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街採|常說「百善孝為先」,父母眼中的「孝順」是什麼?

2021-01-09 齊魯壹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金文茜 徐智慧

我們常常能聽到的一句話:「百善孝為先。」那麼在現實生活中,到底什麼是真正的孝順呢?是賺很多錢給父母花?是擁有一份好的事業不讓父母擔心?還是成家生子,讓父母早日享受天倫之樂?對於孝順,這兩個字,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回答。那麼在父母眼中,什麼才是孝順呢?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採訪了多位父母,來看看他們的答案吧。

一位帶著孫女玩耍的奶奶說:「我今年68歲了,現在覺得,孩子們不惹父母生氣就是孝順了。我還有一個92歲的老婆婆,姊妹幾個人也輪著伺候在身邊,父母從小養我們,我們長大就應該伺候他們,我們的做法也算是給兒孫做個表率,」看著玩耍的孫女,奶奶補充道,「我的兒子女兒都很孝順,我看著小孫女在身邊也挺開心的,不過,要是能他們能再生一個二胎,就更好了。」

一位65歲的爺爺笑著說:「賺的錢給父母花,也算是孝順,不過,關鍵還是陪伴。」爺爺的老伴在一旁補充到:「陪在父母身邊,和父母說說話,一家人經常團聚在一起,這就是最好的孝順。」

「孩子們聽話就是最大的孝順,我的孩子還經常給我們買好吃的,這樣做我們就很開心了。」一位爺爺笑著說,在談到最讓他感動的事時,他表示,孩子們給他們老兩口策劃了旅行,上了年紀以後有空玩了,對於旅行還是挺開心的。

