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誰才是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篇

2020-12-10 騰訊網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誰才是歷史上的」千古一帝」?眾說紛紜,見仁見智。筆者認為評論一個皇帝的歷史地位,主要看兩方面。第一,是在當時歷史環境下的功業。第二,是對後世至今的影響。還有兩個切忌。第一,切忌開天眼,用上帝視角,站在21世紀的角度去看待歷史問題。第二,切忌用小格局的道德眼光去揣摩帝王之術。基於以上的準則,我會陸續介紹筆者心中的千古一帝候選人。

唐太宗李世民篇

一、生平簡述

李世民(598—649年),隴西狄道(今甘肅省臨洮縣)人。唐朝第二位皇帝(626—649年在位),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

李世民聰明果斷,擅長騎射。少年從軍,曾往雁門關解救隋煬帝。首倡晉陽起兵,拜右領軍大都督,受封敦煌郡公,領兵攻破長安,拜尚書令、光祿大夫,受封秦國公、趙國公。唐朝建立後,領兵平定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劉黑闥等割據勢力,為唐朝的建立與統一立下赫赫戰功,拜天策上將,封秦王。設立文學館,籠絡四方人才。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日(626年7月2日),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隱太子李建成和巢剌王李元吉,冊立為皇太子。八月初九日,唐高祖李淵退位,李世民即皇帝位,年號貞觀。在位初期,聽取群臣意見,虛心納諫。對內文治天下,厲行節約,勸課農桑,實現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貞觀之治」。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徵服高昌、龜茲和吐谷渾,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與北方地區各民族融洽相處,獲得尊號「天可汗」,為唐朝後來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重要基礎。

貞觀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駕崩於含風殿,享年五十二歲,在位二十三年,廟號太宗,諡號文皇帝(後加諡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葬於昭陵。

二、主要功績

1.南徵北戰。李世民的很多功績都體現在軍功上。自武德元年(618年)起,李世民親自參與四場大戰役。第一,擊破薛舉,淺水原之戰平定隴西薛仁杲(薛舉之子),剷除了唐朝來自西方的威脅。第二,擊敗宋金剛、劉武周,收復並、汾失地,鞏固唐朝的北方。第三,虎牢之戰,一舉殲滅河南王世充和河北竇建德,使唐朝取得了華北的統治權。第四,重創竇建德餘部劉黑闥和山東的徐圓朗。

2.貞觀之治。李世民以亡隋為戒,自我克制欲望,囑咐臣下莫恐上不悅而停止進諫,勵精圖治。在政治上,既往不咎,知人善任,從諫如流,整飭吏治。在經濟上,薄賦尚儉,為政謹慎。文化上亦致力復興文教,令隋末動蕩之局得以穩定下來。至唐高宗永徽三年,人口達到三百八十萬戶。

3.徵討四方。在對外軍事上,李世民多次對外用兵,先後平定突厥、薜延陀、回紇、高昌、焉耆、龜茲、吐谷渾等,由是唐朝聲威遠播,四方賓服。因此被西域諸國尊為「天可汗」。

4.民族政策。唐朝是一個多民族國家,這個始於唐太宗李世民的認識和思想。他說,「王者視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內,皆朕赤子。」李世民有處理好民族關係和中外關係的仁和寬厚的胸懷。在這種思想和胸襟指導下,貞觀時期推行了十分開明友善的民族關係和中外關係政策。

三、後世影響

1.從諫如流。李世民留給後世最大的閃光,並不是軍功,而是耳熟能詳的納諫。他以隋煬帝拒諫亡國為戒,即位後盡力求言。他把諫官的權力擴大,又鼓勵群臣批評他的決策和風格。其中魏徵(徵)廷諫了200多次,在朝堂上直陳皇帝的過失,在早朝時多次發生了使李世民尷尬、下不了臺的狀況。又如王圭、馬周、孫伏伽、褚遂良皆以極諫知名。晚年的李世民因國富民強,納諫的氣度不如初期,偶爾也發生誤殺大臣的遺憾,但是大致上仍克制、保有納言的風範。後世王朝的君臣,無不以唐太宗的納諫如流和魏徵的直諫作為自己的榜樣。

2.天可汗的「威儀」。這裡的威儀是褒義詞,李世民的民族政策深刻影響了後世各個朝代。恩威並施,胡漢互融。唐朝之後,少數民族政權和周邊王朝往往需要中原王朝的冊封,才能獲得合法性,如越南和朝鮮等。開明友善的民族政策和制度在唐代的長期實施,大大減少了漢族和少數民族間的隔閡,增強了各民族間的廣泛互補和血肉融合,實現了多民族共同發展進步的宏大局面。正是在唐代,中華民族新的代稱,「唐人」形成,奠定了現代中華民族的基礎。

