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學者把民間流傳的孝子故事加以篩選,形成了《二十四孝》

2020-12-22 魚兒讀書會擺尾

元代是我國歷史上極少數少數民族統治的朝代之一,在取代了宋王朝的統治入主中原之後,元蒙貴族逐漸脫離了遊牧民族的氈酪之風,開始了他們思想封建化的過程。這個過程的主要表現就是他們對漢族思想文化的推行和對儒學道統的接續。

元代統治者意識到了儒家文化在維護統治方面的重要性,在文化思想層面上施行了「以儒治國」的方略,並特別凸顯了儒家孝文化的地位。至元代,孝文化在此收到高度重視。與以往歷史時期不同的是,元代學者對孝文化理論上的闡發,最受他們關注的是如何將孝文化加以通俗化和普及化,以因應元帝國立國傳承儒學和推行「以儒治國」的需要,以及儒學由南向北傳播並在過境內普及的需要。正是基於此,元代學者把過去千年來民間流傳的孝子故事加以篩選,並在此基礎上選輯了《二十四孝》。

關於「二十四孝」究竟是何人所輯,學術界也頗有爭議,主要有三種說法。一說認為是由元代郭居業所輯,此說法的主要依據是清代潘守廉在其所著的《二十四孝圖說並詩》一書中的記載:「至元朝郭居業始將伊古以來孝行卓著者集二十四人,名二十四孝,以昭後世。」

第二種說法是「二十四孝」由元代著名思想家、水利家郭守敬之弟郭守正所輯,清代韓泰華在《無事為福齋隨筆》中的記載:「坊間所刻《二十四孝》,不知所始,後讀《永樂大典》,乃是郭守敬之弟守正集。」現代語言學家楊伯峻先生也持此觀點,他在《經書淺談》一書中寫道:「元代郭守正將二十四位古人孝道的事輯錄成書,由王克孝繪成《二十四孝圖》流傳世間。」

第三種說法,認為「二十四孝」由元代郭居敬所選輯。其主要依據是明代文獻學家王圻在《續文獻通考·節義考·孝子》一書中的記載:「郭居敬尤溪人。性至孝,事親,左右承順,得其歡心。嘗摭虞舜而下二十四人孝行之概序而詩之,名二十四孝詩,以訓童蒙。」

第三種說法所依據的是明代學者的記載,並交代了選撰者郭居敬的身世與具體情況,較之前兩種說法,年代更早且內容詳細,被大多數學者所認同與接受。筆者認同第三種觀點,認為「二十四孝」為元代郭居敬所輯,書名為《全相二十四孝詩選》,收錄有虞舜孝感動天、老萊子戲彩娛親、郯子鹿乳奉親、漢文帝親嘗湯藥、蔡順拾葚異器、仲由百裡負米、曾參齧指心痛、閔損蘆衣順母、郭巨埋兒奉母、董永賣身葬父、丁蘭刻木事親、黃香扇枕溫衾、江革行傭供母、王裒聞雷泣墓、姜詩湧泉躍鯉、陸績懷橘遺親、孟宗哭竹生筍、吳猛恣蚊飽血、庚黔婁嚐糞憂心、王祥臥冰求鯉、楊香扼虎救父、唐夫人乳姑不怠、黃庭堅滌親溺器、朱壽昌棄官尋母等二十四個孝子故事。

