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氏 宗 祠

2021-02-13 天下蔡氏一家親

蔡姓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姞姓及少數民族改姓。西周時期的蔡仲為蔡姓始祖。蔡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155位,截至2013年,當代蔡姓總人口達到552萬,約佔全國總人口的0.46%,人口總數在中國姓氏中位列第44位;蔡姓名人有造紙術之父蔡倫,女詩人蔡文姬,革命家蔡元培、蔡和森等。今天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蔡氏祠堂吧!

 珠澤蔡氏宗祠

珠澤蔡氏宗祠位於福建晉江三居轄區內。

珠澤蔡氏宗祠始建於清康熙廿十七年,民國廿三年重修。建築物還保持著民國時期的風格,硬山頂,燕尾脊,三開張兩落,天井兩邊迴廊。廳堂內安神主龕,廳堂有「端明學士」、「外翰」、「南京軍政」等匾,兩壁有民國廿三年「珠澤宗祠重修落成碑」。前埕寬闊,長170多米,兩邊均為清至民國紅磚古大厝,風格古樸。

隨州蔡氏祠堂

隨州蔡氏祠堂位於湖北省隨州市洛陽鎮。

蔡氏二十四支,星羅棋布,為加強團結,人心向一,必須有一個集會的場所,這個場所就是家祠。我族家祠已缺失六十餘載,漫長歲月,祖宗亡靈無棲息之所,子孫祭祀無拜謁(yè)之堂,族中議事無聚集中心,理事會曾多次研究建祠之事,現擬定方案,特向全族提出倡議:從今春開始,籌建家族祠堂。敦請蔡氏宗人奔走相告,隨緣樂助,廣種福田,共扶祈願。

向榮村蔡氏祠堂

向榮村蔡氏祠堂位於湖南省婁底市新化縣向榮村。

向榮村蔡氏祠堂始建於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完成於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發起人是讓房光仁公世孫蔡月德。年久失修,已經比較破陋了。祠堂前有一池塘,後面是讓房後裔的住房。祠堂的風格是典型的清代風格,青色的土製磚,屋脊上粉刷了石灰,然後在上面畫上圖畫,圖畫的色彩已經不很清晰了,無外乎是一些常見的寓意後代發達的繪畫作品。正門上面寫了「蔡氏宗祠」四個大字,紅色的,不仔細看,還難發現。門聯是刻在兩塊大青石上的——左邊寫著「派衍濟陽支分南楚」,右邊寫著「家傳袛德澤紹西山」。

潘火村蔡氏宗祠

潘火村蔡氏宗祠位於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潘火村潘火橋畔的寧橫路旁。

潘火村蔡氏宗祠建築坐西朝東,體量恢宏氣派。150多年前,寧波潘火橋村的蔡姓族人,在原有的老祠堂旁,建造了頗具規模的女祠堂,用以祭祀女性先祖,兩祠合稱蔡氏宗祠。

據蔡氏族譜記載:蔡氏宗祠始建於明萬曆十六年(1588),距今已有400多年,至清乾隆年間尚佔地35畝。清同治十一年(1871)重修時建了女祠堂,男女祠堂按傳統的男左女右設置,此格局一直保留至今。男祠主軸線為門廳、戲臺、正廳、後殿及兩廂,正廳五間二弄卷棚九檁抬梁式硬山頂結構,木石雕刻細巧,牆柱彩繪精美。南首的女祠堂依男祠而建,由門樓、前廳、後堂組成,建築布局與雕飾圖案略微比男祠遜色。兩祠並排而立,合二為一,彰顯男女平等理念。

霞山村蔡氏宗祠

霞山村蔡氏宗祠位於浙江省台州市天台縣霞山村。

霞山村蔡氏宗祠始建於明初,遺址位於村西南。由於歷史上始豐溪改道,於清康熙壬子(1672)在村東北卜吉重建。現存宗祠於清道光十一年(1831)、民國十七年(1928)曾二度重修。門樓面闊三間,中設戲臺。儀門各設四根突出的圓形門當,屏牆上鑲有二對扁圓石鼓型的戶對。門當的多少和戶對的直徑大小表示蔡氏宗族的財勢大小。儀門門額分別題書「蔡氏宗祠」和「西山遺範」。臺門有聯云:「門挹霞山翔彩鳳;戶迎濟水起潛龍」。

