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為何不允許德國和奧地利合併?

2021-02-13 環球情報員

德奧合併

作者: 流離風中葉  編輯:Thomas

德國和奧地利作為歐陸鄰國,從名字來看似乎並無關係。

然而,這兩個國家乃是同文同種的日耳曼親兄弟,奧地利人自古以來就說德語,喝啤酒,與他們的德國兄弟親如一家 。

▲德國和奧地利在歐洲的位置

人們常常這樣調侃:「奧地利最成功的地方,就是讓人們認為貝多芬是奧地利人,希特勒是德國人。」

恰恰相反,貝多芬出生在德國,成名於奧地利;希特勒出生於奧地利,日後卻成為了德國的元首。

▲貝多芬(德國人)

▲希特勒(奧地利人)

德奧都有著輝煌的歷史,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曾在中世紀歐洲稱雄數百年,權勢不在羅馬教皇之下,近代的奧匈帝國也是世界列強;

奧地利的兄弟—德意志帝國,也是讓大英帝國也忌憚的歐陸強國。

▲德意志帝國海軍380毫米主炮「巴伐利亞」級戰列艦

▲奧匈帝國海軍「歐根親王」號無畏艦

這兩個兄弟國家在歷史上如此強大,統一夢為何不能如願?

一、英法與德奧的恩怨

日耳曼人是一個廣泛的概念。追根溯源,總是阻撓德奧合併的英國是盎格魯撒克遜人,也是日耳曼民族。為什麼英國人如此鍥而不捨地從中作梗?

  

每當德奧聯合起來,英國就會頭痛不已,長期以歐陸大國自居的法國也如芒在背。德國和奧地利一旦合併或聯盟,英法就會一起發愁。

這其中的緣故,就得從神聖羅馬帝國時期說起了。

神聖羅馬帝國,又稱德意志第一帝國,即現代德國和奧地利的起源。帝國表面強大,但就像伏爾泰諷刺的那樣「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不是帝國」。神聖羅馬帝國更像是中國的春秋戰國,列國林立,爭霸不休。

▲神聖羅馬帝國極盛時期是當之無愧的歐洲第一大國

為了爭奪皇冠,各大貴族紛紛在皇位空懸之際大打出手。在13世紀,一個不起眼的舊皇族旁支——哈布斯堡家族的魯道夫一世取得了皇位。

貴族們推選魯道夫原本是為了得到一個傀儡,沒想到的是,魯道夫一世雄才大略,很快就取得了全奧地利的統治權,哈布斯堡家族勢力大增。

▲哈布斯堡王朝的雄獅徽記

然而哈布斯堡並沒有實際控制整個德意志帝國,帝國內諸侯林立,哈布斯堡的權威長期以來出不了奧地利,它只是一個德意志的「天下共主」。

而且牆內開花牆外香,哈布斯堡王朝因為聯姻開枝散葉,勢力伸展到了帝國外,皇帝查理五世曾經掌握了神聖羅馬、西班牙兩大帝國,勢力橫跨歐非美三大洲,英法當年都要在曾經的奧地利面前甘拜下風。

在奧地利因哈布斯堡王朝的強盛而成為了歐洲大國的同時,德意志仍是一團亂麻。哈布斯堡王朝只在意家族的權勢,對處於水深火熱中的德意志民族熟視無睹。

▲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下的帝國

哈布斯堡家族蒸蒸日上,神聖羅馬帝國卻日益衰敗。1618年,「三十年戰爭」在帝國境內爆發,很快演變成了歐洲大戰,力圖從哈布斯堡奧地利手中奪取歐洲霸權的法國瞅準了時機參戰,給了奧地利沉重一擊。整個德意志的經濟幾乎倒退了三十年。

▲主張對神聖羅馬帝國開戰的法相黎塞留

從此法奧結下了仇怨。到了法國大革命,奧地利幹涉得最賣力,一方面由於法國革命損害了歐洲君主制,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打擊法國。

但革命無法阻擋,拿破崙在革命中崛起,最終稱帝,與奧皇分庭抗禮。哈布斯堡王朝組織了數次反法同盟,幾乎每一次都被打得大敗。野心膨脹的拿破崙逼迫哈布斯堡皇帝——弗蘭茨二世放棄神羅帝號,僅稱奧地利皇帝。

    

▲其貌不揚但雄才大略的拿破崙一世

持續近千年的神聖羅馬帝國告終,而原來一直是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名義臣屬的普魯士,也從此正式和奧地利平起平坐了。普魯士就是近現代德國的雛形。

