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常識】一貫道概說

2021-03-05 多倫多佛光山

    

      一貫道*1,為我國民間宗教之一,又稱天道*2。起源於明朝中葉,盛行於明末清代。最早的教派可能是羅教*3,之後分化各種不同教派,一貫道是很晚才興起的一支。其淵源可溯至清末王覺一*4。他借用《佛說皇極金丹九蓮證性皈真寶卷》及《開示經》中的偈語,建立「東震堂」,接續先天道*5統。以無生老 *6為信仰主神,標榜彌勒佛三陽信仰*7,並以儒家為中心,主張三教合一*8;在形式上,夾雜著中國古老的讖緯圖說;在組織上,無出家之說,而由俗家信眾求道後稱為道親。

 

  一貫道於一九四六年自天津、上海、寧波等地傳入臺灣。直至一九八七年始獲核准成立「中華民國一貫道總會」為合法的宗教團體。謹此簡介如下:

 

  一貫道的歷史沿革是將其祖師道統*9分成:東方前十八代*10、西方二十八代*11與東方後十八代*12三種。在祖師傳承方面,與先天道的九祖到十四祖都一樣,從十五祖起才分道揚鑣,各自發展。真正將教門改稱一貫道的是十六祖劉清虛*13,而由十八祖張天然*14重訂新規,始形成今日的一貫道。一貫道的宗旨,在於敬天地,禮神明,愛國忠事,孝父母,重師尊,改惡向善,冀世界為大同。一貫道的經典有「無字真經」*15「有字真經」*16二類。

  一貫道職級分有:師尊*17、道長*18、前人*19、點傳師*20、講師*21、壇主*22、道親*23等。

  一貫道的儀式承襲先天大道的傳統,再加以簡化成「作揖」、「獻香」、「叩首」、「默唸願懺文」四大項。具顯著的儒教化,其科儀仿自祭孔及祭天地的儀式,是由天然師尊於一九三九年,依據道中流傳下來的三代古禮制定《暫訂佛規》*24建立的。其儀式內涵有三:叩首禮佛、念彌勒經、反省懺悔。道親們參加聚會儀式時,是著中國傳統的禮服長袍、大褂。有關供品是水果、餅乾、糖果、素菜等,不燃鞭炮,不燒紙金。常用的禮規有:飛鸞請壇禮*25、日常燒香禮節*26(各組家庭佛壇燒香程序稍不同);參辭接送駕禮*27;獻供請壇謝恩禮*28;大典、年節及各代祖師聖誕禮*29等,大都遵中國古禮,採燒香跪拜磕頭的方式,道親間則以「作揖」來相互問安。關於求道的儀規是求道者須由引師*30、保師*31的引介保證,並須繳納少許功德費,其次在神佛前焚燒表文,內容包括求道人及引保師姓名、求道年、月、日及佛堂住址,並須虔誠發出誠心抱守、實心懺悔等十條大願*32,如果不真誠依願而行,願遭天遣雷誅*33,其後再由點傳師傳授三寶*34,才算正式入道。

 

  一貫道的修持,是在追尋個人身心內外的純淨,也尋求教團組織的純淨。個人注意長幼尊卑,注意行為禮節,形成了一套儀式規範。

 

  一貫道的基本教義主張人類要「歸根認」,就是要藉各種修道方式回到「老」的身邊。說明「三期末劫」將來臨,故要「三曹普渡」*35,以期收圓*36渡回「九六原靈」*37。此外,其上帝觀:是採有一神和多神*38、磨煉說*39。世界觀:是將仙聖、人類等眾生所處的世界,概分為理天、氣天、象天*40。人性觀:分有本然之性、氣質性二種。道德觀:「內聖外王」指提倡中華文化道德八綱目──「孝、悌、忠、信、禮、義、廉、恥」落實於日常生活中;再者「外在行功」指廣度眾生為第一要務,第二為立佛堂,再者印善書、宣揚道義等行濟人利物之事。報應觀:肯定各宗教的「因果報應」、「業力輪迴」說,但另提倡上天已命彌勒祖師設「龍華大會」,將按功定果安排始終不退心志的道親在無極靈界的品位。天命觀:廣義面指在宇宙萬類生靈(動、植、飛、潛、礦、氣物等)體內,均包含上天賦予的天機性靈;狹義面指有形界有「奉天命來降生的帝王」,譬如:黃帝、堯、舜、禹;宗教界也有所謂「奉天命降世渡化眾生的明師」,譬如:釋迦牟尼佛、孔子、老子、穆罕默德、耶穌等。神秘觀:一貫道自創有「守玄關」、「抱合同」、「念真經」三寶並用*41之說,並強調能藉此頓見先天道心,明心見性,後再行涵養的功夫,就能與先天性海結合,「反本歸元」。合作觀:主張道親於發展道務時,舉凡理天仙佛、氣天神祇等,皆會暗中護持推動。

