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歷史上封建王朝更替頻繁,每個王朝都有建立、興盛強大與衰落滅亡的時期。每一個王朝滅亡都是由於諸多因素的積壓才導致曾經輝煌的王朝衰落與滅亡。其中,在封建王朝中最令人痛心疾首就是大明王朝的滅亡。
明朝是我國古代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統治的王朝,也是令人刻骨銘心的盛世之一。大明王朝的開頭,就是乞丐出身一無所有的朱元璋白手起家,喊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推翻了壓迫漢人的蒙古元朝,把侵佔漢族人地盤的蒙古人趕回了大漠蒙古老家,也洗清了南宋末年崖山海戰的雪恥,可謂是漢族人重新當家做主,令漢族人揚眉吐氣。
大明王朝也開創一個屬於漢族的繁榮昌盛朝代。明成祖的鄭和下西洋,向世界傳遞了中原王朝的富裕與強大。明長城的修建,也展現了大明王朝國力的強大。在明滅亡五十年前的萬曆時期,也是中國歷史經濟最繁榮時期之一。
當時的中國,無論在思想、社會、文化、海內貿易等方面獲得突飛猛進的進步,使得很多學者也認為當時江南地帶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有些學者還認為這也是中國近代的開端。在萬曆年間的三次大規模軍事行動,最重要就是在1592-1598年朝鮮戰場上打敗了日本豐成秀吉的軍隊,粉碎了豐臣秀吉的「大東亞共同圈」夢。這也是古代中國漢人少取得的對待外敵輝煌勝利。
可惜,一個繁榮昌盛輝煌的明朝沒能走得太遠,也不能讓漢族人創造的輝煌繼續延續下去,最終還是迎來了慘痛的衰落滅亡,中原地區還是拱手相讓給被漢人訓斥為「夷敵」的遊牧民族—滿清。明朝的滅亡滿清的建立,也標誌著古代漢族王朝的結束!
無論是清初的明朝遺老遺少,還是現代學者,對曾經輝煌大明王朝卻在短短幾十年間滅亡做了不同探討。大明王朝的滅亡,也是諸多因素的重疊與爆發。
從運氣來說,當時明末也正好處在全球性氣候變化的小冰河時期。小冰河時期全球氣溫驟然下降,由於氣候的變寒使農作物減產,這對小農經濟與種植業為主的大明王朝打擊是致命的。由於數年大旱讓農作物顆粒無收,最後百姓飢不果腹只能揭竿而起,於是李自成農民起義就讓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身亡。
從明朝內部來說,由於長年累月的戰爭,把國家給拖垮了。如萬曆年間朝鮮的七年戰爭,也揮霍了國庫富裕的家當。再加上萬曆皇帝的怠政,長達三十年不上朝,都走完了他荒唐的一生,留給子孫的是一個千瘡百孔的大明江山。所以也有話明亡於萬曆怠政。
有人說自古都是「攘外必先安內」,當時明朝是兩線作戰,對付北方的滿清與國內各地蜂擁而起的農民起義軍。就是內外的戰爭,把盛極一時大明王朝最終拖垮。明末崇禎皇帝採取正確的策略,應該與滿清妥協,然後安撫國內民眾的情緒。
可惜當時明朝官場黑暗貪汙腐敗,也是失去了民眾支持,很難安撫民眾情緒。明朝官場黑暗是有目共睹的,太監魏忠賢幹政令人痛恨不已。再加上明朝官員都是自私自利、只注重自我享受與貪汙腐敗。為官時候不顧百姓生死,缺乏「天下為公」的胸懷,在地方都是橫徵暴斂與魚肉百姓,失去民心與群眾力量支持,自然也加速了滅亡。
可以看到內外因等因素,最根本就是失去了群眾支持,使得漢族人建立的大明王朝分崩離析,這也是令清初漢族知識分子扼腕痛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