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軸心時代」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我更願意稱它為「奠基時代」。
什麼叫奠基時代?奠基時代全稱可以稱之為人類精神文化的奠基時代。
我們跨進文明門檻以後,不就好了嗎?為什麼還有一個奠基時代暱?原因是這樣的,跨進文明的門檻就開始了文明的生活,但是進入了文明的生活並不一定已經獲得精神自立。我們現在看看周圍的人,好多人已經進入文明生活了,但是未必能夠有精神的自立,其實整個人類也是一樣的。
我們端上了青銅器就精神自立了嗎?未必。能夠運用文字就精神自立了嗎?未必。能夠生活在一種制度當中就精神自立了嗎?也未必。
人類需要等待一個重要的時期,什麼時期呢?就是集中最聰明的頭腦,來思考一系列最重要的問題的時期。如果沒有這個時期,人類就像缺少家教一樣,還是會在文明生活的外表下,仍然處於一種精神蒙昧的狀態,這一點我想大家都能夠理解,文明生活未必見得是精神自立。
正因為這樣,人類遇到了一種神秘的力量迫使我們來擺脫這種狀態。
如果要用神話來打個比方的話,大概是這樣的:創造萬物的天神,看到人類已經擁有了許多文明的手段,但是怎麼老是在爭奪、在戰爭、在爭吵,他們就喝令人類要靜一靜,好好地接受一次精神文化的培訓。同時還指點了一大批高水準的老師,派到各個文明的領域對人類進行培訓。
20世紀60年代的時候,德國法蘭克福學派把這樣的時期,也就是了不起的導師一起扎堆出現的時期,叫做軸心時代。也就是讓人類的整個精神文化能夠自立的時代叫做軸心時代。
軸心時代的這個命題也不是很準確,因為它其實是個比喻。軸心,即一個車子的軸心,是比喻就會讓意義比較模糊,所以我還是稱之為"奠基時代"的。奠基時代前後有400年,世界各地湧現了很多開天闢地的文化巨人無論是巴比倫、印度,還是波斯、希臘,都在這個奠基時代的範圍之內。
當然,在這樣的一個奠基時代之中,我們中國文化不僅沒有缺席,而且表現得特別精彩。為了證明這一點,我希望大家能夠注意下面這麼一個年齡的排列:
老子和釋迦牟尼幾乎是同齡,最多差幾歲;孔子比釋迦牟尼小15歲;孔子去世10年以後,蘇格拉底誕生了;墨子比蘇格拉底小1歲,比德謨克利特大8歲;孟子比亞里斯多德大6歲;莊子比亞里斯多德小15歲;阿基米德比韓非子大7歲。
這實在太奇怪了,這麼多偉大的巨匠為什麼會同時產生暱?而且還有巧事,孔子在自稱知天命的50歲左右,巴比倫的天文學家也正好在知天命,他們在天文學上獲得了重大的發現。
我不知道大家聽了這個年齡排列以後會有什麼感覺。在那麼漫長的歷史上,這些文化巨人幾乎同時出現在世界上。他們很像是一起接到了同一個指令,而且手拉著手並肩下凡,只不過他們互相在雲端告別,去了世界上不同的地方罷了。
法蘭克福學派在論述這個奇蹟般的時代的時候,著重舉出的例子就是中國的孔子、老子、墨子和莊子,在人類精神奠基的偉大工程當中,佔據了那麼大的份額那就進一步夯實了中國文化的世界身份,詳見凱倫·阿姆斯特朗《軸心時代》一書。
這個現象不僅讓我們驚嘆,而且讓我們感動。因為當時的中國大地充滿著戰亂和陰謀,按照莊子的說法就是天下大亂,賢聖不明,道德不一。在這種情況下面,照理是出不了什麼大文化的,最多出一點非常瑣碎的應急文化、避禍文化。大文化需要對天地人生做終極思考,哪裡會有人在兵荒馬亂當中做這樣的終極思考呢?
但是怎麼也想不到,這片土地上居然真的在戰火離亂當中出現了一批偉大的精神導師。隨著他們的聲音,中國文化一下子走向了高貴,而且是世界級的高貴。我們今天的年輕人應該更多地去了解這些偉大的先賢們,因為他們比我們所有的人都厲害,而且他們又決定了我們之所以成為了我們。
致敬「軸心時代」,致敬人類精神文化的奠基時代。#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