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神劉伯承:德國醫生稱其為「鋼板」,刮骨療傷的關羽也甘拜下風

2020-12-23 歷史滄瀾

前言

很多人都聽過三國時期,關羽刮骨療傷的故事,會為關羽的英雄氣概折服,但在我軍中,有個能讓關羽都甘拜下風的英雄人物,他就是軍神——劉伯承。

劉伯承將軍

劉伯承(1892年12月4日~1986年10月7日),原名劉明昭,曾用名劉伯堅,四川省開縣人(現重慶市開州區)。辛亥革命時期就從軍,立志報國,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相繼參加了北伐戰爭、八一南昌起義、土地革命戰爭、長徵、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今天要講的故事就是發生在1916年。現在看劉元帥的照片,能明顯看出,右眼是假的,但在1916年之前,劉元帥的雙眼都是完好的。

眼睛受傷,命懸一線

1916年初,袁世凱竊國稱帝,雲南都督蔡鍔將軍,在小鳳仙的幫助下,從北京脫身,返回雲南後就率先發起反袁護國運動,全國各地紛紛響應。川軍才俊劉伯承也立即成立了「四川護國軍第四支隊」,舉行討袁護國的武裝起義,討伐四川的北洋軍,並屢屢獲勝。氣得袁世凱懸賞十萬大洋買劉伯承的人頭。

每次戰鬥劉伯承都奮勇當先,親臨第一線指揮。一次,一場激烈的戰鬥中,劉伯承為保護一個戰士,不幸連中兩彈,一顆擦過顱頂,另一顆擊中右側太陽穴,從右眼眶飛出,劉伯承當即昏倒在地。為了指揮戰鬥,劉伯承又沒有及時治療,導致眼傷開始腐爛。

眼睛這塊的傷不必別處,如果治不好,別說眼睛沒了,連命也要沒了,必須儘快動手術剔除眼眶內的腐肉,否則後果難以想像。而這樣嚴重的創傷,中醫是不可能醫治的,西醫診所在當時的四川又屈指可數。

幸運的是,經過多方打聽,劉伯承在重慶臨江門找到一家私人診所。當時診所裡的沃克大夫是一位曾經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德國軍醫,經驗豐富,尤其擅長外科手術,但脾氣倔強、暴躁。

當時,劉伯承正在遭受袁世凱的北洋軍10萬大洋的懸賞通緝,所以部屬既為他的傷情發愁,又為他的安危擔憂,生怕遭遇見財眼開的貪婪之徒。他們小心翼翼地來到醫院門口,正好聽見裡面一段對話。一個護士說:「沃克大夫,那名要做手術的先生嚇昏過去了!」

只聽一個外國人用粗魯的大嗓門,用蹩腳的中國話嚷嚷:「快讓他滾蛋吧,我最厭惡懦夫!」

戰友們未見其人,先聞其聲,見此人如此粗暴。不免遲疑,想打退堂鼓。劉伯承聽了,卻很對他的脾氣。微微一笑:「不用走,就找他了!」

擔心頭部麻醉會影響大腦,拒絕打麻藥

經過仔細檢查,沃克大夫發現劉伯承的傷勢十分嚴重。而眼眶這個位置,由於內部的血管、神經都非常複雜,手術中稍有不慎,就會發生意外。沃克大夫認真、慎重地提出了手術方案:先去除腐肉,施行全身麻醉,做好輸血、輸氧等急救準備;等眼部傷口癒合後,再安裝假眼。沃克大夫來到劉伯承面前,對他進行手術前的最後檢查。檢查完畢後,劉伯承突然問道:「打了麻醉藥,以後對大腦神經功能是否會帶來不好的影響?」聽到這個問題,沃克大夫愣了一下,還是如實回答,可能會有一定影響。

劉伯承接下來的請求讓大夫吃驚了,他居然請求不用麻藥,沃克大夫粗魯拒絕,因為不用麻藥,沒人能承受那樣的痛苦,他是不會做那種沒把握的手術的。但劉伯承也是個脾氣倔強的,他寧可不做手術,也不接受對腦袋打麻藥。

最後,面對這個固執的病人,沃克大夫妥協了,他苦笑著說:「我從歐洲到亞洲,為白種人、黃種人做過成百上千例手術,像這樣的手術不用麻醉的,我還從來沒遇到過。」聽到沃克大夫的話,劉伯承也誠懇又坦然地說:「沃克大夫,那就請你在我這個中國人身上做一次試驗吧。」

