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小說《島》:離岸寫作的直面與孤絕

2020-12-26 中國新聞網

長篇小說《島》:離岸寫作的直面與孤絕

2020-12-23 17:04:01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孫靜波 責任編輯:孫靜波

    長篇小說《島》 高凱 攝

  中新網北京12月23日電 (記者 高凱)當代青年作家林森日前推出長篇小說新作《島》,該作品被此間評論家認為在離岸寫作中完成了可貴的對現實的直面。

  林森曾著有長篇小說《關關雎鳩》《暖若春風》,中篇小說單行本《海裡岸上》,小說集《小鎮》《海風今歲寒》《小鎮及其他》等。曾獲人民文學獎、茅盾文學新人獎、百花文學獎、華語青年作家獎等。

  林森的新作《島》書寫了兩個悲喜交集的故事。城市的發展,讓有著千年歷史的海邊漁村面臨搬遷,家人驚慌失措,而見慣風雨的「父親」,以其堅韌心志及創世雄心,帶領一家人度過危機;因為一場冤案,他失去自由、名聲、所有親人,他獨自上到一個孤島生活。四十多年的歲月流過,他與小島終於活成了一體……現代化進程與海洋文明的碰撞,城市發展中的變與常,構成小說並行的線索。

  在該作品日前的分享會上,著名作家、評論家邱華棟認為,放在中國當代文學的序列裡來看,林森的長篇小說《島》無疑是非常獨特的一部作品,這部小說題材的特異性、海島的孤決性使得作品呈現的空間很大。《島》講述了一個人逃到一座島上生活了很多年,有點像現代版的魯濱遜,作為歷史存在的真實人物,怎麼寫出這個人的傳奇性、審美感和關於生存的一些微妙的東西,尤其這個人在島上生存了四十年的時間,這是很有難度的事情,林森寫出了《島》,《島》的出現也是中國當代海洋文學裡面非常罕見的。

  「這是一部新南方寫作的開拓之作,後面應該還會有更多的青年作家、詩人去寫作這樣一個向海洋深處拓展的作品。」文學評論家楊慶祥將《島》視作新南方寫作的開拓之作,關於新南方寫作這個新概念,楊慶祥認為,廣東、廣西、海南和東南亞,都應該納入到這個文學版圖裡來,這樣的寫作才是與歐洲文學、與美國文學、與世界對話的寫作,這是青年作家未來的責任。

  關於《島》的內容,楊慶祥認為,小說書寫的島有兩層含義,一個是現實的島,一個是精神意義的島,精神意義的島更重要,「這是一個創世紀,這種創世紀是魯濱遜和西西弗的合體,是現實和精神的合體,是解構和建構的合體,實際上通過這樣一個在島上重建的生活,林森試圖重建一個中國人的多重生活空間,在這個意義上,《島》提供了一個類似於海明威《老人與海》等經典劇作所提供的文化啟示意義,這是非常重要的。」

  評論家季亞婭表示,小說裡島嶼作為一種方法,以邊緣為中心的思考方式,這個寫作方法可以稱之為離岸寫作。因為《島》其實呈現出一種離島性,就是一種抽離,通過這種抽離感審視自己的生活和風土,產生出新的創造力和想像力。

  「當我們講述島嶼的歷史的時候,有一個通向大歷史的港口。小說雖然講的是一個魯濱遜似的人物生存在這個島的故事,但敘述的背景和大歷史無時無刻不發生聯繫,和時代的處境,以及後來拆遷,島又面臨再度開發,填海造田,商業開發,這個背後大歷史可以理解為孤島和大陸的一個對接的港口。因為即使是一個離岸的寫作,也必須有一座橋、一個港口可以渡到這片大陸,這個遙遠的構成對象的一個文學領域。」季亞婭說。

