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冰河時期塑造出大明王朝

2020-12-23 四川人在香港

近年來氣候變遷的議題相當熱門,然而姑且不論古早恐龍時代地球表面的均溫遠高於現代,或是演化出長毛象等動物的冰河時期,根據新的研究,人類進入歷史時代的這幾千年,已經歷經多次的氣候變遷,只是當年沒有足夠的測量技術,去測量和記錄這些改變而已。

加拿大漢學家卜正民(Timothy Brook)撰寫的《掙扎的帝國:氣候、經濟、社會與探源南海的元明史》就從氣候變遷的角度切入,解析東亞大陸蒙古帝國的分支大元,以及由朱元璋建立的大明朱姓王朝兩個朝代的國運和政策,是如何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

小冰河時期下的社會動蕩

由於考古科學的進步,科學家現在有更多的技術去研究古代的氣候,而不用拘泥於當時語焉不詳的文字記載。現在我們所知道的是,約從十三世紀開始,直到十七世紀,地球進入了一次小冰河時期。

日本漫畫家宮下英樹的作品《戰國》,就是以小冰河時期造成的農作物歉收,來解釋日本戰國的成因。卜正民也以小冰河時期出發,觀察何以歐亞大陸北方的草原遊牧民族,會在那個時候從草原奔出,建立人類社會史上疆域最龐大的帝國,並解釋大明的朱姓王室面對的是頻繁天災造成重大人禍的統治困境。

(災難)每隔三到七年的時間,就會隨著極度惡劣的氣候降臨世間。這些劫難極大程度、強而有力地塑造、決定了生活在這兩個朝代裡許多人的記憶和人生。」從今年疫情造成的影響,我們不難想像在科技力更低的元明時期,天災人禍頻繁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會有多大。

作者甚至發現菲律賓板塊的火山噴發,一樣會造成東亞大陸國家饑荒。

「中國並沒有位於板塊邊界上,但是這並不意謂元、明兩代能夠免於受到火山爆發的影響。就像在大陸能感受到位於菲律賓板塊斷層帶上的地震那樣,這個區域所噴發的懸浮火山灰也被吹送到中國上空。火山爆發之後,火山灰組成的厚重雲層遮蔽了太陽照射到地球表面的光線與熱度,為時通常達好幾個月,立刻造成氣候異常現象,引發作物收成量下降,並且導致饑荒。」

士農階級崩潰,商人崛起

卜正民從大明史書頻繁出現對「龍」的記載,和其他史料的比對,發現這些有關龍的紀錄代表了天災的出現。而天災頻繁,也讓大明的皇帝們時時處於「非常時期」,如果不能「控制群龍」──解決天災造成的糧食短缺和人民流離失所問題,流竄的饑民往往會變成動搖政權的危機。

從這個角度,也可以發現為什麼大明的政制是東亞大陸諸王朝中,擺向獨裁(例如廢除宰相制強化君權)的一個新高峰。

小冰河時期頻繁的天災,也造成了社會階級的變化。從周王朝開始,東亞大陸諸王朝無不以「重農」為立國根本政策,原因無他,農業是那個時代最主要也最穩定的產出模式,王朝不好好保護農民這種「生產工具」 ,國家的經濟必然會出問題。

東亞大陸在周王朝滅亡、秦王朝廢除封建之後,地主階級並非如歐洲是由封建貴族所組成,而是因承認私有財產制度,藉由權力不斷兼併土地的仕紳階級所形成。兩者最大差異在於後者只有土地所有權,而沒有土地上人民的統治權,而以一種地主和佃農的形態運作。

農業無法穩定產出,讓這些地主失去穩定收入,沒辦法繼續進行權錢交換穩固地位,士農工商階級社會的士和農地位因此下降。卜正民在書中就有描述,大明是東亞大陸諸王朝中,權貴階級變化最快的一代。

而因應中央政府必須積極從事各地救災,過去被諸王朝貶低的商人階級因此崛起。

「大環境影響政治和社會」的視角

商人除了透過運輸讓各地互通有無之外,頻繁的水災、旱災也讓水利工程的建設比以往更加重要。過去的王朝往往是由政府通過徵召的方式,徵用民夫修建堤防、建設水壩。但因為這些水利工程在明王朝的需求更廣,深入原來不適合修築水利工程的地方。政府官員發現徵用的民夫沒有足夠的技術力完成這些工程,只好花錢把工程包給能提供技術力的商人。