 

  目前,一貫道在臺灣的發展與分布狀況,自一九五三年在臺灣各地發展至今,觸角已伸展到世界各國。在文教方面:注重於家庭佛堂的開班講道,曾設立「國學班」,舉辦青少年、青年國學研習營、兒童讀經班等,以提供社會大眾研讀經典。選用經典包括:四書、《孝經》、《道德經》、《莊子》、《清靜經》、《心經》、《金剛經》等。此外,常於法會或聚會上講解「生活禮儀」課程,以提昇道親素質;成立文教基金會、研究所、道學院及出版各種期刊、雜誌,以定期的精神食糧灌溉道苗,目前正積極籌設崇華大學。在慈善方面:致力於施藥、施棺、濟貧、救難、興學、撫孤、養老等,倡導儉樸的生活,持齋茹素是其最大的特徵。

 

  總之,一貫道的歷史迄今雖只近百年,但現已成為中國民間宗教,值得重視。

 

【注釋】

*1 一貫之義,取孔子忠恕一貫思想的甚深妙義,其重要內涵為「抱元守一」、「執中貫一」之義;一貫道者,放諸四海而皆準、歷萬古而彌新的真理也。一貫道者,藉明師一指,點開信徒玄關一竅,開啟信徒內在道心,使眾善之源活躍開來的宗教。

*2 一貫道所傳皆係天理真道,故又名天道。

*3 出現於明正德年間,嘉靖、萬曆時迅速發展。創教人羅清,又作羅靜、羅懷等。英宗七年生於山東。曾拜臨濟宗寶月和尚、無淨禪師為師,後創羅教。其教義採取佛教的空論,道家的無為思想,以無極淨土為宇宙本源。以世界終末近,歸真家鄉、真父母為號召,吸收人入教。

*4 一貫道一十五祖。清朝道光九年生,山東青州人,號北海老人。二十七歲拜投姚鶴天祖師門下。著有《理數合解》等多種書籍。光緒十年歸空。

*5 據資料顯示,明末清初時,河南人李廷玉曾創「先天道」。之後,到了清康熙年間,江西饒州府人黃德輝又創「先天大道」。先天道的齋堂設置和禮拜儀式非常類似今日一貫道所採行的擺設和禮拜儀式。因此,可以說一貫道是源自先天道。

*6 此神格概念源出於宋朝理學所說的「無極」,認為是創造地之母,是主宰萬靈之神。有無極老母、育化聖母、維皇上帝、明明上帝、老母娘等不同名號。

*7 即青陽、紅陽、白陽三個時代。青陽期是指此次地球輪迴上天降下大道的第一期,道運一千五百年;紅陽期是指此次地球輪迴上天降下大道的第二期,道運三千年;白陽期是指午會、未會之交,上天降下第三期的大道,時當民國初年以後的一萬零八百年間。

*8 這是舊時一貫道提倡的思想,謂儒、釋、道三教的教義在基本上皆建立在宇宙唯一的真理上,各執道的一端,其根源都是相同的,其道理可以相通,此謂三教合一。現在一貫道則是提倡儒、釋、道、耶、回五教合一的思想。

