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乃作者屌人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我們接著講陶瓷雕塑造型設計,創作動物雕塑其實跟創作人物雕塑造型一樣,通常要抓住三點:第一是外形把握精準;第二是對表現造型特點特徵的重點部位進行檢查;第三就是大的塊面的布施經營。創作時我們要從各個角度去看,如正側面、上下面、前後面,要做到處處都有東西可以看,把各個部位的形體轉折、延伸等都用雕塑的語言徹底交代清楚。在表現形態的時候要把底座預留好,底座要高一點、厚一些,不能太低。塑造雕塑造型,首先要把自己塑造的作品放在遠處觀察,或者是自己退後一定距離進行觀察,要把作品跟對象的整體作比較,通過比較我們才能找到與原形不吻合的形體部位,以便及時地修改。
這樣我們最後作修改的時候就不會出現因為底座太薄而沒有伸縮的餘地等狼狽情況。同時也要考慮到表現出動物在某種環境中的情況,要給動物預設適當的背景空間,這樣一方面可以增加構圖的美感,另一方面也可以使雕塑作品在燒制的過程中更加堅固穩定。初學雕塑者可以先做較簡單的無背景的造型姿勢,塑造特別一點的姿態就要注意動物在哪些場合該是怎樣的動態。比如塑造群像造型,就要把所有的大象形體當作一個整體來開展;塑造其中一頭的造型,要看它有無與其他幾頭相互聯繫。大的總體,上確定了,不再有大的改變以後,才能分段地、局部地來刻畫,同時又要注意統一協調各個細節局部的關係。周國楨創作的《河馬》 、《尤豬》, 造型簡潔生動,作品用簡單的泥片黏接組合,把河馬的兇猛、疣豬的憨厚、自然界野生動物的神態刻畫得淋漓盡致。
再說說象生類造型形式,象生瓷系仿人物、動物、植物形象的立體造型的瓷器,興盛於乾隆時期。雕塑瓷的製作工藝包括圓雕、捏雕、鏤雕、浮雕等,根據作品創作與表現主題的需要,幾技並用,即融捏、雕、刻於一體,是深受社會和百姓喜愛的一種雕塑造型工藝。清代是中國瓷器蓬勃發展的巔峰時期,也是中國瓷器成就斐然、瓷器種類非常豐富、工藝精巧的時期,無論是在造瓷業的規模上,還是在工藝、造型和裝飾上都達到了空前繁榮的局面。特別是清代乾隆時期所產瓷器,更是以精美奇巧的造型、五彩繽紛的釉色、繁縟華麗的紋飾,堪稱一代奇觀。而特種工藝瓷的製作技巧,因乾隆皇帝個人對瓷器喜好的緣故,更具有鬼斧神工之妙,這就是象生瓷。
象生瓷一名最早見於清代朱琰的《陶說》,象生瓷又稱仿生瓷,乾隆年間,景德鎮的制瓷工人開始用瓷土製造胡桃、蓮子、茨菰、石榴、風菱、雪藕、紅棗、螃蟹、海螺等。燒制以人物、動物、花卉、果品形象為造型的瓷器,仿照禽鳥、海螺、乾鮮果品等形象及色質。經捏塑或模印成型,掛釉、施彩後燒成。製品有鴨、鶴、海螺、螃蟹等,形態逼真,質感真切,色澤也極酷似真物。因象生瓷製作精細,形象生動,藝術價值很高,深受宮廷皇家的喜愛,所以這一時期的精品大都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仿人物、動物、植物的作品在我國歷史悠久,陶製、玉制、銅製、瓷製歷代都有流傳,而且製作也很生動、逼真,如秦始皇兵馬俑、唐三彩的馬和人物俑等。晉代、隋唐著名的雞頭壺、羊首壺、鷹首壺等都是成功的仿生造型。到明代,隨著制瓷業的不斷發展,出現了仿生物形象的瓷塑,而最早燒制象生瓷的是江蘇宜興窯製作的象生器。
清代康熙晚期出現了粉彩,發展到乾隆年間已是興盛時期,為象生瓷的創作提供了條件。象生瓷一般為粉彩,因為粉彩色調齊全,有利於模仿生物的各種顏色。乾隆粉彩瓷器在用材方面就是利用粉彩粉潤柔和的質感,而造出象生瓷。粉彩料有各種不同的色澤層次,能準確細緻地仿製出石、木等各種工藝品和各種動植物的自然色調和質感。乾隆粉彩中的仿生瓷形態、色澤與實物比較幾可亂真,在制瓷裝飾工藝上達到了更高的水平,在中國陶瓷史上可謂空前絕後。清代中期,隨著象生瓷的大量興起,象生瓷由宮廷走入民間。此時的象生瓷雖不及乾隆時期的精細,但也屬瓷器中的精品,濟南市博物館藏有一組清鹹豐時期的粉彩象生瓷:佛手、桃、橘、南瓜。1994年10月由熊寥編著、江西美術出版社出版的《景德鎮陶瓷藝術》中古代部分收錄了三件豐城博物館館藏的乾隆粉彩單果瓷塑一佛手、桃、南瓜。拍賣會上也有清乾隆粉彩佛手、南瓜、鮮桃、石榴四果合一的瓷塑果盒。
可見清代粉彩以佛手、南瓜、鮮桃、石榴或橘子這一組合為主題的象生瓷,是當時人們的祝福瓷,祝福擁有者福壽祥瑞、子孫繁盛、家庭興旺。三多九如,畫面或雕塑題材多蝙蝠(或者是佛手橘)、桃、石榴及九個如意。佛與福諧音,佛手橘是福的象徵。桃寓意長壽,石榴意多子多福。這些瓜果造型準確,簡潔生動,傳統文化蘊意豐富。清代象生瓷更多的是仿製銅器、玉器、漆器、織繡、竹編、牙雕及乾鮮果品、名珍海鮮等,形質感足以以假亂真。象生瓷作為清代瓷器的一種特殊的工藝瓷,無論在工藝技巧還是在裝飾藝術上都代表了當時的最高水平,達到了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境界。
清代許之衡在《飲流齋說瓷》中論及當時的瓷器時說:「精巧之至,及於鬼斧神工。」
此句用來形容象生瓷頗為恰當。在當今興起的瓷畫、瓷雕作品收藏熱衷,收藏愛好者們也日益重視收藏這一種類小巧、精緻又易保存的瓷器。
清光緒年間寂園叟在《陶雅》中提到象生瓷時說:「象生器皿, 色目非一,人物鳥獸,指不勝屈。」
象生式造型主要是瓜果、魚蟲、花鳥、蔬菜等。這類作品的創作講究對象的真實性和情趣,表現形式類似於中國傳統的花鳥、山水畫,其布局經營都講究疏密對比、調和對比以及節奏韻律,能很好地運用形式美法則。象生式造型的塑造,要把握整體意象的構圖以及空間的分布。更為重要的就是要把這些自然的物象組合運用,不僅要形似,更要反映一種生活情趣,抵達一種藝術境界。如藝術家卡亞克製作的作品《碩大》,在器皿中把各種水果精緻地塑造出來,通過對實物的真實模仿以及釉料的運用,達到了藝術外相所要表現的極致效果,實現了藝術信息的完整傳達。
參考資料《中國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