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被他射瞎一隻眼?!千古一帝,為何成為別人眼中的蠢蛋?

2020-12-26 歷史裡的女人

唐太宗李世民雖不是完人,卻也稱得上千古一帝,可有人並不這麼看。

如果有人說他是一個蠢笨又奸詐的庸君,更被人射瞎一隻眼睛,你會作何感想?這樣的李世民,出現在一部長達100集的歷史巨作《淵蓋蘇文》中,劇中李世民以反面形象出現,實在讓人大跌眼鏡。

李世民和淵蓋蘇文,治國能力誰更勝一籌?

《淵蓋蘇文》是韓國製作的史劇,講的是高句麗國家的君王淵蓋蘇文。劇中,淵蓋蘇文猶如一個蓋世英雄,不僅保衛了高句麗政權,還把李世民打回了家,射瞎了他一隻眼睛。

在《朝鮮上古史》中,淵蓋蘇文摧毀了唐朝想滅掉高句麗的企圖,許多人認為他是民族英雄,但在中國史料中,他又是一個殘暴弒君的鐵腕統治者。實際上,自古英雄豪傑都有爭議,淵蓋蘇文是典型的爭議人物。

在《資治通鑑》等史料中,每一次淵蓋蘇文出現,都伴隨著殘暴和血腥。

比如,淵蓋蘇文剛一出場,就是一個弒君奪權的亂臣賊子。貞觀十六年(642年),時任東部總督的淵蓋蘇文殺了國王高建武,擁立高建武的侄子高藏繼位,然後一手把持軍政大權,成了高麗王國的實際統治者。

又比如,淵蓋蘇文長相兇猛,氣場逼人。他「狀貌雄偉,意氣豪逸,身佩五刀,左右莫敢仰視」,一個身上常年掛著五把大刀、滿臉橫肉的強壯勇士形象躍然紙上,讓人沒見真容就已經感受到了令人畏懼的氣勢。

再比如,淵蓋蘇文咄咄逼人,藐視一切。凡是他上下馬的時候,左右大臣和武將,甭管官階多高,必須趴在地上當他的下馬石;每逢出門,他的儀仗隊離老遠就要驅趕行人,就算是碰上狹窄的山路,不管兩邊是懸崖峭壁還是萬丈深淵,路人都得閉著眼睛往下跳!

這樣一個囂張跋扈的人當君主,不論朝臣還是百姓,恐怕還真是苦不堪言!因此當淵蓋蘇文去世後,高句麗爆發了嚴重的內鬥,相比李世民開創的唐朝盛世,淵蓋蘇文只能說靠高壓殘暴維持高句麗表面的和平罷了。

李世民和淵蓋蘇文,軍事能力誰更勝一籌?

李世民徵討高句麗時,確實輸了,那麼這就能證明淵蓋蘇文能力更強嗎?很遺憾的是,李世民和淵蓋蘇文並沒有正面交鋒,但從細節不難看出,淵蓋蘇文不一定能力更強。

實際上,李世民敗給的是時間。高句麗地處東北嚴寒地區,生長在南方的唐軍只能在冬季來臨前,迅速打下平壤。其實唐軍已經接連攻破高句麗多個城池,到了平壤大門安市城(遼寧安市)才停滯不前。

安市城的城主與淵蓋蘇文不和,淵蓋蘇文篡位後,安市城也幾乎成了獨立城池,不受淵蓋蘇文調度指揮,淵蓋蘇文當然生氣,派兵去攻打,但每次都無法得勝,只能慘敗而歸,讓他繼續當城主。

但是這個城主卻在唐軍侵襲時,沒有因為和淵蓋蘇文政治立場不同而開門投降,反而發誓與安市城共存亡,這一點也確實令人欽佩。李世民撤軍時,還特意賞賜他一百匹布,嘉勉他為國奮不顧身的壯舉。

不過,要不是氣候轉冷,糧食又將盡,李世民攻破安市城,只是早晚的事。而作為一國之君淵蓋蘇文,多年不能解決這個「釘子戶」,也小小的印證了他的作戰指揮能力不如李世民。

李世民真的被淵蓋蘇文射瞎了眼睛嗎?

