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巖,想「出圈」不容易-國際在線

2021-01-18 國際在線

  攀巖,想「出圈」不容易

  策劃/趙亦平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林琳

  最近,攀巖逐漸走進大眾視野,街邊的攀巖俱樂部和商場裡的攀巖設施成了健身愛好者和年輕人休閒鍛鍊的新選擇。入選東京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之後,攀巖甚至有了「出圈」的機會。但是在不少巖館老闆和從業者眼中,經營攀巖行業卻仍然要靠「熬」。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對廣州攀巖市場進行獨家調查走訪時被告知,大多數巖館生存艱難,有的巖館經營者甚至只能「打工養館」,為的是情懷和熱愛。「攀巖無法被普遍接受,與它一直被認為是娛樂體驗項目而不是競技運動項目有關。」 廣東省攀巖協會秘書長王兵說,但更多的原因是大眾對於攀巖的安全性存有誤解,「我們希望更多人能正確認知攀巖運動,使攀巖運動能更好地發展。」

  歷史:1980年代進入國內,但發展緩慢

  陳志文「一入攀巖深似海」,20多年來無法「掙脫」攀巖的魅力,從1999年就開始推廣攀巖。作為資深攀巖教練的他,曾經為國家隊培養輸送了多名廣東青少年攀巖運動員。如今,他依然懷著愛才惜才之心,以攀巖教練的身份繼續挖掘廣東的好苗子:「這一行很苦,不是賺錢的活。」

  據王兵介紹,20世紀80年代,攀巖就已作為一項運動進入中國市場,但發展緩慢,主要原因是其未能進入競技體育,推廣困難。20世紀90年代,一批攀巖愛好者出現,其中一部分留了下來,進入市場。廣州的攀巖行業從1999年左右開始起步。一開始,巖壁只被作為小區會所或商場的配套設施,後來慢慢出現一兩間由巖友開辦的攀巖館。

  近幾年,攀巖被發展為競技項目,進入大型運動會,獲得了更多的關注度,巖友們認為行業發展時機已到,開始考慮開設攀巖館。「廣州今年已經開始專業隊的培養了。」王兵告訴記者:「項目運動的發展一定要跟競技體育掛鈎,如果靠自然發展,步伐太慢。」

  記者了解到,目前廣東有近30家攀巖館,其中廣州有近10間。「這個數量還是太少了。」陳志文說,相比北京和上海,廣州的數量還比較少。國內發展較好的北京、上海,均有30家以上的巖館,且近兩年以每年10家以上的速度在增加。

  問題:攀巖業面臨「粥少僧也少」的難題

  儘管只有近10間攀巖館,廣州也並沒有出現「僧多粥少」的現象。「每家巖館都在熬。」某攀巖館負責人靜文教練告訴記者:「我們都在打工養巖館」。從業者茂哥也表示,明年還得繼續打工,才能把巖館維持下去:「上周我發了200份免費攀爬券,結果一個人也沒來。」在佛山經營巖館的波哥一副見怪不怪的表情:「我在佛山的一家報紙上登了體驗券,報紙發行量7萬多,最後到館體驗的就3個人。」攀巖俱樂部負責人歐星朋教練告訴記者,他的巖館在非周末早上基本不營業,下午2:00營業至晚上10:00。

  巖友坤侖認為,很少人願意參與,跟初入攀巖的體驗感比較差有關:「大部分人第一次沒辦法上頂,無法獲得滿足感。就算能克服這個失落感,也會發現自己的進步非常緩慢,而且總是會面臨瓶頸期,一個瓶頸期甚至長達兩三年。只有很少一部分新手有天賦,能較快有大的進步。」王兵說,100人體驗攀巖,其中有1%願意繼續下去就非常不錯,後續流失更大,堅持了兩三年後仍願意玩的不到10%。

  「我做了10年,到現在也只有20個會員。」波哥曾經做過很多嘗試,如今為了生存下去,他不得不把經營轉向快餐式消費模式,在佛山的商場建巖壁,招攬體驗者,5分鐘費用30元,周末能吸引不少商場的客流。即便如此,他在佛山三個商場都進行嘗試,目前只有其中一個活了下來。

  經營:行業仍需尋找合適的商業模式

  記者調查發現,攀巖行業還未形成有效的商業模式,許多巖館的經營者都認為諸如健身行業的「會籍銷售+私教」模式,雖然市場化,但這種模式在攀巖行業很難沿用。坤侖告訴記者,自己在這個圈子裡「混」了多年,從來沒有付過「私教費」:「大多數巖友、從業者都是愛好者,互相認同攀巖的理念,互相溝通、指導。」

  資深巖友林澤創認為,請教練上體驗課是最好的入門方式,最起碼教練會傳授系統的安全課程,以降低攀爬風險,獲得更好體驗,但大多數巖館都不會硬性推銷,而是由消費者自己決定。