卜正民不以過去「政治影響社會」的角度去解讀歷史,他提供了一個「大環境影響政治和社會」的視角,讓我們可以看到歷史中的更多風景。

相關焦點

  • 內憂外患與運氣不佳,使得一度輝煌的大明王朝瞬間崩塌
    我國古代歷史上封建王朝更替頻繁,每個王朝都有建立、興盛強大與衰落滅亡的時期。每一個王朝滅亡都是由於諸多因素的積壓才導致曾經輝煌的王朝衰落與滅亡。其中,在封建王朝中最令人痛心疾首就是大明王朝的滅亡。明朝是我國古代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統治的王朝,也是令人刻骨銘心的盛世之一。
  • 大明王朝極盛時期的領土有多大?嚇死你
    很多無知的人說清朝領土大,那麼我們看一下了不起的大明王朝在極盛時期的領土有多大?明朝領土的最北端,一直到北極圈。明朝在東北方向的管轄機構:《奴兒幹都司》一直到達北冰洋。明朝極盛領土大明王朝是當時的世界毫無爭議的世界霸主,如果說大明王朝趕上了工業革命的時代,大明王朝必然取得更多的領土,包括今天的東南亞,包括澳大利亞,西伯利亞、北美洲等都很有可能屬於我們中國的
  • 小冰河期影響真這麼大嗎?把崇禎換了,明朝是否有機會起死回生
    一些專家認為,明朝之所以滅亡,是因為趕上了小冰河期。什麼是小冰河期?對明朝又有怎樣的影響?顧名思義,小冰河期是指比較冷的時期,歷史上的小冰河期,地球氣溫普遍下降……氣溫下降導致糧食減產,明朝作為農業為主的國家,稅收的主要來源還是農業稅。
  • 2020年不是厄爾尼諾,是要出拉尼娜?專家:地球或進入小冰河時期
    不是有人說地球要進入小冰河時期嗎?確實在2020年2月的時候,來自美國宇航局(NASA)的專家就說,由於冰川快速融化,北極洋流變得更加湍急,地球可能會進入到小冰河時期,但是這裡面最為重要的一點事,我們不知道地球是不是一定會進入到小冰河。NASA專家也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說明時間點,或者說某個時間段一定會進入。
  • 2030年小冰河時期是真的嗎?解密小冰河時期2030年
    由於人們焚燒化石燃料和石油等化學物,釋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這些二氧化碳可以透過恆星輻射的可見光,吸收長波輻射,而後吸收地面輻射的紅外線,使得地球氣溫上升,形成溫室效應,這使陸地與海洋氣溫差變小,不利於空氣流動,讓很多城市霧霾天氣增加,不僅如此,因為溫度升高,火山頻繁爆發,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環境問題顯現出來。而地球變暖問題在很早就已經開始了。
  • 中國歷史上的四個小冰河期,既帶來了災難也間接摧毀了四個王朝
    在中國歷史上也曾發生過四次小冰河期,在這四次小冰河期期間內都造成了當時社會的大規模動亂,並且有四個強大的王朝也因此受到衝擊,在他們的王朝末年都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最終造成王朝更迭。這四個王朝都曾是當時的世界強國,殷商傳國五百餘年,締造了輝煌的青銅文化;東漢王朝與羅馬帝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大帝國;唐朝鼎盛之時更是萬國來朝;明朝在當時東亞也是一大霸主。不過到了王朝末年,這四個王朝除了要面對國內激烈的社會矛盾外,還要遭遇小冰河期所帶來的天災。
  • 地球或進入類似1850年結束的小冰河時期
    而根據《文匯報》12月科學報告指出,地球可能不僅在發生全球變暖,新的「反向」氣候現象也將出現,那就是地球可能會進入到「小冰河時期」,什麼情況?又在爭議了,這熱了又要冷嗎?當然對於「小冰河時期」的說法,其實一直是處於一個爭議性的狀態,並且沒有「鐵證」可以證明,也是通過分析太陽變化而得出來的。
  • 大明王朝內部,風雲再起
    文:季詩魂大明王朝之中,在崇喜皇帝身邊的大紅人劉奎太監。挑撥離間之下,昏君帝王崇喜皇帝。他,就昏庸無道的老毛病又犯了啊!但是,大明王朝的天下和江山。沒有,他卻不行啊!你看,後來發生的一系列宮廷內部鬥爭。出現了,大明王朝那些事情。誰能夠,真正把他擺得平啊!
  • 如果地球進入到小冰河時期,中國「人造太陽」能夠來升溫嗎?
    最近,太陽長達兩百多天無黑子的情況,的確引起科學家們的廣泛關注,並進一步引發了地球可能即將進入小冰河時期的猜想。那麼,太陽黑子的減弱真的會引發小冰河時期的到來嗎,屆時中國「人造太陽」又能否實現為地球升溫的重任?太陽黑子減弱會引發地球進入小冰河嗎?