  談起創作緣起,林森當日坦言,這個故事在心裡醞釀了四五年,真正開始動筆寫,是在北京,在魯院學習的時候,好像到這邊才真正把一些問題想清楚,「當我走出海南島,以反觀的眼光看可能不一樣,因為一直在一個地方就像一個井底之蛙,看到的永遠是小小的洞口,當我們走出來會看到不一樣的天地,就像今天活動的主題『孤島天地間』,我們或許都是從一個小的島嶼裡面看到更廣闊的天地。」

  關於小說的內容,林森表示,「我們是一個農耕文明國家,對海洋的書寫其實比較少,即使有一些書寫,也是一種岸上觀的書寫,像站在岸邊看大海的樣子,很少有人真正站在水的中間或者是孤島上,環視四周全是海水的感覺,我想做這樣的嘗試。《島》裡面有一些對孤獨感的處理,即一個人在一步一步被剝奪掉所有的生存資源,或者是身邊的很多東西慢慢丟掉以後,如何自足,怎麼跟世界打交道,或者把自己立於一種創世之初的境地時,怎麼面對這個事情,這是我想探索和表達的東西。」(完)

相關焦點

  • 林森長篇新作《島》分享會在北京舉行
    在作家、評論家邱華棟看來,放在中國當代文學的序列裡來看,林森的長篇小說《島》無疑是非常獨特的一部作品,這部小說題材的特異性、海島的孤決性使得作品呈現的空間很大。 「這是一部新南方寫作的開拓之作,後面應該還會有更多的青年作家、詩人去寫作這樣一個向海洋深處拓展的作品。」楊慶祥將《島》視作新南方寫作的開拓之作。關於新南方寫作這個新概念,楊慶祥認為,廣東、廣西、海南和東南亞,都應該納入到這個文學版圖裡來,這樣的寫作才是與歐洲文學、與美國文學、與世界對話的寫作,這是青年作家未來的責任。
  • 林森新作《島》:當海南島不再失意地遙望著北方
    主要著作有長篇小說《關關雎鳩》,中篇小說單行本《海裡岸上》,小說集《小鎮》《捧一個冰椰子度過漫長夏日》《海風今歲寒》《小鎮及其他》,詩集《海島的憂鬱》《月落星歸》,隨筆集《鄉野之神》等。邱華棟認為,放在中國當代文學的序列裡來看,林森的長篇小說《島》是很獨特的一部作品,這部小說題材的特異性、海島的孤決性使得作品呈現的空間很大。
  • 15歲出版長篇小說,獲曹文軒和朱永新推薦,他親授寫作秘籍
    美國很多學校把寫作能力視為"三大核心能力"之一。在美國,老師教閱讀時會講寫作,教寫作時會講閱讀, 讀以致用,用以促讀,讀用相長。 如何愛上閱讀與寫作?聽聽吳限陽光怎麼說?
  • 他在寫作中的精神還鄉——房偉長篇小說《血色莫扎特》分享會在...
    近日,作家房偉的長篇小說《血色莫扎特》分享會,於濟南想書坊概念書店·CCPARK店舉行。據了解,《血色莫扎特》首發《十月》雜誌,後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它被文學界稱之為一部中國版的「白夜行」,也是一部記述大時代變革之中,一代人的青春慘烈記憶與深沉反思的「哀悼之作」。
  • 80後作家林森新作《島》,被譽為「新南方文學」代表
    80後作家林森的長篇小說新作《島》日前與讀者見面,該作將寫作聚焦於海南島,以及由島這個意象衍生出的關於海洋文明、關於孤獨、關於時移事遷後人的生存狀態的討論,引發了文學界關注。
  • 抗美援朝題材長篇小說
    本報訊(記者高麗)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天津出版傳媒集團百花文藝出版社近日出版長篇小說
  • 賈平凹寫出長篇小說「雙黃蛋」 講了什麼故事?
