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感應 | ​明道義、重品德——辛憲英的為母之道

2021-02-13 今現在說法

點上方藍色「今現在說法」關注我們

聆聽淨空老法師最新開示

點上方綠標即可收聽

歷史感應 不昧因果 善惡之報 如影隨形

親愛的聽眾朋友們:大家好!人們常說: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養育子女,除了期待孩子能夠健康快樂之外,更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那麼,怎樣才能養育好子女呢?今天我們就看看漢朝一位著名的賢妻良母——辛憲英的故事吧!

明道義、重品德——辛憲英的為母之道


辛憲英生於漢末亂世,長於三國、去世於西晉統一中國之時,一生可以說是與戰亂、亡國與改朝換代相伴。她一生立身行道,見證了千古不變的真理——無論是亂世還是治世,道義與品德才是一個人、一個家的真正依靠。

辛憲英還沒有出嫁的時候,曹丕和曹植在爭奪太子。當時,身為魏王的曹操一度猶豫不決,論長幼,應當立曹丕為太子;論才華,曹操更欣賞兒子曹植。連朝中的大臣也分為勢均力敵的兩派。此時,辛毗作為朝廷重臣,堅持應該遵循長子繼承的古禮。後來曹丕終於成為太子,一時得意忘形,摟著辛毗的脖子說:「辛先生你知道嗎?我好高興!」

辛毗回家後,就將曹丕的表現告訴女兒辛憲英,女兒便感歎地說:「太子當代替君王主持宗廟社稷。代君王行事應當懷有悲憫的心,主持國家大事要能戒慎恐懼,在應該憂戚的時候竟然表現這樣歡喜,怎麼能夠長久?魏國大概不會昌盛吧?」後來的歷史發展,果然應驗了辛憲英的預見。

公元249年,太傅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打算殺掉曹爽。此時,辛憲英的弟弟辛敞是曹爽的部下,曹爽的大將軍司馬魯芝約辛敞一起出城、會合曹爽,反擊司馬懿。辛敞見到形勢緊急,不知所措,就去問姐姐。辛憲英說:「天下事情不能預知,但以我的判斷,太傅司馬懿是不得已發動政變、誅殺曹爽的。魏明帝曹叡駕崩之前,曾拉著太傅司馬懿的手,囑咐後事,大家對明帝的遺言記憶猶新。曹爽與司馬懿同為顧命大臣,但曹爽卻獨攬大權,擅自為政。作為臣子,這是不忠;作為少帝的哥哥,曹爽也沒有盡本分。司馬懿發動政變,只不過是要除掉曹爽而已。」

辛敞追問說:「那這事能辦成嗎?」

辛憲英回答說:「怎會不成功?曹爽的才能不是太傅的對手。」

辛敞便說:「那麼我可以不去會合曹爽嗎?」

辛憲英說:「怎麼能不去?盡忠職守是道義。別人有難,我們都會憐憫他;如今你為人做事卻不負責,才是不祥呢!不能不去!不過,你不是曹爽的親信,你去只是為了盡本分。」

辛敞聽過姐姐的分析,就隨著魯芝出城了。後來,司馬懿果然成功誅殺了曹爽,也放過了辛敞。辛敞十分感觸地說:「要不是問了姐姐,聽了她的話,差點兒做出不義之舉。」後來,《三國演義》記錄了這段歷史,還讚頌辛憲英說:「為臣食祿當思報,事主臨危合盡忠。辛氏憲英曾勸弟,故今千載頌高風。」

後來,辛憲英嫁給了羊耽,成為以清廉著名的「懸魚太守」羊續的兒媳婦。

公元262年,鍾會擔任鎮西將軍,出兵滅蜀。此時,辛憲英的侄兒羊祜多次拒絕司馬氏的禮請,不參與朝廷的政治鬥爭。鍾會出兵討伐蜀國時,辛憲英問他:「鍾將軍為什麼出兵?」

羊祜回答說:「是為了要滅掉蜀國。」

辛憲英說:「鍾將軍處事放肆,不像是甘心做臣子的態度,我恐怕他會有自立為王的想法。」

羊祜不敢多說,連忙勸她說:「叔母請勿多言。」

不久,鍾會禮請辛憲英的兒子羊琇擔任參軍,辛憲英很憂慮:「看到鍾會出兵,我是為國擔憂;如今禍患到我家裡,這是關乎國家的大事,實在不得不阻止了。」

此時,司馬昭已經掌握了曹魏的實權,羊琇便向司馬昭請辭,但是不獲接納。無奈之中,辛憲英告誡兒子羊琇說:「去吧!要留心!古時君子在家孝順父母雙親,出外為國效力,擔任職務時,只想著完成自己的本分;面對道義,就要守住這個立場,不要讓父母為你擔心!出兵打仗,能夠真正帶來利益的,莫過於仁愛寬恕。你必須要謹慎啊!」