李世民班師回朝途中,遇到了泥沼,但這難不倒唐軍,他們動用了一萬人填平了泥沼,順利通過。不過,還是有一些士兵因為受凍而死,而李世民也在回程途中得了病癰,以至於不得不在并州修養幾個月才回到長安。

回到京師之後,李世民也一度不振,甚至將政事交給太子李治處理。因此一些歷史學者認為李世民在攻安市城時受了傷,但具體是什麼傷,說法不一。雖然有人在18世紀以後的詩文、筆記小說中,聲稱李世民眼部受到了箭傷,不過這種說法並無根據

結語

高句麗能夠擊退隋唐多次入侵,不難看出他們的軍隊素質確實不低,但一切論調都必須要尊重史實。更別提在史劇《淵蓋蘇文》中,隋煬帝身後的屏風竟出現《沁園春·雪》,實在貽笑大方。如此不夠嚴謹,這位淵蓋蘇文,也多半是過度英雄主義的形象了。

相關焦點

  • 歷史上誰才是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篇
    誰才是歷史上的」千古一帝」?眾說紛紜,見仁見智。筆者認為評論一個皇帝的歷史地位,主要看兩方面。第一,是在當時歷史環境下的功業。第二,是對後世至今的影響。還有兩個切忌。第一,切忌開天眼,用上帝視角,站在21世紀的角度去看待歷史問題。第二,切忌用小格局的道德眼光去揣摩帝王之術。基於以上的準則,我會陸續介紹筆者心中的千古一帝候選人。
  • 「唐太宗被高句麗將軍射瞎了一隻眼」?這段子究竟是誰編的?
    雖然根據現有的史料表明,唐太宗在戰敗之後確實曾經在撤退的途中染上重病或者負了傷,而且從此後身體愈發的不好,但是那個被近代朝韓民族主義者們津津樂道的在安市城被高句麗守將射瞎一隻眼就是徹頭徹尾的小說家言了。唐太宗徵討高句麗的過程大概是如下過程:貞觀十九年(645A.D.)二月,唐太宗以高句麗莫離支泉蓋蘇文弒主虐民為由,親率十萬人馬弔民伐罪,攻打高句麗。
  • 唐太宗徵高句麗時,不僅被俘跪地求和,而且還有一隻眼睛被射瞎?
    不過前兩年有幾部韓劇,曾經講過唐太宗徵伐高句麗的故事,在韓劇中,唐太宗李世民不僅被高句麗大將射瞎一隻眼睛,還跪地求饒,割地求和。那麼唐太宗真的有如此不堪嗎?高句麗真的是歷史上的韓國嗎?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時,可謂政通人和,德高望重。卻不曾聽說出徵高句麗時被俘,又跪地求和,此言必不是空穴來風,其來龍去脈是如何有待商榷。
  • 千古一帝的大格局:李世民為何立了軟弱可欺的李治為帝
    唐太宗李世民,可以說是浪漫大唐的締造者與奠基者。在他的統治之下,百姓安居,四海昇平。 李世民的一生,徵服過海內外,威風凜凜,卻在晚年立儲問題上,白了頭髮。 皇權的絕對性決定了李世民只能選擇一個兒子,同時必須捨棄其他,也註定了奪嫡之戰的流血結局。
  • 唐皇李世民,千古一帝的陵墓是否真的被盜過?
    有道是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這四位「千古一帝」生前功業赫赫,死後也是隆重奢華,他們四人的陵墓,那是一個比一個壯觀。後來李世民見此地風水甚佳,便決定將此處也作為自己的歸宿之地,等他駕崩後與皇后合葬,隨後他下令大規模修建陵墓。按照唐太宗最初的想法,雖然自己已經看淡生死,也提倡薄葬,但自己好歹是個千古一帝,所以自己的陵墓起碼要像漢高祖劉邦的長陵那樣越大越好,裡面陪葬也要越多越好,不然豈不是給大唐丟臉。
  • 李世民如此寫詩讚美一個臣子,不愧是千古一帝,果然不凡
