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兩頭婚」研究者:為什麼興起在江浙,家庭內部如何協商

2020-12-26 西部網

「男不叫娶、女不叫嫁」「我家不是嫁女兒,你家不是娶媳婦」。近日,一種被稱為「兩頭婚」 的婚姻模式引起人們關注。

趙春蘭是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博士、浙江外國語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2016年年底到2017年年初,她就關注到了「兩頭婚」的現象。2020年7月,她與其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社會發展政策學院教授範麗珠合作的論文《論婚姻與生育的社會屬性—少子化背景下浙北鄉村婚育模式嬗變的田野觀察》發表在《河北學刊》2020年第4期,該文以位於浙江杭州西郊的水村為研究案例,探討浙北水村「兩頭婚」「兩頭姓」的婚育模式。

趙春蘭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兩頭婚」是一次積極的嘗試,對代際關係的改善起了很大作用。此外,「兩頭婚」的婚姻形式中,凡事 「好好商量、不斤斤計較」是婚姻和諧很重要的因素之一。

「『兩頭婚』必然是男女雙方或者雙方家庭基於平等,達成的一種長期契約。婚姻這種契約關係要保持下去,不可能僅僅是一方的需求表達。」趙春蘭說。

「『兩頭婚』充滿了協商性,包括孩子跟誰姓」

澎湃新聞: 什麼是「兩頭婚」?定義是什麼?

趙春蘭:首先我想要澄清一點,之前媒體報導的所謂「兩頭婚」中提到「兩頭」是指各自住各自家,這點是不準確的,不是各自住各自家。而是兩邊都有婚房,都有生活的空間。

2020年7月,我和導師範麗珠發表在《河北學刊》上的那篇文章其實講得很清楚,整個「兩頭婚」充滿了協商性,包括孩子跟誰姓的問題,是一個充滿協商的過程。

「兩頭婚」具體是指什麼呢?我個人認為會有幾個比較明顯的特點。比如結婚的時候,「男不叫娶、女不叫嫁」,兩邊都沒有聘禮上的往來。

另外一個特點包括生兩個孩子,這基本上是一個硬性的標準,因為兩邊都需要子嗣的延續。

最後,孩子的姓氏也基本上需要相互商量,一邊一個姓。此外兩邊住也是比較典型的特徵,不是單指住男方家或者是住女方家,而是兩邊都兼顧。

澎湃新聞:為什麼「兩頭婚」興起在江浙一帶?

趙春蘭:我想能夠流行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獨生子女家庭本身有家庭繼替、財產繼承、養老方面的困境,而另一個方面,此前「雙獨二孩」的政策也為這些困境的解決提供了可行性。

另外,江浙一帶農村社會的結構還是超實心狀態,與西北或者中部農村的空心化有很大不同。

為什麼是「超實心」?因為年輕人的經濟條件相對較好,或者他們的就業機會很多,年輕人不願意離開自己的村子。「超」字是因為在這裡,不僅年輕人不願意離開,外來人口也不斷聚集。我以浙江水村為研究案例,雖然浙江水村正在經歷徵用拆遷,但是它還是相對完整的社區。這種小範圍的社區,本地人與本地人的結合變得很重要。兩邊的經濟實力又相當,兩邊都有傳宗接代的需求,就會自然而然產生「兩頭婚」這種婚姻形式。

澎湃新聞:網上有一種說法是「兩頭婚」的家庭中大部分都是拆遷戶。

趙春蘭:也不一定,這兩者沒有必然的聯繫,不是因為拆遷了就選擇兩頭婚。以浙江水村為例,是因為他們在城郊接合部,所以就有拆遷這種現象發生。「兩頭婚」的家庭是不是有很多套房?也有這樣的情況,但房子只是他們財富其中的一個部分。

「『兩頭婚』要和諧,好好商量很重要」

澎湃新聞:你提到了「兩頭婚」需要通過協商來達到婚姻生活的平衡。

趙春蘭:對,我覺得協商是一個主要特點,另外這種平衡涉及到整個大家庭的相處能否和諧,很多時候這種平衡是依靠妥協來達成。

說到「兩頭婚」的協商機制,其實能夠接受「兩頭婚」後,很多東西就變得自然而然。一開始結婚的時候,需要協商的東西很多。比如孩子跟誰姓,婚房怎麼做,聘禮要不要下,因為這些都關乎特別重要的一些問題,所以協商性很強。但是隨著生活步入正軌,兩個家庭能夠比較好地相處融洽的時候,其實沒有這麼多協商,大家都好說話,好商量。

澎湃新聞:「兩頭婚」家庭最在意的是什麼?

趙春蘭:我覺得傳宗接代的觀念是最開始會有「兩頭婚」的原因。

澎湃新聞:「兩頭婚」的婚姻形式是進步嗎?