  攀巖館館長陳俊義所學專業就是攀巖,本身也是攀巖教練,他發現相比以往,今年願意請教練教攀巖的消費者慢慢增多:「可能他們在接觸後發現攀巖確實有技術含量,有許多技巧需要學習。」但他自稱「很佛系」,不願意向會員推銷,也不會借用健身房的運營模式。

  大多數從業者認為,最關鍵的是解決普及教育和推廣問題。「體教融合是攀巖項目的發展趨勢。」王兵說,目前要解決的是群眾參與性問題。他認為,影響大眾參與的原因還是認知問題:「大多數外行對攀巖的印象是危險性大、門檻高。」

  從業者說攀巖不是冒險,風險是「可預測的」

  「在野外或在人工巖壁,只要每一步操作都符合規範,攀巖的風險其實是可預測的。」林澤創強調,在抱石館,有厚度達40釐米的海綿墊做保護,只要攀巖者不做不規範的動作,按照要求正確跳落,不存在危險。

  廣東省攀巖協會副秘書長白玲解釋稱,攀巖屬於高危險性體育項目,有相當高要求的行業標準和人員上崗要求,在國家職業資格裡,也有攀巖的專項考核認證,從培訓師、考證員,到初級攀巖指導員、中級攀巖指導員的培訓體系早已成熟。另外,場地經營需獲得屬地管理單位頒發的經營許可證,必須強制性購買場地責任險,日常比賽、培訓、活動的開展都要按要求購買包含攀巖內容的保險。記者在採訪現場就看到牆壁上張貼著《高危險性體育項目經營許可證》。

  「即使是有經驗的巖友,沒有獲得相關資格證,我們都不會允許他上崗。」王兵說,攀巖有一套非常規範的操作流程,「大多數安全事故的發生是安全流程的不規範和忽視導致的。」他建議消費者到巖館體驗前,一定要確認場地有《高危險性體育項目經營許可證》,工作人員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證」方可進行體驗。

  攀巖要專業設備,但不是「貴族運動」

  大眾認為攀巖「門檻高」,一是能力門檻高,二是消費成本高。「大眾認為攀巖入門就需要很強的上肢力量,事實上並非如此。」林澤創說,初學者只要有一定的運動能力就可以嘗試。另一方面,白玲稱,消費成本方面,比起其他項目的專業設備,攀巖頗為「親民」:「攀巖主要是需要在特定場地,包括自然巖壁,成本不高。」而裝備方面,雖然一條繩子價格在1000元以上,一個鎖扣100元左右,但一套裝備也不過數千元,而且可以使用5年至10年。林澤創說,除了「骨灰級」的裝備黨,玩攀巖根本就不是「燒錢」的運動。「安全性有保障,能力門檻、消費門檻不高,只要解決認知問題,進一步規範行業,攀巖的潛力可期。」王兵說。

  不過,在裝備選擇上還是有講究。「我們建議攀爬者要選用有認證的器材,並在使用期間注意管理和保養,遵從使用規則。」白玲介紹稱,規範的器材商都會取得UIAA或者CE的認證,國產的器材也有GB認證。從事攀巖裝備工作的林澤創解釋道,攀巖裝備的行業統一度很高,只要認準認證購買合格的裝備,就沒有問題。但他強調,操作規範仍然最為重要:「沒有遇到事故很可能不是因為操作正確,而是認證標準高的器材容錯能力很強大。」

