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森新作《島》:當海南島不再失意地遙望著北方

2020-12-23 澎湃新聞

那座遙遠的、總是被描述為風景宜人的、顯得有些單調而靜態的海南島在歷史上和在當下在真實地發生著怎樣的故事?最近,80後作家林森的一本新的小說《島》將寫作聚焦於海南島,以及由島這個意象衍生出的關於海洋文明、關於孤獨、關於時移事遷後人的生存狀態的討論。

12月15日晚,林森新作《島》分享會在京舉辦,海南省作家協會主席梅國雲,評論家邱華棟,詩人、《詩刊》主編李少君,評論家楊慶祥,《十月》雜誌副主編季亞婭等出席活動,幾位嘉賓圍繞海洋文明、孤獨、新南方寫作等話題展開討論。

林森《島》是80後作家林森的長篇新作。書中寫了兩個悲喜交集的故事:城市的發展,讓有著千年歷史的海邊漁村面臨搬遷,家人驚慌失措,而見慣風雨的「父親」,以其堅韌心志帶領一家人度過危機;因為一場冤案,他又失去自由、名聲、所有親人,他獨自上到一個孤島生活,四十多年的歲月流過,他與小島終於活成了一體。

林森為《天涯》雜誌主編。主要著作有長篇小說《關關雎鳩》,中篇小說單行本《海裡岸上》,小說集《小鎮》《捧一個冰椰子度過漫長夏日》《海風今歲寒》《小鎮及其他》,詩集《海島的憂鬱》《月落星歸》,隨筆集《鄉野之神》等。

《島》書封當代文學和海洋文學中的獨特作品

梅國雲從整體上介紹了海南文學界情況,當下海南文學界以島為主題的文學作品湧現,是海南本土作家意識整體崛起的表現。海南是1988年建省辦經濟特區,經過三十多年的快速發展,本土人在享受改革成就的同時,也有反思,不斷的城市化、國際化,使原生態的自然和人文慢慢漸行漸遠,文化、方言也需要保護,而林森的獨特之處在於,他沒有一味強調對外來文化的批判,而是始終滿含對先輩的崇敬和緬懷,有一種天地情懷和很強的人文情結。

林森介紹,《島》的寫作表達的是一個人在一步一步地被剝奪掉生存的所有的資源,或者是身邊的很多東西慢慢丟掉以後該如何自足,如何跟世界打交道,又怎麼把自己立於一種創世之初的境地。「小說中的一條主線很現實:一千年前的先人——基本上是跟蘇東坡同一個時代——來到海邊安頓下來,形成了村子,時光流轉到今天,海南島的發展當中,這些村子又面臨著拆遷,海邊的漁村在消亡;另一條線索則是心理上的,孤島上一個人如何度過漫長的四五十年的時間,怎麼面對自己和世界、怎麼處理這種無邊無際的,深入骨髓的孤獨。兩條線互相交織,最後擰成一條繩子。」

邱華棟認為,放在中國當代文學的序列裡來看,林森的長篇小說《島》是很獨特的一部作品,這部小說題材的特異性、海島的孤決性使得作品呈現的空間很大。

「《島》講述了一個人逃到一座島上生活了很多年,有點像現代版的魯濱遜,作為歷史存在的真實人物,怎麼寫出這個人的傳奇性、審美感和關於生存的一些微妙的東西,尤其這個人在島上生存了四十年的時間,這是很有難度的事情,林森寫出了《島》,《島》的出現也是中國當代海洋文學裡面非常少見的。」邱華棟說。

關於《島》的內容,楊慶祥認為,小說書寫的島有兩層含義,一個是現實的島,一個是精神意義的島,精神意義的島更重要,「這是一個創世紀,這種創世紀是魯濱遜和西西弗斯的合體,是現實和精神的合體,是解構和建構的合體,實際上通過這樣一個在島上重建的生活,林森試圖重建一個中國人的多重生活空間,在這個意義上,《島》提供了一個類似於海明威《老人與海》等經典劇作所提供的文化啟示意義,這是非常重要的。」

書中島嶼原型:火牌島「為萬物命名」與「新南方寫作」

在文學意義之外,現場嘉賓們也認為,這部作品還對海南島的歷史建構、寫作流派的重新塑造發揮著效應。

李少君看到了作品中「為萬物命名」的主體意識覺醒:「林森構建的《島》,因為依託大陸的文化,既有火山噴髮式的母子島的分離,又像珊瑚島的自我生成,具有美學色彩。從歷史上看,海南島最早大部分是中原的移民,特點是大家族移民,實際上是一種家族史,而這個書是一個當代史,有一種面向當下,面向未來的意味,影射了海南島的命運;另一方面,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生成性的島,林森想建構的,一個是像海南歷史搬遷一樣的家族或者是村落的歷史,另一個則是人在孤島裡面建構內心的島,裡面有很多的含義或者是隱喻。」

