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的遊戲》因其體系龐大,人物眾多,線索龐雜,故事盪氣迴腸,所表現的主題深刻而長遠,成為了電視劇上的優秀的史詩作品。並且在全世界範圍內也是少有的佳作。世界上少有同類題材的電視劇能夠和它相提並論。那麼在中國,有這樣一部電視劇,在國內的觀眾眼中是不屬於《權力的遊戲的》那就是《三國演義》這兩部作品相似的地方太多,都可以稱之為史詩,都有著龐大的體系,都有著眾多的人物,都是多條線索交叉進行的,所講的故事也都是盪氣迴腸,其主題也是有相似的一些的。
那麼這兩部電視劇究竟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又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呢?如果是把這兩部作品放在一起比較,那麼哪一部作品又更勝一籌呢?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
在電視劇的規格上,這兩部作品有著巨大的相似性,老版的《三國演義》拍了84集,而《權力的遊戲》八季加起來一共是83集,可能是播出的時長上,《權力的遊戲》播出的總時長要比老版《三國演義》的總時長要長一些,老版的《三國演義》一集是四十五分鐘左右,《權力的遊戲》一集是一個小時左右,有的集數超過了八十分鐘,像第八季的每一集劇情時間大多都在80分鐘左右。這是在電視劇的規格上的相似與不同之處。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更為相似之處。
《權力的遊戲》的整個故事是圍繞著幾支大的勢力爭奪鐵王座成為國王,統治維斯特洛大陸的故事。《三國演義》講得也是幾支較大的勢力逐鹿中原爭做皇帝的故事。兩個故事很相似,都是圍繞著「權力」都是圍繞著統治一塊大陸來展開的。《權力的遊戲》是由一個和平的時代然後到一個混亂的時代再到一個統一的時代,《三國演義》也是由一個統一的時代,然後到一個混亂的群雄逐鹿的時代,然後再到基本統一的時代。這是相似的地方。
人物動機也是很相似的,都是在靠著自己的勢力去爭取最大的權力,在《權力的遊戲》中,人物是爭奪鐵王座,也就是維斯特洛大陸的統治權,在《三國演義》中,人物爭奪的是皇位,也就是中原的統治權。這是人類世界裡面和人性裡面對權力的真實的面目,每個人都是在爭奪自己想要的,在這個過程中,力量此消彼長今天他滅掉他明天他滅掉他。在這個過程中,有人犯錯結果導致什麼都丟了,連自己的命都丟了,《權力的遊戲》中如羅柏,《三國演義》中如袁紹等等。
從作品的外部來說,這兩部作品都表現出了超強的創作力。在人物塑造上,都塑造了眾多的形色各異的人物,像《三國演義》大概寫了一千多個人物,《權力的遊戲》中也寫了許多的人物。在塑造人物上,當然並不是說寫的人物多就是強的創作力,反之則不是。那要看塑造了哪些人物和怎麼塑造的這些人物還有塑造了什麼樣的人物。在塑造人物方面,偉大的作品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塑造的人物沒有任何兩個是一模一樣的,他們之間可以是相似的,但是沒有一樣的。比如同樣是母親角色的塑造,在《權力的遊戲》中,瑟曦和凱特琳徒利是兩個母親,她們之間有相似性,那就是對自己孩子的愛,但是作為一個藝術作品中的人物,她們更多的應該是不同的一面。瑟曦和凱特琳兩個人是絕對不一樣的。在《三國演義》中,同樣是母親形象,徐庶的母親和阿鬥的母親就是不一樣的。
除此之外,其它的相似的一面還在於兩部電視劇同樣都是改編自偉大的原著小說。《權力的遊戲》改編自馬丁老爺子的《冰與火之歌》,《三國演義》改編自羅貫中的同名小說《三國演義》。更進一步來說,在改編上兩個作品都改編得非常成功,這也是相似的一面。
以上是兩部作品的相似的一面。下面來說一說不同的一面。