相關焦點

  • 小眾化的攀巖運動,能借東京奧運會破圈嗎?-虎嗅網
    他口中的v4指的是攀巖線路的難度係數,根據國際標準,攀巖線路難度從v0到v16不等,而大部分攀巖館提供的最高難度達到v7。據這位愛好者稱,他玩攀巖大概兩年,去年每周大概能來三四次;今年工作忙,每周只能來一兩次。
  • 王石攀巖曬肌肉 看不出已是69歲的年紀
    王石攀巖曬肌肉 看不出已是69歲的年紀時間:2020-04-21 15:52   來源:網易娛樂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王石攀巖曬肌肉 看不出已是69歲的年紀 4月20日,69歲的王石在網上曬出一組攀巖近照,並配文表示:老王最近迷上抱石運動,邀你參加,同壁PK。
  • 海拔最高的國際攀巖比賽 「一帶一路」中國拉薩國際攀巖大師賽舉行
    7月10日至11日,2019「一帶一路」中國拉薩國際攀巖大師賽在西藏自治區拉薩市西藏喜馬拉雅登山嚮導學校攀巖場舉行。共有來自中國、俄羅斯、波蘭、日本、中國香港等11個國家和地區的43位運動員參加了本次比賽。中國選手獲得全部4個比賽項目中的3個冠軍,中國國家攀巖隊運動員、來自西藏本土的白瑪玉珍獲得女子攀石賽冠軍,日本選手包攬了男子攀石賽冠亞軍。
  • 國際乒聯又給劉國梁「出難題」!張本伊藤恐成大贏家,想贏不容易
    而在近期,國際乒聯對外久違公布1則重磅消息,但這著實是個「燙手山芋」!國際乒聯又給劉國梁「出難題」!張本伊藤恐成大贏家,想贏不容易!眾所周知,2020年賽季因為疫情原因而變得十分冷清,東京奧運會、釜山世乒賽等重要賽事被迫延期舉行,停擺局面一時間難以改善,國際乒聯因而不得不接受無賽可辦的尷尬現實。不過隨著國乒方面率先進行頗具規模的賽事重啟後,國際乒聯也在計劃重啟巡迴賽。根據最新消息顯示,國際乒聯官宣將在11月30日的時候,於瑞典舉辦瑞典公開賽。
  • 國際攀巖聯合會舉行首屆速度攀巖網絡淘汰賽
    新華社北京8月3日電(記者盧星吉)國際攀巖聯合會(IFSC)首屆速度攀巖網絡淘汰賽「競速雲霄速攀冠軍賽」3日在新浪微博播出,波蘭選手亞力山娜·卡魯卡和印尼選手艾哈邁德·艾迪分獲女子和男子冠軍。在決賽中,卡魯卡以7.460秒登頂女子組榜首,艾迪則以5.770秒摘得男子組金牌。本次賽事的最佳成績5.762秒由艾迪在資格賽中創造。
  • 壁虎王2015國際攀聯世界盃攀巖賽揭幕
    央廣網重慶6月20日消息(記者張庶卓)由國際攀巖聯合會主辦,國家體育總局登山運動管理中心、重慶市體育局、九龍坡區政府承辦的2015國際攀聯世界盃攀巖賽,6月20日在九龍坡區九龍外灘廣場隆重揭幕。世界排名靠前的頂尖選手參賽,代表了當今競技攀巖的最高水平,曾六次打破速度攀巖世界紀錄的中國隊名將鍾齊鑫在賽前集訓中連續4次爬出6秒左右的成績,有望衝擊冠軍。
  • 索道、攀巖,你敢去鑼圈巖挑戰嗎?
    索道、攀巖,你敢去鑼圈巖挑戰嗎?又是一年秋來到秋天的鑼圈巖也別有一番滋味而且最近鑼圈巖也安裝了索道、攀巖設施怎麼樣?敢去試試嗎?敢於出發,你就是勇者鑼圈巖攀巖項目,高度200米一邊欣賞洞內各種植物景觀一邊慢慢向上攀爬集娛樂、運動於一身
  • 拉薩國際攀巖大師賽選手:在高原「絕壁」展開對決是對人生的歷練
    【解說】7月10號,2019「一帶一路」中國拉薩國際攀巖大師賽在西藏拉薩開賽,並在當日完成男女難度賽預賽及其最後的決賽。  此次比賽共有來自中國、印度尼西亞、烏克蘭、俄羅斯、波蘭等「一帶一路」沿線11個國家和地區的43名運動員參賽。  在男子攀巖難度賽中,來自中國重慶和香港的運動員表現出眾,分別獲得該項比賽的冠軍和季軍。
  • 徒手攀巖是盲目冒險嗎?引進《徒手攀巖》是盲目冒險嗎?
    這個全世界都在關注「死了沒」的人,是一名徒手攀巖者,也是美國攀巖圈的傳奇人物。他花了4個小時爬上攀巖者的終極夢想——高達3200英尺(975米)的酋長峰,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徒手攀巖》記錄了這一過程。  9月6日,獲得第91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的《徒手攀巖》在國內上映,截至記者發稿,該片票房已突破3500萬。
  • 如何正確使用攀巖膠帶
    經典裂縫攀爬路線,位於加州 Joshua Tree National Park 的 Equinox  (5.12c) 來源/網絡 膠帶手套要想纏得好,有幾個要點:粘貼得要服帖,不影響手部及上肢運動第二步:從手心中有膠帶的部位開始,通過虎口繞向手背,向下纏繞,纏繞三圈至三圈半左右回到手腕處。儘量完全覆蓋手背,而不用覆蓋手心。第三步:可單獨取稍長於手腕周長的膠帶一段,加固手腕部位。
