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市衛生健康委通報,12月19日0時至24時,北京新增報告2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2月18日0時至24時,北京新增報告2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關聯病例。
12月19日新增病例詳情
確診病例1:某男,52歲,俄羅斯籍,從莫斯科乘坐國航CA590航班12月10日到達北京首都機場。海關進行健康篩查並做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經閉環管理送至集中隔離酒店。12月18日在隔離點進行核酸檢測為陽性,12月19日由120負壓救護車轉入地壇醫院。綜合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測和影像學檢查等結果,診斷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臨床分型為普通型。
確診病例2:某男,36歲,黑龍江籍,從巴基斯坦乘坐國航CA946航班12月18日到達北京首都機場。海關進行健康篩查並做核酸檢測,經閉環管理送至集中隔離酒店,12月19日海關報告核酸檢測結果陽性,由120負壓救護車轉入地壇醫院。綜合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測和影像學檢查等結果,診斷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臨床分型為輕型。
12月18日新增病例詳情
確診病例1:某女,48歲,河北籍,北京慶豐包子鋪酒仙橋店員工,為12月14日境外輸入確診病例密切接觸者,12月15日進行集中隔離醫學觀察並進行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12月17日再次進行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即由120負壓救護車轉入地壇醫院。綜合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測和影像學檢查等結果,12月18日診斷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臨床分型為輕型。
確診病例2:某女, 46歲,河北籍,與確診病例1同單位員工、同宿舍居住,為12月14日境外輸入確診病例密切接觸者,12月15日進行集中隔離醫學觀察並進行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12月18日再次進行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即由120負壓救護車轉入地壇醫院。綜合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測和影像學檢查等結果,當日診斷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臨床分型為普通型。
時隔152天後 北京再現中風險地區
自2020年12月19日起,朝陽區漢庭酒店大山子店(包括底商)被劃定為中風險地區,北京市其他區域風險等級不變。這是北京繼7月20日中風險地區清零152天之後,再現中風險地區。
北京市將針對疫情風險等級變化,及時強化各項防控措施。
一是對中風險地區及周邊小區居民開展症狀排查和核酸檢測;
二是對中風險地區及周邊進行環境核酸檢測;
三是全部關閉中風險地區底商,周邊集體單位、小區、服務業場所等嚴格出入登記、加強測溫驗碼;
四是周邊餐飲店、便利店、美容美髮、健身場館等場所限流,縮短或調整營業時間;
五是中風險地區人員原則上不得離京,如需離京必須持7天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出行時儘量不要乘坐公共運輸工具,並做好自我健康監測,出現異常症狀及時就診。
北京:
嚴格執行入境人員「14+7」醫學觀察措施
12月19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88場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主任、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徐和建介紹,要嚴格執行入境人員14+7醫學觀察措施,督促入境人員認真遵守防疫規定,如實申報健康狀況,有症狀及時報告,從嚴從快開展流調溯源,嚴格劃定密接範圍。
大連一地升級為中風險地區
12月18日0時至24時,大連市新增1例確診病例,將大連市金普新區先進街道金潤小區B區劃定為中風險地區,並實施相應管控措施。
病例詳情:
張某,女,48歲,無固定職業,現住金普新區先進街道金潤小區B區,系之前無症狀感染者張某的妻子,在集中隔離期間核酸檢測陽性,已轉入省新冠肺炎集中救治大連中心隔離治療,經臨床診斷為確診病例(普通型)。
全國多地提醒:
如非必要,近期不要前往中風險地區
針對北京、大連最新疫情情況,12月19日以來,全國多地疾控中心發布市民提醒:近期如非必要,不要前往中高風險地區。有中風險地區旅居史的人員需主動報備,並按要求進行核酸檢測,配合相關防控措施。
