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雖不是完人,卻也稱得上千古一帝,可有人並不這麼看。
如果有人說他是一個蠢笨又奸詐的庸君,更被人射瞎一隻眼睛,你會作何感想?這樣的李世民,出現在一部長達100集的歷史巨作《淵蓋蘇文》中,劇中李世民以反面形象出現,實在讓人大跌眼鏡。
李世民和淵蓋蘇文,治國能力誰更勝一籌?
《淵蓋蘇文》是韓國製作的史劇,講的是高句麗國家的君王淵蓋蘇文。劇中,淵蓋蘇文猶如一個蓋世英雄,不僅保衛了高句麗政權,還把李世民打回了家,射瞎了他一隻眼睛。
在《朝鮮上古史》中,淵蓋蘇文摧毀了唐朝想滅掉高句麗的企圖,許多人認為他是民族英雄,但在中國史料中,他又是一個殘暴弒君的鐵腕統治者。實際上,自古英雄豪傑都有爭議,淵蓋蘇文是典型的爭議人物。
在《資治通鑑》等史料中,每一次淵蓋蘇文出現,都伴隨著殘暴和血腥。
比如,淵蓋蘇文剛一出場,就是一個弒君奪權的亂臣賊子。貞觀十六年(642年),時任東部總督的淵蓋蘇文殺了國王高建武,擁立高建武的侄子高藏繼位,然後一手把持軍政大權,成了高麗王國的實際統治者。
又比如,淵蓋蘇文長相兇猛,氣場逼人。他「狀貌雄偉,意氣豪逸,身佩五刀,左右莫敢仰視」,一個身上常年掛著五把大刀、滿臉橫肉的強壯勇士形象躍然紙上,讓人沒見真容就已經感受到了令人畏懼的氣勢。
再比如,淵蓋蘇文咄咄逼人,藐視一切。凡是他上下馬的時候,左右大臣和武將,甭管官階多高,必須趴在地上當他的下馬石;每逢出門,他的儀仗隊離老遠就要驅趕行人,就算是碰上狹窄的山路,不管兩邊是懸崖峭壁還是萬丈深淵,路人都得閉著眼睛往下跳!
這樣一個囂張跋扈的人當君主,不論朝臣還是百姓,恐怕還真是苦不堪言!因此當淵蓋蘇文去世後,高句麗爆發了嚴重的內鬥,相比李世民開創的唐朝盛世,淵蓋蘇文只能說靠高壓殘暴維持高句麗表面的和平罷了。
李世民和淵蓋蘇文,軍事能力誰更勝一籌?
李世民徵討高句麗時,確實輸了,那麼這就能證明淵蓋蘇文能力更強嗎?很遺憾的是,李世民和淵蓋蘇文並沒有正面交鋒,但從細節不難看出,淵蓋蘇文不一定能力更強。
實際上,李世民敗給的是時間。高句麗地處東北嚴寒地區,生長在南方的唐軍只能在冬季來臨前,迅速打下平壤。其實唐軍已經接連攻破高句麗多個城池,到了平壤大門安市城(遼寧安市)才停滯不前。
安市城的城主與淵蓋蘇文不和,淵蓋蘇文篡位後,安市城也幾乎成了獨立城池,不受淵蓋蘇文調度指揮,淵蓋蘇文當然生氣,派兵去攻打,但每次都無法得勝,只能慘敗而歸,讓他繼續當城主。
但是這個城主卻在唐軍侵襲時,沒有因為和淵蓋蘇文政治立場不同而開門投降,反而發誓與安市城共存亡,這一點也確實令人欽佩。李世民撤軍時,還特意賞賜他一百匹布,嘉勉他為國奮不顧身的壯舉。
不過,要不是氣候轉冷,糧食又將盡,李世民攻破安市城,只是早晚的事。而作為一國之君淵蓋蘇文,多年不能解決這個「釘子戶」,也小小的印證了他的作戰指揮能力不如李世民。
李世民真的被淵蓋蘇文射瞎了眼睛嗎?
李世民班師回朝途中,遇到了泥沼,但這難不倒唐軍,他們動用了一萬人填平了泥沼,順利通過。不過,還是有一些士兵因為受凍而死,而李世民也在回程途中得了病癰,以至於不得不在并州修養幾個月才回到長安。
回到京師之後,李世民也一度不振,甚至將政事交給太子李治處理。因此一些歷史學者認為李世民在攻安市城時受了傷,但具體是什麼傷,說法不一。雖然有人在18世紀以後的詩文、筆記小說中,聲稱李世民眼部受到了箭傷,不過這種說法並無根據。
結語
高句麗能夠擊退隋唐多次入侵,不難看出他們的軍隊素質確實不低,但一切論調都必須要尊重史實。更別提在史劇《淵蓋蘇文》中,隋煬帝身後的屏風竟出現《沁園春·雪》,實在貽笑大方。如此不夠嚴謹,這位淵蓋蘇文,也多半是過度英雄主義的形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