劉伯承躺上了手術臺,護士給了他一塊毛巾塞在嘴裡,以防太疼時咬傷自己。開始手術。手術的第一步是清除腐肉。沃克大夫在他眼部劃了一刀,劉伯承猛然震動了一下,不由得狠狠地咬住了毛巾,捏著床單的手上暴起了青筋。「可以嗎?」沃克大夫擔心地問。面對沃克大夫的關心,劉伯承微笑了一下,鎮定地說:「可以,你繼續吧!」

聽到劉伯承的回答,沃克大夫繼續投入到手術之中。沃克大夫先割去劉伯承傷口的腐肉,然後挖出破碎的右眼,最後用針線縫合傷口……

整個手術鮮血淋漓,護士助手和劉伯承戰友們看得毛骨悚然,甚至掩面不忍目睹。

隨著手術的進行,沃克醫生的額頭沁出了又細又密的汗珠,劉伯承則緊緊地咬著毛巾,捏緊床單,一聲不吭,豆大的汗珠摻和著血水流淌,渾身都被汗水和血水浸透了。

手術結束後,沃克這個手法精湛的外科軍醫,被劉伯承的毅力驚到了,他不無崇敬地嘆道:「先生,你竟然沒有昏迷過去,我太驚訝了!你怎麼做到的?」

劉伯承蒼白的臉上慘澹一笑:「沒什麼,我只是用心數你下刀的刀數!」

沃克更加驚詫:「我割了多少刀?」

劉伯承:「72刀!您的確是個好軍醫,手法很乾脆果斷。」

聽完劉伯承的話,沃克大夫失聲叫道:「上帝啊!您哪裡是人,分明是一塊會說話的鋼板……」當時在手術現場陪伴的王爾常先生後來寫下關於劉伯承元帥的回憶文章,對劉帥的英雄氣概嘆服不已:

「昔華佗之療關羽也,服以全身麻醉之麻沸散,僅施刀於臂耳。將軍兩次療傷,餘皆親侍左右,目睹其沉雄堅毅,令西醫瞠目,非超關羽千百倍乎?」

經過幾個月的治療,劉伯承的眼傷痊癒了。已經和沃克大夫成為了朋友,也相信這名耿直脾氣的德國軍醫的人品,劉伯承在離開前把自己的真實身份告知了沃克大夫。他驚訝又佩服地說:「我猜到您一定是個軍官,卻沒想到,您就是大名鼎鼎的劉伯承,是袁世凱懸賞十萬大洋抓捕的人,現在我知道為什麼您的部隊能勝利了,也理解您為什麼堅持不打麻藥了。」

從此,沃克大夫一有機會,便會向人提起這次難忘的經歷,他用一種不容置疑的口吻說:「「這個劉伯承,不僅是個標準的軍人,簡直可以說是個『軍神』!」

滄瀾說:

在革命戰爭年代,有多少仁人志士為國為民,奮不顧身。想劉伯承元帥這樣,表面看來一幅文人模樣的人,卻擁有讓關羽都汗顏的鋼鐵意志,是什麼支撐他的呢?私以為,就是捨身為國,毫不為己的偉大信念。正是千千萬萬的像劉伯承將軍一樣的偉人,用這偉大的信念,終於讓中國衝出黑暗,迎來光明。

