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興起「兩頭婚」,你怎麼看?

2020-12-23 正觀黃河評論

在離婚率越來越高的當下,這種兩頭婚,讓夫妻之間保持距離美,讓兩家人保持新鮮感,未嘗不是一個可取的探索。

據12月21日中國婦女報報導,近年來,在江浙一帶悄然興起一種新的婚姻形式——兩頭婚,這種婚姻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小夫妻成家後依舊與雙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通常各住各家。他們一般會生育兩個小孩,第一個隨父姓,由男方撫養為主,第二個隨母姓,由女方撫養為主。在兩頭婚家庭裡,沒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小孩對爸爸媽媽的父母都叫爺爺奶奶。

這一新的婚姻形式,引發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和聲音。那麼,你如何看待這一現象呢?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正方:

「兩頭婚」或為現代婚姻關係一個有益嘗試

江浙興起兩頭婚:男不娶女不嫁,孩子生倆,一個隨父姓,一個隨母姓。

怎麼看這事兒呢?

我覺得,這就是經濟社會在婚姻上的反應吧。

為什麼江浙一帶多呢?這牽涉到利益。就是「外嫁女」現象,也就是,如果女兒嫁出去之後,可能家裡的財產啊,村集體收益啊等等,在分配上會受影響;而入贅呢,一個是男方心理壓力大,畢竟傳統思想影響;另一個是可能男方也有類似經濟利益問題的考慮,那麼為了兼顧雙方,採取兩頭婚。

這就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也挺好,畢竟老人有精神陪伴,子孫都在身邊;而子女呢,也因老人的支持緩解了帶娃養娃的壓力。

可能有人會覺得沒有私密空間了,是有點;但也沒有那麼嚴重,能這麼兩頭婚的,如果家裡沒有幾套房子,沒個大房子,也是不可想像的。

其實,我更傾向於把它放在一個男女平等上來考慮。

要知道,從農村到城市,可能跟父母在一起的家庭,還比較少;但當到了城市,那麼這種成年子女和雙方父母同在一個城市的,可能就會增多。這時候,如果仍舊堅持父權社會,或夫權社會那一套,可能並不利於家庭和睦和諧,也不利於男女平等,但兩頭婚可以提供有益嘗試。

而且在離婚率越來越高的當下,這種兩頭婚,讓夫妻之間保持距離美,讓兩家人保持新鮮感,未嘗不是一個可取的探索。所以,我支持。(正觀評論員)

反方:

婚姻不是兒戲,「兩頭婚」不宜提倡和渲染

近年來,在江浙地區悄然興起的一種婚姻的新形式——兩頭婚,即當地人俗稱的「不來不去」「不進不出」「不嫁不娶」「兩家拼拼」,這意味著「我家不是嫁女兒,你家也不是娶媳婦」,小夫妻成家後依舊與雙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

記者針對關心的問題,如「為什麼會興起兩頭婚?兩頭婚有何利弊?兩頭婚未來的發展趨勢如何?」進行了調研,而網友的看法是「這樣的婚姻沒什麼意思,感覺像合同婚姻」「時間長了那就亂了套了,跟過去的走婚有什麼兩樣」「這種婚姻一不小心也會鬧出很多事的」……

不難看出,記者的追問相對宏觀,側重社會層面,網友的感受比較微觀,強調個體層面。

我注意到,「兩頭婚」主要集中在杭州市周邊的九堡、臨平、餘杭一帶,多為村轉社區的地方,有著特定的範圍,能被接受和社會公眾討論,說明了社會多元化和社會進步的一面,表現出對性別認識的提升和對家庭地位的肯定,但同時說明了人們觀念中對個體權利地位的片面強調,如果處理不當,很有可能破壞社會的發展生態,帶來個體或家庭難以承受的社會問題。畢竟,這超出了個體或家庭可以承受的能力範圍。

必須明確的是,相對於傳統家庭,「兩頭婚」組建的並不是傳統視野下的真正家庭,既不符合人們的日常認知,也背離了傳統的文化觀念和心理感受。在一定意義上,更像是精心策劃設計的「你情我願」的聯合體,而不是基於情感和血緣關係的婚姻締結。看似是家庭和婚姻關係,實則有著利益算計在內,有著中國老百姓特有的精明和狡黠。這樣的婚姻關係恐怕不是老百姓期待中的婚姻關係,也不是男女期待中的「小家庭」「小日子」吧?