*9 歷代傳道的統緒。

*10 指伏羲→神農→黃帝→少昊→顓頊→帝嚳→唐堯→虞舜→夏禹→商湯→文王→武王→周公→老子→孔子→顏回→曾子→子思→孟子。

*11 指釋迦牟尼佛→摩訶迦葉→阿難→商那和修→優波多→提多迦→彌遮迦→婆須蜜→佛陀難提→伏馱蜜多→脅尊者→富那夜奢→馬鳴→迦毗摩羅→龍樹→迦那提婆→羅睺羅多→僧伽難提→伽耶舍多→鳩摩羅多→闍夜多→婆修盤頭→摩拏羅→鶴勒那→師子→婆舍斯多→不如密多→般若多羅。

*12 指達摩→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惠能→白馬→羅蔚群→黃德輝→吳紫祥→何了苦→袁退安→徐楊→姚鶴天→王覺一→劉清虛→路中一→張天然等東方後十八代祖師。以上共計六十四代祖師,正合《易經》八八六十四卦圓滿的數目,是為一貫道道統的傳承。

*13 山東青州人,曾在山東北南岸傳道。將東震堂改稱一貫道,時在光緒十二年。

*14 山東濟寧人。一九一二年求道,一九三○年接掌道務道統,一九四七年歸空。

*15 是一貫道重要的內經,是「五字真經」之口訣。

*16 指有文字記載的經典。主要有《黃九祖時禮本》、《歸真還鄉寶卷》、袁十二祖的《萬年歸宗》、水法祖的《歸原寶筏》、《十六條規》、金秘祖的《太和堂書帖》、《薦恩八則》、十五祖王覺一的《中庸解》、《歷年易經》、十七祖路中一的《初學須知》、《彌勒救苦真經》、十八祖張天然的《性理題釋》、《暫訂佛規》及參考五教經典等。

*17 即天然師尊。一貫道深信他是濟公活佛化身轉世,因此,師尊一詞也兼指濟公活佛。

*18 謂師尊天命的繼承者,是一貫道傳入臺灣以來最崇高的宗長。

*19 是一貫各支線的總領導人,除輔助點傳師辦理道務外,對外係代表該組織的代表人。

*20 凡領有天命,能代替師尊向求道者點玄關、傳口訣、授合同的前賢。

*21 道中負責向道親講解「聖訓」的人;由前人指派口才流利、學問淵深、善於說理的道親擔任。

*22 住家設立家庭佛堂的道親為壇主。

*23 一貫道弟子互稱道親,乃道上的親人也。

*24 書名,天然師尊在一九三九年奉母命制訂的道門中行禮規範。

*25 佛壇中在正式恭請飛鸞時,必須先經過向壇上佛像奉上供果的獻供禮及敬誦請壇經禮請仙佛臨壇的請壇儀式兩個步驟,方舉行神妙的飛鸞儀式。

*26 凡道中佛壇壇主或執事,應於每天早上卯時、中午午時、晚上酉時燒香向仙佛神位分別禮拜一次。燒香前,必先洗手淨面,穿上禮服,然後虔心跪在拜墊上,雙手舉香,至與眉齊,以左手按規定燒香。而日常燒香壇場則分有公共佛堂、家庭佛堂兩種。

*27 一貫道道親每到一處佛壇,必先向壇上仙佛行參駕禮;離去時須向壇上仙佛行辭駕禮,此為參駕、辭駕禮。舉凡點傳師以上的前賢蒞臨佛堂時,道親也要行接駕、送駕之禮。每次在仙佛降壇飛鸞時須行接駕禮迎接仙佛降臨,過後須行送駕禮歡送仙佛返天,是為接駕、送駕禮。

*28 獻供禮是指在佛壇中向仙佛獻上供品以表虔敬的禮儀。請壇,即恭請理天仙佛臨壇飛鸞,或接受慶祝、助道弘法等。請壇禮,是指請壇時所舉行的儀式。

*29 大典,指春、夏、秋、冬四季大典。年節,即大年初一和年中各重要節慶,及各代祖師聖誕禮,如紀念天然師尊於中秋節歸空的禮儀。

*30 引進信徒去求道的人,是為引師。

*31 在信徒求道時,保證信徒求的是天理真道,而非旁門左道,稱為保師。

*32 是指道親於初皈依時向上天立下十宏願:得道以後,誠心保守、實心懺悔;如有虛心假意、退縮不前、欺師滅祖、藐視前人、不遵佛規、洩漏天機、匿道不現、不量力而為者,願受天譴雷誅。