羊琇隨兵攻打蜀國,果然遇到鍾會謀反,他因為言辭正直,竟然在這場叛亂中得以保全。人們都說,這是因為羊琇能夠聽從母親的教誨所致。

辛憲英因而以智慧聞名當時。她的兒子成為魏晉時期的重臣,她的曾外孫女也成為晉元帝的皇后,可以說是福壽雙全。

辛憲英雖然富貴,生活卻十分簡樸。侄兒羊祜曾經送給她一床織錦的被子,她覺得禮物太過華貴,捨不得磨損織錦,就把被子反過來蓋,傳為佳話。其實,她這樣做也是為了教戒子孫守住勤儉。遺憾的是,隨著羊氏家族日益顯貴,子孫漸漸不能守住簡樸的家風,兒子羊琇竟以生活奢華著稱。

這也是辛憲英特別愛惜物命的原因所在——她要給子孫做出好樣子,希望他們能夠回頭,能夠做到富而好禮。

辛憲英親睹公公羊續一生身居高位卻家徒四壁,當官為民,勤儉清廉,很不願意看到家族因為富貴日久而變得好逸惡勞、崇尚奢華。然而,魏晉時代的門閥世家競相奢侈的風氣已經形成,隨著社會風氣日益敗壞,許多家族都受到影響,羊家也不例外。

羊琇從戰場歸來不久,曹魏就滅亡了,應驗了辛憲英當年的預見。公元265年,晉武帝司馬炎建立西晉,立年號為泰始,期待著一個天地清明新開端。泰始五年,當羊祜奉命南徵、平定東吳的時候,辛憲英以七十九歲高齡,在家中安然逝世。

然而,司馬炎期待的新時代,卻並未如期而至。西晉的門閥世族,在內部鬥爭、講求享受、追求奢華中,斷送了國運。僅僅半個世紀,西晉就滅亡了。西晉的世家大族不敵北方胡人的入侵,紛紛舉家南遷,風塵僕僕,備嘗困頓與辛苦。此刻再想起祖先勤儉、恭謹的教誨,恐怕深有所感吧?真正能夠帶來持久昌盛的,依然是正義、勤儉與愛敬存心。正因如此,辛憲英因為明智、守道義、重勤儉而成為歷史上著名的賢母。

學歷史 說感應 知善惡 明因果

親愛的聽眾朋友,今天我們就學到這裡,感謝您的聆聽!下次再見!

