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亞前政府顧問:中國減貧經驗對非洲至關重要

2020-12-26 中國日報網

在今天的世界上,貧困仍然對人類的生存構成威脅,也是人類進步的最大障礙。古希臘哲學家普魯塔克(Plutarch)曾指出,貧富失衡是所有城邦中最古老、最致命的「疾病」。我必須補充的是,貧富失衡也是所有民族國家和文明的最古老、最致命的疾病。

貧困也是破壞穩定的力量。作為社會不公的一種形式,貧困導致了社會公眾的不滿。用聖雄甘地的話來說,赤貧是最糟糕的暴力形式。

在非洲,貧困與不穩定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既阻礙了長遠發展又使社區陷入困頓。今天,在描述人類與貧困的鬥爭時,有兩種不同的敘事方式,其中一種以霍布斯主義為主,即在與貧困的戰爭中我們這個世界正在節節敗退。

世界銀行在最近發表的題為《貧困與共享繁榮2020:形勢逆轉》的報告中警告說,預計今年極端貧困現象將增加,這是20多年以來的首次形勢逆轉。

新冠病毒肺炎大流行對社會經濟造成的影響,已使至少8800萬人陷入極端貧困,而且這個數字很可能最終會增加到1.15億,從而使全球生活在極端貧困狀態的人口總數,增加到7.03億至7.29億之間。

第二種敘事方式主要是洛克式的,即中國最近最近消除了極端貧困方面的勝利。中國即將徹底消除極端貧困人口。2013年,中國宣布要在2020年消除極端貧困。果然,中國使8.5億人擺脫了極端貧困,這是對人類減貧工作的歷史性貢獻。

中國因此成為了第一個實現聯合國減貧千年發展目標的國家,比2030年的最後期限提前了十年。中國的成功減貧經驗對於確保人類的集體進步至關重要。在非洲,中國在戰勝貧困方面的經驗對於實現非洲《2063年議程》和「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至關重要。

中國的成功經驗為人類提供了許多借鑑。中國在戰勝貧困這一「禍害」時,明確的展現出了必要的思想,戰略和政治意願。

第一條經驗是思想認識方面的。首先,必須在思想上開始與「貧困」進行鬥爭,必須直面並改變維持「貧困心態」的態度和做法。其次,消除貧困不是一場暴風驟雨,而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猶如「水滴石穿」。第三,要想永久擺脫貧困局面,必須經歷幾代人的共同努力,需要長遠目標和短期計劃的結合。第四,戰勝貧困必須直面真正的貧困,幫扶落後,不能避實就虛。最後,科學、技術和教育是戰勝貧困的關鍵,特別是在貧困地區。

第二條具有廣泛指導意義的經驗是,必須制定有針對性的、系統的和科學的方法來減少貧困。

1993年,中國首先在上海推出了低保政策,即中國自主開發的無條件現金轉移支付方案,以確保最貧困人口的生活保障。截至2007年,該政策以擴展至全國各個地區。到2014年,中國建立了3萬多個扶貧工作站,幫助77萬在檔貧窮人口在當地就業。

第三條成功經驗是,強大的資源調動能力是戰勝貧困的關鍵。從2015年至2019年,中國用於扶貧的年度政府預算從75億美元增加一倍以上,達到183億美元。

2021年中非合作論壇(FOCAC)峰會將在塞內加爾舉行,我們需要對一下四個合作領域進行更深入的思考。

首先,有必要重新考慮,將非盟《2063年議程》作為在非洲消除貧困和創造財富的可行性路線圖。

其次,2021年中非合作論壇峰會為中非交流減貧經驗、探索創新方式擴大合作與對話、促進中非減貧合作,提供了理想的平臺和機會。

第三,於2018年揭牌的中國非洲研究院,為「一帶一路」倡議和中非合作論壇提供了政策和智力支持,已經成為中非減貧合作的排頭兵和「利器」。

第四,中國和非洲需要加強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合作,以捍衛減貧取得的成就。

(卡萬加教授是非洲政策研究所執行長,也是一名肯亞前政府顧問。本文摘錄自其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於2020年12月14至15日在北京舉辦的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上的講話。)

