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是什麼時候發現新冠可能「人傳人」的?丨直擊ICG大會

2020-12-12 果殼網

科學家是什麼時候發現新冠可能「人傳人」的?丨直擊ICG大會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初期,醫護人員在抗疫,科學家們在做什麼?時至今日,它帶來了什麼啟示?除了今年的國際基因組學大會(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nomics,簡稱ICG),我們很難找到這樣一個權威科學界雲集場合和機會,一起回顧科學家如何應對未知和恐懼。


ICG是由華大基因主辦的生命科學學術交流會議,始於2006年,到今年已是第15屆。放大燈團隊(ID:guokr233)受邀參加了本屆大會,並在現場給各位帶來實況報導。


  • 往年ICG多在主辦方華大基因大本營深圳舉辦,今年則定在武漢,並增加武漢大學等多家聯合主辦方;

  • 新增女性科學家、青年科學家議程,關注女性與青年科研工作者;

  • 大會新增了COVID-19(新冠肺炎)與其它流行病研究、病原檢測、公共衛生與科普等主題環節。同時邀請疫情期間廣為人知的高福石正麗張文宏等專業人士做演講。可以說,今年國際基因組學大會的內容風格因新冠疫情而突變,兼顧了專業性與話題性。


圖丨放大燈


今年ICG-15移師武漢,其來有自。


一方面,武漢疫情初期,中國科學家快速測定病毒基因序列,為抗疫的決策措施贏得了寶貴時間,本屆會議在武漢召開,無論對抗疫還是對科研而言,紀念與象徵意味濃厚;


另一方面,也得來點實在的。主辦方之一華大基因與武漢市政府,也在ICG期間宣布了重大合作項目:誕生於武漢光谷,在疫情期間發揮了重大作用的快速核酸檢測設施——華大「火眼」實驗室的核心能力和生產製造產業將落地武漢;華大智造智能製造及研發基地項目也將在武漢光谷開工,該項目總投資預計達到24億元人民幣,預計2022年完成一期建成投產。


根據武漢市委書記王忠林在開幕式上介紹,預計2020年武漢生物醫藥產業規模可超2500億元。


新冠肺炎是會議主要話題之一。會議首日(10月26日),放大燈團隊(ID:guokr233)自現場發回專業人士高福(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和張永振(上海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研究員)的演講精粹。



在新冠疫情期間陷入「搶發論文爭議」[1],並建議CDC進行改革的中疾控主任、中科院院士高福,在開幕當日以連線形式作了演講。高福認為,對病原體基因組的研究非常重要,並特別強調:


第一,新冠疫情是挑戰,此前科學家已預測到類似疫情的暴發。此前科學家就預測人類會遭遇冠病毒或流感病毒引發的(全球性)疫情,這次就是新冠病毒。新冠疫情是黑天鵝事件,我們都沒做好準備,但是科學們此前已經在呼籲要做好準備。


第二,合作很重要。今年1月8日時,包括CDC、中國醫學科學院等五六個小組就合作找到了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組,實現了非常快的數據分享。


第三,數據分享是關鍵。要戰勝像新冠這樣的重大挑戰,「基因組數據的分享是一切工作的開始,尤其是對病原體控制而言。


第四,疫苗是關鍵。有疫苗才能夠控制像這樣的一些造成公眾緊急事件的病毒傳染。通過疫苗——種牛痘,人類幾乎已經解決了天花。疫苗的製備、準備研發都非常重要。我們已以史無前例的速度,緊鑼密鼓地研發疫苗。


第五是團結。「政治家、科學家、學者們要做好合作的準備。沒有一個國家、沒有一個人能夠在像新冠疫情這樣的大挑戰面前獨善其身。」


高福最後強調,還是要尋找冠狀病毒和SARS病毒的中間宿主。人們現在認為中間宿主可能是蝙蝠或者果子狸等,但實際上還沒有在蝙蝠身上發現同樣的病毒,不同蝙蝠之間攜帶的病毒也有所不同。因此,還必須做更多的科學工作和數據分享。