鍾南山:關注新冠病毒「環境傳人」
「(新冠病毒)原來是人傳人,現在出現了一個新的課題,環境傳人。」據南方日報消息,12月19日,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表示,新冠病毒的環境傳播是新出現的課題,需要科學家尋找規律並研究預防措施。
鍾南山指出,國內疫情防控面臨兩大風險,一是境外輸入,二是新冠病毒通過環境進行傳播。「冷鏈外包裝的病毒會不會使人感染?病毒濃度達到多高會出現感染?病毒能夠存活多少天?這些新問題都需要我們找出規律,研究預防措施。」
此前多地曾通報環境樣本檢出陽性
此前,多地疫情發布會上曾通報環境樣本檢出陽性的情況。
12月15日,北京市召開第185場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政府副區長朱晟介紹,12月14日,朝陽區疾控中心接報1例核酸檢測陽性患者,對所居住環境酒店採樣,共採集電梯、樓道、燈環境樣本30件,除了患者居住酒店環境樣本4件陽性之外,其餘均為陰性。18日,北京疫情發布會通報,新增一上述確診病例關聯病例,該患者居住場所位於12月14日確診病例所住的朝陽區漢庭酒店大山子店。北京市朝陽區副區長朱晟介紹,朝陽區發現該例關聯病例後,立刻採取相關措施,對漢庭酒店、員工宿舍和工作場所進行環境採樣,已經採集109件環境樣本,其中宿舍區21件樣本陽性,其餘88件均為陰性。
除北京外,12月12日晚9時,成都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通報,自12月7日發現本地病例後,在環境和食品採樣檢測中,成都全市累計採樣11737份,已完成檢測11678份,其中陽性15份,陽性樣本皆從病例使用過的物品、住家及周邊環境中檢出,其餘均為陰性。
此前,12月7日郫都區新增1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當日晚成都市召開發布會通報稱,患者盧某丈夫趙某某檢測結果也為陽性,四川省衛生健康委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領導小組疾病防控專家組組長、四川省衛生健康首席專家、主任醫師(流行病學專家)祝小平介紹,病例家的冰箱、門把手的核酸採樣檢測都為陽性,病毒來源正在核查中。
此外,11月20日0-24時,天津市新增5例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據央視新聞報導,天津市衛健委韓金燕處長接受《新聞1+1》採訪時介紹,11月20日天津市公布的核酸陽性人員中,楊某某和杜某某日常會接送孫女上下幼兒園。確診病例楊某某孫女所在幼兒園的環境表面出現了核酸檢測陽性樣本。
環境傳人指的是什麼?如何實現?當下應當如何防控?新京報記者連線我國參與一線防控的流行病領域專家,對此進行了釋疑。
01
「環境傳人」具體指什麼?
國家感染性疾病質量控制中心辦公室主任蔣榮猛介紹,「環境傳人」並不是新冠病毒新的傳播途徑,本質上就是物傳人。只要感染者汙染了周邊的環境、物品,健康人接觸後就可能被傳染。
四川省預防醫學會流行病學分會主任委員、流行病學教授欒榮生表示,在既往的呼吸道疾病中,既存在物傳人,也存在人傳人,其中人傳人是最主要的傳播方式。健康人群與患者面對面近距離接觸,吸入飛沫,從而感染病毒。
物傳人的風險較小。其傳播途徑是,患者排出帶有活病毒的飛沫、排洩物,汙染了周圍環境、物品,健康人觸碰到這些物表的病毒後,觸摸自己的口、鼻、眼,從而感染。
記者了解到,我國科研團隊曾證實新冠病毒可氣溶膠傳播,並從患者使用過的衛生間空氣裡發現了新冠病毒。相比飛沫大顆粒,氣溶膠體積更小,容易漂浮和停留在空間中,傳播距離也更廣。欒榮生表示,氣溶膠傳播往往是在特殊的、較封閉的空間中產生,如醫院,並不是開放的公共場所中新冠病毒傳播的主要途徑。
02
「環境傳人」對防控形勢有何影響?
蔣榮猛分析,之所以點出環境傳人的問題,是由於近期國內多地出現散發病例,而對感染源的追溯並未完全明確,因此考慮到環境帶來的風險。此外,世界範圍疫情的蔓延,也給我國疫情防控帶來壓力。
欒榮生介紹,既往的傳染病防控關注的環境傳人,主要是近距離,如某一地區出現病例後,該病例接觸過的周圍環境,如住所、醫院病房等。記者從北京疾控部門工作人員了解到,發現新增病例後,會對其居住環境進行核酸檢測與後續的消殺。而當下,更值得注意的則是遠程傳播。
「進口物品數量太大,種類繁多,監測和消毒很難全部覆蓋,防控起來比較麻煩。」蔣榮猛表示,我國當前疫情較為穩定,沒有大規模的本土疫情,新冠病毒在境內的傳播基本被阻斷。但世界範圍內疫情仍在流行,由於感染者群體龐大,很多人放棄了核酸檢測,繼續在社會上流動、工作,進口物品也因此被感染者汙染。秋冬季是呼吸系統疾病高發季,讓新冠病毒的傳播更加容易。
在全球經濟貿易頻繁的背景下,人員和貨物的往來仍在繼續。人員的管控相對清晰,物品則漂洋過海,病毒可能在冷鏈低溫環境下存活、抵達國內。當國內工人接觸物表病毒時,就可能被感染。
欒榮生介紹,我國既往從外包裝上分離出活病毒的研究表明,新冠病毒物傳人的傳播風險的確存在。此外,我國邊境線漫長,陸路輸入的防控也相對困難。
「並不是說環境傳人的風險很大。實際上,現在從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上檢出陽性的概率非常低。但防人相對容易,防物相對困難一些。」欒榮生說,從目前國內出現的病例來看,與進口貨物相關的傳播,多發生在冷鏈工人等特定職業,並不是物品進入市場後,在普通市民中造成流行。
03
如何應對這一新挑戰?