    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特別有雄才大略的一代明君,在他的努力下,大唐迎來了貞觀之治,成了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當然,李世民再厲害,也需要有一群和他同樣肯幹事的臣子,房玄齡就是李世民屬下一位肯幹事的能臣。
  • 小鳥依人竟是形容李世民與某大臣的關係,為何如此重口
    李世民說的是褚遂良學問好,性情堅毅剛直,為人忠誠,因此他跟皇帝我本人非常親近,兩人之間相互依靠猶如飛鳥依人一樣,我對他相當憐愛。 雖然「玄武門之變」褚遂良並未參與,但是在其後關於這場政變應該如何記錄進史書,負責記錄皇帝起居錄的褚遂良與李世民之間發生過一次「良性互動」,褚遂良同意打破舊制,同意李世民可以觀看並修改自己的起居錄,從而篡改了大唐的早期歷史記錄,為李世民建立了一個「千古一帝」的完美形象。
  • 他是唐朝名將,在戰場上被敵軍亂箭射死,李世民卻大罵:咎由自取
    而唐朝之所以能夠獲得如此盛世,與很多人的努力都密切相關,比如皇帝李世民,比如大將郭孝恪。但是奇怪的是,李世民卻好像不大喜歡郭孝恪,甚至在他戰死沙場的時候說出「咎由自取」的言論,這是為何呢?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郭孝恪的個人經歷,郭孝恪是唐朝初年的將領,許州陽翟(今河南禹州)人。年少時有不同尋常的志向,但是父親與兄長都不太喜歡他,都以為他是無賴。
  • 玄武門之變,李元吉三箭沒能射死李世民,被李世民一箭封喉?
    在玄武門的變化中,李元吉看到了李世民。那時候就知道情況並不美妙。馬上對李世民射了三個箭。結果被李世民反擊一箭斃命,每次我們看到這一段的時候,相信大家都會有很多疑問。為什麼李建成想殺李世民,最後卻是李元吉動手呢?為何武功高強的李元吉三箭殺不了李世民,卻被李世民一箭擊敗呢?
  • 唐太宗為什麼被稱為千古一帝,他如何與眾不同
    所謂的千古一帝,必定是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皇帝,是為中國歷史上做出過很大貢獻的皇帝。唐太宗被稱為千古一帝,他如何與眾不同呢?唐太宗提出一個命題:為什麼近代以來的皇帝不如古代?從東漢末年到隋朝統一,幾百年的長期分裂,讓人們變得急功近利,過度追求權力和拳頭,而沒有形成統一的仁心。唐太宗提出這個命題,是為了找到社會的病根,從而做到治病救社會。
  • 隋煬帝三徵高句麗而亡國,李世民同樣兵敗,為何卻被尊為千古一帝
    因此,也常有人對楊廣的國破身死、身敗名裂深感惋惜,並以為同樣是親徵高句麗,未獲成功,憑什麼唐太宗李世民就是被萬世傳頌的「千古一帝」,楊廣卻成了昏君暴君典範?其實,楊廣和李世民相比,說到戰術指揮能力,正是他最弱的一項。
  • 不殺功臣的皇帝,史上僅有三位,最終都成為了千古一帝!
    開國皇帝殺功臣,目的也很簡單,就是那些功勳卓越的大臣們功高蓋主。 第二位就是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的皇位是從哥哥李建成手裡奪來的。
  • 為什麼李元吉三箭沒射死李世民,李世民卻能一箭射死李建成