往期回顧

第1集 趙盾與趙氏孤兒的故事

第2集 令狐家族兩千年 : 家風是家族興衰的關鍵

第16集 冤家宜解不宜結——漢朝袁盎的故事之二

第17集 亂世中的仁民愛物之道

第18集 石奮——敬慎不敗的人生

第19集 文翁——教學為先

第20集 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漢朝名臣金日磾的故事

第21集 西漢「酷吏」嚴延年與「循吏」黃霸的故事

第22集 東漢名臣廉範的道義人生

第23集 王烈——亂世中的安定力量

第24集 白富帥的何晏與曹魏的敗亡

第25集 王祥的孝親與報國

第26集 兩袖清風還是追名逐利?——泰山羊氏的故事


相關焦點

  • 歷史感應 | 令狐家族兩千年──家風是家族興衰的關鍵
    歷史感應 不昧因果善惡之報 如影隨形親愛的聽眾朋友,大家好!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歷史感應統紀》中的因果故事。一個人行善積德,真有這樣殊勝的感應嗎?真有神明存在,並在暗中幫助好人嗎?答案是:真有。《歷史感應統紀》一書就收錄了在《左傳》中記載的這樣一個真實的因果感應故事。當時的情形究竟是怎樣呢?我們一起來學習。
  • 歷史感應 | 王烈——亂世中的安定力量
    點上方藍色「今現在說法」關注我們聆聽淨空老法師最新開示點上方綠標即可收聽歷史感應 不昧因果
  • 歷史感應 | 王祥的孝親與報國
    點上方藍色「今現在說法」關注我們聆聽淨空老法師最新開示點上方綠標即可收聽歷史感應臨終之前,告誡自己的子孫說:「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過,德之至也;揚名顯親,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臨財莫過乎讓:此五者,立身之本。」意思是說,言必信,行必果,這是誠信;功勞歸他人,過錯歸自己,這是有德;能夠立身揚名,光宗耀祖,這是孝道;兄弟相親相愛,宗族之間和樂融融,這是悌道;遇到有利益的時候,能夠做到禮讓——這五個方面,是立身處世的根本。
  • 童蒙養正——《聖學根之根》
    《龍文鞭影》原名《蒙養故事》,是明代歷史學家蕭良有編寫的童蒙教材,全書通用四言平聲韻,每兩句為一聯,每一句都是一個歷史典故。清初儒士楊臣諍為之做了校對和增補,改名為《龍文鞭影》。這一書名源自佛典故事,「龍文」是古時駿馬的名字,駿馬良駒不需要鞭子抽到身上,它看到鞭影就會飛馳向前。蒙童熟記了這一千多個典故,待日後深研經論時,便可以很輕鬆地由事而悟理。
  • 童蒙養正必修課《聖學根之根》
    《龍文鞭影》原名《蒙養故事》,是明代歷史學家蕭良有編寫的童蒙教材,全書通用四言平聲韻,每兩句為一聯,每一句都是一個歷史典故。清初儒士楊臣諍為之做了校對和增補,改名為《龍文鞭影》。這一書名源自佛典故事,「龍文」是古時駿馬的名字,駿馬良駒不需要鞭子抽到身上,它看到鞭影就會飛馳向前。蒙童熟記了這一千多個典故,待日後深研經論時,便可以很輕鬆地由事而悟理。
  • 《法華玄義》分享277(寅六感應妙)
    《法華玄義》重分享277——2021/2/16 寅六、第六感應妙卯一、來意. 卯二、開章解釋即為六,一釋感應名,二明相,三明同異,四明相對,五明麤妙,六明觀心。 辰一、釋感應名釋名又三,一釋名,二四悉檀帖解,三料簡。釋名者,《正法華》云:「無數世界,廣說經法,世尊所為,感應如是。」今故用為名。而經中機語、緣語,並是感之異目,悉語眾生。且從機釋,義則易見;緣、感例可解。
  • 中國上古歷史是真傳、是信史——盤古、大禹殷前古史新探
    凡(盤),在卜辭祭祀對象中即為「天地萬物」。因此,盤古的「盤」字,第一重含義即為「天地萬物」「一切」之意。李元星老人感歎道:「(一切之母)和《老子》的『天地母』『帝之先』的概念,何其相似啊!」「盤古」的第二重意思就是:「一切之母」。李老為我們解讀:「人與天地萬物同出一祖,亦即『無』的思想,這就是後代『天人合一』思想的老根源。」
  • 「黑帝之子」:長得醜,卻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預言家
    今天的推送內容選自《幻化之龍:兩千年中國歷史變遷中的孔子》,戴梅可(Michael Nylan),魏偉森(Thomas Wilson)著,何劍葉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6年新書。戴梅可(Michael Nylan)本章作者,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歷史系教授。長期致力於研究中國早期思想史、中國藝術與考古,為相關  領域最知名和最具影響力的學者之一。
