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5號返回地球後,我國載人登月提上日程?觀察人士發表看法

2020-12-22 前沿崗哨

嫦娥5號成功著陸

12月17日凌晨,嫦娥5號攜帶2公斤月球土壤成功返回地球,完成了中國的探月工程最後一項最高難度的任務。到此,中國在2004年制定的探月工程目標已經基本完成,那麼我國的載人登月是否會提上日程,儘早實現載人登月呢?

有觀察人士的看法是中國國未來十年大概率不會優先考慮載人登月,核心原因:中國十年內載人登月科學價值很低。當今中國無人探月技術已經滿足初步研究月球表面甚至更深層的地質和土壤,想更加深入的研究月球土壤,中國再派出嫦娥6,7,8等同類型飛船去「挖土」就能取得樣品。中國未來的載人登月不只是派人在月球上面踩個鞋印,插面五星紅旗,做這種政治意味濃厚甚至帶有冷戰色彩的短期探索秀;而是會長期駐紮研究月球,建立月球基地。

月球基地想像圖

美國載人登月毫無疑問是一次人類壯舉,但回歸到科研和實用層面,美國登月每次停留時間有限,每次都是來去匆匆,太空人無法在月球表面做更多的科學實驗和對深空進行觀察。幾次登月最大的成果是帶回幾百公斤月球土壤,讓美國科學家有充足的素材研究月亮表面,月球土壤還是美國政府最具分量的外交禮物,美國政府贈送月球土壤給各國,大大地長臉。

月球的科學和經濟價值都是極度豐富。科學價值,月球是最好的外太空探測場地,它沒有大氣層,非常方便觀察星空。在月球架設光學和射電望遠鏡可以極大擴大對宇宙的探測範圍。經濟價值,月球表面有豐富的氦3資源,能作為未來核聚變的主要資源,如果能有效提前氦3資源,突破可控核聚變的各個難點,未來人類漫長的時間內不用為能源發愁了。

月球基地想像圖

開發月球只能長期駐紮在月球,但是現在中國以及世界所有國家都沒有這個能力,在月球建立基地難點比載人登月難幾個數量級。月球基地的建設涉及建築模塊的運輸,在月球上面安全降落,最後如何在月球上面把建築模塊完成拼裝。解決這些問題需要以十年為單位進行持續研究和實踐。

登月計劃基本完成以後,中國的太空計劃重心是空間站的建設和運行,在2022年前後將完成首個空間站的建造,開始積累在太空試驗和生活的數據和經驗。經過一段時間積累,中國或許再建一座更大的空間站容納更多太空人居住,為更加遙遠的未來在月球建設基地做準備。

什麼時候是中國實施載人登月計劃。答案揭曉,有觀察人士做個猜測,那時中國應該在月球同步軌道和地球同步軌道建設兩個空間站,而且這兩個空間站已經有定期的飛船來往。首先中國使用常規化學能(就是現在的火箭引擎)火箭把月球基地模塊送上地球同步軌道空間站,再使用核動力或者其他非化學能動力的飛船送去月球空間站。最後,月球空間站精確指揮月球基地模塊準確降落在建設區,同時指揮月球表面的機器人組裝基地。基地建設完成,就可以實施載人登月了。

未來幾十年甚至一個世紀,中國或許未能完成月球建設基地,但是中國對月球的研究是不會停下,不斷有著陸器探索月球。或許當中國準備開始建設月球基地時,已經數十臺「月兔」月球車已經跑遍整個月球,數十次月球「挖土」送回上百公斤月球土壤。(翼騎兵)

