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時代周報
疫情之下 全球CEO交接不易
文嶽
6月,伯克希爾的股價已經累計跌去20.51%,市值蒸發近650億美元。另據彭博億萬富翁指數顯示,2020年,巴菲特的個人財富已從年初的893億美元減少至5月底的790億美元,縮水164億美元。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這隻「黑天鵝」,既打亂了全球的經濟節奏,也影響了各大公司的發展軌跡。
眼下是一個商業世代謝幕的時期。6月29日,據《經濟學人》報導,疫情意味著商業大趨勢正在加速改變,各大公司不得不選擇合適的接班人走上前臺,應對危機。
還有一些其他因素,也讓這一波的新老交接迫在眉睫。以美國為例,統計顯示,今年代表美國大企業的標準普爾500指數成分股公司裡,有77位CEO年紀超過63歲。
然而,在這非常時期,對於企業家們而言,功成名就、全身而退並非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疫情期間,執掌迪士尼近15年的羅伯特·艾格宣布提前一年辭職,但事與願違,為了迪士尼的前途,他不得不再次掌權;摩根大通已經更換了兩名女高管的職位,為CEO傑米·戴蒙的潛在繼任者做準備;而巴菲特仍然以89歲高齡堅守崗位。
披掛再出徵
2月份,迪士尼第六任CEO羅伯特·艾格本來準備大功告成,將一手打造的娛樂帝國交於接任者鮑勃·查貝克之手後,步入退休生活,然而,一場疫情打亂了所有的節奏。
雖然艾格是一位有遠謀的領導者,但仍然沒有料到突襲的新冠肺炎疫情。
在艾格的計劃中,迪士尼2020年應該從高峰攀向巔峰,但是疫情暴發令一切都變了。電影院關門了,迪士尼樂園關閉了,郵輪成了人們不敢碰觸的業務,唯一有增長的業務只剩下剛開闢不久的流媒體業務。
過去15年,作為CEO的艾格是成功的。當艾格2005年接任執行長時,迪士尼的市值還不到490億美元,現在的市值幾乎是這個數字的5倍。艾格在職期間,帶領迪士尼徹底從一家經營動畫內容的公司轉變成為全球家庭娛樂產業的龍頭老大。他用十年建立起龐大的MCU漫威電影宇宙,用一筆又一筆巨額收購鞏固霸主地位,在Netflix等流媒體成為明星公司後從零突破進擊線上業務,推出Disney+,還實現了前任未完成的龐大迪士尼樂園計劃。
分析師估計,當疫情重創全球後,迪士尼每天損失高達3000萬美元。此外,2019年迪士尼斥資812億美元收購了21世紀福克斯,背負了巨額債務,若業務停擺持續下去,運營成本恐將拖垮迪士尼。
危急時刻,艾格披掛再上陣。5月5日的迪士尼財報會上,艾格再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向公眾和投資者傳遞出全面復出的明確信號。
破局正是艾格擅長的事情。15年前,他接任CEO的時候,正值迪士尼內部管理層和股東發生衝突,他的前任出走,艾格在亂局中力挽狂瀾,通過各種改革措施對迪士尼內部業務進行了調整,並在15年中引領迪士尼進行了兩次重大轉型。
為了應對當前的新冠肺炎疫情,迪士尼已採取了多項措施,包括解僱員工、取消半年度股息、削減資本支出、降低高層薪酬等。據報導,艾格還表示,他想「永久改變」危機過後迪士尼的經營方式。他正在考慮實施這些變化:縮減辦公空間,減少員工,並杜絕「老式電視業慣例,例如刊登廣告,為可能永遠不會播出的節目製作試播集」。
女將上陣
如果不是因為心臟疾病發作,選擇繼任者對於摩根大通並不是很緊迫的問題。
3月5日,CEO戴蒙在發給員工的備忘錄中表示,因為「急性主動脈夾層」接受了心臟手術。此前,戴蒙已經有胸痛的症狀。
儘管63歲的戴蒙術後身體恢復得很好,但投資者、董事會、員工和監管機構都意識到,摩根大通將不得不更換掌舵人。
事實上,戴蒙的一些隊友已經離開了。過去數年中,不斷有人從摩根大通走出,在世界各地經營包括富國銀行、巴克萊銀行和渣打銀行在內的金融公司。戴蒙下一級的兩位聯席總裁都在60歲左右。在他們之下雖然還有6位潛在繼任者,但多數和戴蒙年紀相當。戴蒙如果久居高位,更年輕一倍高管人才流失恐將更加嚴重。
4月18日,摩根大通表示,更換兩名50歲左右女高管的職位,為戴蒙物色接班人。其中財務長瑪麗安·萊克將出任消費信貸業務主管,信用卡服務業務主管詹妮弗·皮普薩克則將出任財務長,已於5月1日生效。
兩名女高管在商業和金融方面表現出色。隨著新科技推動金融發展,她們也許是比戴蒙更適合帶領公司的角色。
廉頗老矣
6月17日,網上流傳出一份「股神」沃倫·巴菲特宣布退休的假消息。雖然該消息很快被證實是謠言,不過,在這場鬧劇背後,是巴菲特近年來的屢屢股市投資失誤,特別是在疫情發生後,在美股的大起大落中,巴菲特總是在抄錯底、割錯肉。
89歲高齡的巴菲特難免讓人擔心,是否該到讓賢交接的時候了。然而在今年接受《金融時報》的採訪時,巴菲特還提到自己並沒有很快退休的計劃。
巴菲特在採訪中說:「這裡就是快樂的宮殿(指他自己的辦公室),我覺得我在這裡擁有的樂趣比世界上其他任何89歲的老人都要多。」
巴菲特的「神」不言而喻。從1965年成立以來,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經歷數次經濟危機和股市崩盤,但從未出現年度虧損。公司在過去50多年歷史中的市值年化增長率為18.8%,同期標普500指數的回報率為9.7%,表現無可挑剔。
然而,疫情暴發以來,美股市場持續震蕩,經歷了大跌大漲的行情。儘管伯克希爾·哈撒韋的現金儲備高達1370億美元,但巴菲特在此期間並不活躍,沒有在市場最恐慌的時候抄底,錯過了反彈的好時機。
疫情期間,巴菲特投資表現拙劣甚至頻頻犯錯,不僅沒有買入最活躍的特斯拉,而且錯過了屢創新高的亞馬遜,也沒有建倉最受益的醫藥股,唯一抄底買入的達美航空,甚至在地板價割肉。
同時,巴菲特看好的銀行股持續低迷,不被他青睞的科技股卻跑贏大盤,這難免讓人們質疑巴菲特是否失去了敏銳的市場觸覺。
2月21日以來,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股價持續震蕩下跌。6月,伯克希爾的股價已經累計跌去20.51%,市值蒸發近650億美元。
另據彭博億萬富翁指數顯示,2020年,巴菲特的個人財富已從年初的893億美元減少至5月底的790億美元,縮水164億美元。
著名投資人菲利普·費雪之子、基金經理肯·費雪將巴菲特沒有趁疫情期間上車抄底的原因歸結為「年紀大了」。他認為,像巴菲特這樣年紀的人在金融危機中變得不活躍是常態,偉大投資者到了一定的年齡,就會失去優勢。
或許,屬於巴菲特的時代,真的要結束了,「股神」早日讓賢才是更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