趙春蘭:我之前在澎湃新聞發表過一篇口述,當時我們用的標題是「傳統和現代在這個村莊和解」。我個人認為概括得非常好。但是傳統和現代這兩個詞,實際上是學者給的詞彙,對於老百姓的生活,他們沒有這樣的概念。他們覺得這種方式其實化解了獨生子女家庭傳宗接代、捨不得女兒離開自己的家庭,還有養老等一系列生活難題。

澎湃新聞:「兩頭婚」成功的案例有哪些特點?

趙春蘭:「兩頭婚」成功的案例,其中很重要的一條是父輩之間要好好商量,不要斤斤計較,如果要成功必然是這樣的。

澎湃新聞:「兩頭婚」有婚姻失敗的情況嗎?

趙春蘭:一個家庭婚姻失敗,我覺得大部分情況還是一樣的,也會有一些特定原因是「兩頭婚」導致的。比如說我最近看到新聞,說在江浙一帶,一對小夫妻三個月不到離婚了,兩個人因為生的孩子跟誰姓鬧上了法庭。這個應該算是典型的「兩頭婚」失敗的案例。

為什麼會這樣?「兩頭婚」要想成功,有兩個很重要的關鍵因素,一是雙方的父母得懂得妥協,或者不計較、開明;另外,兩邊的小夫妻要對自己的生活有主張,有負責的態度。

澎湃新聞:我們在採訪「兩頭婚」的親歷者過程中,有受訪者說,提出「兩頭婚」這種婚姻形式,多半是女方家的要求,因為這樣能保全女方家的姓氏能夠往下傳。你在實際調研的過程中,呈現出來的情況是這樣的嗎?

趙春蘭:這是很大一部分原因,但是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婚姻,「兩頭婚」必然是男女雙方或者雙方家庭基於平等,達成的一種長期契約。婚姻這種契約關係要保持下去,不可能僅僅是一方的需求表達,男性也是有很多考量在的。

我們從社會學角度分析,比如男性父母也會考慮到自己養老問題、整個家族後代財產延續問題、情感陪伴問題。接受「兩頭婚」,我覺得很大一部分原因還是因為雙方都有同樣的需求。

其實現在女性的話語權還是很大的,江浙農村也是一樣。我注意到一種現象,在城市裡,很多家庭是願意跟外婆住在一塊的,這種現象我的理解是因為女性話語權大,只要是自己的媽媽願意給帶孩子,多半是不願意奶奶帶的。

「『兩頭婚』是一次積極的嘗試,對代際關係的改善起了很大作用」

澎湃新聞:有觀點認為「兩頭婚」實際上是父母更多地幹涉了年輕人的生活,你怎麼看?

趙春蘭:我認為這只是人們的一個假想,與大多數實際情況是不符的。婚姻是一種社會制度的安排,「兩頭婚」是一種積極的嘗試,因為它對代際關係的改善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從實際情況來說,在養老方面,「兩頭婚」很好的解決了兩個家庭的情感需求問題,兩位本地男女青年自由確立了戀愛關係,當他們去討論婚嫁關係時,父母也會為他們做一些妥協。

同時小夫妻本身也有孝心,想在當地既能照顧父母,又能享受生活,這是大多數選擇「兩頭婚」家庭的實際情況。許多人認為農村的年輕人就應該走出農村,否則就是父母在幹涉年輕人的生活,這其實只是假想,與實際情況並不符。

澎湃新聞:有人認為「兩頭婚」這個形式跟現代婚姻所提倡的婚姻獨立自主有所不同,你怎麼看?

趙春蘭:當我們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待「兩頭婚」,就會看到,它既跳出了政策調控,也跳出了個體本身,而是選擇了在江浙小社會這樣一個圈裡,用一種文化的方式或是社會制度安排的方式,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這樣的婚姻形式。

我一直想強調的是,「兩頭婚」是一種積極的嘗試,它是社會整體的一種積極嘗試。另外,就算從個體層面來說,當然有失敗的案例,也有很多接受這種婚姻形式的人。我可以分享一位「兩頭婚」的女性親歷者對自己婚姻形式的評價,她說:「我覺得『兩頭婚』更加體現了老一輩的開明,給了年輕人更多的自由去做選擇。不會像老古董的思想一樣,覺得我女方家一定要招上門女婿的。」所以,指責「兩頭婚」讓女性淪為生育工具的看法,我不太能夠認同,我想,也是「兩頭婚」的親歷者不同意的。