相關焦點

  • 月球上沒有發射基地,載人登月如何返回地球?看嫦娥五號就知道了
    嫦娥五號探測任務也是中國目前為止難度最大、最複雜的航天探測任務,同時也是受關注度比較高的項目。 嫦娥五號執行任務期間,也再次讓人想起了半個世紀前美國的載人登月,沒錯,載人登月被質疑再一次地登上了熱搜。其實這些年來,對於載人登月的質疑聲從來沒有停止,半個世紀以來一直如此。
  • 嫦娥5號之後,我國載人登月階段開啟,新載人火箭或許並非長徵9號
    11月24日凌晨,嫦娥5號在長徵5號火箭巨大的推力下,啟程前往月球,20多天旅程之後,將帶著月壤返回,這段旅程也是我國無人月球探測階段「繞、落、回」三部曲的最後一步。
  • 嫦娥五號順利著陸,秘密任務浮出水面,我國實現載人登月不遠了
    我們知道,在上個世紀時,美國就已經將太空人送往了月球表面,甚至還不止一次地將太空人送往月球再送回地球。目前我國也有計劃將太空人運送到月球之上,比如:我國正在研發新一代載人飛船與載人登月探測器;探月總工程師吳偉仁明確提出2030年左右要實現載人登月。
  • 嫦娥攬月|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中國離載人登月還有多遠?
    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主管劉然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這次對接,包括之前的著陸起飛,後續的降落返回,都是基本勾勒載人登月的主要環節,也是為後續的深空探測和載人登月奠定了技術基礎。吳偉仁院士,現任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在嫦娥五號發射後也透露,「如果只是為了完成採樣返回任務,嫦娥五號的系統可以做得簡單很多。
  • 嫦娥五號任務圓滿完成,中國離載人登月還有多遠?
    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主管劉然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這次對接,包括之前的著陸起飛,後續的降落返回,都是基本勾勒載人登月的主要環節,也是為後續的深空探測和載人登月奠定了技術基礎。吳偉仁院士,現任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在嫦娥五號發射後也透露,「如果只是為了完成採樣返回任務,嫦娥五號的系統可以做得簡單很多。
  • 阿波羅飛船半世紀前載人登月,嫦娥五號後來居上靠的是什麼?
    我國嫦娥探月工程從一開始就立足於形成全月面到達能力,攻克月球正面登陸任務後作為嫦娥三號備份產品的嫦娥四號執行的是複雜月背地形登陸任務。嫦娥四號落月快速調整段 後來成功登月的事實證明我們的自主避障系統是可靠的,尤其是當玉兔二號將拍攝著陸器的高清照片回傳地球後發現,嫦娥四號著陸在了一個傾斜坡面上,而周圍都是撞擊坑
  • 嫦娥5號只帶回來1731克月球樣品,那麼阿波羅號怎麼載人返回的?
    從11月24日探測器發射以來,嫦娥5號探測器先後順利實現地月轉移、軟著陸、鑽探取土、月面起飛、交會對接、樣本轉移、月地轉移、平穩著陸等各個關鍵環節,最終在23天之後,於12月17日凌晨平安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降落著陸,宣告著我國此次探月工程取得了實質性重大勝利。
  • 嫦娥5號將帶回重要資源,繼NASA後,又一國高調宣布要登月
    人類探索月球已經有60多年的歷史了,世界上第一個月球探測器是1959年1月2日發射升空的月球1號,這個探測器在1959年1月4日從距離月球大約5995千米外掠過。在1969年至1972年這兩三年時間內,人類甚至成功實現載人登月,將6批12名太空人先後送上月球表面並順利返回地球,還帶回了300多公斤月球樣本。
  • 「嫦娥五號」攜帶2千克月壤回來了,登月競賽重演,哪國更緊張?
    2004年我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並使用了中國傳統神話中的嫦娥為名,三年後「嫦娥一號」成功發射升空,經歷了二號,三號,四號陸續升空,到現在「嫦娥五號」再次出發。要知道,在上個世紀美蘇就已經做出了登月取樣並且返回的壯舉了,美國更是成功實現了人類首次載人登月飛行和人對月球的實地考察。那為什麼我國這次對月球下手卻更有挑戰性?在上個世紀60到70年代探月,可以說進入了白熱化的狀態,美蘇同時發力在短短幾年內發生了多個月球探測器。
  • 下一步,我們的徵途是載人登月
    科技日報記者 付毅飛「嫦娥五號任務中開展的月面起飛、軌道交會對接、再入返回等,都是未來載人返回的必要技術。」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在17日舉行的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通過這些技術驗證,也是為未來載人登月打基礎。
  • 下一步,我們的徵途是載人登月!