首先是題材不同。《三國演義》屬於歷史演義作品,這裡面是有真實的背景,真實的故事,真實的人物,真實的地名等等,這不是完全的虛構。《權力的遊戲》屬於嚴肅奇幻作品,其中背景是虛構的,故事是虛構的,人物是虛構的,地名是虛構的,連其中的歷史和傳說也都是虛構的,真實的歷史中並不存在的。相比之下,《三國演義》更側重於在真實的歷史中講故事,《權力的遊戲》更側重的是奇幻,比如在《權力的遊戲》會存在這魔法,比如梅麗珊卓所代表的信仰光明之王的紅袍祭司,比如龍媽的三條龍,比如雪諾的死而復活,比如夜王的角色,比如布蘭的三眼烏鴉等等,這些都是超越真實現實的情節。像這種情節在《三國演義》中是絕對沒有的,《三國演義》也有虛構,也會添加進去虛構的人物,也會添加進去虛構的故事情節,但是這些在處理起來是很小心謹慎的。換句話說,《權力的遊戲》可以隨意地馳騁自己的想像,但是《三國演義》必要的時候要能收住自己的想像。這是它們最大的不同。有些時候,題材的不同就標誌著內容的不同,也標誌著藝術手法的不同。
其次,在謀權上不同。《權力的遊戲》更加側重的是個人的謀權,表現的是在謀權的過程中個人的表現。《三國演義》在謀權上,則更加側重於計謀。換句話說,《權力的遊戲》是表現人物個人的手段,而《三國演義》更加側重的是表現軍師的這種在戰場上的軍事韜略,以及在政治上的權術的展現。《權力的遊戲》在權術上表現得不夠深刻,體現在沒有文化傳統的繼承,如果有,那也不過是家族基因的影響。《三國演義》則不同,《三國演義》中的權術和使用權術的人,是有歷史文化傳統的,這種文化傳統並不單單是家族式的,而更多的是中國歷史上獨特的文化的繼承。所以,這也是最大的不同之處。
第三,在拍攝的手法和後期製作上。《權力的遊戲》拍攝的手段更為高明一些,製作的更為精良一些,主要體現在大場面的拍攝和調度,主要體現在後期的製作上。在這一點上,《三國演義》也有大場面,但是《三國演義》中的大場面缺少了超級特效的配合,相比之下可能就相形見絀。但是這兩部作品都是極優秀的。除此之外,在表現上,兩部作品也是各有側重,《權力的遊戲》的表現比較大膽,而《三國演義》則帶著中國人傳統的這種文化的影響,所以在表現上則沒有《權力的遊戲》大膽,奔放。
第四,在英雄人物的塑造上。《權力的遊戲》當中的英雄人物不如《三國演義》中英雄人物多,《權力的遊戲》更加體現的是家族內的首領的能耐,而《三國演義》則體現更多的是將軍,是將才的能耐。總結來說,《三國演義》是文官和武將的結合,在作品中,既塑造了文官——謀士的重要作用,又同時塑造了武將的重要作用。這一點在《權力的遊戲》中則沒有很清晰的文官和武將的相結合,在《權力的遊戲》中,擔任謀士這樣的角色的是,大學士,祭司等等。
第五,在表達主題上有很大得不同。《權力的遊戲》通過表現虛構的大陸和人物,通過表現奇特的世界來講人性。而《三國演義》通過講述中國的亂世時代的人物來體現中國人的思考和理想。對治世的渴望,對英雄人物精神的歌頌,對大一統的渴望等等。
兩部作品有相似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兩個不同的國家,兩種不同的文化傳統裡,它們都是最優秀的。因為題材不一樣,所以我們很難去界定就是這一部比另一部好。在兩個文化裡面,都是最優秀的。就像中國人拍不出來《權力的遊戲》一樣,西方人也拍不出來《三國演義》。西方人有它們的技術優勢,可以藉助後期技術將大場面拍的絢麗奪目,奪人眼球。我們有我們的歷史文化優勢,這是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民族都比不了的。
單從某一個方面來說,我們比不過《權力的遊戲》但是《權力的遊戲》比不過《三國演義》。比較兩部作品孰優孰劣,會選擇相應的一個角度,角度不同,得出的評價結果也不同。所以,更多的時候,我們應該綜合起來比較兩部作品。並且兩部不一樣題材/體裁的作品,最好還是不要去爭執哪部作品拍得好,哪部作品拍得不好。藝術作品,從不同的價值和角度來分析才會有高下,如果整體來看,因為各種原因,是不能刻板的,求一的爭個高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