相關焦點

  • 劉伯承拒絕麻醉,刮骨療傷——72刀見證「軍神」的誕生
    圖為1926年劉伯承入黨後不久,任中共重慶地委軍事委員會委員時的留影。(劉伯承同志紀念館供圖)「神威罕及惟關將,聖手能醫說華佗。」凡是讀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一代名將關羽刮骨療毒的故事,關羽的意志力讓人驚嘆。「《三國演義》畢竟是文學作品,難免有虛構的成分。
  • 《軍神》教學指導——第一課時
    從文中找出描寫沃克醫生和劉伯承動作、語言、神態的語句,體會他們的內心世界。抓住沃克醫生對劉伯承前後不同的表現,理解沃克醫生稱劉伯承為「軍神」的原因。3.語言運用通過課後的第四題,指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出對人物動作、語言、神態的描寫,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
  • 護國戰爭打響,軍神劉伯承救人失去右眼,卻也因此名聲大噪
    在面對金沙江的時候,很多人都感覺部隊過不了江,只有毛主席非常淡定,並幽默的說:「朱德同志說,四川人稱劉伯承是一條龍下凡,江水怎麼會擋得住龍呢?他會把我們帶過去的!」劉伯承果然不負眾望,使部隊安然渡江。 1892年12月4日,劉伯承出生在四川省開縣,現為重慶市開州區。5歲讀私塾,12歲開始接受新式教育。
  • 一度拒絕入黨,被歪果仁稱獨眼軍神!
    一挖嚇一跳,他就是剛毅勇猛、殺伐果敢的劉伯承元帥,號稱我軍「軍神」。劉伯承在劇中出場不多,但每次出場都很關鍵,比如他和副總指揮(彭德懷)下棋賭輸贏,副總指揮輸了,不得已交出自己心愛的懷表,而劉伯承又還了回去,大顯劉伯承元帥的君子之風,不奪人所愛。後來是在軍事學院,劉伯承在學院擔任院長,鐵三角三兄弟搗亂被劉伯承一頓訓話,說的三人各個羞愧難當。軍中權威可見一斑。
  • 《軍神》教學指導——第二課時
    板塊二 分析人物,講述故事1.教師引導:難熬的手術終於結束了,當脫去手術服的沃克醫生從病人口中得知自己一共割了七十二刀時,他驚呆了,劉伯承哪是一個普通的軍人啊!他分明是軍神!默讀課文第三部分(第18~26自然段)用紅筆畫出沃克醫生稱讚劉伯承的句子。
  • 華佗被曹操殺死,為何六年後還能夠為關羽刮骨療毒?
    華佗的死亡時間是公元208年,關羽的刮骨療毒時間是公元214年,華佗被曹操殺死6年後,如何為關羽刮骨療毒?是所謂的時空穿越嗎?華佗是東漢末年的名醫。他醫術高超,擅長手術。他曾用曼陀羅花製造了麻沸散,是世界上第一個研製麻醉藥的人。
  • 史上四大「刮骨療毒」猛將,關羽只能排老二
    《三國志·蜀書·關羽傳》記載:羽嘗為流矢所中,貫其左臂,後創雖愈,每至陰雨,骨常疼痛。醫曰:「矢鏃有毒,毒入於骨,當破臂作創,刮骨去毒,然後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醫劈之。時羽適請諸將飲食相對,臂血流離,盈於盤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 開國軍神劉伯承:獨創「重疊待伏」戰法,不打麻藥取子彈為保清醒
    看清大勢,順勢而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這麼一位將士,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建立了不朽功勳,獨創戰法,大破敵軍,為我國的國防建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作出了傑出貢獻,對我軍向正規化、現代化邁進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他就是一生戎馬,立下赫赫戰功的開國元帥——「軍神」劉伯承。
  • 軍神劉伯承,戰神粟裕,17年沒見面,見面就是一場驚世大戰
    劉伯承,川軍出身,早年在戰鬥中眼睛負傷,手術過程中,劉伯承以鋼鐵意志強忍疼痛,不施麻藥,被主刀的德國醫生贊為「軍神」,同時精通軍事理論,有古代名將之風。粟裕,非科班出身,什麼軍校都沒讀過,在軍內資歷淺,卻是不世出的軍事天才,特別是解放戰爭時期指揮百萬之師,如臂使指,揮灑自如,殲敵無數,被譽為「戰神」。
  • 《軍神》~說課稿~小學語文
    《軍神》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是劉伯承,但描寫人物時,重點卻寫沃克醫生的神態和情緒變化,其目的是以沃克醫生神態、情緒的變化來襯託劉伯承的堅強意志。這對於學生來說不容易理解。因此,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讀懂重點段落,體會劉伯承的堅強意志。將教學難點確定為:讀懂描寫人物對話、神態的語句,感受人物的內心世界。
