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報導(駐澳門記者 肖中仁):作為我國天文與行星科學領域唯一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澳門科技大學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一直致力於深空探測領域研究。該實驗室的專家近日在接受總臺記者專訪時表示,對嫦娥五號取樣回來的月壤進行研究,將為未來載人登月和在月球建立基地打下良好基礎。
在嫦娥五號任務中,澳門科技大學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承擔了對探測器著陸區的地質預研究,著陸點樣品的可能來源,以及主要成分分析等工作。該實驗室的副教授祝夢華向記者表示,通過對取樣回來的月壤等樣品進行研究,除了可以為了解月球地質演化歷史,以及太陽活動等提供必要的信息外,也將為我國未來的載人登月等長期目標打下科學基礎。
祝夢華表示:「月球表面的月壤,它經歷很強、長時間的宇宙射線的一些輻射,包括太陽風的一些交互作用。我們取樣回來的月壤,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月球表面的一些宇宙射線的強度,包括太陽風的強度,這些數據可以幫助未來的太空人登陸到月球表面的防護和建立基地的一些選擇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因為這些是最直接一手的數據。」
早在2005年,澳門科技大學就參與了嫦娥探月工程數據分析和研究工作。2018年,澳門科技大學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正式成立。在國家大力發展深空探測的戰略指引下,實驗室目前已組建了一支超過百人的國際化研究團隊。從神舟、嫦娥,到火星探測計劃,近年來國家重要的空間科研創新項目,他們都深度參與其中,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祝夢華說,背靠祖國,立足灣區,依託「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讓實驗室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
祝夢華表示:「一國兩制」的紅利在咱們實驗室能充分體現。第一,像剛才所講的,我們得到了內地高校、中科院一些研究機構的大力幫助,在我們實驗室前期發展的時候。然後澳門是一個國際化程度非常高的城市,澳門它可以在行星科學領域作為中國與國際交流的一個橋頭堡的作用或者是窗口的作用,它可以吸引國際化程度很高的科學家來澳門工作,也可以吸引內地的科學家來澳門進行合作交流,大家一起去分享中國深空探測的一些科學成果,然後推進世界行星科學的發展。」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