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上方藍色「今現在說法」關注我們
聆聽淨空老法師最新開示
點上方綠標即可收聽
歷史感應 不昧因果 善惡之報 如影隨形
親愛的聽眾朋友們:大家好!人們常說: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養育子女,除了期待孩子能夠健康快樂之外,更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那麼,怎樣才能養育好子女呢?今天我們就看看漢朝一位著名的賢妻良母——辛憲英的故事吧!
明道義、重品德——辛憲英的為母之道
辛憲英生於漢末亂世,長於三國、去世於西晉統一中國之時,一生可以說是與戰亂、亡國與改朝換代相伴。她一生立身行道,見證了千古不變的真理——無論是亂世還是治世,道義與品德才是一個人、一個家的真正依靠。
辛憲英還沒有出嫁的時候,曹丕和曹植在爭奪太子。當時,身為魏王的曹操一度猶豫不決,論長幼,應當立曹丕為太子;論才華,曹操更欣賞兒子曹植。連朝中的大臣也分為勢均力敵的兩派。此時,辛毗作為朝廷重臣,堅持應該遵循長子繼承的古禮。後來曹丕終於成為太子,一時得意忘形,摟著辛毗的脖子說:「辛先生你知道嗎?我好高興!」
辛毗回家後,就將曹丕的表現告訴女兒辛憲英,女兒便感歎地說:「太子當代替君王主持宗廟社稷。代君王行事應當懷有悲憫的心,主持國家大事要能戒慎恐懼,在應該憂戚的時候竟然表現這樣歡喜,怎麼能夠長久?魏國大概不會昌盛吧?」後來的歷史發展,果然應驗了辛憲英的預見。
公元249年,太傅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打算殺掉曹爽。此時,辛憲英的弟弟辛敞是曹爽的部下,曹爽的大將軍司馬魯芝約辛敞一起出城、會合曹爽,反擊司馬懿。辛敞見到形勢緊急,不知所措,就去問姐姐。辛憲英說:「天下事情不能預知,但以我的判斷,太傅司馬懿是不得已發動政變、誅殺曹爽的。魏明帝曹叡駕崩之前,曾拉著太傅司馬懿的手,囑咐後事,大家對明帝的遺言記憶猶新。曹爽與司馬懿同為顧命大臣,但曹爽卻獨攬大權,擅自為政。作為臣子,這是不忠;作為少帝的哥哥,曹爽也沒有盡本分。司馬懿發動政變,只不過是要除掉曹爽而已。」
辛敞追問說:「那這事能辦成嗎?」
辛憲英回答說:「怎會不成功?曹爽的才能不是太傅的對手。」
辛敞便說:「那麼我可以不去會合曹爽嗎?」
辛憲英說:「怎麼能不去?盡忠職守是道義。別人有難,我們都會憐憫他;如今你為人做事卻不負責,才是不祥呢!不能不去!不過,你不是曹爽的親信,你去只是為了盡本分。」
辛敞聽過姐姐的分析,就隨著魯芝出城了。後來,司馬懿果然成功誅殺了曹爽,也放過了辛敞。辛敞十分感觸地說:「要不是問了姐姐,聽了她的話,差點兒做出不義之舉。」後來,《三國演義》記錄了這段歷史,還讚頌辛憲英說:「為臣食祿當思報,事主臨危合盡忠。辛氏憲英曾勸弟,故今千載頌高風。」
後來,辛憲英嫁給了羊耽,成為以清廉著名的「懸魚太守」羊續的兒媳婦。
公元262年,鍾會擔任鎮西將軍,出兵滅蜀。此時,辛憲英的侄兒羊祜多次拒絕司馬氏的禮請,不參與朝廷的政治鬥爭。鍾會出兵討伐蜀國時,辛憲英問他:「鍾將軍為什麼出兵?」