此前,武漢病毒所石正麗團隊研究表明,新冠病毒來源指向蝙蝠[2]。本屆ICG大會上,石正麗也將做主題演講,歡迎和放大燈團隊一起緊跟議程,關注石正麗的演講。


與張文宏、石正麗、高福等人不同,在疫情期間,復旦大學附屬上海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張永振教授相對低調,受到公眾關注不多。張永振是首先測得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的人(也因此被《時代》周刊評為「2020年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3])


張永振團隊發現了多種新型RNA病毒(WhenZhou Virus、JingMenVirus等),已經證明這些病毒可感染人類。迄今為止,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ICTV)確定了病毒的14個目,其中就包括張教授團隊發現的3個目。


在「我們何時能像天氣預報那樣預測疫病爆發(When could we predict the the emergence of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like weather forecast?)的主題演講中,張永振表示,目前對病毒的了解還十分有限。同時披露了疫情初期,他的團隊參與新冠病毒(SARS-CoV-2)基因序列測定的細節。


復旦大學附屬上海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張永振教授

圖丨放大燈團隊攝


今年1月3日下午1點30分,自武漢採集的肺支氣管肺泡灌洗液被送往張教授所在的上海公共衛生中心所在的實驗室。


1月5日早上7時,這種SARS樣病毒的全基因組序列被破解


張永振教授和武漢中心醫院的同行討論後,得出了初步結論:這種病毒是類似於SARS的一種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病症比高致病性禽流感更嚴重;它會通過呼吸系統傳播


包含著這些判斷和控制措施建議的報告隨即被送往北京和上海有關部門。同日,張永振教授團隊向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NCBI)建立的DNA序列資料庫GenBank釋放了這種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序列。


張教授把這段經歷總結為:「常規科研,偶然發現。事關重大,立即上報。」


張永振團隊於1月5日完成新冠病毒測序,推測病毒可以通過呼吸系統傳播,並將結果上報有關部門

圖丨放大燈團隊 攝


此外,大會首日,許多專家都提及了基因組學的研究在於疫情防控、疾病治療乃至生育篩查等方面的重要性,這也正呼應了本次國際基因組學大會的主題:Omics & Global Health組學與人類健康)


本屆ICG大會將持續至10月30日,在接下來幾天,放大燈團隊將持續跟進和記錄石正麗、張文宏等人的演講。歡迎讀者們關注!

References

[1] 中國科學報:「搶發論文」?趙國屏院士:莫用隨意「推理」攻擊抗疫勇士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0/1/435282.shtm 

[2] Zhou, P., Yang, X., Wang, X. et al. A pneumonia outbreak associated with a new coronavirus of probable bat origin.  Nature579, 270–273 (2020).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012-7 

[3] Time: The 100 Most Influential People of 2020 
https://time.com/collection/100-most-influential-people-2020/5888191/zhang-yongzhen/



