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歷史的軸心時代發生了什麼?

2021-01-19 書香青竹

軸心時代的提出

公元前6世紀前後,人類文明在精神思想領域作出了巨大的突破,在古希臘、印度、中東和中國,幾乎同時湧現了一大批哲學思想家。

中國正處於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時代,湧現了孔子、孟子、墨子、莊子、荀子、韓非子、以及商鞅、申不害、許行、陳相、蘇秦、張儀等,都是著名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或科學家。

百家爭鳴

印度也有釋迦牟尼傳佛教,還有波斯的瑣羅亞斯德,巴勒斯坦的先知、希臘的蘇格拉底等等。他們這些人都對人類的根本問題提出來獨特的看法,並且形成了各自的文化傳統或者教派。

這一些延續到今天的幾大世界文化,大致都是在公元前700—300年這一時間段爆發的,所以德國哲學家卡爾·亞貝斯稱人類歷史上的這400多年時間為「軸心時代」,是塑造人類精神與世界觀的一個大轉折時代。

軸心時代發生了什麼?

這一時期,猶太教的傳教士們開始用希伯來文記錄下口耳相傳的傳教故事以及民間傳說的「神跡」,在公元前5世紀到公元前1世紀左右,這些文章被編撰成冊,成為了猶太民族的聖經《舊約》,《舊約》一共有三十九卷,包括律法書、敘事著作、詩歌、先知書四部分,囊括了猶太及鄰近民族從公元前12世紀至公元前2世紀的人文歷史資料。

耶穌降生以後,耶穌門徒和門徒弟子們在公元1世紀到公元5世紀又把主要用希臘文寫成的宗教文章編輯成冊,稱為《新約》一共27卷,內容包括敘事著作、教義著作和啟示書三部分。《新約》和《舊約》合在一起,就是今天基督教的《聖經》。

相同時期印度人也開始用梵文記錄下屬於他們的傳說故事,形成了印度人的「聖經」,例如印度最早的經書《吠陀經》,"吠陀"用古梵文寫成,是印度宗教﹑哲學及文學之基礎。是婆羅門教和現代印度教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經典。「吠陀」又譯為「韋達」,是「知識」、「啟示」的意思。所以《吠陀經》又被稱為《天啟經》。

猶太人和古印度人寫的這些文章著作都與宗教有關,古希臘人也留下了各種神話傳說,不過後來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等人的學派著作又包含著理性,他們創立了古代的系統哲學。

中國人在軸心時代同樣沒有落後,雖然春秋戰國時期,各種戰亂,白骨露於野,但是並沒有影響先賢們對天地宇宙自然與人類自身的探索,他們拿起筆寫下了流傳至今的經典。比如《道德經》、《論語》、《孟子》、《莊子》、《荀子》等等。

這些文章雖然字數不多,但可稱得上字字珠璣,蘊藏著中國人的智慧源頭,這些思想伴隨中國人走過了兩千多年的封建時代,並且在現代社會中同樣沒有失色,先賢們的思想著作仍然需要我們學習研究。比如最早的是《道德經》,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書籍。

文明

軸心時代既是一個複雜的歷史文化現象,也是人類思維建構的過程,這是一個人類意識大爆炸的時期。在軸心時代,世界各個文明無不處在社會動蕩,戰火紛飛中,在這個時期可以說亂世出天才,儘管地理位置有區別,但都產生了對人類終極意義的迫切追問與探索,從孔子到蘇格拉底,從釋迦牟尼到以色列限制耶米利,眾多先賢們不約而同地開始正視人性這個問題。