    這是他創作的第17部和第18部長篇小說。也有媒體戲稱,賈平凹為今年的中國文壇創造了長篇小說「雙黃蛋」。這兩部新長篇,講了什麼故事?《暫坐》:都市女性視角的長篇作品《暫坐》因其寫作視角顯得頗有特點。作家出版社供圖在該書《後記》裡,賈平凹描述寫作緣起:「茶莊在的那些年,我每日兩次都在那裡喝茶,一次是午飯前,一次是晚飯後。喝到了好茶就只能再好,不能將就,我已經被培養成喝茶『貴族』了,茶莊卻搬走了。突然就有了寫《暫坐》的念頭。」《暫坐》以西安城為背景,講述了一群獨立奮鬥的都市女性在心靈上相互依偎的故事。
  • 穿書文,身嬌體弱萬人迷vs清冷孤絕師尊!
    穿書文,身嬌體弱萬人迷vs清冷孤絕師尊!於是乎——清冷孤絕師尊:為師的好熹兒,你終於長大了。邪魅狂狷二師弟:師兄,你可讓師弟好生惦記。溫柔體貼三師弟:師兄,你聽過師兄弟間也可結成道侶嗎?乖巧奶狼小師弟:師兄,我……我想要你。
  • 長篇小說《故鄉的泥土》:新視角下之農村題材
    長篇小說《故鄉的泥土》 作家出版社供圖 中新網北京11月7日電 (記者 高凱)由作家出版社主辦的章雲天長篇小說《故鄉的泥土》研討會暨電視劇《早春原野》啟動儀式日前在京舉辦。《故鄉的泥土》是章雲天近年創作的一部農村題材的長篇小說。作家出版社總編輯張亞麗在會上介紹說,這本書通過眾多小人物的悲歡離合謳歌了抗戰老兵的忠誠,反映芸芸眾生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描繪了一幅農村歷史風情畫卷。本書的作者章雲天多年來以創作影視劇為主,創作的劇本曾獲飛天獎、金雞百花提名等獎項。
  • 《離岸流》:大時代裡的小告別
    張娟/文凌嵐的小說集《離岸流》2020年5月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小說集中反覆寫到了中年危機,寫到了與父母、孩子、情人、職業的一次次告別,這一場場未知而又必然的告別,就像是馬裡布海灣的「離岸流」,海浪會不停地朝遠離海岸的方向推,雖然對抗是徒勞的,但意義也許就是告別本身。《離岸流》作者凌嵐,現居美國康州,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後於紐約市立大學商學院獲MBA學位。近年開始文學創作,包括翻譯、詩歌、散文、小說等多種文學類型。
  • 公安緝毒題材長篇小說《獵鴞行動》
    血色玉墜牽出神秘大漠製毒基地神探追兇直面恐怖跨境販毒集團《獵鴞行動》作者:寧志凡定價:42.00元群眾出版社2020年1月出版發行點擊播放 GIF 0.0M這部公安緝毒題材長篇小說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尤其是人物性格鮮明,呼之欲出。
  • 賈平凹《暫坐》領銜長篇小說年度金榜 半年銷量破20萬
    近日,由《長篇小說選刊》雜誌社主辦的「第五屆長篇小說年度金榜(2020)暨長篇小說高峰論壇」在中國作家出版集團舉行。由九位著名評論家、作家、期刊主編組成的評委會經過投票,選出了本屆「長篇小說年度金榜」的五部上榜作品以及五部「特別推薦」作品。中國作協副主席、陝西省作協主席賈平凹的新作《暫坐》被評為金榜領銜作品。
  • 長篇小說的原初形態是作者對自己一生的記錄
    長篇小說發展到今天蔚為大觀,加上網絡小說的參與,簡直泛濫成災。那麼,長篇小說的原初形態到底是怎樣的?長篇小說的原初形態是作者對自己一生的記錄。在長篇小說沒有出現之前,人們只是記錄生活的點點滴滴,後來積少成多,就成了篇幅較長的個人生活成長記錄了。