相關焦點

  • 隆回人什麼時候能打新冠疫苗?鍾南山:病毒出現環境傳人!
    「(新冠病毒)原來是人傳人,現在出現了一個新的課題,環境傳人。」 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 12月19日,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表示,新冠病毒的環境傳播是新出現的課題
  • 新冠環境傳人風險有多大?到底什麼是環境傳人
    鍾南山院士的一句話又在朋友圈裡面炸開了鍋,新冠病毒現階段出現了環境傳人的現象。此前國內的新冠病毒主要還是通過境外傳播,二是通過環境傳播,很多人不知道環境傳播是什麼,以為新冠病毒只能人傳人,那麼什麼是環境傳播呢?
  • 疫情|青島找到新冠病毒「物傳人」證據鏈;挪威發現新冠病毒新變種...
    1.青島找到新冠病毒「物傳人」證據鏈 今天,青島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青島市副市長欒新:青島此次疫情防控工作,在世界上首次找到了充分的證據鏈,證明新冠病毒可由物傳人、新冠病毒冷凍下可長期存活。目前,青島已要求落實「人物同查、人物同檢」。
  • 鍾南山稱新冠病毒環境傳人是新出現的課題!春節還能不能回家...
    「原來是人傳人,現在出現了一個新的課題,環境傳人。」12月19日,在出席2020金域醫學學術委員會專題研討會時,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表示,新冠病毒的環境傳播是新出現的課題,需要科學家尋找規律並研究預防措施。
  • 科學家發現新冠病毒近親|新冠病毒|蝙蝠|柬埔寨|-健康界
    與曾在本世紀初引發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SARS)疫情的冠狀病毒類似,新冠病毒可能同樣源於菊頭蝠屬蝙蝠,但同時也有證據表明,新冠病毒在感染人類之前可能寄宿在另一種動物體內。報導稱,尋找與新冠病毒相似的其他冠狀病毒有助於解開謎團,幫助我們理解新冠病毒是如何完成從蝙蝠到人類的跳躍,從而引發當前疫情的。有病毒學家告訴《自然·新聞與評論》記者,他們已經在柬埔寨發現了這樣的冠狀病毒。
  • 防人容易防物難:新冠"環境傳人"的風險究竟有多大?
    鍾南山在公開場合提出,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的新課題。環境傳人指的是什麼?如何實現?當下應當如何防控?近期,國內多地相繼出現散發疫情,除了報告新增病例外,不少進口冷鏈食品或外包裝表面也檢出核酸陽性。今天(12月19日),鍾南山在公開場合提出,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的新課題。環境傳人指的是什麼?如何實現?當下應當如何防控?
  • 首次發現!新冠病毒可能還潛伏在精液中
    自從新冠病毒疫情暴發以來,科學家對新冠病毒如何影響人體、如何人傳人的認識正在不斷深入。近幾個月,科學家們已經了解到這種病毒可以在一些表面存活3天,並且可以在微小的飛沫中停留約30分鐘,在人體的唾液、尿液和糞便中也已檢測到它的存在。
  • 新冠疫情再傳壞消息!鍾南山發出提醒:病毒出現環境傳人
    新冠持續下人們對這種強傳染性病毒的認識也越來越深,不過一直以來我們或許還是低估了新冠病毒的傳播能力。19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表示,新冠病毒的環境傳播是新出現的課題,需要科學家尋找規律並研究預防措施。
  • 吳尊友談新冠病毒環境傳人三條件,提示這一點
    針對「新冠病毒現『環境傳人』」的新課題,吳尊友表示,「環境傳人」又叫「物傳人」。目前在我國一般由進口物品引起,需同時滿足三個條件:①物品汙染比較嚴重;②在物體表面存活時間比較長,一般來說溫度越低,病毒存活的時間越長;③接觸汙染物品沒有採取適當的防護措施。
  • 原來是人傳人,現在出現環境傳人,今年春節還能回家嗎?多位專家做出...
    這讓很多人開始擔心元旦假期能否出行?今年春節還能回家嗎?據此,多位權威專家給出研判。鍾南山: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原來是人傳人,現在出現了一個新的課題,環境傳人。」12月19日,在出席2020金域醫學學術委員會專題研討會時,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表示,新冠病毒的環境傳播是新出現的課題,需要科學家尋找規律並研究預防措施。鍾南山表示,近段時間,國內一些地方出現了零星本土病例,國內疫情防控面臨兩大風險,一是外部因素影響,即境外輸入;二是新冠病毒通過環境進行傳播。