普魯士原先並非「德意志」的一部分,只是因為帝國大諸侯—布蘭登堡選侯合併了偏遠小國普魯士公國才被划進了帝國,改稱普魯士王國。

普魯士王國起初只是個貧困小國。但容克貴族的普魯士軍隊和推行義務教育,使它在18世紀的歐陸戰爭得以連連取勝。普魯士通過自己的實力躋身於大國行列。但拿破崙實在太強大,普魯士也屢戰屢敗,直到拿破崙倒臺才恢復元氣。

▲普魯士王國的黑鷹國旗


二、德奧的分分合合

哈布斯堡王朝外強中乾,論打仗甚至不及普魯士。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奧地利皇帝仍然是德國人心中的領導人。

在拿破崙帝國滅亡後,成立了德意志邦聯,主席是奧地利,副主席普魯士。奧地利相當於在新的德意志大家庭裡確定了地位,但這樣的邦聯並不能讓德意志人滿意。

德意志人領悟到在歐洲鬥不過英法,原因就是不團結。德意志不統一,小國林立,商業環境惡劣,滿地稅卡海關。出去開拓殖民?沒有一個強大的德意志政府保護,根本無法發展。

如此一來,就難怪德國的資本主義發展不過英法等強國了。

德意志統一已經成了全民族的呼聲,大家對有能力完成的奧地利和普魯士寄予了厚望。

奧地利卻並不積極。數百年來,哈布斯堡王朝治下民族多種多樣。但民族主義者希望搞一個「德意志人的國家」,奧地利面臨兩難抉擇,要麼和自己的德意志兄弟們團結起來,要麼守住自己的祖宗基業。

▲德意志兩大巨頭,藍色是普魯士,黃色是奧地利

奧地利如果要成立民族國家,就得放棄自己的大批人民和領地,這實在讓哈布斯堡難以接受。反觀普魯士由於境內幾乎全是德意志人,幾乎沒有這種顧慮。

這樣,奧地利反而成為了統一的阻礙,在「鐵血宰相」俾斯麥的領導下,普魯士挑起了德意志統一的大梁。

奧地利和法國不會就這樣屈服,尤其是法國,當時的法國皇帝恰好就是那位拿破崙的侄子拿破崙三世,狂妄自大的他為了歐洲霸權拼命試圖阻止德國的統一。

然而無能的拿破崙三世遠不如他的叔叔,在俾斯麥的外交計策下,拿破崙三世不自量力地對普魯士開戰,最終自食苦果,被德國人打得國破家亡。

至於奧地利,早在1866年就被普魯士打敗,放棄了德意志領導權。在打敗法國後,1871年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加冕為帝,建立了德意志第二帝國。

▲1807-1871年普魯士的統一之路

德意志統一了,但代價就是把奧地利踢出了德意志。奧地利在普奧戰爭中失敗後,宣布匈牙利自治,奧地利聯合匈牙利重組為奧匈二元帝國,德奧正式分裂。

雖然英國並未干涉德奧兩兄弟之間的事,法國更付出了慘痛代價,但德奧分裂的結局還是符合英法利益的。

▲奧匈帝國國旗,兩頂皇冠分別象徵奧地利匈牙利

統一不成仁義在,為了挑戰英法霸權,還不到十年後,這兩大列強的野心和民族情誼就促成了德奧同盟,兄弟齊心,其利斷金,聯手掀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這場空前慘烈的大戰幾乎讓德奧和全世界為敵,終於,兩個戰敗的帝國雙雙滅亡。

德奧的行為實際上是對英法主導的世界秩序的挑釁。快速崛起的德意志和老牌帝國奧地利是英法的心腹大患,自然要嚴厲懲罰這兩個宿敵。

巴黎和會上,德國和奧地利都受到了《凡爾賽和約》嚴苛的制裁。尤其是奧地利,帝國解體後領土四分五裂,剩下的奧地利共和國甚至變成了內陸國。

▲奧地利共和國地圖

為防止德奧東山再起,合併願望舊夢重溫,奧地利被條約規定永遠禁止與德國合併。

德奧兩兄弟痛定思痛,不少人認為,既然英法要與整個德意志民族為敵,合併就是對抗的最好途徑。

於是,戰後的復仇與合併思潮開始在德奧流行。僅僅二十年後,凡爾賽條約就被德意志人狠狠地踩在了腳下,德奧真正完成了合併。

促成這一切的,就是當年的奧地利下士阿道夫·希特勒。納粹黨在奪取了德國的政權後,積極準備向英法復仇,其中重要一步,就是撕毀和約,與奧地利合併。

1938年,在他的謀劃和英法的綏靖政策下,德軍兵不血刃開進奧地利,德奧宣布合併,德國實力大增,世界向大戰又邁出了一步。

其實英法作為大國,本可阻止希特勒的把戲,但英國首相張伯倫畏懼德國反咬一口已經走下坡路的英國,不敢阻止德國;而法國在一戰中損失慘重,也默許了這一切。就這樣,英法的綏靖和怯懦促成了德奧的合併。