  • 從《朱元璋》到《大明劫》,影視劇中大明王朝的面孔越來越清晰
    除了王學圻塑造的朱棣,去年年初在PP視頻播出的《英雄訣》中,呂良偉扮演了同一角色。而當朱棣在《大明風華》下線時,《山河月明》正式公布了12分鐘的片花,馮紹峰又演繹了一版朱棣。 大明船隊馬上就要穿越風暴角,進入大西洋……然而宣德皇帝下令返航。已經年逾花甲的鄭和滿頭白髮,仰天長嘯,望洋興嘆。這種巨大的失落和沮喪感,其實更多是站在現代人的角度發出的惋惜:畢竟我們曾經距離開闢大航海時代那麼近。 劇名雖然叫《鄭和下西洋》,這部劇卻不限於此,既拍出了「鄭和傳」,也拍出了「江山永樂」。
  • 北極海冰覆蓋達1505萬平方公裡,地球真的進入小冰河時期了?
    是進入到部分科學家們說的小冰河時期了嗎?確實在2019年的時候,小冰河時期的到來備受熱議,而到了2020年的時候,就連美國宇航局(NASA)科學家都說地球將可能進入小冰河。地球是不是真的進入了小冰河時期?
  • 《大明王朝》:歷史上最聰明的皇帝是誰?竟然是「求道升仙」嘉靖
    《大明王朝》是改編自劉和平著作《大明王朝1566》,這部劇在剛上映期間一直是不溫不火,但是前幾年優酷將這部劇放在了視頻首頁,依託著優酷巨大流量,這部劇一下就火了,本劇截取的中國歷史的一個片段,講的是明朝嘉靖皇帝與海瑞的故事。
  • 我們為什麼再也拍不出《大明王朝》
    說到底就是我們為何再拍不出《大明王朝》呢?01中國傳統歷史劇現在為何拍不出《大明王朝》這樣的歷史劇?2001年左右,從清代的《三大王朝》,到《漢武大帝》《走向共和》,再到巔峰的《大明王朝1566》。這已經很清晰的勾勒出了歷史劇巔峰到衰落的過程。
  • 地球或進入小冰河時期?
    地球會因此進入小冰河期嗎? 以前主要是根據明朝小冰河時期的歷史性的數據來進行說明的,因為地球上出現了極寒的天氣,那個時候太陽活動也是處於最低活躍時期,所以才有太陽黑子活動減弱進入小冰河時期的說法。 但事實上,地球進入小冰河確實與太陽的活動並無太大的關係。也有研究結果表明,太陽黑子進入最小期,僅比最大期的輻射強度減弱0.5%左右。
  • 大明王朝1566,這一年的世界究竟發生了什麼?
    如果做一個最好的歷史劇排行榜,《大明王朝1566》一定名列三甲。《大明王朝1566》選擇了這一年,濃縮了整個大明王朝風起雲湧的政壇。這一年,是嘉靖帝朱厚熜的最後一年。蘇萊曼大帝統治時期,是奧斯曼帝國的巔峰時期,版圖達到最大,地中海在奧斯曼海軍的掌控之下。蘇萊曼大帝時的奧斯曼帝國,版圖約450萬平方公裡,人口1400萬,而這時的西班牙僅有500萬人,英格蘭僅有250萬居民。
  • 《大明風華》朱祁鎮不復朱棣時期的風華,原因有三,張藝興也無奈
    《大明風華》朱祁鎮不復朱棣時期的風華,原因有三,張藝興也無奈。文/巖姐 原創內容,抄襲必究!《大明風華》不再風華!是的,自從朱家五子下線後,電視劇《大明風華》已經開始疲軟了,不復朱棣時期的風華,這一點,新上線人物張藝興估計也是無奈的,畢竟自己在用心演繹,導演也說他對人物的感受能力很強,觀眾也在誇其演技進步,可是,《大明風華》的熱度已經下降了不少。究其原因,不外乎三點。第一,演員方面。
  • 大明王朝的掙扎和鷹醬的新秩序
    這是第24/1825篇更新公元1430年,三保太監鄭和率領著大明王朝的遠航船隊,浩浩蕩蕩的出發,進行第7次下西洋
  • 解說「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大明王朝
    漢唐以後,對外擴張的行動逐漸暫停,中華帝國也由最初的攻勢漸漸轉為守勢,宋朝以來首開重文輕武之國策,軍事積弱,民風文弱,使得遊牧民族愈加猖狂,宋朝時期出現了多個由遊牧民族所建立的政權:西夏、遼朝、金朝、蒙古等,他們曾多次進攻中原,使得邊疆百姓流離失所,家破人亡,也令尚武之風僅存無幾。
  • 從《大明王朝1566》看明中期中央權力的變化
    2007年,一部《大明王朝1566》在湖南衛視首播,這部劇一播出便引來廣泛好評,一度登上了豆瓣評分榜國產歷史劇第一名。劇中塑造了嘉靖皇帝、海瑞、馮保、張居正、嚴嵩的一批經典的人物形象。更難能可貴的是,作為一部歷史正劇,張黎導演在最大程度上尊重了當時真實的歷史。
  • 《大明王朝1566》就是最好的國產歷史劇,沒有之一
    而當你忍無可忍,在網際網路上敲下「劇荒」兩個字的時候,網友們密密麻麻的推薦裡,一定少不了《大明王朝1566》的名字。攝影師出身的張黎,把電視劇拍出了電影感。隆慶、嘉靖、萬曆祖孫三人,拼成一座山。神劇到底有多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