學讀本。本書特色如下:1.好看的成語故事+央視著名少兒欄目主持人芝麻原聲同步音頻,讓小讀者們不僅可以愉快的閱讀,還能通過掃碼聽芝麻講成語故事。
  • 大意失荊州 | 成語故事
    【成語】:大意失荊州【dà yì shī jīng zhōu】【基本釋義】本指關羽鎮守荊州時,因大意輕敵而導致荊州失守。
  • 每日成語|07 程門立雪
    陪孩子一起讀讀成語故事背後的典故程 門 立 雪 舊指學生恭敬受教,現指尊敬師長。比喻求學心切和對有學問長者的尊敬。後人便用「程門立雪」的成語表示求學者尊敬師長和求學心誠意堅。成語故事在宋朝時期,有兩個兄弟,一個叫程顥,另一個叫程頤。兄弟兩都是飽讀詩書,滿腹經綸,都是極有學問的人。每天慕名前來拜訪求學的人絡繹不絕。在當時有一個叫楊時的人,從小就聰明好學,他四歲就開始念書,七歲就可以寫詩作畫,八歲就能寫詞作賦,人稱神童,遠近聞名。
  • 來《成語天下》第二季,試講成語故事!
    龍印《成語天下》第二季第四期播出之後,贏得了網友新一波好評,因為這期節目再次激發了許多觀眾的答題參與度,也有很多精彩的成語故事為大家展露出來。隨著比賽進度的推移,選手之間的競技更上一層樓,節目看點越來越多~星羅棋布:你的成語庫存合格嗎?
  • 成語故事:沆瀣一氣
    【成語】:沆瀣一氣【拼音】:hàng xiè yī qì【解釋】:沆瀣:指唐時的崔沆、崔瀣。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結合在一起。【成語故事】:  沆瀣,是夜間的水氣,有人說是露氣,也有人說是夏天半夜裡上升的地氣。  例如《楚辭·遠遊》有「餐六氣而飲沆瀣」,王逸註:「沆瀣,夜半氣也。」《漢書·司馬相如傳》有「呼吸沆瀣兮餐朝霞,」應劭註:「沆瀣,北方夜半之氣也。」《列仙列》描寫仙人陵陽子的神話故事也說:「春食朝霞,夏食沆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