「從更加宏大的意義上看,這本書在海南島歷史上也有重要的價值,以前的海南島歷史是被動的文化創造,古代都是貶官帶去的文化,比如蘇東坡。1988年建省辦特區之後,開始產生一種主動創造的歷史,作為中國最大的經濟特區,在中國改革開放史上是有重要的一筆的;近年海南成為中國第一個自貿區,這也是對未來歷史和當下歷史產生巨大的影響,這個歷史是海南的當代史。這個過程中也是海南人,海南的作家、詩人主動創造自己的文化,自己的詩歌的契機,某種意義是主體性的覺醒。」

楊慶祥將《島》看作「新南方文學」的代表。他說:「以前的南方寫作是江南,江浙一帶,以汪曾祺、蘇童的細膩溫婉為代表,但是林森的寫作是向大海深處延展的寫作。這種寫作意味著新的寫作版圖和新的主權的宣誓。」

「從文學角度,新南方寫作能夠繼承先輩文化的創造傳承開拓之作,兩廣、海南和東南亞,都應該納入到這個版圖裡來,這樣的寫作才是與世界,與東歐、歐洲、美國文學對話的寫作,這是青年作家未來的責任;從國家和民族的角度,寫作永遠不是一個詩人的事情,它是一個族群和一個國族的文化歷史意義和鐫刻,廣袤的南海我們不寫就會被別人寫了,構成了他們的文化記憶。所以寫在紙上就鐫刻在民族記憶中了,無數的先輩在那裡休養生息、刀耕火種,最後這個地方應該是我們的,我們要感謝我先輩給我們提供了這麼廣袤的土地,讓我們可退可守。」楊慶祥談道。

分享會現場「離島性」寫作

林森認為,我們是一個農耕傳統比較強大的國家,對海洋的書寫方面是很欠缺的,也是一種岸上觀的書寫,像站在岸邊看大海的樣子,沒有人真正站在水的中間,或者是在孤島上環視四周全是海水的感覺。在作品裡面,這種「離島性」得到體現,「到了北京之後,時間觀念和用我們的肌膚和身體感知到氣候和在海南理所當然的感知是不同的,通過這種疏離感審視自己的生活和風土,產生出新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在離開了以後,對這個地方的想像和建構才能生動起來。」

李少君則認為,《島》肩負著從被動寫作到主動寫作轉變的重任。「主動創造有更大的文學氣象,唐代的時候,盛唐被稱之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詩歌的時代,真正代表性的詩歌的類型是邊塞詩,全唐詩將近五萬首,邊塞詩兩千首,沒有邊塞詩的話就無法體現盛唐的開放、自由、浪漫主義、理想主義,在主動的狀態下,所有的景色都會被收編。林森來到北京回顧自己的歷史,閱讀了很多海南島的歷史志,包括經歷了當代的歷史,裡面寫到拆遷、資本的力量、消費主義、商業時代的景象,他想到這些就是面臨著一個從被動正在轉向主動,也意味著海南島的文化創作也在從被動轉為主動的時刻。」

季亞婭表示,小說裡島嶼作為一種方法,以邊緣為中心的思考方式,與林森主持的《天涯》這本雜誌或許有一定的關係,如果有關係的話,這個寫作方法可以稱之為離岸寫作。因為《島》其實呈現出一種離島性,就是一種抽離,通過這種抽離感審視自己的生活和風土,產生出新的創造力和想像力,「當我們講述島嶼的歷史的時候,有一個通向大歷史的港口。小說雖然講的是一個魯濱遜似的人物生存在這個島的故事,但敘述的背景和大歷史無時無刻不發生聯繫,和時代的處境,以及後來拆遷,島又面臨再度開發,填海造田,商業開發,這個背後大歷史可以理解為孤島和大陸的一個對接的港口。因為即使是一個離岸的寫作,也必須有一座橋、一個港口可以渡到這片大陸,這個遙遠的構成對象的一個文學領域。」