*33 一貫道門中,辦理皈依時,向上天宣誓之誓言中句子。

*34 玄關、口訣、合同,謂之三寶。是一貫道中一再強調的得救之道。也是道親遇到天災劫難的救命之寶。在求道時,由點傳師傳授,這個三寶象徵著真理天道,得了三寶,就算得了真理天道,得到三寶後,不許隨便出口,遇有災厄時,只要運用三寶,求天上的老拯救,可以逢兇化吉。此三寶「上不可告父母,下不傳妻兒」。

*35 道親所負的使命:上渡天上羅漢星鬥,中渡人間善男信女,下渡陰間幽冥鬼魂。

*36 廣義來說,指每一位道親圓本性,證得理天道果;狹義而言,則專指普渡圓收九六原靈。

*37 又稱九六原子。起先無極老自理天降生九十六億先天佛子,在娑婆世間,出生為萬物之靈,後來這些原靈迷戀世間情慾名利,沉淪於四生六道輪迴中,在生死海中隨波逐流,不得返回無極理天,因此老降下大道,要將他們渡回無極理天。九六之義,一言陽九陰六,乾男坤女靈光之謂。

*38 一貫道所謂之「老」,字即萬靈之母,諸神之源是也。所有人類、仙佛聖賢皆由老 及上帝所分化生成,所謂「九六原靈」都是老的愛子,其實九六原靈皆是老 的分靈。因此,一貫道既崇拜上帝,也同樣尊敬一切佛仙神聖。人與仙聖的差別:人類乃尚未覺悟的仙聖,仙聖即已覺悟的人類也。

*39 即是上帝在將祂自己轉化為氣、象二天物質宇宙生態時,其億兆以上的分靈都必須在紅塵海中嚐到生、老、病、死等苦頭的侵襲,使祂的分靈接受痛苦的刺激、磨煉,藉以鍛鍊祂的分靈,考驗祂自己,讓祂的分靈能在生、老、病、死苦惱襲擊下,激發其內心靈明,使其努力探討解脫三界生死海之道,脫離紅塵四生六道輪迴的世網。

*40 一貫道教義,認為所有仙聖、眾生所居的世界分為三:理天是指充滿真理的世界,為最高級的無極境地,是最高級仙佛聖靈所居的世界;氣天是指不高不低級的中等世界,亦即一般神仙所居住的世界,世界上的忠臣孝子、節婦義士逝世後,其靈光大多昇到氣天靈界氣天的仙官、仙民;象天是指低級的世界,即人類所居住的萬紫千紅現象界,此世界眾生遍嘗生、老、病、死諸苦,所謂紅塵苦海是也。

*41 是說吾人與理天性海感應的力量,同時透過三寶對秘咒呼請仙佛臨陣解危,二來在平常用於修持方面,則可提昇道親性靈,增強靈智。

 

【習題】

一、簡述一貫道的起源。
二、什麼是一貫道的主神信仰、形式及其組織?
三、一貫道的祖師道統分為那三種?
四、一貫道的經典有那兩類?
五、一貫道的基本教義是什麼?
六、一貫道的特徵為何?

