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為先,「二十四孝」,哪些故事,曾經感動了你?

2021-01-07 文史道

中國自古以來就講究,「百善孝為先」,所以在古代,中國人是十分注重孝文化的,正是因為如此,給我們留下了很多關於「孝」的故事。其中,元代郭居敬編錄的《二十四孝》在民間流傳最廣泛,今天作者就和大家說說24孝的故事。

二十四孝中的第一個故事,講的是發生在4000年前虞舜「孝感天地」的故事。原文很簡潔,如下:「虞舜,瞽瞍之子。性至孝。父頑,母嚚,弟象傲。舜耕於歷山,有象為之耕,鳥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堯聞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讓焉。」

這個故事說的是,舜出生以後,他的父親瞽叟和他的繼母,還有他的弟弟,都看他不順眼,想謀害他。有一次,父親讓他修葺倉庫屋頂,等舜上到房頂之後,他父親就在下邊放火了,想燒死舜。這時候,舜就手持兩個鬥笠,像跳傘一樣的跳下逃脫。

這還不算,還有一次,父親讓舜掘井,等舜下到井底之後,瞽叟與象卻又從上邊填土想活埋了舜,最後舜又掘地道逃脫了。這樣的情況下能逃脫,小編也是十分驚異。

這兩件事之後,舜卻絲毫沒有怨恨和記恨他的父親和弟弟,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終於有一天,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他在歷山耕種的時候,有大象替他耕地,小鳥代他鋤草。這時候堯聽說了舜的故事,以為他很孝順,必定也能處理了政事,就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最後選定舜做了他的繼承人。

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後人就有人寫了一首詩來讚美他:「隊隊春耕象,紛紛耘草禽。嗣堯登寶位,孝感動天心。」

關於孝,「感天動地」的故事,不止發生在中國,在其他國家也有發生,最有名的是日本「瀑布成美酒」的故事。

傳說很早以前,在日本岐阜縣,有一個年輕人,從小母親就去世了,他和父親相依為命,家裡非常窮。他只能靠每天上山砍柴,賣了錢維持家裡生活。

他的父親也很體諒他,只是有一個嗜好,喜歡喝酒。兒子也想給父親買酒,可是每天砍的柴只夠買米。有一次,年輕人為了圓了父親的夢,一大早天還沒亮就出發砍柴了,他比平時更努力,砍的柴也比平時多一些,料想可以餘點錢買酒。

不成想,因為柴太重,加上天色已晚,年輕人一不小心滑下了山崖,當他醒來的時候,看見身邊溪水潺潺,遠處還有一股小瀑布。他彎下腰掬起水嘗了一口,「哇!真好喝!,還有酒味,並且還是上好的酒」。於是他就打了一些回家給父親喝。

父親喝了以後非常開心,感動的掉下了眼淚。說到:「真是我的好兒子,一定是你的孝心感動了上天,才會賜給我們這麼寶貴的禮物。」後來,日本的君主知道後,也邀請了年輕人,並給予了他很多獎賞。從此以後,人們就把那條流著酒水的小瀑布稱為「養老瀑布」。

這樣的故事,我們且不論真假。之所以流傳,也是為了勸告世人,一定要懂得「孝敬父母」。千萬不要留下「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

讀者們,讀了這樣的故事,你是否也感動了呢?或有什麼見解,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哦~