編輯:張娟

相關焦點

  • 江浙興起「兩頭婚」,你怎麼看?
    在離婚率越來越高的當下,這種兩頭婚,讓夫妻之間保持距離美,讓兩家人保持新鮮感,未嘗不是一個可取的探索。據12月21日中國婦女報報導,近年來,在江浙一帶悄然興起一種新的婚姻形式——兩頭婚,這種婚姻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小夫妻成家後依舊與雙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通常各住各家。
  • 什麼是「兩頭婚」? 定義是什麼?
    專訪「兩頭婚」研究者:為什麼興起在江浙,家庭內部如何協商「男不叫娶、女不叫嫁」「我家不是嫁女兒,你家不是娶媳婦」。近日,一種被稱為「兩頭婚」 的婚姻模式引起人們關注。
  • 江浙地區興起的兩頭婚:但是也有一些異類
    新聞報導:近年來,在江浙一帶悄然興起一種新的婚姻形式——兩頭婚,這種婚姻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小夫妻成家後依舊與雙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通常各住各家。他們一般會生育兩個小孩,第一個隨父姓,由男方撫養為主,第二個隨母姓,由女方撫養為主。
  • 「兩頭婚」婚姻模式引關注 研究者:因傳宗接代觀念
    澎湃新聞:為什麼「兩頭婚」興起在江浙一帶? 趙春蘭:我想能夠流行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獨生子女家庭本身有家庭繼替、財產繼承、養老方面的困境,而另一個方面,此前「雙獨二孩」的政策也為這些困境的解決提供了可行性。
  • 江浙興起兩頭婚:男不娶女不嫁 兩頭婚什麼意思?和傳統婚姻有何不同?
    近年來,在江浙一帶悄然興起一種新的婚姻形式——兩頭婚,這種婚姻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  小夫妻成家後依舊與雙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通常各住各家。他們一般會生育兩個小孩,第一個隨父姓,由男方撫養為主,第二個隨母姓,由女方撫養為主。  在兩頭婚家庭裡,沒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小孩對爸爸媽媽的父母都叫爺爺奶奶。
  • 江浙地區興起「兩頭婚」,會成為未來婚姻的新模式?
    近年,在江浙地區一帶悄然興起了一種新式婚姻—兩頭婚。聽到「兩頭婚」,很多朋友可能跟小孚醫生一樣感到好奇。這個「兩頭婚」具體是一種怎樣的婚姻形式?然而,「兩頭婚」徹底打破了這種傳統婚姻形式。「兩頭婚」,這種在江浙一帶興起的婚姻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的傳統婚姻形式。被當地人俗稱:「不來不去」、「不進不出」、「不嫁不娶」、「兩家拼拼」。
  • 江浙興起兩頭婚:男不娶女不嫁 孩子隨父姓也隨母姓
    男不娶女不嫁 孩子隨父姓也隨母姓  江浙興起兩頭婚 偶然還是必然?  近年來,在江浙一帶悄然興起一種新的婚姻形式——兩頭婚,這種婚姻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小夫妻成家後依舊與雙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通常各住各家。
  • 江浙一帶興起「兩頭婚」,不娶不嫁看似公平,10年後或弊大於利
    文/紅樓無夢「兩頭婚」悄然興起,男不娶女不嫁,一胎隨父姓,二胎隨母姓!前兩天看到一則熱搜,是講「兩頭婚」的。它是江浙一帶興起的一種新的婚姻模式,和傳統婚姻模式不同,兩頭婚既不屬於男婚女嫁,也不屬於招男入贅。結婚後各住各家,生小孩一胎隨父性,二胎隨母姓,並且各自撫養。看了一番下來,我不禁驚嘆:這,這不就是「拼」家庭婚姻模式麼?原來除了名媛可以拼,婚姻和家庭也可以拼啊!
  • 江浙一帶興起「兩頭婚」:男不娶女不嫁,女方真的虧了嗎?
    #江浙興起兩頭婚男不娶女不嫁#01在網上看到一條熱搜:江浙一帶興起「兩頭婚」。在兩頭婚家庭裡,沒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小孩對爸爸媽媽的父母都叫爺爺奶奶。這種婚姻形式之所以產生,多是江浙農村的獨生子女,該社會現象是在計劃生育政策下,獨生子女家庭催生的一種產物。像江浙一帶挺富裕的,而姓氏又關係到家庭財產的繼承,生一個孩子隨母姓也可以方便繼承女方家的財產。兩頭婚一上熱搜,在網上引起了很大的爭議。
  • 江浙一帶興起「兩頭婚」:男不娶女不嫁,孩子隨父姓也隨母姓
    中國婦女報微信公號12月20日消息,近年來,在江浙一帶悄然興起一種新的婚姻形式——兩頭婚,這種婚姻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小夫妻成家後依舊與雙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通常各住各家。他們一般會生育兩個小孩,第一個隨父姓,由男方撫養為主,第二個隨母姓,由女方撫養為主。