  • 引發歐洲混亂的英國新冠變異毒株如何發現的?對疫苗意味什麼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引發歐洲混亂的英國新冠變異毒株如何發現的?對疫苗意味什麼出現在英國的新冠病毒變異毒株B.1.1.7已在歐洲引發恐慌。截至12月22日,歐洲已有法國、比利時、荷蘭、義大利、波蘭、西班牙、土耳其、瑞士、希臘等十幾個國家宣布對英國實行全方位的入境禁令。
  • 科學家如何看待新冠病毒的來龍去脈
    哈佛大學全球健康研究所主任阿希什·賈哈博士表示,美國加州聖克拉拉縣兩名居民分別在2月初和中旬死於新冠病毒,死亡病例並沒有外出遠遊的經歷,更沒有去過中國,這就說明早在1月中旬,甚至更早,病毒就開始在加州社區傳播了。賈哈博士認為,美國有必要回溯1月甚至2019年12月的病例,搞清楚到底最早是什麼時候出現新冠病毒的。
  • 北京再現中風險地區 多地發緊急提醒 | 鍾南山:關注新冠「環境傳人...
    鍾南山:關注新冠病毒「環境傳人」 「(新冠病毒)原來是人傳人,現在出現了一個新的課題,環境傳人。」據南方日報消息,12月19日,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表示,新冠病毒的環境傳播是新出現的課題,需要科學家尋找規律並研究預防措施。鍾南山指出,國內疫情防控面臨兩大風險,一是境外輸入,二是新冠病毒通過環境進行傳播。「冷鏈外包裝的病毒會不會使人感染?病毒濃度達到多高會出現感染?病毒能夠存活多少天?這些新問題都需要我們找出規律,研究預防措施。」
  • 動物傳人開始…
    · 英國貓咪感染新冠 以往,人們談到新冠病毒,腦海裡浮現的都是「人傳人」的例子。 新冠只能人傳人嗎?人能不能傳動物呢?動物能不能傳人呢? 據目前的情況來看,都是可能的。
  • 北京大連出現本土新冠病毒病例,鍾南山:關注環境傳人,是疫情蔓延新...
    12月18日、19日,北京和大連相繼出現本土新冠病毒感染病例,鍾南山院士發言稱,新冠病毒的環境傳播是新出現的課題,需要科學家尋找規律並研究預防措施。
  • 鍾南山: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風險有多大?
    鍾南山: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新冠病毒)原來是人傳人,現在出現了一個新的課題,環境傳人。」12月19日,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表示,新冠病毒的環境傳播是新出現的課題,需要科學家尋找規律並研究預防措施。自7月起,全國各地本土散發疫情「烽火四起」,形勢複雜。
  • 【鍾南山: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根據南方日報12月19日消息,共和...
    文 / TIER2020-12-19 13:43:48來源:FX168 【鍾南山: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根據南方日報12月19日消息,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表示,新冠病毒的環境傳播是新出現的課題,需要科學家尋找規律並研究預防措施
  • 【新冠"環境傳人",風險有多大?】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12月19日...
    2020-12-20 08:11:43來源:FX168 【新冠環境傳人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12月19日表示,新冠病毒的環境傳播是新出現的課題,需要科學家尋找規律並研究預防措施。鍾南山院士稱,國內疫情防控面臨兩大風險,一是境外輸入,二是新冠病毒通過環境進行傳播。鍾南山說道:「新冠病毒原來是人傳人,現在出現了一個新的課題,環境傳人。」日前,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在全球疫情嚴峻的大環境下,如果零星病例發生,是常態化防控下的正常現象。
  • 科學家發現能完全中和新冠病毒的突破性藥物
    據外媒報導,來自匹茲堡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最近取得了一項科學突破,這項突破將可能有助於人們擺脫新冠大流行。具體來說,研究人員成功分離出了能完全中和新冠病毒的最小分子。 科學家們現在將利用這種分子來幫助製造一種用於人類的藥物(目前稱為Ab8),這種藥物可以完全摧毀導致COVID-19病毒並阻止它在人類體內複製。
  • 動物傳人開始
    Daily Mail:寵物貓成為英國首個確診感染新冠病毒的動物。· 英國貓咪感染新冠以往,人們談到新冠病毒,腦海裡浮現的都是「人傳人」的例子。新冠只能人傳人嗎?人能不能傳動物呢?動物能不能傳人呢?沒過幾天,另一家養殖場的員工出現相同症狀,檢測後發現,也是感染了新冠肺炎!而這兩家工廠相距1.5公裡,怎麼可能人傳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