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院全球變化三連講收官 張建雲院士講「氣候變化對水文水資源...

2020-12-23 未來網高校

近期,由長江保護與綠色發展研究院(以下簡稱長江院)主辦的「長江大講堂」全球變化系列講座迎來「收官之講」。12月15日,全球變化系列的第三場由長江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建雲作題為《氣候變化對水文水資源影響及對策》的講座。河海大學黨委書記、長江院執行院長唐洪武主持。

張建雲院士在報告中指出,氣候變化影響到降水、蒸散發、產匯流、下滲、地下水等水文循環的各個要素、各個環節。通過建立模型分析表明,我國尤其是海河、遼河、黃河中下遊地區的河川徑流量總體呈現減少的趨勢。北方河流徑流減少人以人類活動影響為主要原因,南方及西北地區的變化則是氣候變化為主要原因。此外,氣候變化對冰川凍土具有明顯的影響,冰川融水明顯增加,洪水節律明顯提前,但以冰川融水補給的流域,已經或者正在出現冰川融水開始減少的現象,涉及到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需要高度重視。張院士強調,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極端水文事件呈現增多趨強的趨勢,我們亟需提升防災減災的能力和防禦水平。

張院士指出,應對氣候變化,實現人類可持續發展,一是要節能減排,減緩氣候變化的進程和影響;二是要通過加強抵禦氣候變化影響的能力建設,提升系統的韌性,以及節約用水,降低需求壓力這兩個方面來適應變化。這需要國家、政府和每個公民共同努力,構建綠色的生活方式,建立節約型的社會。

唐洪武在主持詞中指出,水文循環和水資源是全球氣候變化影響最直接和最明顯的領域之一。全球氣候變化影響降雨、蒸散發,影響流域陸面水文過程和產匯流規律,影響水資源以及各種需水過程,進而影響流域水安全。「長江大講堂」全球氣候變化系列講座的收官之作聚焦氣候變化對水文水資源影響,提出人類應對氣候變化的策略和措施建議,這對於全球攜手合作應對全球性環境問題,建設美麗世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重要意義。

張建雲院士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名譽院長,長江保護與綠色發展研究院院長,水利部應對氣候變化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國家防汛抗旱指揮系統總設計師、IAHS中國委員會主席、WMO水文學委員會執委等;長期從事水文水資源、防汛抗旱、氣候變化影響、水利信息化等科研工作。

本次大講堂有400餘名校內外專家和師生在現場聆聽報告,同時在河海大學信息館、水文院、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等多地開設第二現場,組織人員線上觀看,共計五千餘名感興趣的人士參與其中,獲得極大反響。

據悉,長江大講堂是由長江保護與綠色發展研究院主辦的名家講堂,邀請國內外的知名專家學者介紹水管理、水科學、水工程領域的學科前沿和發展方向,解讀流域保護與發展中的熱點和難點問題。本次全球變化三連講系列講座共邀請到中國科學院院士、IPCC第四、第五次評估報告第一工作組聯合主席秦大河,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特別顧問丁一匯,及中國工程院院士、水利部應對氣候變化研究中心主任張建雲三位國際頂級專家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機理、評估、影響及對策進行解讀。(通訊員:河海大學鬱子涵)