看過父母眼中的孝順,那你認為什麼是孝順呢?在評論區留言說出你的想法吧。

相關焦點

  • 「百善孝為先」,下一句講的什麼?成為許多人心中的遺憾
    中國社會有許多的優良傳統,它們就像生活中的明燈,指引我們走向更遠的地方,在仁義禮智信之上,有一個更加重要的品格,那就是「孝」,孝順父母和長輩是中國人最大的感情基調,更是有「百善孝為先」的說法,成為人們信奉的準則,那麼它的下一句是什麼呢?又為何成為許多人心中的遺憾。
  •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以下4屬相出了名的孝順,註定能大富大貴
    常言道:「百善孝為先」,孝順是做人的基本前提,而這一點有助於一個人事業成功、人生成功。而且那些忘恩負義,不知孝道的人,往往人品也不怎麼樣,所以要有成就是很難的。那有哪些生肖的人,是最懂得孝敬父母長輩的,能夠因此而大富大貴呢?咱們一起看看吧。
  • 中國傳統文化,百善孝為先
    中國傳統文化百善孝為先,孝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之一,孝是所有德行的根本。父母不僅給予了我們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哺育我們成長,教育我們做人,這種恩情應該永遠銘記在心。不過要同時保持與父母的牽掛,若父母需要照顧的時候,應義無反顧地放下手頭的事情,來照顧父母。父母不會對子過於苛求,也不願讓自己成為子女的負擔,兒女生活得好,是所有做父母的所希望的。孝敬父母是做子女的責任。孝順子孫被人尊敬,不孝子孫受人譴責。
  • 百善孝為先 誠信是根本 濟南高新區大張小學家教好故事
    家教「孝為先」  父母在教育我們的時候常說,「百善孝為先」。孝順孝順,孝敬長輩,就是什麼事兒儘量讓他們順心順意。不跟長輩頂嘴,也是孝順的體現。長輩們說的話,小孩子一定要聽,讓我們做什麼事兒,要立馬行動,不能拖拖拉拉的。我們家的家規還體現在飯桌上。一家子人開飯了,如果長輩們沒有動筷子,小孩子絕對不能先吃的。都要等到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到齊了,大家才開始一起吃飯。不知不覺中,這都成了一個習慣了。當然,這是一個好習慣。家教「以誠為本」  做人最基本的品質就是誠實。
  • 百善孝為先,孝為心,順為行,無心便無行
    「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父母給了我們生命,他們用世上最無私的愛養育我們成長。每一個人都應該孝順和尊敬父母。小學一年級就有過一篇課文《陳毅探母》,寫的就是開國元勳陳毅元帥孝敬母親的故事。身為元帥,可他親自為自己體弱多病的母親洗髒衣褲,從來不要自己的下屬去做,他就是孝順父母的楷模。
  • 百善孝為先,除了孝還得順
    俗話說,「樹老根多,人老話多」,人老了往往就喜歡回憶過去,不斷的重複說一些過去的人和事……我每次回老家,母親見到我的時候,她總是會很開心,那模樣就像是很久沒有見到父母的孩子一樣。很多時候,人老了真的就會像孩子一樣天真,她們很容易就可以得到滿足和快樂了!
  • 百善孝為先,孝為百行原
    中華民族自古就有以孝立國,以孝修身,以孝道教化天下的優良傳統,啟蒙教育《二十四孝》中記載著諸如:虞舜耕穡歷山、木蘭代父從軍、黃香扇枕溫席、王祥臥冰求鯉、孟宗哭竹生筍等孝順父母、孝養雙親的千古佳話,流傳至今,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主流。《勸孝歌》詩云:「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間谷。天地雖廣大,難容忤逆族。」又云:「慈烏尚反哺,羔羊猶跪足。人不孝其親,不如草與木。」
  • 養老與育兒,百善孝為先
    父母生我養我供我讀書教導我成人,而他們的青春卻在這個過程中逐漸的消失,並慢慢變老;當我們有能力自立的時候,卻專注於自己的事業及孩子,忽略了父母的存在,沒有參與他們慢慢變老的過程,讓他們在寂寞無聊中悄悄地變得老態龍鍾。年邁的父母是多麼的希望兒女常在身邊轉轉,聽他們嘮叨,理解他們心裏面的喜怒哀樂啊!
  • 百善孝為先,那麼何為孝?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孝自古以來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古代,選賢舉能有一部分就是看這個人是不是一個孝子,例如察舉制,尋找有才能也必須孝順的人為官。並且在古代,如果父母去世的話,要守墓三年的,為官的要辭官,幹活的要辭職。
  • 什麼是百善孝為先,奮豆用親身經歷告訴你答案
    同學們大家好,我們都知道百善孝為先,孝其實是百善之首,孝為人之本分,做人不能忘本,要知道飲水思源,孝是整個人生中最大的事情,是天經地義的道理,孝順父母,孝順老人是作為一個人要明白的最基本的道理,奮豆就非常理解孝道應該如何做,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奮豆的做法吧。
  • 「父母太自私,我還要孝順他們嗎?」
    網上有個問答:有很自私的父母,要孝順他們嗎?我們既是父母的孩子,又是孩子的父母。對這個問題的答案,即代表了我們的家庭教育。那麼育兒的終極三問來了:我想培養一個什麼樣的孩子?——《弟子規》總論即使有些人視《弟子規》為糟粕,那麼,中國亦有老話:「百善孝為先」。所有的善事好事裡面,盡孝是頭等大事。一方面,生育和養育之恩,值得銘記感恩。不管父母生養我們出於什麼目的,養兒防老也好,傳宗接代也好,意外懷孕也罷……總之,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
  • 父母在世時很孝順父母過世了不上墳合適嗎?
    父母在世時很孝順,過世了而不去上墳,以我看,這事沒什麼大驚小怪的,我可以肯定的說,有生前的孝順,就有死後的上墳,不去,也可能是去不了,肯定有原因,不能只看表面。再者說了,上墳,名義上是為老人磕頭、送陰錢燒紙,實則是做給活人看的,說白了,就是一種形式。人生一世,總會有老去的那一天,這一點,大家都心知肚明。
  • 民間故事:百善孝為先
    民間故事:百善孝為先。本文為《民間故事》之第219期,如果您喜歡看不妨給個關注。中國人講究孝道,從古至今,關於孝道的民間故事就有很多。比如古時候的「孔融讓梨」、「黃香扇枕溫席」,還有近代的「許世友五跪慈母」……關於這樣的孝子敬父敬母的故事還有很多,而這些故事,無不在向世人闡述「百善孝為先」、「贍養父母」的真理。但古今卻有很多人,將孝道拋於腦後,折磨、虐待自己的爹娘。如今社會中這樣的不盡孝道而讓老人寒心的事件也時有發生。
  • 儒家的孝順是什麼意思
    孝是什麼意思?孝養父母。所以儘量能夠給父母一些吃喝等等,讓父母老有所養。不會忍飢受寒。安度晚年敬即尊敬父母,讓父母感到被尊重被需要。父母為根,子女為葉,護好了父母子女一般都會有所發展的。當然有人說現在自己工資都不夠,怎麼養父母。任何的德行,都包括心相和事相。你十分之一可以出的起吧,攢起來給父母買一些生活必需等等,這難道不是孝順嗎。
  • 懂得孝順父母的人,基本都知道這5個典故
    「百善孝為先「。 做人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孝」一字。在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中,「孝「一字是人人傳頌的傳統美德。中華上下五千年,很多人都謹遵孝道,孝順長輩的故事數不勝數。很多長輩也想知道,自己的孩子孝不孝順。那麼孩子孝不孝順?
  • 改運,永遠從孝順供養父母開始,孝了就順了
    孟子說:「只要人人各自親愛自我的雙親,各自尊敬自我的長輩,那麼,天下自然就能夠太平了。」孝感動天宗廟致敬,鬼神著矣。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於四海,無所不通。父母的愛,就像一座山,博大而寬厚;父母的愛,就像那樹根,堅定而深沉;父母的愛,就像那百花釀成的蜜,馨香而甜蜜。
  • 百善孝為先,把孝道寫進歌裡的周杰倫
    百善孝為先,一首《聽媽媽的話》見證了周杰倫的孝心。1979年周杰倫出生在臺灣,父母都是淡江中學教師。在幼兒園裡小杰倫調皮好動,但他一站在鋼琴前就拔不動腿。四歲時,一家人拿出了全部的積蓄給他買了人生中第一架鋼琴。
  • 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天經地義,不孝的人失了做人的根本
    百善孝為先,在很多的文藝作品中,都有對孝的讚頌。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中,令狐衝就是至孝之人,他自小被嶽不群夫婦收養。儘管嶽不群走上歧途,但自始至終令狐衝都對師傅十分孝敬,對師娘更是敬愛。之所以要孝敬父母,答案顯而易見,是父母養育了我們。沒有了父母,一切都無從談起。
  • 百善孝為先,孝順這一傳統美德用英語怎麼表達呢?
    孔子說:「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這是對孝道的經典表達。孝順的用英文表達是「filial」,而孝道可以說filial piety。 【實用詞彙】 piety: 孝敬 filial: 孝順的 extreme
  • 百善孝為先!
    多年後,三個女兒都結婚生子,有了自己的家,這天張老太過生日就叫三個女兒回來,老二開著好車穿著洋氣,進門就給老張老太說:「媽我沒給你買東西,就給你1萬塊錢,你想要什麼自己買」,張老太接過錢,拉著女兒進門坐下,把錢放在茶几上說:「你先坐,我去做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