大源鎮蔡氏宗祠

大源鎮蔡氏宗祠位於浙江省縉雲縣大源鎮小章村村中央,原小章小學的南側,小章坑西側。

大源鎮蔡氏宗祠始建於明代,清重修,五十年代馬頭牆拆除,磚牆改泥牆,後又於2002年再次重修。宗祠坐西朝東,佔地面積約為803平方米,為三進二天井,兩側為廂房。正大門前設八字門,牆兩頭為三花式封火山牆,外牆以白灰塗抹,門額上懸一木匾,上書;蔡氏宗祠,近簷部墨繪花、鳥、樹木等,均為近年前所作。正大門入內門廳三開間,戲臺已拆,較簡單;中廳三開間,次間山柱柱礎用木質柱礎,其他用石柱礎,北次間柱頭枋上還保存四組簡易的一鬥三升鬥拱,明間為抬梁式,次間為抬梁、穿鬥結構;上廳五開間,為抬梁式,通面闊23.45米,通進深7.4米,前設廊通北側邊門;上、中廳間天井正中間設過道,並有石級二步通上廳,兩邊有漁池,漁池北側有石級二步通上廳及北側邊門,漁池南側傍有一眼水井;中、下廳間天井用小石子鋪就,天井正中有二步石級通中廳;原大門口放桅杆,現已拆;大門口正中設三步石級。

桂峰村蔡氏宗祠

蔡氏宗祠位於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洋中鎮桂峰村。

桂峰村蔡氏宗祠系清康熙八年己酉進士蔡茂相高中後第二年主持興建的。宗祠為二進位單簷歇山頂抬梁式木結構建築,方向270度,佔地面積948平方米,建築面積616平方米,為蔡氏族姓最重要的紀念性建築之一。

正堂為祀典活動的主要場所。中堂前是一個小庭院,院右邊立一根圍鬥式石旗杆,高約六米,左右埕立有旗杆硤九副。門前華表小巧華麗,額書「蔡氏宗祠」,石門框刻有對聯,上聯為「繩其祖武唯耕讀」,下聯是「貽厥孫謀在儉勤」。登斯堂者,敬仰之心油然而生。

上蔡蔡氏宗祠

上蔡縣蔡氏宗祠位於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

呂厝蔡氏宗祠

呂厝蔡氏宗祠位於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內坑鎮呂厝。

我姓蔡,我驕傲!我姓蔡,我自豪!

為蔡氏點讚!

家人頂起!

讚賞碼

小編整理不易,

支持蔡家,敬請打賞!多少隨心!

長按下方圖片識別讚賞碼進行打賞

感謝您對蔡家事業的奉獻與支持

(您的捐助將全部用於蔡家平臺建設)