來源:中國日報網

相關焦點

  • 綜合消息: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重大貢獻 豐富的減貧經驗值得借鑑...
    新華社北京12月15日電 綜合新華社駐外記者報導: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14日在北京開幕,來自60多個國家和地區、20多個國際組織的200餘位代表通過視頻參會。海外人士表示,中國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中國豐富的減貧經驗值得許多國家學習和借鑑。
  • 為世界減貧事業貢獻「中國經驗」
    冉昊 中央黨校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副教授12月14日,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在北京召開,國家主席習近平向論壇致賀信,立足我國減貧經驗,從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闡釋了中國減貧的世界意義。從全局看,在世界貧困形勢不容樂觀的情形下,中國減貧卻呈現「風景這邊獨好」。據國際勞工組織統計,目前全球約有接近20億人口處於「中度貧困」,即每人每日可支配收入少於3.1美元。特別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由於戰亂、自然災害、部族矛盾衝突激烈等因素,導致經濟發展長期停滯,減貧、脫貧更是無從談起。
  • 為發展中國家提供寶貴減貧經驗
    為發展中國家提供寶貴減貧經驗(國際人士見證中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本報記者 呂 強攝   國際人士認為,中國讓數億貧困人口擺脫貧困,是一項偉大的成就,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寶貴的減貧經驗  把中國扶貧模式帶回家鄉  (摩洛哥)納賽爾·布希巴  1995年,我第一次來到中國。利用在中國留學的機會,我走訪了很多城市和鄉村。
  • 中國減貧經驗對他國非常有借鑑價值——訪柬埔寨政府新聞發言人...
    新華社金邊12月16日電 柬埔寨王國政府首相助理大臣、政府新聞發言人機構主席帕西潘日前在金邊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在減貧方面取得了偉大成就,中國的減貧經驗對其他國家非常有借鑑價值。帕西潘說,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成功使7億多人擺脫貧困,對世界減貧貢獻率超過70%。
  • 「西非漫談」貝寧高等教育助推減貧:如何借鑑中國經驗
    那麼,被多數人認為在扶貧方面有不少成功經驗可借鑑的中國,是否對貝寧這樣的國家有啟發的作用,換句話說,貝寧高教在減貧領域能學到中國什麼?本文的主要假設為「高等教育與減貧有直接的關係」,結合貝寧減貧相關研究,總結歸納探索貝寧四所國立大學在扶貧減貧方面的功能,並在此基礎上,針對如何借鑑中國發揮高等教育在貝寧脫貧減貧中的作用,提出幾點啟示。
  • 專訪:中國減貧經驗對他國非常有借鑑價值——訪柬埔寨政府新聞發言...
    新華社金邊12月16日電專訪:中國減貧經驗對他國非常有借鑑價值——訪柬埔寨政府新聞發言人機構主席帕西潘  新華社記者毛鵬飛 高炳南  柬埔寨王國政府首相助理大臣、政府新聞發言人機構主席帕西潘日前在金邊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在減貧方面取得了偉大成就,中國的減貧經驗對其他國家非常有借鑑價值
  • 中國精準扶貧經驗幫助東南亞國家減貧
    「現在我們有了更豐富的項目管理經驗和村莊工作經驗,還學到許多新技能和實用知識,確保能有穩定的收入來源。」坎佔·布維奈說,中國援助項目為村莊帶來許多新理念,還建立了村級項目管理組織。「借鑑中國的減貧經驗,當地有關部門不再簡單送錢送物,而是在項目村開展更有效的『造血型』扶貧。」
  • 中國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重要貢獻
    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國際人士表示,中國減貧成就舉世矚目,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相信中國一定能如期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國減貧經驗為全球減貧事業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這是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創造的奇蹟。」「2019年末,中國農村貧困人口比上年末減少1109萬,貧困發生率降至0.6%。中國減貧取得的成果是實實在在的。」俄羅斯阿爾希波夫基金會主席阿爾希波夫多次赴華參觀扶貧項目,「在陝西,我看到當地政府為企業和個人提供資金、技術、客戶資源等各種支持,幫助發展中草藥種植業。在雲南,我看到當地政府下大力氣支持人民發展鮮花種植業。
  • 海外學者看「中國減貧」
    美國哈佛大學溫奈良教授表示中國成功的減貧故事為世界其他地區提供了經驗。如果沒有中國的減貧成就,聯合國不可能在2015年宣布成功實現了千年發展目標——將全球極端貧困人口減少一半。美國羅德學院約翰·F·庫珀教授表示,中國在減貧領域取得的成就令人難以置信,中國政府做出了採取行動的堅定承諾,並制定了相應計劃。中國在解決貧困問題上的經驗至關重要。
  • 中國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介紹減貧經驗
    中國日報10月8日電 10月8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2020年社會論壇在瑞士日內瓦開幕。中國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陳志剛作為嘉賓,在論壇發表視頻講話,介紹中國減貧經驗和成就。陳志剛指出,尊重和保障人權是人類的共同追求。
