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聽一個影評人說過,「科幻片的母體就是人們對現代科技的發展所帶來的恐慌」,一部優秀的科幻影片,它的未知感一定是關乎死亡,並且有很強的危機感。如果從這個觀點來看諾蘭的《信條》,就能理解為什麼影片的口碑比較兩級。有人說它是燒腦的神作,有人覺得沒有新意,大家的角度各不相同。
我看這部電影,覺得自己腦容量智商都不太夠,一次是肯定看不懂的,所以我一共看了三次,才十分不容易地梳理出來故事的脈絡。
電影講述的不是時空旅行,而是逆轉未來。主角必須僅靠一個詞「信條」,在順向與逆轉的時空中,為地球全人類的存亡誓死奮戰。為了避免劇透,我就這樣簡單帶過內容吧,因為這部影片適合去影院自己觀賞,用自己的方式來解讀。
那麼諾蘭通過電影向我們傳達了哪些信條呢?我重點來說一下看完電影的體會。
1.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信條。按照熵增原理,如果不考慮與更大的宇宙空間的關係,我們目前生活的世界作為一個封閉的體系,必然會走向混亂中的毀滅。人類要想延續目前的存在狀態,需要不懈地做出努力,需要探求適合人類生存的新的體系(這是許多科幻影片的故事硬核所在)。
除此之外,要儘量延緩熵增原理的出現,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信條,不要完全把天能寄托在那些超級英雄身上,而應該有自己的信條,這個信條就是與你的能力對應地擔負起對人類共有家園的責任:每個人都需要重視今天的自身行為,儘量克服我們生活在其中的世界的熵增,維持更長久的生存空間。
2.在不斷擴大的時空中堅守信條。人類的起源、繁衍及發展的過程,是一個時空不斷擴展的過程,從最開始的平面空間演化為立體的三維空間,直至產生了三維空間+時間的四維空間,乃至於發展為平行世界。儘管目前而言,我們還無法實現時間的穿越,但是,一旦科技的發展足以支撐超光速飛行器,我們將能夠逆轉時空,實現這一點需要一個最重要的推動力,也就是科技的力量。逆轉時空一旦實現,未來的人類與過去的人類就會在今天的現實中要麼衝突不斷,要麼實現一種和解。
因此,立足於我們存活的世界,人類需要在不斷擴大的時空中堅守人類的信條,否則,人類將無法實現過去與未來在現實中的和解,也無法找到能夠逃遁而去的其他平行宇宙。
3.無數無名之人為了我們堅守信條。當世界面臨危機時,需要有人,有時候,可能是一批人,為了人類的整體利益考慮,利用自己的非凡的能力解除危機;需要有人堅定信條,做出個人的犧牲,去主動幹預能夠造成人類毀滅的各種因素。作為個體,他們英雄主義的光環應該光照千秋。但是,放大到人類整體的層面,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些無名的英雄恰恰可能是默默無聞的,他們化解的危機不為任何人所知曉,他們是無名的,宛如影片中的主角,但是,他們堅守的信條卻一次次挽救著人類,這也恰恰是人類的希望。
諾蘭是一個大神級的電影導演大師,這一評價在青年人中可能更有共識。但是,對於大多數諾蘭的影迷來說,看諾蘭的影片特別燒腦,影片也多有奇思妙想。
比如,看《記憶碎片》攪得人腦仁疼;看《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及其系列,讓你體會正義與邪惡的較量驚心動魄;看《失眠症》和《致命魔術》你驚嘆情節的奇妙構思和出人意料;看《盜夢空間》讓你在現實和夢境裡遊戈,從而腦洞大開;看《星際穿越》帶你上天入地,體會科學的玄妙。看到穿越了時空隧道的年輕的爸爸在病榻前探視自己老邁龍鐘的女兒時,那種酸楚的感覺讓人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因此,觀看諾蘭的影片需要一點情懷。你需要願意動腦去思考,那些被打亂的時間和空間是按照怎樣的順序拼湊疊加成一個完整的故事的;願意接受那些奇思怪想,腦洞開得大一些,放飛自己的思想,與導演一道狂出個新天地來;你需要經得住折磨,為了看懂影片,最好是下載到你的硬碟裡,有時間你需要不惜多次刷片,最好記錄下來,否則,過一段時間,你可能又把情節忘個乾淨。
如果你看電影只是為了輕鬆地休閒娛樂,或者是為了在緊張工作之餘換換腦筋,那麼,還是不要看諾蘭的影片為好。
我在影院裡觀影時,看到有不少人在打瞌睡。
題外話。該影片的主角黑人演員第一次出現在屏幕上時,我的第一反應就是他有丹澤爾華盛頓的風骨。結果,後來一查,可不,約翰大衛華盛頓,恰恰就是丹澤爾華盛頓的兒子。難怪,影帝的兒子看來也還是繼承了老爸的衣缽,而且頗具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