這一時期,人類的自我意識得到最初的發展,人類精神之火開始集體閃耀。

相關焦點

  • 軸心時代 ——人類精神的附著地
    軸心時代理論把公元前800年到200年這段歷史上出現在北緯25度至35度區間的中國、歐洲和印度等地區的人類文明精神上的重大突破現象稱之為「軸心時代」。軸心時代理論可以三要素簡單概括:在軸心時代裡,人類的各個文明都發生了「終極關懷的覺醒」,都出現了偉大的精神導師———古希臘有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希臘三賢),以色列有猶太教的先知們,古印度有釋迦牟尼,中國有諸子百家……這段時期是人類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時期
  • 歷史的起源與目標——「軸心時代」
    公元前五世紀前後,人類進入一個重要的歷史時期,西方哲學家稱之為「軸心時代」。東西方幾大文明共同進入一個創造性思維意識集體迸發與進取的時代,孔子、老子、釋迦牟尼、蘇格拉底等一大批第一流的思想家幾乎同時出現在東西方歷史舞臺上,共同承擔了人類的首度思維大分工。回顧那一時期,簡直是人類思想史上的神奇時代,充滿了驚人的巧合。
  • 軸心時代的賢哲們,對我們當下社會有什麼啟示?
    歷史上,我們從未超越軸心時代的洞見,當歷經精神和社會危機之時,往往回溯軸心思想以尋求引導。軸心時代的賢哲們在世界上不同地域生發出的一致見解,昭示了人類共同的精神追求。面對當代紛繁複雜的問題,我們亦有必要回溯軸心精神,訴諸人性的共同本源,尋求更深刻的相互理解。
  • 五千年世界文明,三個軸心時代,孕育化解人類危機大思想
    單純從文化角度定義人類文明進化的軸心時代,顯然不太科學。所謂軸心時代,至少應該有下列四大標準:一是時間段標準。人類的進化是跳躍式的。如果說早期人類的進化,每一萬年也沒有什麼跳躍式進化;進入遊牧農耕文明後,每一千年也沒有什麼跳躍式進化;那麼後來進入某一時間段發生了跳躍式進化,則這一時間段堪稱軸心時代的時間軸心。二是地域標準。
  • 聽說過軸心時代嗎?
    「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在《歷史的起源與目標》一書中寫道,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是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是人類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時期,當時古代希臘
  • 何為軸心時代?對於它的成果我們能繼承些什麼?
    在軸心時代發展過程中,人類走向了道德意識的新的深度。從某種意義上說,當今世界各種文化的發展都是基於「軸心時代」所奠定的基礎。那麼,「軸心時代」涵蓋的當代人文意蘊都是什麼呢?它對我國現代文化的發展和社會道德借鑑意義有哪些呢?歡迎跟隨哲學詩畫一起進入。
  • 論文明對話的「共同語言」:關於新軸心時代的思考
    本文在深入分析軸心時代的本質特徵的基礎上,重新定位了軸心時代的精神內涵,提出軸心時代凝結出的人類根本問題正是我們所尋求的文明對話的「共同語言」,並指出對這些問題的「回歸」和「求解」是構建旨在解決人類危機、引導人類未來的「新軸心時代」所需的必要條件。最後,筆者反思了「西方解系」的內在缺陷,預言以儒家思想為代表的「東方解系」將成為「新軸心時代」的主脈。
  • 軸心時代:人類文明發展是有預設的嗎,為何聰明人總是扎堆出現?
    導語:軸心時代,是近代以後西方學者提出來的一個概念,它的含義是說,在公元前5世紀前後,世界範圍內,有著不同歷史的文明,卻幾乎在相同的時間,誕生了一批影響世界至深的思想家,哲學家。一、聰明人不但扎堆出現,而且他們還互相分工明確,各自負責一個方向能夠佐證軸心時代理論的,不僅是這些全世界最聰明的大腦幾乎同時出現,而且東西方哲學家們側重研究的點,也似乎在證明這個理論。
  • 軸心時代是怎樣形成的?
    軸心時代,中國有諸子百家,古印度有沙門思潮,猶太王國有基督教研究,而古希臘,則產生了蘇格拉底和亞里斯多德為代表的諸多哲學思想流派。最有意思的是,它們幾乎處於同一時代都是西曆的前八百年至前兩百年之間。根據一些人類學家的說法,軸心時代是由農業逐漸發達引發的。一些人類學家相信,軸心時代的覺醒是由農業創造的大量富餘供給引發的,全世界大規模灌溉系統和水利工程的建設提供了條件。
  • 世界歷史上有個軸心時代,出了四位聖人,您知道這個時代嗎?
    有那麼一個時期,這三大文明的奠基者,在跨度上萬公裡的遠古時代,竟然像約好的一樣、紛紛出場,一時之間,整個世界歷史的上空,星光璀璨、熠熠生輝!這個時期,就是公元前500年左右。德國思想家卡爾·雅斯貝爾斯在1949年出版的《歷史的起源與目標》中說,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間,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間,是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