相關焦點

  • 【宗氏人物】宗澤墓--宗忠簡公功德院
    "宗氏同宗網" 再點擊"關注",即可加入宗氏大家庭,和世界各地宗氏宗親交流。網聚天下宗氏,傳承宗氏文化,傳播宗氏正能量頭條文章:【宗氏頭條】宗氏家族簡介【宗氏頭條】宗氏全國人大代表匯總名錄【宗氏文化】宗氏郡望堂號/宗祠楹聯【宗氏起源
  • 邀請函 ​| 2019六堡柴氏宗祠落成慶典暨祖牌入祠儀式
    2019貴州省六盤水市六堡柴氏宗祠落成慶典暨祖牌入祠儀式   六堡柴氏宗祠簡介六堡柴氏宗祠座落於貴州省六盤水市六枝特區東南,月亮河鄉之東六保村黃泥洞,坐北朝南,背靠小山,佔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350平方米
  • 查氏人口最多宗支立可公系
    由於戰爭和自然災害頻發,我們的祖先也遭遇了多次大量的遷徙,但追根溯源、認祖敬宗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當歷史的長河流到了公元2009年,這一夙願終於得以實現。在這十年中,全國宗親纂譜、修祠,重教、助學、扶危、濟困,湧現出了大量的、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安徽安慶市立可公賢科股宗支全體宗親和全國各地宗親一起,十年間為宗族文化傳承發展做了諸多的具體事宜,並為此做出了重要貢獻,也謹向「中華查氏宗親聯誼活動大平臺建立十周年慶典」獻禮!
  • 孔氏南宗史話
    孔氏南宗家世坎坷,由公爵而「讓爵」,而「復爵」,政治地位、家族境況與族人生活變化殊巨,家廟修建與祭祀活動因此代有因革。經歷「權以衢州學為家廟」階段之後,孔氏南宗先後遷建了三座家廟,即菱湖家廟、城南家廟和新橋街家廟。1.
  • 湖南瀏陽槐花新安堂餘氏奎木公祠舉行冬至祭禮
    新安堂奎木公祠冬至祭禮      2017年12月22日,冬至,農曆十一月初三,餘氏奎木公祠舉行冬至祭祖活動。      餘氏奎木公祠,座落在湖南省瀏陽市文家市鎮巖前村槐花段(在槐花餘氏總祠旁邊),於2016年8月29日(農曆七月初八)重建,佔地面積四百餘平米,建築面積250餘平米, 在2017年春節到來之前全部竣工並於24日舉行隆重慶典禮。點擊:湖南瀏陽槐花餘氏奎木公祠重建竣工慶典湖南瀏陽槐花餘氏總祠冬至祭祖
  • 巫 氏 族 譜 --(民國25年版)卷之八 仕敬公下禧派宗玄、宗達、宗鼎表錄 ~ 129
    巫氏族譜卷之八    總譜    宗支譜目次    頁數卷之八   仕敬公下禧派宗玄、宗達、宗鼎表錄
  • ​總匯:貴州六堡柴氏宗祠落成慶典祖牌入祠暨聯誼會盛況
    歡迎投稿貴州省六枝特區月亮河鄉六堡柴氏宗祠落成慶典祖牌入祠儀式暨柴氏聯誼會柴氏族歌《柴氏頌》全國首發式2019年8月25日(農曆七月二十五日)凌晨於五時,居住六堡及外來柴氏宗親約兩百人頭戴「六堡柴氏聯誼會」紀念防曬帽,脖子上繫著黃色「六堡柴氏聯誼會」紀念絲巾,早已在祖宗堂臺階兩側站立成兩排,六堡村地戲隊演員也身穿地戲服,柴其全、柴其富宗親吹著鎖吶迎請祖牌入祠上供。
  • 蜀客史料:成都府廖實蕃公祠碑記
    如龍王廟附近的閩粵贛鍾氏堂壁壇宗祠、青石橋的李氏火德公祠、半邊街的張氏祠、正府街的閩粵廖氏實蕃公祠、周氏仁德公祠等等,其建修的主體和供奉的祖先都有著鮮明的閩粵贛色彩。客家移民對建設聯宗祠的熱衷,深受明末清初閩粵贛原鄉的大規模聯宗活動的影響。這些聯宗活動不但完成了同具體始祖相連接的世系建構,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閩粵贛「跨地區」的族群整合。
  • 長沙祠廟會館概述
    長沙祠廟會館概述本文原載五洲傳播出版社2006年出版《長沙老建築》,系第二章概述祠廟和會館都是地方性的祭祀性、聚會性建築。祠廟大致分為兩類,一類用以紀念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一般建在與其活動有關、具有紀念意義的地方;另一類為宗族祠堂或家廟,分布在城鎮和聚族而居的村落。會館通常也是一種神廟,是同籍商幫或同業商幫祭祀祖師、聚會議事的場所。
  • 薦讀:曾氏「東宗」與「南宗」講述,曾姓請收藏轉發!
    曾氏的「東宗」與「南宗」綜述:史載,據公率千餘族人自山東嘉祥南遷廬陵,山東未發現曾姓。公元72年漢明帝為曾子建廟。爾後歷代皇帝加封曾子,封號至「宗聖公」,配孔、顏、孟後裔守廟祀祖,未見宗聖(曾參)後裔。明世宗嘉慶皇帝於1537年(一說是1533年)命吏部、戶部及地方官員查訪宗聖后裔,選嫡系賢者歸山東故裡承襲翰林主理祀事。吏命左侍郎詹事府兼翰林院士顧鼎臣領旨查訪。
  • 廣東信宜硃砂鎮霖渥餘氏師忠公祠晉主慶典