羊祜回答說:「是為了要滅掉蜀國。」
辛憲英說:「鍾將軍處事放肆,不像是甘心做臣子的態度,我恐怕他會有自立為王的想法。」
羊祜不敢多說,連忙勸她說:「叔母請勿多言。」
不久,鍾會禮請辛憲英的兒子羊琇擔任參軍,辛憲英很憂慮:「看到鍾會出兵,我是為國擔憂;如今禍患到我家裡,這是關乎國家的大事,實在不得不阻止了。」
此時,司馬昭已經掌握了曹魏的實權,羊琇便向司馬昭請辭,但是不獲接納。無奈之中,辛憲英告誡兒子羊琇說:「去吧!要留心!古時君子在家孝順父母雙親,出外為國效力,擔任職務時,只想著完成自己的本分;面對道義,就要守住這個立場,不要讓父母為你擔心!出兵打仗,能夠真正帶來利益的,莫過於仁愛寬恕。你必須要謹慎啊!」
羊琇隨兵攻打蜀國,果然遇到鍾會謀反,他因為言辭正直,竟然在這場叛亂中得以保全。人們都說,這是因為羊琇能夠聽從母親的教誨所致。
辛憲英因而以智慧聞名當時。她的兒子成為魏晉時期的重臣,她的曾外孫女也成為晉元帝的皇后,可以說是福壽雙全。
辛憲英雖然富貴,生活卻十分簡樸。侄兒羊祜曾經送給她一床織錦的被子,她覺得禮物太過華貴,捨不得磨損織錦,就把被子反過來蓋,傳為佳話。其實,她這樣做也是為了教戒子孫守住勤儉。遺憾的是,隨著羊氏家族日益顯貴,子孫漸漸不能守住簡樸的家風,兒子羊琇竟以生活奢華著稱。
這也是辛憲英特別愛惜物命的原因所在——她要給子孫做出好樣子,希望他們能夠回頭,能夠做到富而好禮。
辛憲英親睹公公羊續一生身居高位卻家徒四壁,當官為民,勤儉清廉,很不願意看到家族因為富貴日久而變得好逸惡勞、崇尚奢華。然而,魏晉時代的門閥世家競相奢侈的風氣已經形成,隨著社會風氣日益敗壞,許多家族都受到影響,羊家也不例外。
羊琇從戰場歸來不久,曹魏就滅亡了,應驗了辛憲英當年的預見。公元265年,晉武帝司馬炎建立西晉,立年號為泰始,期待著一個天地清明新開端。泰始五年,當羊祜奉命南徵、平定東吳的時候,辛憲英以七十九歲高齡,在家中安然逝世。
然而,司馬炎期待的新時代,卻並未如期而至。西晉的門閥世族,在內部鬥爭、講求享受、追求奢華中,斷送了國運。僅僅半個世紀,西晉就滅亡了。西晉的世家大族不敵北方胡人的入侵,紛紛舉家南遷,風塵僕僕,備嘗困頓與辛苦。此刻再想起祖先勤儉、恭謹的教誨,恐怕深有所感吧?真正能夠帶來持久昌盛的,依然是正義、勤儉與愛敬存心。正因如此,辛憲英因為明智、守道義、重勤儉而成為歷史上著名的賢母。
學歷史 說感應 知善惡 明因果
親愛的聽眾朋友,今天我們就學到這裡,感謝您的聆聽!下次再見!
往期回顧
第1集 趙盾與趙氏孤兒的故事
第2集 令狐家族兩千年 : 家風是家族興衰的關鍵
第16集 冤家宜解不宜結——漢朝袁盎的故事之二
第17集 亂世中的仁民愛物之道
第18集 石奮——敬慎不敗的人生
第19集 文翁——教學為先
第20集 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漢朝名臣金日磾的故事
第21集 西漢「酷吏」嚴延年與「循吏」黃霸的故事
第22集 東漢名臣廉範的道義人生
第23集 王烈——亂世中的安定力量
第24集 白富帥的何晏與曹魏的敗亡
第25集 王祥的孝親與報國
第26集 兩袖清風還是追名逐利?——泰山羊氏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