  • 離岸人民幣什麼意思?離岸人民幣通俗解釋
    人民幣就是人民幣,可最近由於人民幣匯率大幅波動,「離岸人民幣」這個詞頻繁見諸報端,到底什麼是離岸人民幣?人民幣為什麼要「離岸」呢?  離岸人民幣市場主要在香港,這個最主要的離岸人民幣市場是兩邊長期貿易催生出來的自發的市場。
  • 臺灣離岸風電市場規模到底有多大?
    假設兩個風場均離岸 40 公裡,平均水深 25 公尺,風場規模為 500mw,1 歐元可換 1.083 美元。由於中國的離岸風機未必能夠進口到臺灣,因此本文暫時不考慮使用便宜的中國離岸風機的狀況,如果日後有更準確的情報,再來做說明。
  • 離岸信託好處及辦理海外離岸信託流程
    1.什麼是離岸信託  離岸信託,又稱海外信託,是指在離岸屬地成立的信託,在操作上與信託類似,由於不同的屬地對信託的定義或法律條文有相對寬鬆或特別的政策,因此受益人的利益能夠得到更多的保護目前,越來越多的客戶為達到企業和個人的財務目的,選擇不同的離岸屬地以尋求最佳解決方案。   一方面,由於信託可設立在委託人長居國以外的屬地,因此可以避免資產在當地遭受「罰沒」而產生的風險;另一方面,作為一種繼承工具,信託的長期存續性以及所有權與收益權分離的特性,合適的信託安排可有助於降低遺產稅額。
  • 《離岸流》:小說的包容與自由
    而凌嵐在《離岸流》多篇小說中的「借景」式雙線敘事結構,又可細分為數種。  比如《一條名叫大白的魚》,給我的閱讀感受就是「遠借」:有如隔簾觀山,竹簾之內的近景——美國的現實生活、等待綠卡的煎熬,似乎還不是敘述的實際焦點,那最牽動人心的,是簾外的「遠岫」,是從未於小說中露面的,因種種不得已、暫時無法去探望的垂危父親。
  • 2020年長篇小說評述:呈現發展的社會現實,書寫恆久的人間情義
    在2020年的長篇小說創作中,不同代際的作家在長期的深耕中開掘,直面當下的城市生活,呈現發展轉型中現代城市之人情世態。 賈平凹的《暫坐》,遲子建的《煙火漫捲》,滕肖瀾的《心居》,將筆觸深入現代城市生活的肌理之中,描述了西安、哈爾濱、上海三個城市中普通人在城市發展中的生命狀態,呈現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敘事。
  • 龐餘亮《有的人》:直面父親,看他眼裡有什麼
    「小說當中有關於父親的一個話題,朱自清的《背影》我們總是看到父親的背影,但是我們沒有把父親爬過站臺的那個胖胖的身子掰過來,直面跟他對視,看看父親的眼裡有什麼?父親的表情是怎樣的。我覺得看著父親的背影我們永遠長不大,永遠超越不了。這個小說有一個野心就是想把父親掰過直面父親。」龐餘亮說。7月28日,在北京舉辦了一場名為「我們如何做父親?
  • 心不隔離|《島》裡島外
    《島》裡島外——疫情之下重讀英國長篇小說《島》「不論什麼年代,什麼領域,遇到什麼樣的災難,人性的光芒都能照亮黑暗,令孤島不孤。」重讀英國作家希斯洛普小說《島》的動因,是歲末年初蔓延全國的新冠肺炎疫情。武漢的車水馬龍不再,商鋪關閉,企業停工,百姓閉戶不出,時間仿佛凝固……武漢,這座被隔離的城,正如英國長篇小說《島》中被隔離的斯皮納龍格。斯皮納龍格島是100多年前希臘人談虎色變的麻風病隔離區,位於地中海克裡特島的北端,在1903至1957的50多年時間裡,這裡因麻風病而成為一座孤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