新聞特意強調了「彩禮」「嫁妝」,用「男方無須付彩禮,女方也無須陪嫁妝」來證明「兩頭婚」正確的一面,且主要把「兩頭婚」與上門女婿來比較,如能減輕上門女婿的心理壓力,能讓男方產生對家庭的認同感和責任感。

這當然能說明當地人對「兩頭婚」的需求,只是在面對「雙方均沒有嫁娶之意」的問題時,又憑什麼說這是在組建家庭呢?是種婚姻生活呢?「不嫁不娶」的「兩頭婚」,在我看來,只能是權宜之計,不能成為普遍現象,更不能成為趨勢。好在,這種婚姻形式僅僅存在比較狹小的範圍內。

「家和萬事興,家齊國安寧」的觀念早已融入國人的精神血液。雖然受社會價值觀念多元和經濟利己主義思潮的影響,以利他主義和家庭責任為價值導向的家庭美德有所衰微,但就當下來說,家庭本位觀念依然是我國民眾普遍認可的主流價值觀,擁有強大的社會心理基礎和現實基礎。

婚姻問題關照的從來不僅僅是夫妻二人的情感問題,還關係到兩個家庭之間養老育幼、家庭教育、經濟生活的功能問題。可以說,「兩頭婚」只能加劇和造就民眾越來越不把婚姻當回事兒的心態,這是對婚姻神聖性和莊重性的褻瀆。自婚姻家庭作為人類文明的一種組織形式誕生以來,情感性、倫理性、利他性、私密性、身份屬性等始終是其特徵,而「兩頭婚」片面強調婚姻中的兩性關係,忽視了共同向兒女負責的合作關係,遮蔽了婚姻家庭的社會功能。這一點,應引起必要的重視和糾偏。

有學者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婚姻家庭的演變趨勢為:家庭結構多樣化,家庭形成延遲化,家庭規模縮小化,家庭風險擴大化。而「兩頭婚」最要命的一點就是無形中擴大了家庭風險,不僅容易造成家庭矛盾,還容易誘發社會問題。必須明確,婚姻不是兒戲,「兩頭婚」不宜渲染也不宜提倡。(正觀特約評論員 朱四倍)

(黃河評論信箱:zghhpl@163.com)

