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兩頭婚」? 定義是什麼?

2020-12-27 網易新聞

專訪「兩頭婚」研究者:為什麼興起在江浙,家庭內部如何協商

「男不叫娶、女不叫嫁」「我家不是嫁女兒,你家不是娶媳婦」。近日,一種被稱為「兩頭婚」 的婚姻模式引起人們關注。

趙春蘭是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博士、浙江外國語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2016年年底到2017年年初,她就關注到了「兩頭婚」的現象。2020年7月,她與其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社會發展政策學院教授範麗珠合作的論文《論婚姻與生育的社會屬性—少子化背景下浙北鄉村婚育模式嬗變的田野觀察》發表在《河北學刊》2020年第4期,該文以位於浙江杭州西郊的水村為研究案例,探討浙北水村「兩頭婚」「兩頭姓」的婚育模式。

趙春蘭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兩頭婚」是一次積極的嘗試,對代際關係的改善起了很大作用。此外,「兩頭婚」的婚姻形式中,凡事 「好好商量、不斤斤計較」是婚姻和諧很重要的因素之一。

「『兩頭婚』必然是男女雙方或者雙方家庭基於平等,達成的一種長期契約。婚姻這種契約關係要保持下去,不可能僅僅是一方的需求表達。」趙春蘭說。

「『兩頭婚』充滿了協商性,包括孩子跟誰姓」

澎湃新聞: 什麼是「兩頭婚」?定義是什麼?

趙春蘭:首先我想要澄清一點,之前媒體報導的所謂「兩頭婚」中提到「兩頭」是指各自住各自家,這點是不準確的,不是各自住各自家。而是兩邊都有婚房,都有生活的空間。

2020年7月,我和導師範麗珠發表在《河北學刊》上的那篇文章其實講得很清楚,整個「兩頭婚」充滿了協商性,包括孩子跟誰姓的問題,是一個充滿協商的過程。

「兩頭婚」具體是指什麼呢?我個人認為會有幾個比較明顯的特點。比如結婚的時候,「男不叫娶、女不叫嫁」,兩邊都沒有聘禮上的往來。

另外一個特點包括生兩個孩子,這基本上是一個硬性的標準,因為兩邊都需要子嗣的延續。

最後,孩子的姓氏也基本上需要相互商量,一邊一個姓。此外兩邊住也是比較典型的特徵,不是單指住男方家或者是住女方家,而是兩邊都兼顧。

澎湃新聞:為什麼「兩頭婚」興起在江浙一帶?

趙春蘭:我想能夠流行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獨生子女家庭本身有家庭繼替、財產繼承、養老方面的困境,而另一個方面,此前「雙獨二孩」的政策也為這些困境的解決提供了可行性。

另外,江浙一帶農村社會的結構還是超實心狀態,與西北或者中部農村的空心化有很大不同。

為什麼是「超實心」?因為年輕人的經濟條件相對較好,或者他們的就業機會很多,年輕人不願意離開自己的村子。「超」字是因為在這裡,不僅年輕人不願意離開,外來人口也不斷聚集。我以浙江水村為研究案例,雖然浙江水村正在經歷徵用拆遷,但是它還是相對完整的社區。這種小範圍的社區,本地人與本地人的結合變得很重要。兩邊的經濟實力又相當,兩邊都有傳宗接代的需求,就會自然而然產生「兩頭婚」這種婚姻形式。

澎湃新聞:網上有一種說法是「兩頭婚」的家庭中大部分都是拆遷戶。

趙春蘭:也不一定,這兩者沒有必然的聯繫,不是因為拆遷了就選擇兩頭婚。以浙江水村為例,是因為他們在城郊接合部,所以就有拆遷這種現象發生。「兩頭婚」的家庭是不是有很多套房?也有這樣的情況,但房子只是他們財富其中的一個部分。