▲1938年,奧地利人歡慶「德奧合併」的維也納街頭

奧地利人這次倒是樂見其成,之前德奧未能合併主要原因,是哈布斯堡王朝的頑固態度,而王朝滅亡了,這樣的阻礙也消失了。

奧地利人失去了封建的鎖鏈,也失去了百年的帝國榮光,淪為小國,《凡爾賽條約》更是讓全體德意志感受到恥辱,希特勒對他們來說就是英雄。即使有少數人反對,也無法反抗納粹的淫威。

二戰結束,德奧作為侵略者也再次被強制拆散。兩國都被英美法蘇四大國佔領,德國是主犯,直到1990年兩德合併,各國的軍事佔領才結束。

對從犯奧地利的懲罰較輕,在1955年籤訂條約,奧地利成為永久中立國後,佔領就撤銷了。成為中立國,就意味著奧地利不可能在戰爭上選邊站,更是排除了未來再次與德國合併的可能性。

▲曾為英國佔奧期間駐軍總部的維也納美泉宮


三、防火防盜防德奧

長久的鬥爭,讓英法乃至世界都產生了足夠的恐懼和戒心。德國和奧地利即使不合併,也足以帶來腥風血雨,更不用說「一個德國」了。這就是英法堅決反對德奧合併的深刻歷史原因。

但即使是在歐洲和平發展,德奧輕軍備重經濟的今天,英法為何依舊不依不饒?

最大的原因是經濟,在歐盟中只有德國能和英國、法國競爭領頭羊的位置,而法國和英國當今在經濟、工業上大不如德國。僅2017年,德國GDP達到了約3.5萬億美元,而法國和英國僅有約2.7萬億美元,如果再加上奧地利的4000多億美元,合併後的德國將形成壓倒優勢。

如果德奧合併或聯盟,那英法就必須抱成團才能抗衡,名列五常的英法誰都不願看到這種二戰戰敗國壓倒戰勝國的情況。

▲2018年世界GDP排名,德國在歐洲形成壓倒性優勢

其次,德國的人口也是一大因素,一戰後法國畏懼德國,就是因為人口大不如德。除了人口過億的俄羅斯,德國是歐洲第一人口大國,人口超過了8000萬,反觀英法,都僅有6000餘萬人口。奧地利也有800多萬人口,一旦加入德國,英法將難以翻身。

最後,自近代以來歐洲均勢都在影響著世界的和平穩定,歐洲過去的連年戰亂就是均勢被打破的惡果,德奧合併做大會危及英法利益和歐洲和平,各國都在努力維持當下的歐洲均勢。

而不讓任何一國獨大,就是維護歐洲和平穩定的基石和法寶。如果出現了這種情況,美俄等大國也不會善罷甘休,自然,德奧合併變成了天方夜譚。

▲流經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的多瑙河夜景

▲柏林著名的布蘭登堡門

總而言之,德奧的分分合合滲透著英法等國的縱橫捭闔,無論是英法還是德奧,出發點都在自己的利益。德奧的分裂,很大程度上是外部原因決定的,相對德奧佔上風的英法,或許才是德奧分裂的最大推手。

作者:流離風中葉 編輯:Thomas (唐)

本文為「環球情報員」作者原創作品

未經許可,請勿擅自轉載

歡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End 全文完)—

如果你想投稿,請戳

記得掃碼關注哦!