    隨後李建成與李元吉用重金賄賂秦王府將領尉遲敬德,企圖拉攏他,但是尉遲敬德拒絕,並將太子交給的書信請李世民過目,表示忠心,但是尉遲敬德這種不配合的態度,讓李建成等人加緊對尉遲敬德的迫害,先是李元吉派殺手刺殺尉遲敬德,但是沒有得逞,之後李建成在李淵面前誣告尉遲恭,尉遲恭被下獄審查,準備殺掉,但是由於李世民的力保,這才保住尉遲恭。
  • 被稱為千古一帝的五位皇帝,個個雄才大略,康熙只能進備選行列
    這些皇帝有的勤勞節儉,卻默默無名,如道光帝;有的昏庸殘暴,留下了千古罵名,如秦二世;也有許多兒童皇帝,往往成為權臣的傀儡,如漢殤帝。但也有一部分皇帝因為自身過硬的實力,成就了一番功績,為中國歷史的發展進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被後世歷代人所景仰,譽為「千古一帝」。小編今天要帶大家盤點的就是被後世譽為「千古一帝」的五位皇帝。
  • 秦瓊勇猛無雙,為何李世民剛登基他就病了?看尉遲恭的下場就懂了
    他的這套說辭確實有一定道理,但是和他一同作戰的尉遲恭同樣也殺敵無數,可是為什麼尉遲恭卻沒有謊稱自己生病了,其實他之所以說自己病和與他有很大的關係,他也是看到了尉遲恭之後的下場,才這樣說自己病了的,他在秦朝是數一數二的大臣,而且單槍匹馬入敵營之中能全身而退,李淵也相當愛護秦瓊。
  • 李世民一箭射不中,李建成逃脫,玄武門之變結果如何?
    誰知,秦王李世民已經帶著十餘位「凌煙閣勳臣」在玄武門等候多時,李建成、李元吉走到臨湖殿,發現情況有點不對勁,便往回走,準備回府邸。此時,李世民走出來,向兩人打招呼,李元吉心虛,直接射李世民三箭。也許是過於緊張,李元吉居然沒有射中,李世民則不客氣,直接彎弓射箭,一箭射死了李建成。
  • 李元吉最喜射獵,為何玄武門之變三箭射不死李世民?有三大疑點
    《新唐書·高祖諸子列傳》記載:「建成、元吉至臨湖殿,覺變,遽反走,秦王隨呼之,元吉引弓欲射,不能彀者三。秦王射建成即死,元吉中矢走,敬德追殺之。」意思是說,李世民準備發動政變的時候,李建成和李元吉到來,察覺到不對之後,他們立馬撥轉馬頭離開,李世民在後面試圖喊住他們,結果李元吉彎弓搭箭,一連朝李世民射了三箭,只因他沒能把弓拉滿,李世民才沒被射殺。
  • 32歲唐太宗李世民為何納63歲隋煬帝皇后為妃?原因有4點
    唐太宗被世人譽為千古一帝,只有極少數皇帝能夠與唐太宗李世民相媲美。這是毋庸置疑的,「貞觀之治」的盛世繁華就是明證。
  • 李元吉箭術高強,玄武門之變時,為何連射三箭都射不中李世民?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在玄武門之變發生的時候,李元吉曾經想要射擊李世民,但是他連續拉了三次弓箭都沒有射中。但是「再三不彀」真的是李元吉的真實水平嗎?「再三不彀」背後的真實情況又是如何呢?要知道,李元吉完全是有射擊的天賦和實力的。李元吉出生於603年,是竇太后的親生兒子。
  • 我國歷史上共出了494位皇帝,但稱得上「千古一帝」的,只有這3人
    而在這麼龐大的數字裡面,中國能夠單獨被拎出來,稱之為是千古一帝的三位皇帝,大家會想到誰呢?可能這三位必須得榜上有名。第一位秦始皇嬴政,統一了六國,開闢了皇帝制度,並且首度將法家思想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對後期的依法治國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