相關焦點

  • 一貫道宗旨
    濟公老師對小鄭兄慈悲: 一貫道宗旨◎「一貫道宗旨」是什麼?是叫你們一以貫之嗎?◎ 每一位徒兒都在人世間修行的時候,當下的心念是什麼?貪、嗔、痴、妄想、執著之心嗎?「道」本是清靜,為師所說的「道」,一貫道宗旨的本體,修行在於中央戊己土,體悟到「道」的奧妙,點開了智慧之門,闡發五教聖人之精華。◎ 你們在一直再探討,一貫道宗旨是什麼?道統是什麼?為師在世的時候、分靈下來,跟你們說了很清楚道統、道脈、一條金線,很多的道場都不在金線當中,他們也在傳他們的道,也有他們的道脈,讓你們真假難分,所以為師為什麼跟你們講道脈、道統要正確?
  • 活佛師尊著述【一貫道疑問解答】
    至十五代王祖覺一歸空時,瑤池金母降壇批示:東震堂始改為一貫,稱曰一貫道。再傳至十六代劉祖,遂轉東魯,三教合一。十七代路祖應運普傳,現在弓長師奉承道統,繼續辦理末後一著,此一貫道發現時期之沿革也。 〈四〉一貫道宗旨是什麼?◎本道之宗旨:就是敬天地,禮神明,孝父母,重師尊,信朋友,和鄉鄰,謹言慎行,改惡向善,除綱常倫理當行之事外,一概看破,而研究天人一貫之旨。
  • 壽司「一貫」は1個? 2個?一貫の意味とは
    「一貫(かん)」とは、もともと「壽司2個」のことをいうのが一般的でした。これは江戸時代の握りずしの大きさが関係しているようです。江戸前壽司は、最初に提供されはじめたころ、1つの壽司にネタを數種類乗せた360gほどの大きなものでした。
  • 一貫道得道之殊勝(中英文版)
    一貫道得道之殊勝(中英文版)一貫道得道之殊勝~我的靈魂之旅 許恆源博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電機系教授(波士頓恆德佛堂、崇德佛院壇主講師)前言二O一二年的三個晚上,改變了我對靈性的看法,修正了我對仙佛的認知,體驗了物理學上蟲洞般的抽象概念,身歷其境了醫學與科學
  • 正信正行丨日蓮正宗與一貫道也是佛教嗎
    日蓮正宗與一貫道也是佛教嗎?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日本興起了富士山大石寺派的日蓮正宗,亦名創價學會,其所建立的政黨則名為公明黨。如一定要說日蓮正宗與佛教有關,也可將之歸類為『附佛法的外道』,絕對不是淵源自印度的正統佛教。自明朝開始,中國盛行儒、釋、道三教融合之說;到了民國之後,繼承白蓮教等秘密結社的餘緒,而於民間流行儒、釋、道、耶、回的五教合一之說,他們截取各家教義,兀自融合,自圓其說,名之為一貫道。
  • 佛教藝術 | 借微言以津道 託形像以傳真
    中國佛教本承接自印度佛教,在東漢明帝永平年間傳到中國。東漢末年是中國歷史上戰亂頻傳、生靈塗炭的時代,但也是中國文化第二個最燦爛時代的前夕。儒、釋、道三家在魏晉南北朝時造就了中國文化的高峰,三家的思想文化匯集成了中國傳統文化,也長期地影響著中國人的精神內涵。
  • 日語朗讀:常識
    『何と雲うお前は極悪非道の人だ。お前は何をしたのだ、――何をしてくれたのだ』 しかし猟師は僧の非難を聞いても何等なんら後悔憤怒の色を表わさなかった。それから甚はなはだ穏かに雲った。――『聖人様、どうか落ちついて、私の雲う事を聞いて下さい。あなたは年來の修業と読経の功徳によって、普賢菩薩を拝む事ができるのだと御考えになりました。
  • 內外道修習佛教密法的差異
    )內外道修習密法的差異佛教歷史上,一直有「大乘是不是佛所說」的爭議。對此,龍樹菩薩提出了諸多理由說大乘是佛說。清辨論師—龍樹菩薩的弟子—於其著作的《中觀心要論》及自釋《思擇焰論》中,也詳細說明了大乘是佛說。寂天菩薩在《入菩薩行論》中,有簡略說到大乘是佛說。
  • 佛教:梁武帝,四次捨身棄道歸佛,極大地促進了佛教的傳播和興盛