歡迎打賞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往期精選文章

相關焦點

  • 德國和奧地利還能合併嗎?
    然而正確答案卻是奧地利,因為「德奧合併」之後就不存在奧地利這個國家,可在大家的印象中奧地利為何不像一個受害者呢?這就涉及到德意志民族和德意志國家的區別問題,也正是在民族認同的驅使下,德國和奧地利在數百年的時間裡一直在嘗試著各種方案的「合併」。早先在神聖羅馬帝國時期,統一的德意志國家並不存在,雖然處在同一個「帝國」框架之內,但普魯士就是普魯士,奧地利就是奧地利,大家各自擁有強大的實力。
  • 德國奧地利怎麼就合併不了
    那些議會代表認為奧地利作為一個單獨的國家在國際上將面臨種種困難,而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和德國合併。奧地利能和德國合併的重要基礎就是美國威爾遜總統的十四點原則。雖然德奧兩國為戰敗國,但是民族自決的權利理應得到尊重。11月15號奧地利當局向威爾遜總統發送電報,希望其支持德國和奧地利合併。
  • 為何普魯士統一德國時沒有包括奧地利
    但德意志帝國的疆域不包括奧利地,作為德意志地區稱霸最久的諸侯,奧地利為何被排除在外,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德國的起源德國最早源於東法蘭克王國。843年查理帝國因為《凡爾登條約》一分為三,東法蘭克王國誕生,查理大帝的孫子日耳曼人路易成為東法蘭克國王。
  • 二戰後被同盟國分區佔領的奧地利,為何沒像德國一樣分裂
    1945年德國投降,英、蘇、美、法達成協議,分區佔領奧地利。1955年英、蘇、美、法籤訂《奧地利國家條約》,四國軍隊退出奧地利,奧地利維持了統一。為何奧地利與德國都被同盟國分區佔領(德國在1945年被同盟國分區佔領,於1949年分裂為西德、東德),奧地利卻避免了分裂,船長為你細細道來。
  • 德國和奧地利同為「日爾曼」族人,為何它們不能合併為一國?
    德國和奧地利同為「日爾曼」族人,為何它們不能合併為一國?如果說羅馬帝國是歐洲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國家,那麼歐洲的歷史就是一部從統一到分裂的歷史。在這上千年的歐洲,其變化一直都離不開相互博弈,相互制衡且不斷分散。
  • 本是一族同語的德國和奧地利為什麼最終分開了?
    對於德國,這樣可以彌補償因戰爭所帶來領土及人口損失,對於奧地利,也可緩解戰敗及奧匈帝國解體給奧地利帶來的不利影響,同時在經濟危機來襲之際可以抱團取暖。然而,以英國、法國、義大利為代表的歐洲國家,堅決反對德國同奧地利的合併。因這在他們看來,德國和奧地利的合併必然增強德國的實力,威脅到自己的安全。一戰後英法等歐洲主張建立的凡爾賽體系,目的就是削弱德國實力,防止死灰復燃。
  • 如果德國和奧地利合併,將產生什麼後果?歐洲唯一霸主
    在當時的德意志民族地區,奧地利是最為強大的,但是新崛起的普魯士王國後來居上,普魯士和奧地利之間展開了對統一德國進程的激烈競爭。 一戰時期,奧匈帝國與德國站在了一起,戰敗後,德國和奧匈帝國都被削弱,此時奧匈帝國瓦解,奧地利獨立。
  • 奧地利,為何不戰而降?
    作為戰敗者的德國和奧地利遭到了嚴苛的對待,他們合併的訴求被和會直接拒絕。在1919年,在美國退出的情況下,協約國集團與奧地利籤定了《聖日耳曼條約》,正式肢解了奧匈帝國,並規定沒有國際聯盟的同意,奧地利和德國禁止合併。
  • 從一戰到二戰,西方為何非要拆散德國與奧地利?
    而德國西部雖然瀕臨北海,但西部海岸線不遠處,就是英國和法國之間的英吉利海峽。德國要與中東、亞洲發生海上聯繫,出了英吉利海峽,還要經過英國控制一部分的的直布羅陀海峽,麻煩較多。  如果德國與奧地利合併,德國就有條件繞開英吉利海峽與直布羅陀海峽了,經奧地利可就近進入地中海了。奧地利是個內陸國,德國如何從奧地利就近進入地中海?咱們看地圖,奧地利的南邊鄰國斯洛維尼亞位於亞得裡亞海的北端。
  • 德國和奧地利難合併,是自己不願意,還是大國有顧慮?
    不過隨著德意志人的東侵,普魯士人組建被同化為德意志人,而普魯士公國和布蘭登堡公國合併後,普魯士開始向德意志靠攏。尤其是隨著普魯士的崛起,成為歐洲強國之一,已經可以和奧地利平起平坐了。普魯士隨後走上了統一德意志的道路,不過普魯士的方案裡排除了奧地利。既然普魯士不帶著奧地利玩,那麼奧地利扭頭卻和匈牙利組成了奧匈帝國。