  • 【佛教常識】一貫道概說
    以無生老 *6為信仰主神,標榜彌勒佛三陽信仰*7,並以儒家為中心,主張三教合一*8;在形式上,夾雜著中國古老的讖緯圖說;在組織上,無出家之說,而由俗家信眾求道後稱為道親。   一貫道於一九四六年自天津、上海、寧波等地傳入臺灣。直至一九八七年始獲核准成立「中華民國一貫道總會」為合法的宗教團體。
  • 彌勒救苦真經 殊勝感應
    彌勒真經中之「朵朵金蓮去超生」真正變成真理事實, 彌勒祖師之鴻慈大願,真經之感應有不可思議之效果。,聞到檀香的香味,一時神清氣爽,精神百倍,感覺到仙佛菩薩慈悲前來輔助一臂之力,健步如飛,似乎感覺得出有一股莫名其妙之靈力在後學背後推動、推送,像似阿姆斯壯登陸月球,輕飄飄地,漫步在太空中,一點也不再覺得疲倦、疲累,此「《彌勒救苦真經》之感應」真是令後學感激涕泣,叩謝 彌勒慈尊在四十一年前即慈悲助化之大德,真心悲德,後學為報恩了願,誠虔發心,今後定當好好宣講彌勒淨土之殊勝,方便穩當,易修持,勸導眾生禮拜
  • 辦道操持與流程
    二、操持者應熟悉之事項:*辦道之程序及禮節。                *表文之意義、念法、寫法及請壇詞內容。*獻供、請壇之意義。                *道義、三寶。三、辦道前之準備工作:*求道人數之掌握及時間、地點之決定。
  • Primo | 重新感應·泳兒演唱會2019
    ,PRIMO作為大會拍攝機構,特意為大家呈現一手視覺。染了一頭粉紅髮色的泳兒配上粉紅蕾絲裙以其出道歌曲《感應》為演唱會揭開序幕。期間大會播出泳兒參與《蒙面唱將猜猜猜》比賽的片段,泳兒在臺上說到:「一三年無論生命、生活、心態及人嘅身體都有不少變化。我希望有重新狀態,再唱歌畀大家聽。」繼而在臺上唱出歌曲《浮誇》,讓全場粉絲High爆!
  • 觀音妙道蓮華經
    智力廣施為。十方諸國土。現身度四夷。發大清淨願。說法正其宜。 宏誓似海深。萬劫世所師。正法妙功德。護持道心隨。無量大慈悲。圓滿濟艱危。 超脫諸惡業。罪孽盡去離。明通菩薩道。苦海度迷兒。 存仁慈悲章第三 災劫連連遍大千。人心險惡致因然。仁德不遵罪孽重。無邊苦每繼年年。萬物生靈皆有情。
  • 五倫存於心就是道|淨空老和尚開示
    君臣之道也是自然的,君仁臣忠也是德。現在的社會,「君」不一定指帝王,是指老闆跟員工、長官跟部屬的關係,老闆、長官是君,員工、部屬是臣。君仁,就是領導者對被領導者要慈愛;臣忠,就是被領導者對領導者要忠誠。現代社會君臣關係雖有,但精神已喪失了。如今的社會只講法,沒有情、理,自以為聰明的人鑽法律漏洞,這就是沒有義;做多少工作都要計算代價,是商業行為,這也沒有義。
  • 【輿圖】漫步左營舊城歷史地圖集
    這本書是由高雄市歷史博物館出版的。這部《漫步左營舊城-歷史地圖集》是筆者第10本地圖集/地圖研究著作,也是筆者第1本以歷史街區為主題的歷史地圖集。        近年來由於臺灣本土意識的興起,以全臺或城市為主題的「多地圖」史志較多出版,包含了一些古地圖圖錄,以及「歷史地圖散步」系列等。「古地圖」與「歷史地圖」原應是兩種不同的概念,不過在臺灣已經頗為混用。
  • 快樂之道
    社會上多少不幸的悲劇,都是源於情關難過;多少人為情所困,導致身敗名裂,甚至於「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不都是為情而引起的嗎?有的人認為有了名位就會快樂。名位可以滿足人的雄心壯志,但一般人名位高了,往往不懂得普利大眾,只知高高在上,反而失去了群眾,甚至失去了自己。也有的人以讀書為樂,但一般人書讀得愈多,愈容易起分別、起執著,所謂思想問題,讀書倒反而成為人生的死胡同。
  • 熊秉真《幼醫與幼蒙:近世中國社會的緜延之道》
    對中國扶幼專業之源起,其區域特質,一一剖析。且詳細呈現過去千年來,中國家庭在新生兒之照顧,乳哺嬰兒,嬰幼兒生理,其成長與發育現象等各方面的關注、進展、變化。本書內容新穎動人,過程曲折驚奇。勢必為刷新學界及世人對中國近世社會生活之認識,亦足為今日為人父母者之賞讀。  幼醫與幼蒙,鮮活而深入地指出了近世中國家族的緜延之道。
  • 南懷瑾先生 | 如何得到藥師佛的感應?這是最重要的關鍵 (藥師佛誕辰)
    就是「捨己為人」四個字,忘記了我自己,而為一切眾生著想。換句話說,藥師如來的正法寶藏是一切利人,不是利己。     如果我們只曉得念《藥師經》,盲目地祈求藥師佛保佑我,消災免難,又要長壽,又要不生病,又想進醫院時醫藥費最好便宜一點,或者向醫生打個折扣,最好不花一毛錢拿三包藥,先吃一包,另外兩包還可以留著將來慢慢吃。這種心態啊!不是學藥師佛,那是三惡道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