《島》還是林森北上之後對海南島的歷史,自己的生活,以及整個當代生活的精神生活和現實處境的反思。中國歷史上有一個對位就是南方意味著失敗,海南島永遠失意的遙望著北方,但是又不屈不撓書寫自己的歷史,這樣一種退守是對中國當代精神生活非常重要的一個質詢,我們還能退到哪裡去,這是林森的《島》的一個有預言性質的命題。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林森長篇新作《島》分享會在北京舉行
    左起,季亞婭、李少君、林森、邱華棟、楊慶祥 海南作家、詩人林森的長篇新作《島》近期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小說寫了兩個悲喜交集的故事,現代化進程與海洋文明的碰撞
  • 80後作家林森新作《島》,被譽為「新南方文學」代表
    80後作家林森的長篇小說新作《島》日前與讀者見面,該作將寫作聚焦於海南島,以及由島這個意象衍生出的關於海洋文明、關於孤獨、關於時移事遷後人的生存狀態的討論,引發了文學界關注。
  • 長篇小說《島》:離岸寫作的直面與孤絕
    高凱 攝   中新網北京12月23日電 (記者 高凱)當代青年作家林森日前推出長篇小說新作《島》,該作品被此間評論家認為在離岸寫作中完成了可貴的對現實的直面。  林森曾著有長篇小說《關關雎鳩》《暖若春風》,中篇小說單行本《海裡岸上》,小說集《小鎮》《海風今歲寒》《小鎮及其他》等。曾獲人民文學獎、茅盾文學新人獎、百花文學獎、華語青年作家獎等。  林森的新作《島》書寫了兩個悲喜交集的故事。
  • 為什麼海南人不穿島服?
    海南島上也颳起了一股複雜多味的「海南體」。和網絡上那些體不同的是,「海南體」是特指某一類人,他們的共同特徵是不穿島服。 「椰樹藍天、天涯海角」是海南島服上必不可缺少的圖案。人手一套島服是體驗海島風情的必修課。當全城掀起一股最炫島服風的時候,海南人似乎對這股炫風一點也不感冒。
  • 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新聞發布會在三亞舉行
    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將於12月5至12日在海南省三亞市舉辦,包含了開幕式、電影展映、大師班、H!Future新人榮譽、H!Action創投會、H!Market市場、專題論壇、閉幕式等多個主體活動。本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在選片、展映及與市場全面接軌的探索上又邁進一步,體現出更加多元、新鮮的元素,並使電影節這一平臺的服務性全面提升。
  • 全球首部抗疫4K紀錄片亮相海南島國際電影節
    文丨丁文文 史子楊12月4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與海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新聞發布會舉行。會上公布了本屆電影節特色亮點及開票相關信息。作為本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的主辦方之一,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此次與海南省委宣傳部共同向觀眾們送來了一部剛剛製作完成的全球首部抗疫4K紀錄片《2020,中國戰「疫」》。
  • 全球影人共聚盛會 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開幕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與海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5日晚正式開幕。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創設於2018年,是中國最年輕的國際電影節。本屆國際電影節共吸引了來自114個國家的4376部影片報名,最終優中選優確定的189部展映影片覆蓋了亞洲、歐洲、北美洲、南美洲等大洲,分為劇情長片、紀錄長片和劇情短片三個類別。
  • 共享光影盛宴,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啟幕在即
    2020年12月4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與海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新聞發布會在三亞海棠灣舉行。本次發布會公布了本屆電影節影節特色亮點及開票相關信息。  本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邀請青年演員黃軒擔任「青年電影大使」。
  • 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啟幕在即!有份小貼士請查收
    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啟幕在即!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大師班邀請到了中國獨立電影先鋒人物,享譽國際的電影導演王小帥,他的最新電影作品《地久天長》創紀錄地榮獲第69屆柏林電影節最佳男女演員雙銀熊殊榮。第二位大師是與海南島國際電影節頗有淵源的中國內地導演、編劇、作家萬瑪才旦,他的寫作背景,為電影注入了獨特的文學氣質。他影片中對故鄉深入而細緻的描述,使人們對藏族文化及其生存狀況有了新的認識。
  • ...夏天只是一天》《珍珠》12月8日在海南島國際電影節H!Future...
    12月8日,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H!Future新人榮譽版塊進入展映的第二天。2020年海南島國際電影節首次設立的H!Future新人榮譽旨在聚焦國際範圍內具有開創精神和探索毅力的電影新人,以十二部優秀的青年導演作品,展現當下青年電影人對新時代的思考以及對電影未來的探索。
  • 助力海南自貿港 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開幕