  • 法國戰役時,為何英法聯手都打不過德國
    法國戰役中,以英法為首的五國聯軍和德國軍隊展開了激烈的交鋒,最終德國人成功的擊敗了法國人,取得了戰爭的勝利。眾所周知,英國是世界老牌霸主、第一殖民強國,不僅國力強盛,而且海軍世界第一。而法國是世界第二殖民強國,國力也不弱,陸軍更是世界第一。但有趣的是,英法兩國聯手竟然仍然不是德國人的對手,在法國戰役中輸的一敗塗地。很多人不禁感到奇怪,英法都非常強大,為何聯手仍然不是德國的對手?
  • 二戰時,德國為何不先進攻蘇聯,反而先進攻英法兩大世界霸主
    但後來發生的事情卻超出所有人意料,德國並沒有進攻蘇聯,反而向西進攻了法國。人們之所以認為德國會進攻蘇聯也是有道理的。德國在進攻波蘭之前,吞併了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這些都是向東擴張。吞併波蘭後更是直接和蘇聯接壤。而且希特勒也是很仇恨共產主義的。當時的蘇聯也在向東擴張,吞併了波羅的海三國,強迫芬蘭割讓領土給自己。還佔領了波蘭東部。
  • 東西德合併的時候,為何英法跳出來極力反對,甚至不惜一戰?
    數百年間,歐洲各國進行了多次戰爭,最終確定了英法德三國鼎立的局面。現在英國雖然退出了歐盟,但這三個國家依然在美國北約的體系下,互相合作非常緊密。然而,在幾十年前卻不是這樣。1990年,東西德終於迎來了合併的契機,美蘇兩國都表示支持,但唯獨這個時候英國和法國跳出來,極力反對東西德合併,甚至揚言不惜一戰。難道德國在英國和法國眼裡,就是「表面兄弟」?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這個問題。
  • 奧地利為什麼不與德國合併,反而和匈牙利組成了奧匈帝國?
    德國與奧地利有著糾纏不清的歷史淵源,兩國同種同宗這是盡人皆知,奧地利人還說著與德國人類似的德語方言。 但是奧地利卻並沒有加入德意志,反而與匈牙利組成了奧匈帝國,這是為什麼?
  • 一組關於奧匈帝國的知識:希特勒出生在奧地利等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戰後,奧地利復國,被同盟國禁止與德國合併,3月11日如今成為奧地利的國恥紀念日。 (1938年,奧地利人歡慶「德奧合併」的維也納街頭) 四,英法為何禁止德奧合併?
  • 德國和奧地利都在二戰後被盟國佔領,為什麼奧地利很快就能統一?
    和屬於西方資本主義陣營的聯邦德國,直到1991年德國才統一。↑上圖:奧地利霍夫堡皇宮不過,大家是否知道,在二戰結束後,美、蘇、英、法也分區佔領了奧地利以及首都 維也納 ,但是與德國不同的是,奧地利很快就在1955年完成了國家統一……
  • 德國面積還沒雲南大,為何二戰時德國敢於單挑美英法蘇四大強國?
    這幾塊主要的殖民地面積加起來有230多萬平方公裡,而德國在海外殖民地總面積超過260萬平方公裡,加上德國本土面積,比今天的印度還要大。但是由於統一時間較晚,德國沒能趕上歐洲列強的海外殖民浪潮,相比於英法遼闊的殖民地,德國的海外領地確實不多,而且都不是什麼好地方。
  • 「熱心的聯姻」,上百年世仇的英法,為何還有合併的打算
    歐洲因為新航線的開闢而進入大航海時代後,英法作為歐洲的兩個大國也是迅速的跟上了時代潮流,並因為利益而形成了兩大對立的軍事集團。一方面是英國、葡萄牙、漢諾瓦和普魯士的聯盟,另一邊是法國、西班牙、瑞典、俄國的聯盟,而法國不但要在陸地上同普魯士血拼,還要在美洲同英國的海軍對抗。結果則是英國為首的軍事集團獲勝,並由英國接管了法國的大量海外殖民地。
  • 奧地利為什麼沒能併入德國?
    正在召開巴黎和會的協約國獲悉德奧密謀合併後,看法不一。英國不願過分削弱德國,對此事態度模糊;法國必欲置德國於萬劫不復而後快,總理克裡孟梭揚言,他決不能坐視法國的敵人平添領土和人口。一番外交折衝後,法國的意見佔了上風。1919年5月6日,巴黎和會宣布德奧兩國私下簽訂的合併協定無效。奧地利又一次被阻擋在德國大門之外。
  • 為什麼德國和奧地利沒能合併成一個國家呢?
    德國和奧利地語言、文化、民族幾乎相同,為什麼至今是獨立的兩個國家呢?其實,歷史上,兩個國家對此進行了多次合併的嘗試。在1868年普奧戰爭前,奧地利帝國一直都是德意志聯邦中的一員,而且深得德意志境內許多諸侯國的擁戴,堪稱德意志聯邦的老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