來源:正觀

編輯:梁冰

統籌:王攀

相關焦點

  • 江浙地區興起的兩頭婚:但是也有一些異類
    新聞報導:近年來,在江浙一帶悄然興起一種新的婚姻形式——兩頭婚,這種婚姻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小夫妻成家後依舊與雙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通常各住各家。他們一般會生育兩個小孩,第一個隨父姓,由男方撫養為主,第二個隨母姓,由女方撫養為主。
  • 江浙地區興起「兩頭婚」,會成為未來婚姻的新模式?
    近年,在江浙地區一帶悄然興起了一種新式婚姻—兩頭婚。聽到「兩頭婚」,很多朋友可能跟小孚醫生一樣感到好奇。這個「兩頭婚」具體是一種怎樣的婚姻形式?今天小孚醫生帶大家了解「兩頭婚」的形式,怎麼產生的,以及「兩頭婚」的利弊之處。
  • 專訪「兩頭婚」研究者:為什麼興起在江浙,家庭內部如何協商
    澎湃新聞:為什麼「兩頭婚」興起在江浙一帶?趙春蘭:我想能夠流行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獨生子女家庭本身有家庭繼替、財產繼承、養老方面的困境,而另一個方面,此前「雙獨二孩」的政策也為這些困境的解決提供了可行性。另外,江浙一帶農村社會的結構還是超實心狀態,與西北或者中部農村的空心化有很大不同。為什麼是「超實心」?
  • 江浙一帶興起「兩頭婚」:男不娶女不嫁,女方真的虧了嗎?
    #01在網上看到一條熱搜:江浙一帶興起「兩頭婚」。……兩頭婚,真的是結婚後還各住各家嗎?有江浙一帶的兩頭婚出來反駁:「我嘉興人,我們這還挺常見的,生幾個那是自己的意願,兩頭婚不願意生倆那就冠父母雙方的姓唄。什麼婚姻形式都有利弊,但也沒有有些人說的那麼誇張。」
  • 江浙「兩頭婚」怎麼看?零彩禮的重慶妹子有話說
    江浙網友為「兩頭婚」正名所謂「兩頭婚」並不僅僅在江浙一帶,全國各地其實都有存在,只不過這次官方給定了個名字。根據江浙網友的補充說明,「兩頭婚」更像是婚姻AA制,男方不付彩禮,女方不出嫁妝,結婚時男女雙方家中都辦喜事,結婚後在兩邊居住,需要的房子、車等由雙方共同花錢買,共同贍養雙方家中的老人。
  • 江浙興起兩頭婚:男不娶女不嫁 兩頭婚什麼意思?和傳統婚姻有何不同?
    近年來,在江浙一帶悄然興起一種新的婚姻形式——兩頭婚,這種婚姻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  小夫妻成家後依舊與雙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通常各住各家。他們一般會生育兩個小孩,第一個隨父姓,由男方撫養為主,第二個隨母姓,由女方撫養為主。  在兩頭婚家庭裡,沒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小孩對爸爸媽媽的父母都叫爺爺奶奶。
  • 情感驛站|江浙「兩頭婚」,不要房車和嫁妝,這種婚姻你想要嗎?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互動編輯 高冉近年來,江浙一帶興起了一種新的婚姻形式——「兩頭婚」,這種婚姻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不需要彩禮也無需嫁妝,結婚後兩邊居住,夫妻生下兩個孩子,一個跟父姓,一個隨母姓。
  • 江浙興起兩頭婚:男不娶女不嫁 孩子隨父姓也隨母姓
    男不娶女不嫁 孩子隨父姓也隨母姓  江浙興起兩頭婚 偶然還是必然?  近年來,在江浙一帶悄然興起一種新的婚姻形式——兩頭婚,這種婚姻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小夫妻成家後依舊與雙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通常各住各家。
  • 江浙流行的「兩頭婚」,男不娶女不嫁,兩個孩各隨一姓,你怎麼看
    如何看待江浙地區興起的「兩頭婚」:男不娶女不嫁,一孩隨父姓由男方撫養,二孩隨母姓由女方撫養?這個問題,其實要分為三個小問題來回答:為什麼會興起兩頭婚?兩頭婚有何利弊?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改開以來越來越變成「接續奮鬥」,一代一代接力跑,所謂的「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翻譯過來其實是「你這一棒加油跑,別讓我們這代的心血白費」。每個人都在繼續著接力跑,而且這種接力跑具有自我持續性,跑得越遠越難脫離這條跑道。不難想像,經濟越發達的地區這種情況越嚴重,表現在婚姻上一般就三種形式,嫁入豪門、當上門女婿、兩頭婚。
