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報 記者 胡群網際網路金融機構挾科技優勢,在金融領域攻城拔寨,已對商業銀行的「存、貸、匯」以及傳統支付業務發起猛烈攻擊,尤其在個人行動支付領域已佔領絕大多數市場份額。
與C端市場充分競爭相比,B端市場略顯安靜,但B端市場是一片藍海。作為銀行業的基石,公司銀行業務目前尚未被金融科技機構有效突破,儘管第三方支付機構也在紛紛嘗試各種方式來進入這一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商業銀行在對公支付結算方面如果固守原有支付結算工具,勢必會喪失這塊市場優勢,那麼,銀行要如何探索新的業務模式?銀聯及銀行寄望於從支付結算找到新的入口。傳統的支付結算模式已無法滿足企業交易環節的新型金融需求,能否在提供支付結算的基礎上,提供現金管理、貿易融資等增值服務?
對公業務亟待創新
波士頓諮詢通過調研發現,大型企業對融資的需求較為迫切,希望銀行或券商機構在行業領域具有專業知識及針對性的解決方案。隨著業務規模和地域覆蓋的不斷擴大,中型企業的金融需求呈現出複雜化的趨勢。除對現金管理、支付結算具有強烈需求外,中型企業對融資的要求也日益多樣化。小微企業業務處於起步階段,金融需求簡單,大部分為傳統的信貸產品。另外小微企業主本人也有財富管理需求。
這是一塊巨大且極具增長潛力的市場。波士頓諮詢預計,到2020年,超大企業為公司銀行業務貢獻收入為2500億元人民幣,佔比7%;大型企業貢獻收入6300億元人民幣,佔比18%;中型企業貢獻收入1.23萬億元人民幣,佔比34%,小微企業貢獻收入7100億元人民幣,佔比20%。
超大型企業及大型企業對銀行要求較高,遠非中小型銀行能力所及,因此,如何為中小微企業提供支付、結算、現金管理、貿易融資等服務,成為股份制及地方商業銀行的挑戰和機遇。
「現在企業都在轉型升級,要搞智能製造,但是智能製造服務的提供商和智能製造需求方相互之間缺乏一個有效的媒介。這些現象從傳統企業的財務管理手段來講,實際上已經跟不上形勢,解決不了問題。同時單純從銀行給這些企業放貸款,也解決不了根本的問題。」浙商銀行行長劉曉春認為,通過銀行創新的產品和服務,為企業、為實體經濟提升金融能力,讓企業上下遊之間能夠更加無縫的進行合作,也要讓企業的升級換代、智能製造有更好的媒介服務,能夠更加順暢實現轉型升級。此前,銀企關係通過信貸維繫。麥肯錫認為,銀行思考客戶體驗往往只停留在一個或幾個單獨觸點,即客戶與企業的商業行為中某一個或幾個部分產生的交互或接觸。但這種關注方式如盲人摸象,忽略了客戶的端到端體驗。
目前,金融科技公司雖然在零售業務領域佔有一定優勢,但公司業務尚未能有效佔領。阿里金融雲總經理徐敏認為,相對於零售業務,對公業務的網際網路化相對較慢,原因在於零售業務適用於大數法則,收益可以覆蓋風險,而對公業務對數據精準度要求較高,一旦發生風險,損失程度較高,但隨著大數據、雲計算等新技術的發展,對公業務將是網際網路金融的下一個藍海。
單位結算卡支點
銀行如何摒棄以信貸維繫銀企關係的理念,以自身的優勢重新建立良性、互惠、共生的新型銀企關係?「銀行坐擁數據金礦,尚未充分發揮其潛力。金融業的數據強度高於其他任何行業,對有價值信息的使用率僅為34%。經常帳戶或現金管理帳戶的交易級行為數據是銀行的競爭優勢,能帶來巨大的經濟價值。」波士頓諮詢董事經理譚彥稱。
作為商業銀行聯結客戶的紐帶,支付結算是銀行高度重視的中間業務領域。正如工行董事長易會滿所言,「只要有帳戶的地方,有支付的地方就有銀行,因為帳戶在銀行。」