    晚年他信奉了佛教,以帝王之尊傾力推崇,有皇帝菩薩』之稱,「幾可謂以佛法治國」,為中國佛教的發展與規範化作出了重大貢獻。然而,他佞佛過度,荒政害民,造成經濟上的破壞和政治上的腐敗,以致百姓窮餓,「肌肉略盡」,「骨髓俱磬」,侯景起兵反叛,攻陷建康,於公元579年將他餓死於臺城。可謂身死國滅,為天下笑。不過僅對佛教來說,他的貢獻還是很大。
  • 楊維中:從詮釋學方法看儒、道對佛教心性思想的影響
    要:中國佛教心性論的形成和發展確實受到了儒、道、玄學等思想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愈往後愈隱蔽,愈內在。中國化佛教諸宗為何會在此基礎上發展出返本還源的心性解脫路徑?所有這些,都可以從儒、道、玄學對中國佛教心性論的滲透和影響中得到大部分答案。
  • 中國佛教第一個以「釋」為姓的僧人——道安法師
    佛教「釋」姓的由來佛教傳到中國以後,幾乎所有的出家人的「法名」都是跟著師父姓,來自安息國的安世高姓安,他的弟子也隨其姓安;來自大月氏的支謙姓支,他的弟子也隨其姓支。這是延續了西域的傳統,西域的竺蘭護也是出家後跟隨師父改姓為竺。到了晉朝以後,佛教在中國的傳播越來越廣,皈依受信的三寶弟子越來越多。雖然大家都有一樣的信仰,卻有著不同的名號。
  • 出國生活、旅遊請收好這份海外安全常識
    旅行在外,會遇到很多突發情況,中國駐外大使館網站近日發布《中國公民海外安全常識》,從出行必備,行前提醒,出行安全,突發事件應對,及特殊地理環境應對等幾方面,詳細介紹了身居海外需要了解的安全常識。預防萬一攜帶《中國領事保護和協助指南》、本「常識」和相關宣傳摺頁,認真閱讀相關旅行提醒及安全常識,查明目的國中國使館或領事館的聯繫方式,旅行中盡量規避風險,同時還要確保緊急情況下能夠及時聯絡求助。少帶現金盡量避免攜帶大量現金出行,建議攜帶和使用銀行卡。如銀聯卡,目前已可在全球許多國家使用,出國前可查詢確認,以方便旅行。
  • 《微課佛教史》道信伏虎
    《微課佛教史》152·3後來道信禪師看到了雙峰山,覺得這個地方不錯,就留下來。
  • 重要常識:臺灣身份證遺失怎麼辦?
    重要常識:身份証遺失 花3分鐘,保護自己的權益。
  • 佛教之道|將心靈力量發展到極致
    靜坐,唯一之道(一))靜坐,唯一之道(二)佛教之道 唯一之道在這個世界上,人們以為他們能夠從財富、權力和社會地位得到快樂、內心的平靜與和諧。
  • 【佛教常識】什麼是大乘佛教?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有什麼區別?
    在佛教的聲聞、緣覺和菩薩乘的三乘教法中,菩薩乘(或佛乘)為大乘教法。歷史上的北傳佛教均以大乘為主。而現代一些學者狹義的大乘佛教則專指漢傳佛教,並與南傳、藏傳(密乘)組成現代佛教的三大語系。 大乘佛教包括信、願、行、證四個階次的修學。
  • 宜蘭陸配姐妹遭夫砍殺身亡 缺乏對外溝通管道與法律常識留下憾事
    宜蘭陸配姐妹遭夫砍殺身亡 缺乏對外溝通管道與法律常識留下憾事今天要告訴大家一件不幸的消息,或許已經有人從電視報章上知道
  • 中文佛教工具書簡介
    --臺北縣新店市: 常春樹書坊, 1992  收錄主要流傳於印度、中國,以及部分日本和東南亞各國習見之佛教稱謂凡 238個,簡述其來源和含義,源自梵文的稱謂並附註原文,按中文筆畫順序編排,書前冠條目筆畫目錄。 9.佛教古語今解, 又名, 佛教辭源/ 中村元編; 沈觀鼎輯.
  • 鄭正煌居士談佛教英譯(01-05)
    一九八0年代,南傳佛教的法師學者、西藏的喇嘛、美國和歐洲的學者來臺陸續增多。我大學時代開始從事翻譯,觸角延伸到南傳佛教、藏傳佛教;一切都是因緣,一有外國的講經弘法者,就常被找去幫忙口譯。南傳佛教以修四念處為主,不僅法師,也常有在家人或歐美人士指導禪修。歐美人士到南傳國家出家者眾,有幾十年的禪修功夫。臺灣慢慢開放,來臺灣教禪修者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