  • 為什麼說浙江興起「兩頭婚」是無釐頭新聞?
    來自微博,無法查找源頭的新聞稱——近年來,在江浙一帶悄然興起一種新的婚姻形式——兩頭婚。這種婚姻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小夫妻成家後依舊與雙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通常各住各家。他們一般會生育兩個小孩,第一個隨父姓,由男方撫養為主,第二個隨母姓,由女方撫養為主。
  • 江浙一帶悄然興起「兩頭婚」,男不娶女不嫁,成獨生子女家庭首選
    但人類的智慧是無限的,近年來,在江浙一帶悄然興起了「兩頭婚」,迅速成為獨生家庭首選,男不娶女不嫁,不涉及彩禮和嫁妝。 所謂的兩頭婚就是夫妻在結婚後依然與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婚後可以住在男方家裡或住在女方家裡,這樣輪流住,也相當於是「兩家拼」。
  • 江浙一帶興起「兩頭婚」,不娶不嫁看似公平,10年後或弊大於利
    文/紅樓無夢「兩頭婚」悄然興起,男不娶女不嫁,一胎隨父姓,二胎隨母姓!前兩天看到一則熱搜,是講「兩頭婚」的。它是江浙一帶興起的一種新的婚姻模式,和傳統婚姻模式不同,兩頭婚既不屬於男婚女嫁,也不屬於招男入贅。結婚後各住各家,生小孩一胎隨父性,二胎隨母姓,並且各自撫養。看了一番下來,我不禁驚嘆:這,這不就是「拼」家庭婚姻模式麼?原來除了名媛可以拼,婚姻和家庭也可以拼啊!
  • 你沒聽說過的兩頭婚,悄然興起了 沒有那麼大的壓力了
    近年來,在江浙一帶悄然興起一種新的婚姻形式:兩頭婚,這種婚姻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小夫妻成家後依舊與雙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通常各住各家。他們一般會生育兩個小孩,第一個隨父姓,由男方撫養為主,第二個隨母姓,由女方撫養為主。
  • 江浙一帶興起「兩頭婚」:男不娶女不嫁,孩子隨父姓也隨母姓
    中國婦女報微信公號12月20日消息,近年來,在江浙一帶悄然興起一種新的婚姻形式——兩頭婚,這種婚姻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小夫妻成家後依舊與雙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通常各住各家。他們一般會生育兩個小孩,第一個隨父姓,由男方撫養為主,第二個隨母姓,由女方撫養為主。
  • 江浙一帶興起兩頭婚:男不娶女不嫁,孩子隨父姓也隨母姓
    近年來在江浙地區悄然興起的一種新形式——兩頭婚,即當地人俗稱的「不來不去」「不進不出」「不嫁不娶」「兩家拼拼」,意味著「我家不是嫁女兒,你家也不是娶媳婦」,小夫妻成家後依舊與雙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
  • 江浙興起「兩頭婚」男方結婚不用給彩禮,孩子隨女姓你願意嗎?
    「兩頭婚」真的能減少矛盾嗎?真的能促進二胎的發展嗎?還是有推手在搞性別對立?馬上年底了結婚的人越來越多,有個蘇州的朋友最近要去好幾家婚禮喝喜酒,其中就有一場婚宴是兩頭婚,她問我什麼是兩頭婚,我才想起來這不就是最近炒沸沸揚揚的江浙的兩頭婚嗎?看來還真有。
  • 江浙一帶悄然興起兩頭婚:男不娶女不嫁 孩子隨父姓也隨母姓
    近年來,在江浙一帶悄然興起一種新的婚姻形式
  • 眾人熱議的江浙兩頭婚究竟解決了什麼問題?淺說兩頭婚背後的故事
    兩頭婚,對於很多人而言,都是第一次聽到這種說法。在大多數人的眼中,婚姻更應該是像大家平常所看到的那樣,男女雙方結合成一個新的家庭,共育自己的子女,與原生家庭雖然依舊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卻是相對獨立的「單元」、「個體」。然而,兩頭婚卻顛覆了幾乎所有人關於婚姻的認知。那麼,兩頭婚究竟是什麼樣的呢?
  • 什麼是「兩頭婚」? 定義是什麼?
    專訪「兩頭婚」研究者:為什麼興起在江浙,家庭內部如何協商「男不叫娶、女不叫嫁」「我家不是嫁女兒,你家不是娶媳婦」。近日,一種被稱為「兩頭婚」 的婚姻模式引起人們關注。
  • 江浙悄然流行的不娶不嫁「兩頭婚」,是「兩頭甜」嗎?
    這幾天網上出了一個新鮮的話題引起了廣泛熱議,叫做『兩頭婚』。嘟媽看了半天也覺得很有意思,今天開個帖子和大家聊聊這個事兒~    什麼是兩頭婚?  這種婚姻是近年來在江浙地區悄然興起的一種新形式,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