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慄晟皓
行走在日照的海岸線,萬平口景區南側的海龍灣海域風景秀美,隨手一拍都是刷爆朋友圈的「港口藍」,未來這裡將是日照的「黃金風景線」。
通過實施國內首例退港還海工程、東煤南移、礦石南遷和疏港鐵路工程建設,山東港口日照港將煤炭、礦石作業產能轉移到遠離市區10公裡外的南作業區。騰退的2000多畝陸域將形成休閒度假、金融貿易、國際郵輪、人文居住「四大片區」,推進城市景觀岸線與港口生產岸線協調發展。
風起海上,業聚港城。一條時間軸串起了山東港口日照港聚焦陸海聯動和重點項目攻堅的強勁動力。4月,日照市出臺《港城融合發展攻堅行動實施方案》,推動新一輪港城融合發展;6月,「建設世界一流海洋強港」寫入日照市《政府工作報告》,「抓好嵐山港疏港高速和疏港鐵路」「聚力打造北方能源樞紐」等成為日照市重點工作;7月,日照市與山東省港口集團港城融合項目舉行集中開工儀式……
在石臼港區南作業區,智慧綠色大宗散貨作業區項目正式啟動。山東港口日照港通過實施東煤南移及流程化改造等重大工程,從根本上提升大宗散貨作業水平,計劃到2022年實現南區517萬平方米陸域散貨作業的流程化、無人化、智能化,年作業能力將達1億噸。聚焦「散改集」,山東港口日照港新開通鐵路班列7條,推動鐵礦石、鋁礬土、焦炭、散糧等貨物通過鐵路敞頂箱發運,「散改集」箱量同比大幅增長。
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港城融合發展大局,今年山東港口日照港計劃投資2億元,分期建設總長度近1.2萬米的擋風抑塵牆並引進山東港口首臺智能高炮複合作業抑塵車。1月-10月,日照港港界PM10濃度同比改善25%,超額完成了日照市下達的PM10同比改善18%的攻堅任務和每月考核限值,港區總綠化面積達到62萬平方米。
立足內貿貨櫃的現實狀況和業務特點,山東港口日照港堅持「小投資、大智慧」,應用人工智慧、大數據處理、5G等先進技術,將智慧基因植入港口建設之中。
隨著吞吐量不斷攀升,山東港口日照港65臺門機的接卸任務日趨繁重。嵐山公司發揚「連鋼創新團隊」精神,緊盯港口技術發展趨勢,提出應用永磁直驅技術,聯合武漢理工大學、南京港機海西重機、江西工埠等國內頂尖的起重機科研和製造單位成立課題專班,經過一年多的論證和試用後,於近日正式投入使用。
據山東港口日照港嵐山公司副總經理李正君介紹,永磁直驅港口門機取消了減速機、聯軸器傳動軸、輪式制動器等傳動設備,同步配備設備運行動態監測和自診斷系統,實現數據實時檢測、實時存儲及故障報警。設備投用後,起升系統的裝機容量由400千瓦降為280千瓦,降低了30%,單噸能耗下降16%,單臺門機年節約電費10萬元以上,實現了門機作業節能、綠色、智慧。
與此同時,在石臼港區的貨櫃自動化堆場裡,10餘臺自動化軌道吊來回穿梭,這是國內首個平行於海岸線建設的雙懸臂自動化堆場。投產一年多來,自動化堆場與傳統堆場實現融合共用,外集卡在港停時不到傳統堆場的1/3,單人單班操作量是傳統堆場單人作業量的5倍,人員節省70%。
8月份,貨櫃自動化堆場三期工程的16臺自動化軌道吊和岸橋陸續進入安裝環節,該項目投產後,不僅提高智能化作業工作效率,也將進一步優化員工工作環境。
「自動化堆場的建設,將軌道吊操作人員從門機上轉移到室內,1人可以同時監控多臺機器,在改善員工工作環境的同時,實現了貨櫃接卸效率的大幅提升。一年來共刷新作業紀錄40餘次,單機最高作業效率達到每小時35自然箱。」山東港口日照港集發公司設備保障部副經理胡繼龍介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