「『兩頭婚』要和諧,好好商量很重要」

澎湃新聞:你提到了「兩頭婚」需要通過協商來達到婚姻生活的平衡。

趙春蘭:對,我覺得協商是一個主要特點,另外這種平衡涉及到整個大家庭的相處能否和諧,很多時候這種平衡是依靠妥協來達成。

說到「兩頭婚」的協商機制,其實能夠接受「兩頭婚」後,很多東西就變得自然而然。一開始結婚的時候,需要協商的東西很多。比如孩子跟誰姓,婚房怎麼做,聘禮要不要下,因為這些都關乎特別重要的一些問題,所以協商性很強。但是隨著生活步入正軌,兩個家庭能夠比較好地相處融洽的時候,其實沒有這麼多協商,大家都好說話,好商量。

澎湃新聞:「兩頭婚」家庭最在意的是什麼?

趙春蘭:我覺得傳宗接代的觀念是最開始會有「兩頭婚」的原因。

澎湃新聞:「兩頭婚」的婚姻形式是進步嗎?

趙春蘭:我之前在澎湃新聞發表過一篇口述,當時我們用的標題是「傳統和現代在這個村莊和解」。我個人認為概括得非常好。但是傳統和現代這兩個詞,實際上是學者給的詞彙,對於老百姓的生活,他們沒有這樣的概念。他們覺得這種方式其實化解了獨生子女家庭傳宗接代、捨不得女兒離開自己的家庭,還有養老等一系列生活難題。

澎湃新聞:「兩頭婚」成功的案例有哪些特點?

趙春蘭:「兩頭婚」成功的案例,其中很重要的一條是父輩之間要好好商量,不要斤斤計較,如果要成功必然是這樣的。

澎湃新聞:「兩頭婚」有婚姻失敗的情況嗎?

趙春蘭:一個家庭婚姻失敗,我覺得大部分情況還是一樣的,也會有一些特定原因是「兩頭婚」導致的。比如說我最近看到新聞,說在江浙一帶,一對小夫妻三個月不到離婚了,兩個人因為生的孩子跟誰姓鬧上了法庭。這個應該算是典型的「兩頭婚」失敗的案例。

為什麼會這樣?「兩頭婚」要想成功,有兩個很重要的關鍵因素,一是雙方的父母得懂得妥協,或者不計較、開明;另外,兩邊的小夫妻要對自己的生活有主張,有負責的態度。

澎湃新聞:我們在採訪「兩頭婚」的親歷者過程中,有受訪者說,提出「兩頭婚」這種婚姻形式,多半是女方家的要求,因為這樣能保全女方家的姓氏能夠往下傳。你在實際調研的過程中,呈現出來的情況是這樣的嗎?

趙春蘭:這是很大一部分原因,但是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婚姻,「兩頭婚」必然是男女雙方或者雙方家庭基於平等,達成的一種長期契約。婚姻這種契約關係要保持下去,不可能僅僅是一方的需求表達,男性也是有很多考量在的。

我們從社會學角度分析,比如男性父母也會考慮到自己養老問題、整個家族後代財產延續問題、情感陪伴問題。接受「兩頭婚」,我覺得很大一部分原因還是因為雙方都有同樣的需求。

其實現在女性的話語權還是很大的,江浙農村也是一樣。我注意到一種現象,在城市裡,很多家庭是願意跟外婆住在一塊的,這種現象我的理解是因為女性話語權大,只要是自己的媽媽願意給帶孩子,多半是不願意奶奶帶的。

「『兩頭婚』是一次積極的嘗試,對代際關係的改善起了很大作用」

澎湃新聞:有觀點認為「兩頭婚」實際上是父母更多地幹涉了年輕人的生活,你怎麼看?

趙春蘭:我認為這只是人們的一個假想,與大多數實際情況是不符的。婚姻是一種社會制度的安排,「兩頭婚」是一種積極的嘗試,因為它對代際關係的改善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從實際情況來說,在養老方面,「兩頭婚」很好的解決了兩個家庭的情感需求問題,兩位本地男女青年自由確立了戀愛關係,當他們去討論婚嫁關係時,父母也會為他們做一些妥協。

同時小夫妻本身也有孝心,想在當地既能照顧父母,又能享受生活,這是大多數選擇「兩頭婚」家庭的實際情況。許多人認為農村的年輕人就應該走出農村,否則就是父母在幹涉年輕人的生活,這其實只是假想,與實際情況並不符。

澎湃新聞:有人認為「兩頭婚」這個形式跟現代婚姻所提倡的婚姻獨立自主有所不同,你怎麼看?