面對市場需求和格局的發展變化,中國銀聯與多家商業銀行2014年共同推出單位結算卡,即與企業結算帳戶相關聯的,具備帳戶查詢、轉帳匯款、現金存取、消費等功能的支付結算工具。
2017年在單位結算卡上加載新的功能,為企業客戶提供延期支付、擔保支付、收款、短期融資等服務,嘗試解決行動支付、網際網路支付下企業不能按照帳期進行遠期支付的問題,解決企業收款困難、應收帳款壞帳等問題。其實質是將對公領域「消費金融」的理念帶給商業銀行和企業,為商業銀行交易和融資無縫銜接,支付和理財無縫銜接提供工具和載體,為交易銀行的發展提供抓手,打造全新的「一體化金融生態鏈」。
在這種生態鏈條下,中小微企業更容易享受商業銀行提供的融資等金融服務,企業客戶的支付結算流程可以全程做到網際網路化、移動化,為企業採購、貿易等帶來了便捷、安全的體驗,再造了企業的貿易支付流程。目前,合作各商業銀行已累計發行銀聯單位結算卡1400多萬張,月均交易筆數200萬筆,月均交易金額6000多億元,並且仍在快速發展。
央行數據顯示,單位銀行結算帳戶數量小幅增長。截至第二季度末,全國共開立單位銀行結算帳戶5211.99萬戶,環比增長2.83%,增速上升0.22個百分點。「可以預見,單位結算卡將成為銀行卡領域下一個藍海。」一家國有大行人士向經濟觀察報表示。
作為股份制銀行裡的「嘗鮮者」,廣發銀行2013年8月已推出捷算通卡,至今發行超過12.5萬張,該卡基於結算功能,逐步配套完善了交易、理財、保險、融資、現金管理等相關功能。
今年7月,中國人壽與廣發銀行聯手推出企業對公帳戶聯名卡——國壽-廣發捷算通聯名卡。該卡具備」銀行+保險+基金」三大基因, 可以滿足企業單筆1000萬元以下7×24小時跨行隨時轉帳;捷算通卡推出公司客戶智能財資管理服務,線上同步開戶,T+0秒級到帳,享受活期存款便利的同時獲得高額基金投資收益。
廣發銀行公司銀行部副總經理金曄表示,廣發銀行推出的捷算通卡不僅為企業的支付結算提供便利,產生的數據還可為企業的授信做出貢獻。目前發卡量已經超過1.3萬張。
廣發銀行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儘管在C端支付領域大局難逆,但銀行對公客戶提供存貸匯服務的資金、信用、監管環境等等比較優勢依舊還在,回到客戶、產品、渠道的這些單點服務源頭上,關注客戶體驗,把握和發掘客戶需求發現和創造更多服務場景。通過有效發掘和促成構建客戶之間、產品之間、渠道之間、場景之間的聯繫,逐步形成合縱連橫有機且穩固的服務體。這個互動共生的服務體,依舊可能成為銀行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生態方舟。
恒生電子方面認為,縱觀企業的經營階段:籌集資金、物料採購、生產製造、產品銷售這每一個環節都離不開資金的流動融通,資產的交收轉移。再看銀行服務、帳務服務、結算服務、投資服務、融資服務,也正是從各個維度上為企業經營活動服務著。但是在過去,由於多種多樣的原因,導致各類服務割裂、獨立。企業客戶所感受到的是銀行簡單、粗暴的產品推送,是銀行一個又一個的部門,而不是一個融合了企業經營需要的服務方案,一個完整的銀行。
麥肯錫認為,未來能生存的銀行是最注重客戶、了解其需求、並不斷提升客戶體驗的銀行。而提升客戶體驗,能夠帶來可觀的投資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