  • 孔子、蘇格拉底、釋迦牟尼同時出現的神秘軸心時代是什麼時期
    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間,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這段時間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個特殊的時間段,在這個時期內,在世界各地,準確的是應該是北緯25度至35度之間的人類文明地區,出現了眾多的對人類文明有深遠影響的哲學家、思想家,因而這個時期也被看做是人類文明的重大突破時期,在學術界這個時期被稱為
  • 餘英時:中國的軸心突破及其歷史進程
    雅氏是哲學家而不是史學家,因此他關注的不是一般文明,而是「軸心文明」,也就是經歷過「軸心突破」的文明。「軸心突破」是什麼,請看他在《歷史的起源與目標》中的一段描述:初次有了哲學家。人作為個人敢於依靠自己。中國的隱士與遊士(按:指老子、孔子、墨子等)、印度的苦行者、希臘的哲學家、以色列的先知,無論彼此的信仰、思想內容與內在稟性的差異有多大,都屬於同一類的人。
  • 李春生原創︳人生於寅與歷史軸心期的精神四性
    雅斯貝斯在《歷史的起源與目標》一書中提出的歷史軸心期理論在今日已蔚然成顯學,引述者多如過江之卿,香港中大的《二十一世紀》雜誌就曾為此連出兩期專號,更有學者鼓吹什麼新軸心時代,
  • 他們接到指令下凡,去往世界上的不同地方,所以有了「軸心時代」
    關於「軸心時代」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我更願意稱它為「奠基時代」。什麼叫奠基時代?奠基時代全稱可以稱之為人類精神文化的奠基時代。人類需要等待一個重要的時期,什麼時期呢?就是集中最聰明的頭腦,來思考一系列最重要的問題的時期。如果沒有這個時期,人類就像缺少家教一樣,還是會在文明生活的外表下,仍然處於一種精神蒙昧的狀態,這一點我想大家都能夠理解,文明生活未必見得是精神自立。正因為這樣,人類遇到了一種神秘的力量迫使我們來擺脫這種狀態。
  • 「一陽來復」:新軸心時代的儒學前景——杜維明新儒學思想簡論
    他的這種多元文化觀的提出,可以視為是通過對雅斯貝爾斯的「軸心時代」理論的研究而完成的。雖然首先提出「軸心」概念的是黑格爾。他在《歷史哲學》中說「所有的歷史都走向基督,而且來自基督。上帝之子的出現是歷史的軸心。」但是對這一問題作了更普遍意義的分析的,則是德國哲學家K・雅斯貝爾斯1953年提出來的「軸心時代」"(Axial period、Axial Age)這一命題。
  • 習大大提到的」軸心時代「,你真的讀懂了嗎?
  • 軸心時代的兩位偉大人物柏拉圖與孔子,到底誰更厲害?
    何為軸心時代?從時間上看,軸心時代是指在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間,在北緯30度左右的地區,誕生了蘇格拉底、柏拉圖、佛陀、孔子、老子等先哲,人類文明精神獲得了重大突破,至今都無法超越,未來也不可能超越。這個時代被認為是人類文明史最輝煌的時代。
  • 內森·加德爾斯 | 新「軸心時代」
    本文摘選自「睿的n次方」2020年11月11日的譯文《新「軸心時代」》,英文原文發表在思想雜誌Noema,僅代表作者觀點,供諸位參考。跟據我們的認知,目前還沒有什麼能阻止人類的死亡,也沒有哪個巧妙的算法可以對這種最初賦予生命以形式,然後又讓它腐蝕和枯萎的神秘氣息進行編程。正是在這一呼一吸之間,我們相愛、渴望,成為人類。但是現在誰又能說,科學不應在痛苦來臨時介入生死呢?為何不通過設計我們想要的基因組合,去幹涉存在的彼端、新生命的加速、甚至更早之前的生命過程?
  • 【魁閣學社】差異、交集與互補:雅斯貝斯「軸心期」理論與張光直「連續性」「突破性」理論的比較
    雅斯貝斯的「軸心期」理論與張光直的「連續性」「突破性」理論有各自的面向,也即問題。    雅斯貝斯「軸心期」理論的主要問題是:「軸心期」對於人類歷史的意義。雅斯貝斯說:「這個時代的新特點是,世界上所有三個地區的人類全都開始意識到整體的存在、自身和自身的限度。人類體驗到世界的恐怖和自身的軟弱。他探詢根本性問題。面對空無,他力求解放和拯救。
  • 紀星羽┃軸心時代之後,為什麼很難集中產生大思想家?
    2020.9.30筆者攝於漢口某店內軸心時代是指公元前500年前後,中國、西方、印度等地產生了一大批思想家,這些思想家奠定了人類文明的中心/初始建構。因此,公元前五世紀前後被稱為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相較於已經消失或未被傳承的五大古文明(古印度/古希臘/古巴比倫/古埃及/古瑪雅文明),中華文明是人類歷史上唯一沒有間斷的文明。天時、地利、人和,讓三千年前的甲骨文、兩千年前的詩經、幾千年的中醫……在地球上得以倖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