    「嫦娥五號任務中開展的月面起飛、軌道交會對接、再入返回等,都是未來載人返回的必要技術。」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在17日舉行的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通過這些技術驗證,也是為未來載人登月打基礎。」
  • 嫦娥五號來回23天,阿波羅11號卻只花8天?解析中美登月技術差異
    今年11月,我國成功在海南文昌航天中心利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發射了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計劃利用23天時間,返回地球,並帶回來2公斤月壤。而1969年波羅11號從發射到登月,再到返回地球不僅帶回來21.55公斤月壤,更是只用了8天時間!
  • 嫦娥五號登月來回預計23天,為什麼阿波羅11號來回卻只花了8天?
    01:登月原理運載火箭克服地球引力將嫦娥五號送入地月轉移軌道並分離,嫦娥五號飛向月球。靠近月球後,點火制動,修改軌道進入環月球軌道,隨後,登月艙(由著陸器和上升器組成)在月球軟著陸,開始月面採樣工作,採樣結束,著陸器留在月球,上升器升空,將月壤轉移到返回器,然後上升器與軌道器分離,最後軌道器點火變軌進入地月軌道,返回器與軌道器分離,獨立返回地球。最終返回器進入地球軌道,減速掉入大氣層。
  • 倒計時開啟,嫦娥五號待發,為何說這是中國載人登月的一次預演?
    官方給出的時間是在明日凌晨時分,長徵五號將攜嫦娥五號升空,而倒計時開啟,關注嫦娥五號發射,我們需要了解些什麼呢? 官方對嫦娥五號發射的說明中,用了一句話,叫做「這是迄今為止中國航天最複雜,也是難度最大的一次任務」。的確,此次嫦娥五號與前四次嫦娥計劃最大的不同在於,登陸器需要攜帶月球土壤返回,這也是我國首次執行此類任務。
  • 長徵九號首戰告捷:第一階段工程全線完工,載人登月時間表出爐
    玉兔二號月球車回望嫦娥四號著陸器 今年10月下旬,我國還計劃發射嫦娥五號月球採樣飛船,這是一艘由軌道艙、返回艙、上升器、著陸器四大艙段組成的8噸級月球飛船,在整個任務過程中要完成一連串多達12個高難度航天科目,最終將數公斤月壤送返地球,其登月控制技術已然超越它的前輩「阿波羅系列載人登月飛船」,毫無疑問由此產生的一系列技術成果必將直接助力中國載人登月工程。
  • 嫦娥5號只帶回1731克月球樣品,阿波羅號是如何載人返回的?
    嫦娥5號只帶回1731克月球樣品,阿波羅號是如何載人返回的?最近咱們國家的月球測設備嫦娥5號為我們帶回來了珍貴的月球樣本大約1731克。這些樣本對於我們人類研究月球提供了無比珍貴的寶貴資料。縱然載人航天行為確實是非常高端危險重重的,但是這並不能從技術上進行類比。就好像公交車售票員和現在的自動打卡設備是不能類比的意思是一樣的。那不如我們就來客觀地分析一下究竟為什麼二者不可類比。我們需要肯定的是,美國的載人登月計劃是迄今為止人類遠途宇宙最為成功的案例。當時採用的阿波羅號飛船大約總重50噸是嫦娥5號的6倍還要多。
  • 美國又宣布大事,載人登月中包括9名女太空人,還有日本幫助!
    嫦娥五號在發射之後,已經成功在月球上著陸,並且完成了特定的任務,將會在近期返回地球,初步計算的位置應該是在我國的內蒙古,如果嫦娥5號可以順利地返回地球,這也就意味著中國已經成熟掌握了無人月球採樣技術,我國下一步載人登月計劃的進行也會更加順利一些。
  • 無人登月和載人登月哪個更難?和阿波羅相比,嫦娥五號有優勢麼?
    圖為嫦娥5號嫦娥五號操作依靠自主導航全部自動化,阿波羅登月飛船全部依靠人工操作1、嫦娥五號登月著陸自動完成完成月球土壤採樣後,上升級發動機點火升空與下降級脫離,開始返回地球,最後分離出返回艙再入大氣層,可以說嫦娥五號所有的執行機構都是複雜的。不過最難的還是自主導航技術,不需要依靠地面操作,在整個登月下降階段全部自主完成,沒有一絲一毫的人工幹預。
  • 阿波羅11號是否真的登陸過月球?嫦娥5號已經給出答案
    1961年4月,蘇聯民族英雄尤裡·加加林乘坐東方一號宇宙飛船,在外太空遨遊1小時48分鐘,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太空人。1962年9月,甘迺迪總統發表著名的登月演說,要在10年內把人類送往月球的表面。事實上沒用10年時間,在這次登月演說後,不到7年時間,在1969年7月,人類第一批前往月球的乘客,就乘坐阿波羅11號飛船,前往月球的路上。
  • 長徵九號落選首輪載人登月?一款新火箭脫穎而出,進展勢如破竹
    去年上半年我國成功首飛了服務載人登月任務的新一代載人飛船,俗話說運載火箭運力有多大,航天舞臺就有多大,飛船系統只是通往載人登月目標的第一步,除此之外還需要有與之運力匹配的載人運載火箭。早在2011年我們就已經開始載人登月任務論證,新一代載人飛船就是論證工作的具體實踐,火箭系統同樣是論證的核心焦點之一,經過多輪迭代論證後火箭選型基本已經塵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