  • 專訪:中國減貧經驗具有世界意義——訪烏克蘭鮑裡斯·庫爾茲當代...
    新華社基輔10月19日電 專訪:中國減貧經驗具有世界意義——訪烏克蘭鮑裡斯·庫爾茲當代中國研究所所長奧莉加·德羅博丘克  新華社記者李東旭  烏克蘭鮑裡斯·庫爾茲當代中國研究所所長奧莉加·德羅博丘克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今年是中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
  • 「中國減貧的速度和規模都史無前例」
    「中國減貧的速度和規模都史無前例」人民日報  作者:吳樂珺  2020-10-21 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8億多人口擺脫貧困,佔同期全球減貧人口總數的
  • 中國減貧的奧秘是什麼
    在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上,一位國際人士讚嘆:「因為經歷過貧困,我深深感到,貧困不僅會在物質上,也會在精神上削弱人們的能力,讓人失去自我價值認同。正因如此,消除貧困才顯得如此重要,中國成功的減貧故事才如此動人。」中國脫貧攻堅取得令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不僅彰顯了堅持人民至上、以人為本的理念,也為人類社會治理貧困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 為發展中國家提供寶貴減貧經驗(國際人士見證中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
    人民視覺國際人士認為,中國讓數億貧困人口擺脫貧困,是一項偉大的成就,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寶貴的減貧經驗把中國扶貧模式帶回家鄉(摩洛哥)納賽爾·布希巴1995年,我第一次來到中國。利用在中國留學的機會,我走訪了很多城市和鄉村。
  • 專訪:中國減貧成就為貧窮國家帶來希望——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可...
    新華社華盛頓12月7日電 專訪:中國減貧成就為貧窮國家帶來希望——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可持續發展中心主任傑弗裡·薩克斯新華社記者熊茂伶 檀易曉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可持續發展中心主任、聯合國高級顧問傑弗裡·薩克斯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視頻採訪時表示,中國消除了絕對貧困
  • 上合秘書長:中國如何創下「世界減貧記錄」?
    上合組織秘書長諾羅夫認為,中國之所以成為「減貧領域的世界紀錄保持者」,得益於長期經濟穩定快速增長、因地制宜的扶貧政策和扶貧產業、教育和健康水平提升、創新技術的應用,以及自然環境改善等。中國可以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中國減貧經驗值得其他發展中國家借鑑。
  • 專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可持續發展中心主任:中國減貧成就為貧窮國家...
    新華社華盛頓12月7日電 專訪:中國減貧成就為貧窮國家帶來希望——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可持續發展中心主任傑弗裡·薩克斯新華社記者 熊茂伶 檀易曉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可持續發展中心主任、聯合國高級顧問傑弗裡·薩克斯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視頻採訪時表示,中國消除了絕對貧困,這是一個「偉大的歷史性成就」,為貧窮國家帶來了希望
  • 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舉行
    新華社北京12月14日電12月14日,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在京開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黃坤明出席開幕式,宣讀習近平主席賀信並發表主旨演講。黃坤明指出,習近平主席的賀信闡明了中國黨和政府致力消除貧困的歷史進程、偉大成就和國際貢獻,充分展現了中國與世界共同應對疫情挑戰、合力推進減貧事業、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堅定決心,為辦好本次論壇提供了重要指引。
  • 新時代婦女扶貧減貧的中國經驗
    新時代婦女扶貧減貧的中國經驗中共全國婦聯黨組在帶領全黨全國人民進行脫貧攻堅偉大鬥爭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心繫廣大婦女,把解決婦女脫貧發展問題放在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決策部署,為確保小康路上一個婦女都不掉隊提供了根本保證。
  • 中國減貧成就令全世界矚目
    新華社聯合國10月16日電 聯合國經濟與社會事務部同中國國家行政學院16日合辦「加強公共機構作用,實現減貧和可持續發展」線上研討會。與會各方表示,中國減貧成就令全世界矚目,為全球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做出重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