相關焦點

  • 長江院全球氣候變化三連講繼續開講 丁一匯院士講「氣候變化科學...
    近期,由長江保護與綠色發展研究院(以下簡稱長江院)主辦的「長江大講堂」全球氣候變化系列講座陸續在河海大學舉行。12月11日,全球氣候變化系列的第二場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丁一匯作題為《氣候變化的科學問題及其影響》的報告。報告會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江保護與綠色發展研究院院長張建雲主持。
  • 關於氣候變化,秦大河、丁一匯、張建雲院士這樣說
    圍繞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氣候變化的科學問題及其影響、氣候變化對水文水資源影響及對策等話題,中國科學院院士秦大河、中國工程院院士丁一匯和張建雲各自給出觀點。03嚴守三條紅線保障我國水安全水文水資源是受氣候變化影響最直接和最明顯的領域之一。氣候變化對其時空分布及循環過程也產生深刻影響。有關研究結果表明,我國觀測的水面蒸發總體呈現減少趨勢,平均降水量總體呈現非顯著性增加趨勢,水資源一級區水資源分布有顯著變化。
  • 守護蔚藍星球需科學認知氣候變化
    本期嘉賓:中國科學院院士秦大河中國工程院院士丁一匯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建雲採訪人:中國氣象報記者 王亮 王玫珏 張藝博  本期觀點:  ■人類活動是造成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需全球共同努力,堅持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共建清潔美麗的地球家園,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全球氣候變化不僅是一個科學問題,還是一個完整的、可執行的、面向全球社會與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重大科學體系與行動計劃;  ■水文水資源作為直接受氣候變化影響的領域,應嚴守「用水總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達標率控制」三條紅線,同時提升水系統韌性,提高水資源承載能力。
  • 氣候變化與水資源安全
    在全球許多區域, 氣候變化帶來的降水變化和冰雪融化正在影響水資源和水質。由於冰川持續退縮,影響徑流和下遊的水資源,全世界200條大河中近1/3的河流徑流量減少。高緯度地區和高海拔山區的多年凍土層正在變暖和融化。在亞洲,氣候變化已經對冰川、積雪、凍土、河流和湖泊產生了不同的影響,亞洲面臨的關鍵風險主要體現在河流、海洋和城市洪水增加,對亞洲的基礎設施、生計和居住區造成大範圍破壞。
  • 黃河流域氣候及水資源變化現狀及預估
    上述問題的核心就是氣候變化-水-生態-人類社會的協同機制問題,而對這些問題的回答是保障黃河流域生態系統健康的科學基礎。本文通過分析近半個世紀以來黃河流域氣候水文的變化,揭示氣候變暖和人類活動對黃河流域水資源影響的事實,從水資源現狀指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所存在的問題,最後給出了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亟待進行研究的基礎科學問題。
  • 南京水科院「如何優化變化環境下我國水資源承載力,實現健康的區域...
    由中國水利學會推薦,南京水科院張建雲院士、正高級工程師王銀堂、胡慶芳和金君良提出的「如何優化變化環境下我國水資源承載力,實現健康的區域水平衡狀態」入選10大前沿科學問題,這也是水利領域問題首次入選!  水資源是基礎性自然資源、戰略性經濟資源和生態環境的控制性要素。
  • 科學網— 重建中亞晚全新世水文氣候變化
    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等
  • ​全球地表覆蓋變化監測動態(水資源)
    在全球範圍內,嚴重的乾旱被認為是對農民的頭號威脅——經常危及農作物產量和生意。氣候變化正在加劇世界許多地方的乾旱,增加其發生頻率、嚴重程度和持續時間。預計2020年將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因此乾旱監測至關重要。
  • 8位院士聚首 共商應對氣候變化大計(深度報導)
    隨著全球經濟快速發展,以氣候變暖為主要特徵的全球氣候變化問題日益嚴峻,成為當今人類社會共同面臨的挑戰。我國該如何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挑戰,建成青山綠水、氣候宜人、和諧美好中國?是科學家研究的重要課題。 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大學地質學系教授張國偉、舒德幹、趙國春,中國科學院院士費維揚、周衛健、彭建兵、何雅玲,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文智,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綜合處處長丁輝,科技部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社會事業處副處長張賢,國家應對氣候中心戰略規劃部主任柴麒敏,陝西省生態環境廳總工程師李豫海,中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總經理付鎖堂,省發改委、省生態環境廳、省科技廳、省教育廳等相關單位負責人,亞洲開發銀行專家,西北大學黨委書記王亞傑
  • 我校名譽教授陳德亮院士與地理學院鹿化煜教授聯合主持的NSFC...
