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岸區龍門浩街道上浩社區副主任孫林凱是「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中的一員。2011年畢業來到南岸區工作,多年來堅持奮戰在基層一線。2012年到2017年,先後參與了12所市民學校的創辦工作,約4萬人次參與到學校活動中。近日,在2020年重慶「最美基層高校畢業生」發布儀式現場,孫林凱說:「做好身邊小事,就能成就社區大事。」
開設市民學校打造「一校一品」
孫林凱是2011年參加西部計劃從河北來南岸區團委工作的,主要負責基層青年工作。工作的第一年,他就積累了很多社會資源,認識了很多社會組織、愛心企業和轄區高校。第二年,被派到南坪街道後堡社區開設市民學校,成為了西部計劃志願者中第一個在南岸區開設市民學校的。
孫林凱說:「開設市民學校主要是結合自己的資源,推動區高校、企業與市民學校結對共建、建立大學生志願服務實踐工作站,讓大學生在社區開課,豐富社區生活的同時,讓大學生多了解、多接觸社會。」
每周四是市民學校固定活動時間。對老年人,市民學校主要開展養生培訓、組建樂隊、書畫興趣小組等;針對青年人則圍繞就業開展家政等技能培訓;對小朋友主要開展一些公益活動,比如「四點半課堂」,由在校大學生來教他們手工、繪畫、舞蹈,讓社區居民的生活變得充實而快樂。
市民學校也讓在校大學生得到了鍛鍊,重慶第二師範學院的志願者夏興說:「通過市民學校,在大學學到的知識可以通過社區服務進行實踐,積累實戰經驗。」
孫林凱積極開設市民學校,結合社區實際情況探索形成「一校一品」「團幹+社工+志願者」等服務模式,並且得到廣泛推廣。他牽頭打造的技能互助、兒童成長空間、少兒藝術團等特色項目成為全市知名特色品牌。
開展各種活動提高居民幸福感
開展各種活動是孫林凱社區工作中的主要辦法,「通過活動的開展來熟悉社區居民,了解他們、走進他們、緊密聯繫他們。」
張大爺是一位獨居老人,性格內向,時常來市民學校,但總不進來上課。孫林凱就經常主動跟他聊天,上門了解他的需求,結果發現他會好幾門樂器。孫林凱聯繫社區領導,在市民學校成立了老年樂器隊,張爺爺進入樂團後,開朗了很多,還當上了樂團隊長。
「龍門浩裡有五街,上新街和下新街,上浩下浩一天門,五大社區新畫面……」近日,在上浩社區廣場,社區居民們正歡快地用快板唱著歌。這樣的活動在社區一個月有三次。孫林凱說:「通過活動的開展,讓他們及時了解黨的政策,積極激發社區黨員力量,提高居民的幸福感。」
孫林凱所在社區市民學校被團中央選為全市城鄉社區市民學校建設展示校之一,全國20餘個省市自治區60餘個志願服務機構前來參觀交流,他也因此獲評全國優秀共青團員、重慶市優秀西部計劃志願者、重慶市優秀共青團員、重慶市最美青工等10餘項國家級市級榮譽。
從2012年到2017年,孫林凱參與了12所市民學校的創辦,約4萬人次參與到學校活動中。「今年是我到重慶的第十年,這十年我都在基層工作,這是我願意做,喜歡做的工作。社區工作千頭萬緒,做好身邊小事,就能成就社區大事。」孫林凱表示,他將繼續留在重慶,為了基層建設而努力。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秦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