    餘氏師忠祠霖渥家聲遠   新安世澤長祠也!祖宗功業,何以昭之後輩?碑也!故建祠立碑,非唯烝嘗,亦為紹述,非唯敬宗,亦為聚族,紹述可激勵子孫,聚族可興旺家族,何不為之,可不為之?師忠公祠籌委會理事 餘登堅執筆 於2019仲夏
  • 【一方望族--雲霄縣方氏】
    希望各位宗親踴躍轉發到微信朋友圈,讓我們的雲陽方氏名揚天下我們的宗族名士中國海藻遺傳學的奠基人方宗熙教授我們的方氏祖祠雲陽方氏祖厝群位於雲霄縣莆美鎮陽霞村,這裡地處漳江中下遊的三角洲地帶,土地肥沃,地勢平坦。雲陽方氏宗祠群,包括方氏家廟孝思堂,以及其派下的小宗祠堂:致愛堂、鹹正堂和臺南方氏祖厝。孝思堂是福建、廣東及海內外雲陽方姓的總祠祖地,而臺灣以鹹正堂、致愛堂和臺南方氏祖厝所屬的二房六派下後裔居多
  • 【五店市姓氏源流探秘】姓蔡、王、張、趙的朋友看過來!
    曾經作為青陽市區的五店市,據明代李伯元所著的《青陽志·氏族》中記載:唐宋以來,先後有蔡、王、張、趙、莊、李、林等多個族姓入居青陽。  那麼,歷史上,五店市究竟有著多少姓氏望族呢?  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不妨移步到位於五店市傳統街區石鼓廟的鄉賢祠,看看鄉賢祠的那一副對聯:「德配夏李吳蔡莊望重,祠環石梅翠杜桂山鬥。」
  • 本山氏指揮下的部將大量的投靠到長宗我部的一方
    降下本山,消滅安藝氏(1563-69年)從屬本山氏永祿6年(1563)1月,由於與長宗我部先生和一條氏的戰鬥而疲憊的本山先生,本據點為止撤退了,不過,同年5月攻入長宗我部的據點·岡豐打算挽回。據說此時,由於本山方面的縱火,一宮的土佐神社除了正殿以外幾乎全部燒毀了。
  • 方氏宗祠總匯&第一部(全國)
    宗祠中的主祭,又稱宗子,管理全族事務,因此稱宗長,還有宗正、宗直等職。宗祠,體現宗法制家國一體的特徵,是凝聚民族團結的場所,它往往是城鄉中規模最宏偉、裝飾最華麗的建築群體,不但巍峨壯觀,而且還注入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與古塔、古橋、古廟宇相映,成為地方上的一大獨特的人文景觀,是地方經濟發展水平和中華儒教文化的代表。
  • 中華丘(邱)氏文化園簡介
    今吾邱氏一脈,乘當今盛世,敦親睦族,行修譜立祠之事,然豈可家和、族興而不念國之盛強乎?  夫武成王者,太公望姜尚之封諡也。太公乃天下邱氏之祖,亦中華文武之宗。文韜武略,彪炳萬世。維師尚父,時維鷹揚;文可濟世,武能安邦,以有道伐無道,解民於倒懸。著六韜,傳華夏三千載,遷九鼎,奠周基八百年,其功銘於昆吾,故曆世尊為武聖。  我中華武成王之祀,其來久矣。
  • 全球唯一董楊聯宗祖祠 海內外董楊宗親祖地
    它叫董楊大宗祠,是全國僅有的董、楊聯宗史跡,如今已是泉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近日,筆者走進董楊大宗祠,與董楊童宗親第十七屆懇親大會總顧問楊拱照面對面,聽他講述宗祠500餘年的歷史故事。始建於明代,系全國唯一聯宗祖祠站在董楊大宗祠門前,記者不禁被這座古雅莊重的建築所吸引。
  • 襄陽米公祠遊記
    米公祠的牌樓是白牆烏瓦,十分醒目,採用四柱三間七牌樓硬山式建築,每樓簷下置鬥拱,起支撐和藝術裝飾作用,上懸清代文淵閣大學士單懋謙所題「米公祠」匾額,白色字體,匾下鑲有綠色字體的「寶翰藏珍」題頌匾一塊。牌樓兩邊額枋置有人物八仙圖案,玲瓏別致,莊重古樸。我移步走到門前,抬頭仰望米公祠高大雄偉的門楣,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 湖北黃石陽新縣潮坑村餘氏祠堂
    《潮坑源祠堂記》     鄀鄰氏        環潮坑源而居者,吾餘氏為盛焉,其地崗嶺回護,泉流映帶,鹹稱膏腴鄉,西南白石崖一峰尤高出雲表按公諱良,字寧仲,生唐末敬宗朝,初任分寧宰,避五季之亂,攜五子革、賁、旅、賢、升遁跡江右,升生侃,南唐時官至戶部尚書,即今祠內所塑像也。由侃至珍凡五世,派衍七禾,散居吳越楚蜀間,星羅棋布,不下數千萬家,居不一縣,縣各有祠,而惟潮坑為大宗。       粵稽古者諸侯五廟,大夫三,士二,庶人祭於寢。
  • 【林氏宗祠】長樂忠義林家源流及鄉祠
    德成巖忠賢祠及渡橋山大墓,歷代多有欽賜重修。至今,讀書處尚保留有《奉旨重修籌峰德成巖》石碑,墓陵後亦樹有《欽賜兩次重修》石碑。 慎思公妻劉氏生四子:徽、堯、徵、遁,均以文章顯仕朝廷。後裔子孫世稱「忠義林家」,宗支遍布於長樂五十多個村。古稱:「吳航甲姓」,今為長樂第一大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