欒榮生認為,應對「環境傳人」,首先應從關口檢疫入手。當進口冷鏈貨物入境,海關和市場監管局要作為主管部門把好關,檢疫、消毒,對於多次查出陽性的進口冷鏈貨物,應當有熔斷機制,不再進口。
記者了解到,10月以來,我國已多次就冷鏈食品防控出臺規定。
在《關於進一步做好冷鏈食品追溯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建立和完善由國家級平臺、省級平臺和企業級平臺組成的冷鏈食品追溯管理系統,實現重點冷鏈食品從海關進口查驗到貯存分銷、生產加工、批發零售、餐飲服務全鏈條信息化追溯。
《關於印發進口冷鏈食品預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的通知》則提出,海關部門應當負責按規定開展進口冷鏈食品新冠病毒監測檢測,組織指導進口冷鏈食品進口商、海關查驗場所經營單位做好口岸環節被抽中的進口冷鏈食品貨櫃內壁和貨物外包裝的預防性全面消毒處理工作等。
他還提到,疫苗是和疫情賽跑的有效手段。隨著新冠疫苗在美國、英國開打,隨之傳來的不良反應報導引發公眾對安全性的擔憂。他表示,大部分不良反應是輕微的、一過性的,比較嚴重的個例還不能斷定與疫苗有直接關係,其發生率和平常人群的發生率差不多,可能不打疫苗也會發生。一旦疫苗普及,免疫屏障建立,疫情傳播的風險會大大降低。
蔣榮猛則認為,普通市民不必太過焦慮。病毒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長久以來,人類一直在與病毒共存中延續。面對新冠,重要的是保護好老年人、基礎疾病患者等高危人群。現有的自我防護手段,如戴口罩、手衛生、勤洗手、減少聚集等,就能以低成本取得很好的效果。
目前,全國共有16個中風險地區
截至12月19日15時,全國共有中風險等級地區16個,無高風險地區。中風險地區如下:
北京(1個)
朝陽區酒仙橋接到漢庭酒店大山子店(包括底商)
內蒙古自治區(3個)
呼倫貝爾市扎賚諾爾區第三街道辦事處
呼倫貝爾市扎賚諾爾區第四街道辦事處
滿洲裡市北區街道辦事處
遼寧省(1個)
大連市金州區先進街道金潤小區B區
黑龍江(4個)
綏芬河市青雲小區
綏芬河市海融富華苑小區
綏芬河市機務段鐵路綜合樓
東寧市中心社區
四川省(6個)
成都市成華區崔家店華都雲景臺小區(包括底層商鋪)
成都市郫都區郫筒街道太平村
成都市郫都區唐昌鎮永安村8組
成都市郫都區郫筒街道菠蘿社區中鐵奧維爾二期及三期
成都市郫都區犀浦街道犀池社區二組
成都市郫都區三道堰鎮八步橋社區八組安置點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1個)
吐魯番市高昌區紅盾小區
張伯禮:
12月中旬到明年1月底仍屬高危時段
進入冬季以來,國內疫情出現了多點零星散發的情況。如何看待近期疫情出現零星散發的情況?春節臨近,人們能否安心回鄉過年?在今日(17日)舉行的2020中國·海口中醫藥產教融合國際發展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對相關問題一一解答。
張伯禮院士認為,近期我國出現了多點零星散發病例,但一旦發現就能夠很快控制,很少傳到三代,證明我國對於疫情防控的經驗和做法是行之有效的。
張伯禮院士提醒,進入寒冷冬季,今年12月中旬到明年1月底仍屬高危時段,仍需高度警惕和預防。對此,張伯禮院士也從三個方面給出了建議。
第一,堅持過去行之有效的一些方法。例如少聚集、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風,以前的經驗證明了這些方法是有很好防控作用的,希望大家能夠堅持,到明年春暖花開的時候,情況就會大大改善,所以這段時間一定要慎終如始。
第二,希望各個有關部門能夠提前安排好今年春節返程休假時間,提前做好預案。有需要回家過年的人,可以安排提前放假,不要都趕到春運高峰那幾天放假,可以不回家的暫時就先不要回,如此既避免擁擠,也避免了可能存在的交叉感染問題。
第三,醫療衛生部門要隨時做好準備,不能掉以輕心。發熱門診也好,隔離病房也好,各種的人和物的準備,依然不能懈怠,一旦發現個別零星散發病例,就能在第一時間把病毒阻斷,不讓病毒發展。
張伯禮院士表示,今年不會再出現像年初武漢那樣的疫情,大家儘管放心,過一個祥和的、快樂的春節,這個一定能夠達到 。
原標題:《北京再現中風險地區 多地發緊急提醒 | 鍾南山:關注新冠「環境傳人」 [附全國中風險地區名單]》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