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辛丑牛年,在中華文化裡,牛是勤勞、力量、奉獻的象徵。在2021年春節團拜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情禮讚牛所代表的精神品質,並賦予孺子牛、拓荒牛、老黃牛以新的時代內涵。把為民服務、無私奉獻比喻為孺子牛,把創新發展、攻堅克難比喻為拓荒牛,把艱苦奮鬥、吃苦耐勞比喻為老黃牛。
守土知責,守土盡責。今天介紹的這位即將退休的民警黃威,作為四子王旗公安局治安大隊大隊長,曾13次見證神舟飛船的回歸。在他41年的從警生涯中,從一而終的貫徹了艱苦奮鬥、吃苦耐勞的精神,是位在工作上勤勤懇懇的「老黃牛」。
從內蒙古四子王旗烏蘭花鎮向西北方向行駛不到10分鐘,便可見到由兩個火箭形狀的門框搭建的「神舟路」,沿路向北行進,神舟路很平坦。這條路將通向阿木古郎草原腹地,那裡是神舟系列飛船的著陸地。
阿木古郎草原,蒙古語為「平安」的意思。因其獨特的氣候和地理地貌,適合飛船著陸,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一號,從實踐十號到嫦娥五號,都選擇了這片草原作為著陸場,這裡也因此被譽為「神舟飛船的家」。
從1999年至今,「神舟」早已成當地的象徵。而一直負責飛船返回艙回收期間的安保工作的四子王旗公安局,被當地老百姓親切地稱為「神舟護衛隊」。
從警的41年黃威的四子王旗公安局治安大隊大隊長,就是其中的代表。2月9日,在農曆春節到來之際,記者專程趕赴四子王旗採訪黃威,聊他與神州飛船的不解之緣,一起感受中國航天的逐步強大。
「當接到參加神州一號飛船返回艙降落安保任務時,感覺跟娶媳婦一樣高興,總想著神州飛船是什麼樣子的,那麼厲害,能在天上飛」。黃威笑著說,他們高興的都不敢睡覺,生怕錯過了安保時間。
黃威回憶,神州一號飛船降落時間是凌晨,他們早早地就到了被降區域。草原夜裡有多麼寒冷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知道, 「在盼望、興奮中似乎忘了寒冷」,黃威說,飛船返回艙降落那一刻,地上搜尋車隊在草原上飛馳,空中直升機在轟鳴,場面非常壯觀,當看見飛船返回艙靜靜安臥在草原上,激動的有流淚的感覺。
(黃威在神舟九號返回艙回收安保現場)
「從神一、神五載人,到神十一,再到嫦娥一號、嫦娥二號,我每次都參加飛船返回艙返回安保任務,最幸運的是我負責返回中心落點處安保工作,這就要求我們在飛船返回艙降落的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我有幸能夠親眼目睹飛船返回艙降落、航天員出艙時的神聖時刻。」黃威驕傲的說道。
黃威掰著手指數著飛天英雄的名字,楊利偉、 費俊龍、聶海勝、景海鵬、劉旺、劉洋、張曉光、王亞平、陳冬等。
黃威說:「從『神一』到『神十一』,一共參與安保13次,每次接飛船返回艙回家,感受都不同,但安保的嚴謹是一樣的。」
每次神舟飛船返回艙著陸時,其實前前後後也就兩個多小時,可為了保障這兩個小時的安全,黃威他們的工作從一個月前就開始了,一趟趟的走訪主著陸區1200多平方公裡內的每一戶牧民,對整個區域進行細緻的清查,確定主著陸區裡的每一個堵卡點,排查一切可能造成事故的隱患。
他告訴記者,印象深刻的神舟九號回歸,因為那一次,他同愛人、女兒一起參加了安保工作,一家三口共同見證了神舟九號飛船降落時的那一驚動人心時刻。黃威的愛人烏日娜、女兒賽西婭都是警察。
(黃威每次執行完神舟飛船降落安保任務時,都會從現場帶回石頭做紀念)
黃威有個習慣,每一次執行完神舟飛船返回艙降落安保任務時,都要從現場帶回一塊石頭留做紀念。
「過了年,我就要脫下這身警服退休了,或許再也不能接飛船『回家』了。」說到退休,這個蒙古族漢子眼角微紅。「能見證參與祖國航天事業的飛速發展,我這輩子當警察值了」,黃威感慨地說。(文/唐建權 蘇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