趙春蘭:當我們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待「兩頭婚」,就會看到,它既跳出了政策調控,也跳出了個體本身,而是選擇了在江浙小社會這樣一個圈裡,用一種文化的方式或是社會制度安排的方式,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這樣的婚姻形式。

我一直想強調的是,「兩頭婚」是一種積極的嘗試,它是社會整體的一種積極嘗試。另外,就算從個體層面來說,當然有失敗的案例,也有很多接受這種婚姻形式的人。我可以分享一位「兩頭婚」的女性親歷者對自己婚姻形式的評價,她說:「我覺得『兩頭婚』更加體現了老一輩的開明,給了年輕人更多的自由去做選擇。不會像老古董的思想一樣,覺得我女方家一定要招上門女婿的。」所以,指責「兩頭婚」讓女性淪為生育工具的看法,我不太能夠認同,我想,也是「兩頭婚」的親歷者不同意的。

(澎湃新聞記者 喻琰)

(原標題:「兩頭婚」為什麼興起在江浙 家庭內部如何協商)

(責任編輯:楊明銀_ny01)

相關焦點

  • 「兩頭婚」是什麼意思
    近年來,江浙一帶興起了一種「平權婚姻」結婚新的模式,被稱為「兩頭婚」。兩頭婚的意思是指,男女兩者結婚時,男方不用付彩禮,女方也不用陪嫁妝;婚後,雙方都可以生活在各自的原生家庭,夫妻倆孩子也生兩個,一個隨父親姓住在父親家主要由父親撫養,一個隨母親姓住在母親家主要由母親撫養。孩子也不用分外公外婆,管父母的父母都叫爺爺奶奶。
  • 眾人熱議的江浙兩頭婚究竟解決了什麼問題?淺說兩頭婚背後的故事
    兩頭婚,對於很多人而言,都是第一次聽到這種說法。在大多數人的眼中,婚姻更應該是像大家平常所看到的那樣,男女雙方結合成一個新的家庭,共育自己的子女,與原生家庭雖然依舊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卻是相對獨立的「單元」、「個體」。然而,兩頭婚卻顛覆了幾乎所有人關於婚姻的認知。那麼,兩頭婚究竟是什麼樣的呢?
  • 「兩頭婚」的背後真相到底是什麼
    文/黑擇明近年來,在江浙一帶悄然興起了「兩頭婚」這種婚姻組成的家庭小兩口通常在成家後依舊各住各家。一般會生育兩個小孩,第一個隨父姓,由男方撫養為主,第二個隨母姓,由女方撫養為主。在兩頭婚家庭裡,沒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小孩對爸爸媽媽的父母都叫爺爺奶奶。這種婚姻方式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首先,兩頭婚家庭商定好生育兩個小孩,此舉是積極響應國家的生育政策,對社會老齡化是重大利好。此外,沒有彩禮和陪嫁門檻,大幅減輕了男女雙方的經濟壓力,由此提高了年輕人的結婚意願。何況,生育兩個小孩既隨父姓又隨母姓,還避免了姓氏和撫養方面的紛爭。
  • 「兩頭婚」的本質是什麼?這三位說了真心話
    來解釋一下什麼叫「兩頭婚」吧? 不過現如今,社會上漸漸興起了一種所謂的「兩頭婚」的婚姻形式。 什麼叫「兩頭婚」,這種婚姻的本質究竟是為了誰?下面這三位親身經歷過的人說了真心話,能幫大家解開迷惑。
  • 兩頭婚是什麼?只是一陣風,傳統婚姻模式短時間不會改變