  • 五年級下語文第11課《軍神》一課一練
    1.本課講述的是沃克醫生經歷的一次不平凡的手術。( )2.本課講述的是劉伯承在一次手術過程中以超人的毅力克服了巨大的疼痛,而被沃克醫生尊稱為「軍神」的故事。沃克醫生驚呆了,大聲嚷道:「你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一塊會說話的鋼板!你堪稱軍神!」1. 對加粗的句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說明了沃克醫生在手術時十分緊張,不知道自己割了多少刀。B.寫出了手術中動的刀數之多,時間之長。
  • 《軍神》)
    【主要內容】這篇課文記敘了劉伯承在重慶治療受傷的眼睛時,拒用麻藥,笑談數刀,被為他做手術的沃克醫生堪稱軍神,表現了劉伯承鋼鐵般的意志,表達了作者對劉伯承的敬佩和讚揚之情。如本課中,多處描寫了沃克醫生的神態,「愣住」「驚疑」「柔和」「慈祥」等,這些神態變化都表現了沃克醫生的心理變化,說明他被劉伯承堅強的意志折服。【課後習題】1.沃克醫生是怎麼發現劉伯承是軍人的?後來為什麼稱他為「軍神」?
  • 劉伯承在十大元帥中,為何被稱為「軍神」?敢用人這點就無人能及
    十大開國元帥之一的劉伯承元帥,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在十大元帥之中,劉伯承元帥被稱為「軍神」。劉伯承元帥的用人能力非常厲害,教導能力也是非常強的,據統計,當時軍區的司令官們有一半人都是劉伯承先生的學生。"桃李滿天下"這個詞用在劉伯承元帥身上,其實是再合適不為過了。
  • 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11課《軍神》教材解讀與學法指導
    ,到德國醫生沃克開設的診所就醫,拒絕使用麻醉藥,強忍巨大疼痛接受手術,深受沃克醫生敬佩與稱讚。第18—26自然段:沃克醫生由衷敬佩,稱讚劉伯承為「軍神」。二、插圖解析課文中配有一幅插圖,生動形象地展現出沃克醫生給劉伯承檢查傷勢的場景:劉伯承端坐在椅子上,沃克醫生正打開他右眼上的繃帶,給他檢查傷勢。
  • 華佗去世11年,關羽才被毒箭射中,那真正給關羽刮骨療毒的是誰?揭曉答案
    在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中,有許多著名的經典橋段,關雲長刮骨療毒就是其中一個。可是,就在我們被關羽那泰山崩於面前,而不改顏色的超人英雄氣概所折服的時候,卻也有人提出,給關羽刮骨療毒的另有其人。為關羽刮骨療毒的真的不是華佗嗎?還是另有其人?首先,先來看看整個事件的時間背景。
  • 為關羽刮骨療毒的不是華佗,欺騙拖延曹操不肯醫病,華佗死得不冤
    眾所周知,華佗是我們中國醫學史上為數不多的傑出外科醫生之一,他善於麻醉和針灸等醫學方法,並且還善於開胸破腹的外科手術。華佗的手術方法並非是建立在「尊儒」的文化基礎上的中醫學主流治法,因此很多人猜測,華佗一生遊歷於中原各地,他很有可能是來自印度的天竺醫生。
  • 部編人教版五下語文作業本第四單元《11軍神》答案參考
    劉伯承說他需要一個非常(清醒)的大腦,所以他拒絕使用(麻醉劑),手術臺上,(嶄新)的白床單都被抓破了,劉伯承卻(一聲不吭)。沃克醫生(由衷)地稱他為「軍神」。這樣一位具有鋼鐵般意志的將領,令人(肅然起敬)。3.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 耐人尋味,周星馳電影《國產凌凌漆》的「刮骨療傷」
    耐人尋味,周星馳電影《國產凌凌漆》的「刮骨療傷」少年不識周星馳,看懂已是「劇中人」。年少的時候,看周星馳的電影都是哈哈大笑,每一幀鏡頭感覺都包含著笑料,讓人想不斷的重複看重複的開懷大笑。等長大了經歷了各種事情後,才發現原來社會和生活,都如周星馳的電影一樣,如此的搞笑和惡搞。
  • 曹操曾犯下的「錯」:刮骨療傷、煮酒論英雄、身在曹營心在漢
    曹操作為我國三國時期最著名的領袖之一,雖說能力卓越,可他精心經營的基業最後卻落入了司馬家手中,並徹底改姓為晉國。究竟是什麼造成了這一切呢?究其原因,我們會發現曹操一生中曾犯下過四個不可彌補的大錯。錯殺一人華佗給關羽刮骨療傷的故事,想必大家已經很熟悉了。手術也相當成功,關羽的箭傷被治好了,同時也成全了「華神醫」的美名。後來,曹操犯了頭疼病了,聽聞華佗醫術不錯,於是詔令華佗進宮治病。
  • 三國志2017:關羽為何成為三國志系列最頂級武將?
    不管是國內外的三國愛好者們,只要一談到三國歷史中最為讓迷友們心生敬畏的人物,那絕不是千古神相諸葛亮或是晉國之祖司馬懿,而是被後世們尊為武聖的忠義大將關羽關雲長。關羽對於蜀國、對於義兄劉備的忠心,他即便大義凜然地被斬首東吳,也絕不投降的氣概讓武聖成為了歷代《三國志》遊戲裡最為頂級的武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