相關焦點

  • 吃屎、活埋、性騷擾……中國民間故事到底有多野?
    但是,故事也有點像植物,特別依賴於原有的文化環境,一旦脫離原本的水土和環境,就長得有點彆扭了。不信,你重新琢磨一下童年聽過的一些傳說,很多故事都不是內味兒了……吃屎、活埋、性騷擾…中國民間故事到底有多野?
  • 董永是焦作武陟人,動人的傳說在民間流傳!
    董永是中華民族孝文化典範《二十四孝》中的標誌人物,也是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董永與七仙女的動人傳說,幾個世紀來在我國廣為流傳,婦孺皆知,而其起源於河南省焦作市武陟縣小董村卻鮮為人知。這便是西漢劉向《孝子圖》所載「轆車載父」「烏鴉反哺」的故事原型。然而,一年後董父病故,為買棺葬父,董永賣身小董村東的傅村傅員外家終身為奴給其推磨拉碾。
  • 百善孝為先,「二十四孝」,哪些故事,曾經感動了你?
    中國自古以來就講究,「百善孝為先」,所以在古代,中國人是十分注重孝文化的,正是因為如此,給我們留下了很多關於「孝」的故事。其中,元代郭居敬編錄的《二十四孝》在民間流傳最廣泛,今天作者就和大家說說24孝的故事。
  • 孝子故事:朱壽昌辭高官千裡尋母
    他是流傳甚廣的所謂古代「二十四孝棄官尋母」中的一位。  《棄官尋母》講述了宋代的孝子朱壽昌的孝行。此為《二十四孝》中的第二十三則故事。在這個故事中,朱壽昌為了能夠找到自己的親生母親,寧願辭掉自己的官位。而這個人不僅非常孝順,他還是一個好官,蘇軾甚至都曾經專門讚美過他。
  • 「二十四孝」裡細思極恐的故事,不能講給孩子聽的是哪個?
    「二十四孝」我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雖然很多人並不能具體地說出裡面的每一個故事,但多少還是對其有所了解。這本書經常被一些國學機構奉為經典,並且被很多家長當作真理傳達給自己的孩子。其實,「二十四孝」並不是正統的中國傳統文化,它的主要構成是古代文人所搜集的一些獵奇故事,到了元朝,才慢慢地逐漸「正統化」。
  • 二十四孝之為母埋兒
    以孝聞名於世,他「埋兒奉母」的故事被收錄《內丘縣誌》中,東晉幹寶編撰的《搜神記》也記載了他的故事。後被選入《全相二十四孝詩選》(即《二十四孝》),因而被人廣為傳誦。他為了孝敬父母,不惜犧牲自己孩子的舉動,也常常為人所詰難。魯迅曾撰《二十四孝圖》來批評郭巨的這一行為。      郭巨早年喪父,有兄弟三人,父死後兄弟分家,獨留他侍奉母親,也因此後來就有了「郭巨埋兒」的故事。
  • 廣為流傳的四則民間愛情故事,你可了解故事的起源是什麼?
    其中在文學故事方面,最具有中國特色的是著名四大民間傳說,分別是《牛郎織女》、《孟姜女》、《梁山伯與祝英臺》和《白蛇傳》。這四則民間傳說,直到至今仍廣為流傳。被加以修飾,寫成小說;或進行藝術的改編,拍成影視作品,這些都受到了人們的喜愛。但這些故事是根據什麼而被編出來的呢?單憑空想,我覺得應該不會有如此廣受民間流傳的作品。肯定是有所引導,再經後世改編而成的。
  • 孝子莢厚廣的故事
    中華傳統禮儀故事《二十四孝》中,就描述了諸多古人孝奉長輩的典範楷模。如「孝感動天」「埋兒得金」「懷橘遺親」「哭竹生筍」。「嚐糞心憂」「賣身葬父」「刻木事親」「扇枕溫衾」「聞雷泣墓」「臥冰求鯉」「恣蚊飽血」「親滌溺器」等等。
  • 二十四孝有安安送米嗎?它發生在瀘州嗎?推崇孝道也應清楚來歷
    之前有部分人跟江陽沽酒客私信,希望我講一講二十四孝的安安送米嗎?我說為什麼呢?這些網友告訴我,因為這個故事就發生在瀘州合江,列入二十四孝很不容易,作為宣傳孝道文化和提升瀘州人文內涵很有幫助。《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詩選集》,是元代郭居業撰。當然這是古人概念裡的孝道,二十四個故事,今天的價值觀看來,有一些是神話和比喻,有一些過於殘忍而缺乏人道精神,並不適應,當然我相信今天的孝道依然是在這個基礎上生發出來,只是一些糟粕確實需要擯棄。但是老二十四裡其實並沒有安安送米這一則故事。
  • 流行於秦嶺民間的孝歌:漢民族的史詩