    最近「兩頭婚」這個詞很火,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不明所以。後知後覺,原來這是媒介上的自創詞語,用於歸納某種婚姻類型的組合形式。仔細看去,這個歸納的確很形象。很多人認為這是未來新式的婚姻形式,可以讓男女在婚姻中真正的平等相處。因此,許多未婚的人在「兩頭結婚」這件事上充滿了美好的想法。事實上,這只是一個天真的幻想罷了。
  • 兩頭婚,到底誰吃虧?
    近年來,在江浙一帶卻興起了一種結婚新模式:兩頭婚。兩頭婚的興起讓結婚不再是難事,而男女雙方到底誰吃虧呢?我們需要從各角度來進行分析。 01、什麼叫兩頭婚? 兩頭婚就是在男方那邊舉行一次結婚,在女方這邊也舉行一次結婚,通俗一點就叫做「並婚」。
  • 江浙興起兩頭婚:男不娶女不嫁 兩頭婚什麼意思?和傳統婚姻有何不同?
    為什麼會興起兩頭婚?兩頭婚有何利弊?兩頭婚未來的發展趨勢如何?帶著這些問題,日前,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和律師。  獨生子女家庭之選  所謂的兩頭婚,既不是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男女雙方兩頭皆是婚娶婚嫁,夫妻兩頭走。
  • 「兩頭婚」婚姻模式引關注 研究者:因傳宗接代觀念
    「『兩頭婚』充滿了協商性,包括孩子跟誰姓」 澎湃新聞: 什麼是「兩頭婚」?定義是什麼? 趙春蘭:首先我想要澄清一點,之前媒體報導的所謂「兩頭婚」中提到「兩頭」是指各自住各自家,這點是不準確的,不是各自住各自家。而是兩邊都有婚房,都有生活的空間。
  • 是「兩頭婚」還是「兩頭混」?洪晃:你想到孩子的感受嗎?
    聽到「兩頭婚」這個概念,剛開始的時候,我是一頭霧水,這男婚女嫁自古有之,誰又弄出這麼一出來?這「兩頭婚」到底啥意思?針對這個現象,洪晃發文稱兩頭婚的孩子基本上是被單親了,我們需要兒童心理學家去研究這種新生活方式,別大人舒服了,委屈了孩子。洪晃的眼光果然獨到,一語中的,看到了問題所在,這「兩頭婚」盛行,我認為不是什麼好事。
  • 兩頭婚!兩頭昏?
    「兩頭婚」也登上了熱搜榜。在網友評論中,不少網友對此持積極看法:浙江思偉律師事務所律師、杭州市婦女維權與法律援助志願團的志願者楊紅,她多年從事「家務事」處理,首次接觸到兩頭婚時,就對此表示贊同。楊紅總結了其幾大優勢。
  • 「兩頭婚」毀了什麼?這就是年輕人越來越聽話的真相
    據浙江外國語學院老師趙春蘭介紹,在浙江農村流行的兩頭婚,應該包括兩個核心要素。第一,夫妻雙方在兩邊都有婚房,可以選擇住在丈夫家,也可以選擇住妻子家;第二,這樣的夫妻一般會生兩個孩子,一個隨父姓,一個隨母姓。
  • 專訪「兩頭婚」研究者:為什麼興起在江浙,家庭內部如何協商
    「『兩頭婚』充滿了協商性,包括孩子跟誰姓」澎湃新聞: 什麼是「兩頭婚」?定義是什麼?趙春蘭:首先我想要澄清一點,之前媒體報導的所謂「兩頭婚」中提到「兩頭」是指各自住各自家,這點是不準確的,不是各自住各自家。而是兩邊都有婚房,都有生活的空間。
  • 兩頭婚和臨時夫妻有什麼區別?傳宗接代比子女的幸福的更重要嗎?
    在兩頭婚家庭裡,沒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小孩對爸爸媽媽的父母都叫爺爺奶奶。所謂的兩頭婚,既不是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男女雙方兩頭皆是婚娶婚嫁,夫妻兩頭走。兩頭婚的家庭一般會生育兩個小孩,第一個隨父姓,由男方撫養為主,第二個隨母姓,由女方撫養為主。在兩頭婚家庭裡,沒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小孩對爸爸媽媽的父母都叫爺爺奶奶。
