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的熱播劇《安家》,其中的那一段老嚴兩口子給兒子買房的情節,更是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
二十年多年前,老嚴兩口子從老家農村來到了繁華的大都市上海,每天起早摸黑靠著一個個的小包子,掙到了320萬。
他們的兒子,才剛畢業工作沒多久,還沒什麼存款,可卻想著拿兩口子大半生辛苦賺來的錢去婚房。
他們兩口子想想,自己辛辛苦苦去賺錢,就是為了兒子在上海可以有個家,於是沒有多想就拿出來給兒子全款買了房子。
卻不曾想,就在籤字時,兒子竟當著眾人的面說房產證要加上女朋友的名字,兒媳婦更是說出了「自己已經懷孕了」的絕招。
儘管兩口子有點茫然,可一想到兒媳婦都有了身孕,還是很開心地答應了。
交房後,老嚴兩口子歡歡喜喜地收拾東西準備搬到新家去,甚至連將來都做好了規劃,可想不到親家卻先住了進去。
看到老嚴兩口子,兒媳滿臉的不高興,可兒子只是在旁邊靜靜地看著,沒有說一句話。
禍不單行,包子店又因為健康證到期等等的問題被工商封了,沒了落腳的地方,也沒了收入,兩口子氣得老淚縱橫。
常常說「養兒防老」,現在看起來這就是子女的大騙局。
「父母者,人之本也。」
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是我們存在於世的根源。
對待父母的態度,常常體現出了我們最真實、最本真的品行,也左右著我們的人生。
01
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我們都知道費玉清,有著一副獨一無二的嗓音,卻不知道他的那一份孝心更是有一無二。
縱橫歌壇46年,經歷了雙親的相繼去世,他慢慢懂得了人生的意義,決定隱退娛樂圈安享生活。
在親筆信中,他寫道:
「為了追求更高的境界,一直極速往前,卻忽略了沿途的好風景。當雙親都過世後,頓時覺得沒了人生的歸屬。
少了他們的分享和關注,絢麗的舞臺令我倍感孤寂。掌聲喝彩填補不了我心中的落漠,不管到哪演出都使我觸景傷情。」
就幾行字,都讓人淚目,儘管收穫眾多功名獎賞又怎樣。
信中沒有對燈紅酒綠的留戀,有的是對雙親的那一份感恩和不舍:
「17歲進入歌壇,有您們的愛護和支持,這一路我才能夠如此順利,我是幸運和幸福的。」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年少時,身後有堅硬的後盾,無論前路多艱辛都能夠勇往直前,等到父母離去後才明白,餘生要獨自面對消亡。
年少時知道「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現在才切實感受到「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父母在,就如同鮮紅的沙果,滿口清甜;父母不在,就如同硬澀澀的青梨,苦澀無味。
無論世界多麼大,父母在的地方,不管多遙遠那就是家。
02
百善孝為先,及時行善
「百善孝為先」,意思是指,「孝」排百善之首位,「孝」是人之本。
所以,人不可忘本、不能忘恩!
許多事,年少時我們不懂,但當我們開始懂時,歲月已無法回首。
世界上有一些東西可以彌補,可有一些錯過了就永無機會。
在一檔節目看到過一個故事:
女嘉賓說,一次媽媽給她打電話,說有一天早上她爸爸站在陽臺發呆,說很是想念女兒。
她聽到這一句話時並沒有所觸動,反而認為老爸都這麼大的人了,還這麼矯情。
直到一次回家時,看到老爸邊擦著花葉邊說:「爸爸沒媽媽了!」
她聽到時很是驚訝,在她心中老爸一直都是人高馬大的,可她卻從沒想過,當老爸沒有了媽媽後會是怎樣的心情。
一直到很多年以後,母親離世了,她才懂得:「我全部的憂傷都與她有關……」
「不管父母在什麼時候離開了,我們就都成為了孤兒。」
歲月無情,始作俑者是時間。
曾經能夠託起整片天的魁梧身軀,現在也只能曲背弓腰;
曾經在你屁股上印出掌印的大手掌,現在就連舉起都如同大半個世紀;
小的時候認為父母整天嘮叨不停,現在想再聽到母親叫一聲小名都是奢侈。
我們日漸長大,而父母卻慢慢衰老。
「孝順父母,天底下最不能等待的事。」
作為兒女,不要把時日長久掛在心頭,因為很多的分離往往就是最後一面。
別讓「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成為你人生中最大的遺憾。
在可及的美好時光裡,盡情陪伴。
03
人生最難的修行是愛父母
曾看過一個很有意義的小寓言:
一位學道的少年,修行一直沒長進,整天心神不定。
聽說深山裡有高僧,他跋涉千裡去拜訪這位高僧,向他討教。
高僧跟他說:「如果你看到穿鞋穿反之人,加以供養,必有成就!」
少年聽完後便滿心歡喜的告辭了。
他到處尋找,但毫無頭緒,當他垂頭喪氣回到家時,他的母親看到兒子回來馬上迎接,連鞋都穿反了。
少年猛然醒悟。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你苦苦追尋的,往往一直就在身邊,只是你沒有察覺罷了。
人生在世,最應該感謝的,不是肯借錢給你的人,也不是在背後力撐你的人,而是給了你生命,把你養大成人的父母。
人生就如同雙頭箭,兒女從起點跑向終點,父母卻在漸漸地邁向原點。
他們也會像我們孩提時,依賴父母那樣地依賴我們。
記得,忙裡偷閒,給父母一個電話、一個視頻。
當兒女不再勞煩你時,往往已長大成人遠離你;當父母不再勞煩你時,往往已不於人世。
歡然接受一些麻煩,總比過後的痛不欲生強。
賈平凹在《懷念母親》中寫道:
當母親和我們、和這個世界告別時,那一種痛是刻骨銘心的。
年少時,嫌棄父母的嘮嘮叨叨,但是等過了幾十年、甚至幾年後,往往就再也聽不到了。
懂感恩的人,得人心;得人心的人,受人尊重;受人尊重的人,必有人品。
善待父母看起來平平常常,事實上,卻是天底下最艱辛、最偉大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