    12月5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與海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在三亞海棠灣開幕。中宣部副部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臺長、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組委會主席慎海雄,中共海南省委書記、海南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沈曉明出席開幕式並致辭。慎海雄宣布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開幕。
  • 島袋光年新作連載
    ,比如開啟《龍與魔女》不定期連載的久保帶人,以及本文小鰻所要聊的《美食的俘虜》作者,帶著新作《BuildKing》(建築王)回歸少年jump的漫畫家島袋光年。島袋光年與美食的俘虜很多朋友對島袋光年的印象都是《美食的俘虜》,畢竟這部作品曾經也算是名動一時,從連載初期便得到了少年jump的力捧,動畫化的時候甚至直接和《龍珠》與《海賊王》聯動,依然就是當時少年jump的欽定臺柱、重點培養對象。
  • 北方四島之爭:日本為什麼搶不過俄羅斯?
    然而,歷史上的北方四島並不受俄日任何一國管理,而是蝦夷國(北海道)的附屬島嶼,當地土著民族也都是由阿伊努人組成的。自日本德川幕府向北開疆闢土,把蝦夷地佔領之後,北方四島才逐漸演變成日本領土。▲蝦夷地以北海道為中心(除了粉色標註的松前藩外),主要區域是北海道,北方四島及庫頁島南部當時蝦夷地嚴格來說不是日本國土,日本也沒把蝦夷地划進領土範圍內,俄國見日本毫無通商之意,就直接宣布千島群島(包含北方四島)及周邊海域都屬於俄國,還警告幕府不要踏出松前藩一步,兩國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對峙交鋒的。
  • 南國的電影「新希望」——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
    作者 / 1674 「由電影大國向電影強國邁進的步伐未變,以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帶動海南影視產業發展並助力自貿試驗區建設勢在必行,」在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上,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電影智庫秘書長侯光明如是說。
  • 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開幕
    12月5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與海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在三亞海棠灣開幕。  中宣部副部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臺長、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組委會主席慎海雄宣布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開幕。他在致辭時說,本屆電影節是在一個特殊時期舉辦的,對全世界廣大電影人和電影觀眾都有著特殊的意義。
  • 日本:北方四島想說愛你不容易!
    迄今為止,日本和俄羅斯之間並未締結和平條約,而其中最大的阻礙就是兩國關於北方四島(南千島群島)的歸屬問題,長期以來一直都爭執不下。所謂北方四島,是指分布於俄羅斯千島群島和日本北海道之間的國後、擇捉、色丹和齒舞群島,島嶼總面積近五千平方公裡。對此,日本稱為北方四島,而俄羅斯則稱為南千島群島。
  • 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展映影片人氣旺
    12月5日,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在三亞市正式開幕,近200部展映影片開始放映。12月7日,記者在兩家展映影片放映影院三亞萬達影城海棠灣店和三亞盛唐時代國際影城看到,前來觀看展映影片的觀眾絡繹不絕,不少影迷反饋熱門電影「一票難求」。
  • 《來處是歸途》亮相海南島國際電影節
    12月8日,在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剛剛放映結束的映後交流現場,一位女生談到了她的觀影感受。什麼樣的影片能讓觀眾產生如此共情反應?陣陣掌聲過後,電影《來處是歸途》劇組主創走上舞臺,與觀眾分享了影片之外的故事。現場觀眾的「提問」,其實有很多都是在表達自己對影片的喜愛和內心的觸動。8日晚,山西導演劉澤接受了山西晚報記者的專訪。
  • 【初心專欄】談談日本北方四島那些事兒~
    5月13日,無籤證到北方四島交流的訪問團從北方四島的國後島返回根室。對參加了本次訪問團的日本維新會會員、眾議院議員丸山穗高的發言,很多原住民表示抗議。眾議院議員丸山穗高在5月11日時,在當地搬出戰爭來作為「北方四島領土歸還日本」的手段,受到了來自原住民的抗議。以下是當時同行記者錄下的丸山議員的發言錄音。
  • 海南國際旅遊島自行車聯賽定安站開賽
    新華社客戶端海口12月20日電(記者 劉博)19日,2020環南麗湖自行車賽暨海南國際旅遊島自行車聯賽定安站鳴槍開賽,來自島內外近300名自行車愛好者參賽。最終,在山地賽中,來自捷安特海南四季單車俱樂部的李瑞和郭亮分別獲得山地賽男子公開組第一名和第三名,來自海南省鐵人三項運動協會的杜觀獲得山地賽男子公開組第二名;來自海南綠島自行車運動俱樂部的馮仕文、梁豔青、杜傳藝包攬山地賽女子公開組前三名;來自IGSPORT中國車隊張明傑獲得山地賽男子少年組第一名,來自海南省鐵人三項運動協會的龔俊睿和孔維勇獲得第二名和第三名;來自三亞自行車隊劉健、文昌星期八車隊林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