  • 俗語:「兩頭婚,不是『婚』,拉拉扯扯情難真」中的說法對嗎?
    據稱,在近些年來,江蘇、浙江一帶地區悄然興起了一種「新」的婚姻形式--兩頭婚,這種婚姻形式的最主要表現就是:小夫妻成家後依舊各住各家。如果夫妻倆生育兩個小孩,第一個小孩會隨父姓,以男方撫養為主,而第二個小孩會隨母姓,以女方撫養為主。
  • 男不娶女不嫁,江浙「兩頭婚」引數億人圍觀:結婚的意義是什麼?
    離2020年還有一個星期就要閉幕了,很多人還在調侃春節如何「租」一個男/女朋友回家過年的時候一篇報導,帶火了可能是2020年的最後一個「新」名詞:兩頭婚。已上熱搜,3.2億人圍觀,下場爭論者更是不計其數。
  • 「兩頭婚」毀了什麼?這就是年輕人越來越聽話的一個原因!
    冰川思想庫特約撰稿 | 張豐 「兩頭婚」這個詞,給人一種怪異的感覺。它是指年輕人結婚,男的不叫「娶」,女的不叫「嫁」,據說開始在浙江流行起來。 圖/圖蟲創意 趙春蘭的研究顯示,兩頭婚「並不全是拆遷戶家庭」,這個解釋,其實也等於承認了有相當多的兩頭婚屬於拆遷戶。
  • 兩頭婚還是昏了頭?丈母娘發言:憑什麼,我女兒生的孩子跟你家姓
    這種婚姻被稱為「兩頭婚」,也叫做「兩頭姓」。兩頭婚的定義是什麼?是男女雙方或者是雙方家庭基於平等,達成的一種長期契約。「男不叫娶,女不叫嫁」,所以兩邊都沒有彩禮和回禮之說,另外雙方還得協商生兩個孩子,一個孩子一邊姓,不分男女。
  • 江浙出現「兩頭婚」,孩子可以「冠母姓」,這都說明了什麼?
    說實話,我生活在浙江一帶好幾年了,這種「兩頭婚」的形式沒見過,但是夫妻正常結婚,住在一起,生倆孩子,孩子一個跟父姓,一個跟母姓的例子倒是見了好幾個了。若說這幾個案例的共同點,那就是他們無一不是兩個獨生子女的婚嫁模式。
  • 不必對「兩頭婚」模式過於敏感 | 長城評論
    長城網特約評論員 馬青  「兩頭婚」登上了熱搜榜。什麼是「兩頭婚」?當地俗稱「不來不去」「不進不出」「不嫁不娶」「兩家拼拼」。資料圖。報導中的「兩頭婚」只是對一部分家庭模式的概括,說它新,是因為它有著這個時代的典型性——雙方都是獨生子女,偏偏又趕上全面二孩政策,這是「兩頭婚」的兩個前提。說它舊,是因為歷史上也有「兩頭親」,據說是明清時期的江浙一帶,上門女婿不好找,於是就出現了「打折的入贅」,換句話說,是以經濟條件換取繼承香火的孫子。  一提到傳宗接代,仿佛立刻就散發出某種腐朽氣味似的。
  • 為什麼說浙江興起「兩頭婚」是無釐頭新聞?
    在兩頭婚家庭裡,沒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小孩對爸爸媽媽的父母都叫爺爺奶奶。橫空出世的「兩頭婚」,很快引發網友熱議。有網友認為,這是有女兒的父親向父權制妥協的結果:為男權社會貢獻了一個孩子,然後女兒獲得不上門的權利,自己獲得一個孩子冠姓權。在普遍的傳統婚姻下,這個轉變至少不會更糟。錢江視頻則認為,不論「一頭婚」還是「兩頭婚」,只要過得幸福都是好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