    視頻會議截圖據悉,該項目旨在圍繞「氣候變化對長江和湄公河流域水文水資源的影響」這一主題,構建綜合考慮自然和社會因素的流域水文模擬系統,開展流域水資源及水災害演變規律及其對氣候變化響應機制的對比研究,為區域可持續發展與水安全決策提供支持。
  • 氣候變化使2019年讓歐洲「熱爆」 全球糧食生產「遭殃」
    據福布斯新聞網報導,《2019年歐洲氣候狀況報告》顯示,2019年的年度氣溫是歐洲有記錄以來最高的,在歐洲「熱爆」的同時,非洲大陸正在以高於全球平均水平的速度升溫,而全球氣候狀況也非常異常,這導致了極端天氣頻發,特別是專家擔憂,歐洲「熱爆」,非洲「高溫」,隨之帶來的是對全球糧食生產造成的負面影響。
  • 高考地理小專題——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
    材料一 根據目前的全球氣候變化趨勢,到2050年,全球夏季將更乾燥,冬季更潮溼多雨,極端天氣現象更多。隨著全球氣候繼續變暖,預計德國到2100年的氣溫將比目前升高2 ℃~4 ℃。材料二 可怕的全球變暖。(1)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導致全球變暖的原因是什麼?
  • 芬林紙板獲CDP全球氣候和水資源管理「雙A」評級殊榮
    芬林紙板是芬林集團旗下歐洲高檔原生纖維紙板生產商,其企業可持續發展領導地位獲得全球環境非盈利組織CDP認可,在該組織的知名環境榜單中獲得應對氣候變化和水資源安全保護A級殊榮,應對氣候變化和採取行動保護水資源安全是CDP所涉及的三個環境議題中的兩個。自2016年以來,芬林紙板位列CDP氣候A級名單。在CDP的森林項目中,芬林紙板獲得A-評級。
  • 研究稱氣候變化可能導致英國作物種植區域變化
    新華社倫敦10月29日電(記者張家偉)英國埃克塞特大學29日發布一項研究說,如果氣候變化不減緩,英國主要作物種植區域將越來越不適合農業生產,這類生產可能要逐步轉移到北部和西部地區。  該校學者領銜的團隊建模分析了氣候變化對英國農業帶來的長期影響,他們所基於的假設是:如果全球碳排放以目前的速度持續下去,到2100年全球預計會升溫5攝氏度左右。  據團隊刊登在英國《環境研究通訊》雜誌的報告,這種場景下,預計英國的氣溫會變得更高,作物生長季節的總體降雨量會減少140毫米,該國東南部有可能出現更惡劣的乾旱。英國東部和東南部是目前該國主要作物種植區域。
  • ...水利部 農業部 林業局 氣象局 海洋局關於印發國家適應氣候變化...
    財政廳(局),住建廳(委、局),交通廳(局、委),水利(務)廳(局),農業廳(委、局),林業廳(局),氣象局,海洋廳(局):  為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統籌開展全國適應氣候變化工作,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農業部、林業局、氣象局、海洋局聯合制定了《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以下簡稱《戰略》)。
  • 【地理素養】全球氣候變化真正的原因真的是地球自轉麼?厄爾尼諾與...
    在公約中,氣候變化是指「經過相當一段時間的觀察,在自然氣候變化之外由人類活動直接或間接地改變全球大氣組成所導致的氣候改變。」  氣候變化一詞在政府間  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使用中,是指氣候隨時間的任何變化,無論其原因是自然變率,還是人類活動的結果。這有別於《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中的用法。在公約中,氣候變化是指「經過相當一段時間的觀察,在自然氣候變化之外由人類活動直接或間接地改變全球大氣組成所導致的氣候改變。」
  • 《2019年全球氣候狀況聲明》全方位聚焦氣候變化影響
    3月10日,在聯合國新聞發布會上,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與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佩蒂瑞·塔拉斯共同發布《2019年全球氣候狀況聲明》(以下簡稱《聲明》)。這份由世界氣象組織和廣泛的合作夥伴共同編寫的報告,包括了來自各國氣象和水文部門、科學機構和聯合國機構等的素材,為決策者提供了有關氣候行動需要的權威信息。
  • 繼往開來,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
    尊敬的古特雷斯秘書長先生,尊敬的各位同事:  很高興出席今天的氣候雄心峰會。5年前,各國領導人以最大的政治決心和智慧推動達成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5年來,《巴黎協定》進入實施階段,得到國際社會廣泛支持和參與。當前,國際格局加速演變,新冠肺炎疫情觸發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深刻反思,全球氣候治理的未來更受關注。
  • 世界氣象組織成立70周年 持續重點聚焦氣候與水
    當地時間3月27日,世界氣象組織(WMO)在日內瓦發布公報,延續世界氣象日主題,繼續重點聚焦氣候與水,主要包括世界氣象組織70年來在天氣、氣候與水方面所做工作,將水納入氣候政策進行討論的重要性,水資源管理和數據對構建和平的重要作用,水文狀況和未來展望系統(HydroSOS)為水資源管理提供信息
  • 施懿宸:綠色保險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綜合而言,全球氣候變暖不僅會引發氣溫升高、海平面上升、颶風和暴雨等自然災害,同時也對公眾健康、農業生產、森林撫育、水資源管理、生態系統等產生潛在危害,嚴重威脅經濟與社會的健康發展。據保險信息學院(III)統計,2019年與氣候變化相關的自然災害造成全球近1500億美元經濟損失,保險損失總額達520億美元,致死人數達9000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