  • 【中國拉薩】海拔最高的國際攀巖比賽成功舉行
    「一帶一路」國際攀巖大師賽是由國際攀巖聯合會批准、中國登山協會主辦並於2018年首次推出的系列賽事。經過2018年5站比賽的成功舉辦,「一帶一路」國際攀巖大師賽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參賽選手水平越來越高。主定線員王定國和謝衛成都是第5次來拉薩了,他們認為西藏拉薩喜馬拉雅登山嚮導學校新建的攀巖牆符合國際風格,基本上是大角度、大仰角,可以設計出造型豐富、不同風格和難度的線路。針對高原缺氧以及參賽選手水平差距較大的情況,定線團隊適當降低了本次比賽預賽線路的難度。
  • 騰訊的野心、博彩、假賽……電競想進奧運不容易
    上個星期,IOC國際奧委會決定將霹靂舞、滑板、衝浪和攀巖增設為2024年巴黎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消息一出引發坊間熱議,眾多新聞稿件裡也都著重提到了IOC主席託馬斯·巴赫的表態——「國際奧委會的一大方向是擁抱年輕人、關注年輕人的喜好」。此言非虛。
  • 不負好春光,共赴攀巖之約
    但是隨之而來的一些現象頻上熱搜,引起了廣泛關注;黃山景區現場擁擠不堪、某地民眾不戴口罩擠爆夜市、海關檢疫部門已發現391例確診病例等;要知道災難面前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置身事外,截止目前國外確診病例高達一百多萬數字觸目驚心,且現階段境外輸入確診病例是防控重點,所以我們不應該掉以輕心,注意自身安全防護。
  • B站的2019年:破圈與攀巖模式
    B站2019Q2財報發布時,陳睿曾表示未來三年B站MAU將增長1.5億,李旎也表示,從2019年下半年起,我們會增強對以前不使用B站或未聽說過B站用戶的營銷。   軍令狀一出,B站迎頭進擊增長關口,一步步拓展內容陣地,上新大量泛二次元乃至三次元內容,包括vlog、經典影視劇等,為覆蓋更多新用戶。
  • 攀巖向上,商業價值不止於東京奧運會
    專業賽事的蓬勃發展,卻也映襯出民間業餘賽事的短缺。巖時攀巖館創始人魏俊傑坦言,舉辦民間賽事依然困難。業餘比賽收不上報名費,但攀巖賽事的成本非常高。「因為場地是獨佔的形式,比賽期間場館要停業,像我們館運營的成本運營一年300多萬,一天相當於一萬,我關個五六天自己來承擔這個費用,目前做不到。」
  • 「飛巖走壁」 四川省第九屆攀巖錦標賽開幕
    鄧涵予 四川在線記者 薛劍2020年9月19日,以「愛成都.迎大運」為主題的四川省第九屆攀巖錦標賽在339天府熊貓塔正式拉開戰幕,有近200名運動員為成都市民帶來「飛巖走壁」的視覺盛宴。從2009年四川省第一屆全民健身運動會正式把攀巖運動列為省級運動會的正式比賽項目以來,經過多年的推廣和普及,2017年8月攀巖被列為全國運動會群眾比賽項目。2018年印尼雅加達亞運會也將競技攀巖設為正式比賽項目。2016年國際奧委會執委會正式宣布,競技攀巖運動正式納入2020東京奧運正式比賽項目,2021年全國運動會也正式將攀巖項目再次列為正式比賽項目。
  • 2013中國大通•青海高原國際攀巖精英賽即將開賽
    欄目名稱:2013中國大通•青海高原國際攀巖精英賽即將開賽 44名世界頂級攀巖高手同臺競技    6月24號,2013中國大通•青海高原國際攀巖精英賽新聞發布會在西寧召開。    經國家體育總局批准,2013中國大通•青海高原國際攀巖精英賽將於6月29號至30號在青海省大通縣體育場舉行。
  • 從出圈到入圈,阿里巴巴國際站如何做好「時差」營銷?
    從出圈到入圈互動激發外貿新勢力圈層認同在企業的營銷圈都有一個共識, 由於行業模式和目標群體的受限所以2B企業的營銷想要真正破圈,不能局限於企業用戶/B端用戶的溝通,而是要按照「出圈-入圈」的營銷路徑落地。
  • 求淘寶賣家放過,這些攀巖裝備會要命的
    攀巖鞋原文:攀巖注重的是腳力,全身的大部分力量都灌注在雙腳上。在陡峭的山峰中慢爬,選擇一雙防滑耐阻力得的攀巖鞋可以減少很多不便。來自《峭壁上行走,攀巖裝備要齊》原諒我在看到這雙奇葩的「攀巖鞋」時笑出了豬叫聲。雖說五指鞋作為跑鞋、健身訓練鞋,都漸漸成為了一種潮流,但它是真的並不適合攀巖。
  • 豆瓣9.0的奧斯卡佳紀錄片,運動員不敢想「徒手攀巖」
    事實上艾利克Si也渴望家庭,他會給桑尼一個穩定的家,間接地表達他的真實想法,他故意不告訴桑尼哪一天攀巖是免費的,他表示愛的方式怕她擔心,愛是一種能力,不是每個人都有,但只要他願意努力工作,這種能力就會得到提高,一個孩子成長為開朗人是很簡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