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世界上,貧困仍然對人類的生存構成威脅,也是人類進步的最大障礙。古希臘哲學家普魯塔克(Plutarch)曾指出,貧富失衡是所有城邦中最古老、最致命的「疾病」。我必須補充的是,貧富失衡也是所有民族國家和文明的最古老、最致命的疾病。
貧困也是破壞穩定的力量。作為社會不公的一種形式,貧困導致了社會公眾的不滿。用聖雄甘地的話來說,赤貧是最糟糕的暴力形式。
在非洲,貧困與不穩定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既阻礙了長遠發展又使社區陷入困頓。今天,在描述人類與貧困的鬥爭時,有兩種不同的敘事方式,其中一種以霍布斯主義為主,即在與貧困的戰爭中我們這個世界正在節節敗退。
世界銀行在最近發表的題為《貧困與共享繁榮2020:形勢逆轉》的報告中警告說,預計今年極端貧困現象將增加,這是20多年以來的首次形勢逆轉。
新冠病毒肺炎大流行對社會經濟造成的影響,已使至少8800萬人陷入極端貧困,而且這個數字很可能最終會增加到1.15億,從而使全球生活在極端貧困狀態的人口總數,增加到7.03億至7.29億之間。
第二種敘事方式主要是洛克式的,即中國最近最近消除了極端貧困方面的勝利。中國即將徹底消除極端貧困人口。2013年,中國宣布要在2020年消除極端貧困。果然,中國使8.5億人擺脫了極端貧困,這是對人類減貧工作的歷史性貢獻。
中國因此成為了第一個實現聯合國減貧千年發展目標的國家,比2030年的最後期限提前了十年。中國的成功減貧經驗對於確保人類的集體進步至關重要。在非洲,中國在戰勝貧困方面的經驗對於實現非洲《2063年議程》和「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至關重要。
中國的成功經驗為人類提供了許多借鑑。中國在戰勝貧困這一「禍害」時,明確的展現出了必要的思想,戰略和政治意願。
第一條經驗是思想認識方面的。首先,必須在思想上開始與「貧困」進行鬥爭,必須直面並改變維持「貧困心態」的態度和做法。其次,消除貧困不是一場暴風驟雨,而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猶如「水滴石穿」。第三,要想永久擺脫貧困局面,必須經歷幾代人的共同努力,需要長遠目標和短期計劃的結合。第四,戰勝貧困必須直面真正的貧困,幫扶落後,不能避實就虛。最後,科學、技術和教育是戰勝貧困的關鍵,特別是在貧困地區。
第二條具有廣泛指導意義的經驗是,必須制定有針對性的、系統的和科學的方法來減少貧困。
1993年,中國首先在上海推出了低保政策,即中國自主開發的無條件現金轉移支付方案,以確保最貧困人口的生活保障。截至2007年,該政策以擴展至全國各個地區。到2014年,中國建立了3萬多個扶貧工作站,幫助77萬在檔貧窮人口在當地就業。
第三條成功經驗是,強大的資源調動能力是戰勝貧困的關鍵。從2015年至2019年,中國用於扶貧的年度政府預算從75億美元增加一倍以上,達到183億美元。
2021年中非合作論壇(FOCAC)峰會將在塞內加爾舉行,我們需要對一下四個合作領域進行更深入的思考。
首先,有必要重新考慮,將非盟《2063年議程》作為在非洲消除貧困和創造財富的可行性路線圖。
其次,2021年中非合作論壇峰會為中非交流減貧經驗、探索創新方式擴大合作與對話、促進中非減貧合作,提供了理想的平臺和機會。
第三,於2018年揭牌的中國非洲研究院,為「一帶一路」倡議和中非合作論壇提供了政策和智力支持,已經成為中非減貧合作的排頭兵和「利器」。
第四,中國和非洲需要加強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合作,以捍衛減貧取得的成就。
(卡萬加教授是非洲政策研究所執行長,也是一名肯亞前政府顧問。本文摘錄自其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於2020年12月14至15日在北京舉辦的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上的講話。)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