    ,古稱「輓歌」,民間俗稱「喪歌」,因為伴奏以鼓、馬鑼、小鑔等打擊樂器為主,演唱者由持香打幡的孝子領著繞靈柩轉圈,故又稱「打轉轉鼓」。現在的流傳區域主要在秦嶺山地的陝西南部和湖北北部,與湖北接壤的湘北地區澧水流域(古屬楚地)也有流傳,被稱之為「湘北大鼓」或「喪鼓」、「孝鼓」。     就基本內容來說,以陝南孝歌為例,又可分為日常孝歌,即廣義的,在生產生活中隨時隨地可唱誦的民間歌謠,其歌詞結構多為雙起雙落,曲調不限,形式靈活,以娛樂為目標。
  • 二十四孝穿上英文的洋裝 ,看來「孝道」是要「出國」了
    既然在競爭激烈的貴族中間揚棄道德的保守、鼓勵效率的犀利漸漸成為風尚,那呼籲「道德」回歸,便成了許多良知學者的畢生夙願。百家爭鳴的學派當中,其中最突出的自然是「儒家」。在效率至上、縱橫詭辯的社會風氣之下,儒家極力主張在位者應該以「仁」治天下,而仁的重要組成之一,就是「孝」。
  • 【趣味英語】中國二十四孝經典民間故事01:舜帝孝感動天(中英)
    中國二十四孝經典民間故事01:舜帝孝感動天(中英)
  • 孝感動天(二十四孝故事)
    父親死後,他把家產分作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取母親供養,對母極孝。後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心,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遂和妻子商議:「兒子可以再有,母親夫妻得到黃金,回家孝敬母親,並得以兼養孩子。13 扇枕溫衾黃香,東漢江夏安陸人,九歲喪母,事父極孝。酷夏時為父親扇涼枕席;寒冬時用身體為父親溫暖被褥。少年時即博通經典,文採飛揚,京師廣泛流傳「天下無雙,江夏黃香」。安帝(107-125年)時任魏郡(今屬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災,黃香儘其所有賑濟災民。著有《九宮賦》、《天子冠頌》等。
  • 背後的故事!內江這個AAAA級景區內的群雕每一個都寓意深厚
    這個景點就是「二十四孝青石群雕」。▲二十四孝青石群雕全景遠遠望去,那是一個小橋流水、蓮藕蘆葦簇擁著的濃縮版川南仿古小庭院。青瓦白牆,飛簷翹角,20塊青石斜臥碑有序圍繞庭院一周。▲棄官尋母▲齧指痛心走近細看,庭院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雕塑著春秋時期仲子路「百裡負米」和曾參「齧指痛心」,東漢丁蘭「刻木事親」及宋代朱壽昌「棄官尋母」四個孝子故事。青石雕塑的故事人物,比真人高大許多,個個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故事主題一目了然。
  • 聆聽孝子故事 感受孝道文化
    武陟縣稅務局稅悅愛心志願服務隊深入董永故裡開展移風易俗志願活動7月3日上午,武陟縣稅務局稅悅愛心志願服務隊深入小董鄉小董村董永故裡,開展以「聆聽孝子故事,感受孝道文化」為主題的移風易俗志願活動。董永文化園裡,志願者們穿過大槐樹樹蔭,在董永和七仙女故事傳說的情境中穿越千年,重新認識了故事中的主人翁——董永,一位真實存在、有史可稽的孝子,董永生於西漢末年,自幼喪母,家境貧寒,陋居草廬,幾經水患,董父積勞成疾,最終病逝,為葬父,董永賣身村東十五裡處傅村傅員外家為奴,白天勞役,夜晚守喪於父母墳前,早去晚歸,終年如一,寒暑苦累,無怨無悔,後又開設藥堂、拯救百姓
  • 經典美式恐怖的故事——來自民間的流傳
    《驚悚50州》,這部恐怖片也在美國各州流傳的鬼故事上進行的拍攝和講述。其中第一個故事《金臂》就給人最大的衝擊。 故事講述的丈夫為了給斷手臂的妻子重塑自信,最後給妻子安上了純金打造的手臂,而之後妻子也是因為重金屬中毒而身亡,在身亡的時候妻子說過讓這條金手臂和自己一起下葬。
  • 民間故事:寒食節的來歷
    據民間相傳:介子推游離在外回家,見到了白髮蒼蒼的母親。母子重逢,悲喜交加闊別十九年的話語,自不必細說。過了些日子,晉文公(即重耳)犒賞功臣的榜文已經貼出,風聲傳到老娘耳內。趙衰道:「介子推是個孝子。依我之見,綿山腳下,然起一把火,介子推一見,自然會將母親背出山林。」晉文公認為有理,便派人火焚綿山。沒料到放火的人沒聽清楚,在山林四周齊點起火來。介子推無路可逃,只好用自己的身體,替母親遮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