相關焦點

  • 什麼是百善孝為先,奮豆用親身經歷告訴你答案
    同學們大家好,我們都知道百善孝為先,孝其實是百善之首,孝為人之本分,做人不能忘本,要知道飲水思源,孝是整個人生中最大的事情,是天經地義的道理,孝順父母,孝順老人是作為一個人要明白的最基本的道理,奮豆就非常理解孝道應該如何做,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奮豆的做法吧。
  • 百善孝為先的故事——《嚐糞憂心》
    百善孝為先的故事《嚐糞憂心》源於魏晉南北朝時期,庾黔婁,字子貞,新野人(今屬河南)。是個很有孝心的人。
  • 百善孝為先的故事——《蔡順拾葚》
    百善孝為先《蔡順拾葚》的故事源於後漢時期,蔡順,字君仲,少年喪父,伺母至孝,時值王莽之亂,人性亦亂,赤眉叛軍四處肆虐,年景饑荒,柴米昂貴,困苦人民無糧可食……蔡順就爬上高山陡峭,每日以撿拾桑葚為主食,並用兩個筐子盛著,一天拾桑葚的途中,恰巧遇到了赤眉叛軍,看到蔡順手上有兩個筐子,赤眉叛軍首領好奇地問他
  • 百善孝為先,那麼何為孝?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孝自古以來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古代,選賢舉能有一部分就是看這個人是不是一個孝子,例如察舉制,尋找有才能也必須孝順的人為官。並且在古代,如果父母去世的話,要守墓三年的,為官的要辭官,幹活的要辭職。
  • 百善孝為先,孝為百行原
    中華民族自古就有以孝立國,以孝修身,以孝道教化天下的優良傳統,啟蒙教育《二十四孝》中記載著諸如:虞舜耕穡歷山、木蘭代父從軍、黃香扇枕溫席、王祥臥冰求鯉、孟宗哭竹生筍等孝順父母、孝養雙親的千古佳話,流傳至今,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主流。《勸孝歌》詩云:「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間谷。天地雖廣大,難容忤逆族。」又云:「慈烏尚反哺,羔羊猶跪足。人不孝其親,不如草與木。」
  • 「二十四孝」裡細思極恐的故事,不能講給孩子聽的是哪個?
    「二十四孝」我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雖然很多人並不能具體地說出裡面的每一個故事,但多少還是對其有所了解。這本書經常被一些國學機構奉為經典,並且被很多家長當作真理傳達給自己的孩子。其實,「二十四孝」並不是正統的中國傳統文化,它的主要構成是古代文人所搜集的一些獵奇故事,到了元朝,才慢慢地逐漸「正統化」。
  • 百善孝為先!
    多年後,三個女兒都結婚生子,有了自己的家,這天張老太過生日就叫三個女兒回來,老二開著好車穿著洋氣,進門就給老張老太說:「媽我沒給你買東西,就給你1萬塊錢,你想要什麼自己買」,張老太接過錢,拉著女兒進門坐下,把錢放在茶几上說:「你先坐,我去做飯」。
  • 孝感動天(二十四孝故事)
    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穀倉倉頂時,從穀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鬥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歷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
  • 元代學者把民間流傳的孝子故事加以篩選,形成了《二十四孝》
    正是基於此,元代學者把過去千年來民間流傳的孝子故事加以篩選,並在此基礎上選輯了《二十四孝》。關於「二十四孝」究竟是何人所輯,學術界也頗有爭議,主要有三種說法。一說認為是由元代郭居業所輯,此說法的主要依據是清代潘守廉在其所著的《二十四孝圖說並詩》一書中的記載:「至元朝郭居業始將伊古以來孝行卓著者集二十四人,名二十四孝,以昭後世。」
  • 二十四孝之為母埋兒
    以孝聞名於世,他「埋兒奉母」的故事被收錄《內丘縣誌》中,東晉幹寶編撰的《搜神記》也記載了他的故事。後被選入《全相二十四孝詩選》(即《二十四孝》),因而被人廣為傳誦。他為了孝敬父母,不惜犧牲自己孩子的舉動,也常常為人所詰難。魯迅曾撰《二十四孝圖》來批評郭巨的這一行為。      郭巨早年喪父,有兄弟三人,父死後兄弟分家,獨留他侍奉母親,也因此後來就有了「郭巨埋兒」的故事。
  • 民間故事:百善孝為先
    民間故事:百善孝為先。本文為《民間故事》之第219期,如果您喜歡看不妨給個關注。中國人講究孝道,從古至今,關於孝道的民間故事就有很多。比如古時候的「孔融讓梨」、「黃香扇枕溫席」,還有近代的「許世友五跪慈母」……關於這樣的孝子敬父敬母的故事還有很多,而這些故事,無不在向世人闡述「百善孝為先」、「贍養父母」的真理。但古今卻有很多人,將孝道拋於腦後,折磨、虐待自己的爹娘。如今社會中這樣的不盡孝道而讓老人寒心的事件也時有發生。
  • 二十四孝中有哪些令人細思極恐的故事?古人的價值觀看不透!
    甚至為了弘揚孝道還專門彙編了許多古代孝敬事跡組成「二十四孝」來宣揚孝道。然而雖出發本意是好的,但「二十四孝」中有很多的事跡並不都是值得學習的,有些事跡在行事上還異常詭異,令人很難贊同。就比如下面幾例,簡直令人細思極恐!埋兒奉母「埋兒奉母」主要講的是有一東漢人,名為郭巨。
  • 中華二十四孝故事
    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參於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為「宗聖」。
  • 泰安街採|常說「百善孝為先」,父母眼中的「孝順」是什麼?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金文茜 徐智慧我們常常能聽到的一句話:「百善孝為先。」那麼在現實生活中,到底什麼是真正的孝順呢?是賺很多錢給父母花?是擁有一份好的事業不讓父母擔心?還是成家生子,讓父母早日享受天倫之樂?對於孝順,這兩個字,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回答。
  • 百善孝為先 誠信是根本 濟南高新區大張小學家教好故事
    家教「孝為先」  父母在教育我們的時候常說,「百善孝為先」。孝順孝順,孝敬長輩,就是什麼事兒儘量讓他們順心順意。父母生怕孩子在學校和同學發生矛盾,老是有事沒事給他上「政治課」,講一些經典的故事,教育孩子遇事要寬宏大量,在學校要和老師、同學和睦相處,不要動不動就和其他人發生衝突。  家教並不是只管孩子,更是管父母的。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
  • 「百善孝為先」,下一句講的什麼?成為許多人心中的遺憾
    中國社會有許多的優良傳統,它們就像生活中的明燈,指引我們走向更遠的地方,在仁義禮智信之上,有一個更加重要的品格,那就是「孝」,孝順父母和長輩是中國人最大的感情基調,更是有「百善孝為先」的說法,成為人們信奉的準則,那麼它的下一句是什麼呢?又為何成為許多人心中的遺憾。
  • 【趣味英語】中國二十四孝經典民間故事01:舜帝孝感動天(中英)
    中國二十四孝經典民間故事01:舜帝孝感動天(中英)
  • 完整《二十四孝圖》,百善孝為先,王姓家人們值得珍藏!
    《二十四孝故事》是中國元朝成書的一本宣揚傳統儒家孝道的蒙養讀物,其中選輯了為封建王朝所稱頌的自上古至宋代的24個孝男孝女的事跡,敘之以文,詠之以詩,繪之以圖,目的在於「用訓童蒙」即培養兒童的封建孝德,並在民間廣泛流傳
  • 讀二十四孝有感:弘揚新時代孝道
    小編想我國傳統文化淵源長久,優秀傳世之作更是數不勝數,其中就有二十四孝這樣的經典作品,小編今天就給各位讀友講講對孝道的理解:影響是一種傳承取精華去糟粕二十四孝的核心就是傳統的孝道,而孝道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有著很深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