  • 江浙一帶悄然興起兩頭婚:男不娶女不嫁 孩子隨父姓也隨母姓
    近年來,在江浙一帶悄然興起一種新的婚姻形式
  • 江浙一帶悄然興起「兩頭婚」,男不娶女不嫁,成獨生子女家庭首選
    但人類的智慧是無限的,近年來,在江浙一帶悄然興起了「兩頭婚」,迅速成為獨生家庭首選,男不娶女不嫁,不涉及彩禮和嫁妝。 所謂的兩頭婚就是夫妻在結婚後依然與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婚後可以住在男方家裡或住在女方家裡,這樣輪流住,也相當於是「兩家拼」。
  • 為什麼說浙江興起「兩頭婚」是無釐頭新聞?
    來自微博,無法查找源頭的新聞稱——近年來,在江浙一帶悄然興起一種新的婚姻形式——兩頭婚。這種婚姻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小夫妻成家後依舊與雙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通常各住各家。他們一般會生育兩個小孩,第一個隨父姓,由男方撫養為主,第二個隨母姓,由女方撫養為主。
  • 江浙悄然興起「兩頭婚」:不嫁不娶 ,孩子隨父姓也隨母姓
    近年來,在江浙一帶悄然興起一種新的婚姻形式——兩頭婚,這種婚姻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小夫妻成家後依舊與雙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通常各住各家。他們一般會生育兩個小孩,第一個隨父姓,由男方撫養為主,第二個隨母姓,由女方撫養為主。
  • 江浙興起「兩頭婚」:男不言娶,女不叫嫁,婚後常住爸媽家,兩娃分別...
    這種被稱為「兩頭婚」的婚姻形式,在江浙以及中西部零星幾個城市流行,並悄然改變中國傳承千百年的家庭社會關係。一家一個姓,孩子對家庭身份的認同、兄弟姐妹的情感如何保證?「兩頭婚」需要「兩個娃」,女人是否沒有了生娃自主權?對此,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與「兩頭婚」的踐行者以及專家交談,以期展示真實的「兩頭婚」。
  • 情感驛站|江浙「兩頭婚」,不要房車和嫁妝,這種婚姻你想要嗎?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互動編輯 高冉近年來,江浙一帶興起了一種新的婚姻形式——「兩頭婚」,這種婚姻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不需要彩禮也無需嫁妝,結婚後兩邊居住,夫妻生下兩個孩子,一個跟父姓,一個隨母姓。
  • 江浙興起的兩頭婚:弄不好就成「兩頭昏」了!
    #如何看待兩頭婚如果倆孩子性別一樣還好,但如果是一男一女,那對於重男輕女的家庭來說,如果孫子隨父姓或隨母姓都會造成不愉快。我的一個男性同事現在就是這種情況,第一胎生的女兒,隨他姓,現在嶽父母一直催他們生二胎,但我同事就是不想生,為什麼呢?因為第二胎要隨母姓,如果生個兒子,不跟他姓,他倒無所謂,但他父母肯定不答應,到時候,兩家老人非打起來不可。
  • 男不娶女不嫁,近年來興起的「兩頭婚」
    近年來在我國的江浙地區興起了一種新的婚姻形式——兩頭婚。這種婚姻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招男入贅。新婚夫妻兩人與雙方的原生家庭一般保持一定的「黏性」,通常會各住各家。通常會生育兩個孩子,第一個隨父姓,第二個隨母姓。
  • 江浙「兩頭婚」現象:是「兩家親」還是「兩頭昏」?
    新華社北京1月13日電(記者商意盈、張璇、李平)1月13日,新華每日電訊微信公號刊發題為《江浙「兩頭婚」現象:是「兩家親」還是「兩頭昏」?》的報導。「不嫁不娶」「兩家拼拼」,小夫妻成家後依舊與雙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同時他們一般會生育兩個小孩,並且一家一個姓……這種被稱為「兩頭婚」的婚姻形式,在江浙以及中西部零星幾個城市流行,並悄然改變中國傳承千百年的家庭社會關係。據專家分析,這種婚姻方式與地區經濟發展和此前的人口生育政策相關,特別是來自獨生子女家庭希望姓氏延續的需求。
  • 江浙悄然流行的不娶不嫁「兩頭婚」,是「兩頭甜」嗎?
    什麼是兩頭婚?  這種婚姻是近年來在江浙地區悄然興起的一種新形式,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  為什麼會興起兩頭婚?因為兩頭婚中,男方無須付彩禮,女方也無須陪嫁妝,雙方均沒有嫁娶之意,且都有隨自己姓氏的孩子,這種形式相較純粹的招上門女婿,對男方的心理壓力影響比較小,也就更能讓男方產生對家庭的認同感和責任感。因此兩頭婚比較妥善地解決了男女雙方的實際需要和心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