以上就是今天要講的全部內容。誰才是歷史上的」千古一帝」?眾說紛紜,見仁見智。唐太宗李世民,少年英武,天策上將,徵伐四方,愛民如子。司馬光有雲,「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蓋三代以還,中國之盛未之有也。」筆者認為,唐太宗李世民在開創性和開拓性上不如秦始皇、漢武帝,唐朝制度也基本沿襲隋朝。玄武門之變爭論了千年,至今仍然頗具爭議。但筆者認為,大政治不拘小節,不能以小格局的道德去揣摩帝王之術。唐太宗李世民從善如流、天下一家的胸懷,天可汗的威名,再加上絢麗大唐在歷史上的濃重筆墨,足以使李世民成為歷代文人墨客交口稱讚的皇帝,文治武功的天花板。

這是「千古一帝」系列的最終篇。誰是「千古一帝」?見仁見智而已,每個讀者心中各自有一個「史記」。至於筆者心中的答案,恐怕得按歷史的先後順序排列了。

相關焦點

  • 唐太宗為什麼被稱為千古一帝,他如何與眾不同
    所謂的千古一帝,必定是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皇帝,是為中國歷史上做出過很大貢獻的皇帝。唐太宗被稱為千古一帝,他如何與眾不同呢?唐太宗提出一個命題:為什麼近代以來的皇帝不如古代?從東漢末年到隋朝統一,幾百年的長期分裂,讓人們變得急功近利,過度追求權力和拳頭,而沒有形成統一的仁心。唐太宗提出這個命題,是為了找到社會的病根,從而做到治病救社會。
  • 唐太宗李世民很「小氣」
    縱觀唐代歷史,唐太宗李世民可不是什麼好相與的主兒,他年少時身上沾染的北地胡人的戾氣和暴虐,時不時還要「發作」一番。 比如,心愛的駿馬死了,太宗暴怒下,差點把養馬人直接砍了。還有大家耳熟能詳的,在朝議時被諫官魏徵「折騰」,生了一肚子氣。退朝後喋喋不休地暗中發誓,一定找機會殺掉這個不識相的鄉巴佬。結果,當然是沒殺成。
  • 歷史上誰才是千古一帝?漢武帝劉徹篇
    誰才是歷史上的」千古一帝」?眾說紛紜,見仁見智。筆者認為評論一個皇帝的歷史地位,主要看兩方面。第一,是在當時歷史環境下的的功業。第二,是對後世至今的影響。還有兩個切忌。第一,切忌開天眼,用上帝視角,站在21世紀的角度去看待歷史問題。第二,切忌用小格局的道德眼光去揣摩帝王之術。基於以上的準則,我會陸續介紹筆者心中的千古一帝候選人。
  • 唐太宗李世民手下 的女官 此人究竟是誰?
    唐太宗李世民手下 的女官 此人究竟是誰?時間:2020-12-18 19:01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唐太宗李世民手下 的女官 此人究竟是誰? 唐朝,是一個偉大的朝代。唐朝國力強盛,武備強大,稱雄亞洲,是當時世界範圍內數一數二的超級大國和強國。
  • 為何唐太宗李世民只活到了50歲?死因讓人感慨萬千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們非常熟悉的皇帝,這位皇帝跟隨他的父親李淵一起打天下,成就了大業。
  • 我國歷史上共出了494位皇帝,但稱得上「千古一帝」的,只有這3人
    如果要問中國歷史上到底有多少位皇帝,其實沒有辦法給出一個實際的數據。因為中國官方認可的皇帝有494位,但是加上一些沒有被史官記錄在冊,但是卻有皇帝之實的皇帝又超過了500位。而在這麼龐大的數字裡面,中國能夠單獨被拎出來,稱之為是千古一帝的三位皇帝,大家會想到誰呢?可能這三位必須得榜上有名。
  • 《唐太宗傳》:武破突厥,文開貞觀,千古一帝開創盛世唐朝
    唐太宗李世民一手開創了唐朝盛世,是我國曆朝歷代帝王中的佼佼者。古人曾經用「千古一帝」這個詞,來高度評價他的豐功偉業。那麼,唐太宗究竟有怎樣的傳奇經歷,立下了哪些豐功偉業,可以為他贏來這麼高的讚譽呢?看完這本書,你就會得到答案。
  • 漢武帝劉徹和唐太宗李世民,誰更厲害?
    和李世民比甩了幾條街。如果兩個人同時代就算漢武帝的軍隊比唐太宗多一倍也會被吊打。兩個人成長環境不同一個養於深宮婦人之手打仗愛派小舅子,一個是滅盡群雄一統天下。怎麼比都高下立判。如果兩人互換登基,一個匈奴族滅一個唐朝二世而亡。武帝的即位與其母孝景王皇后和其姑母館陶公主劉嫖有很大關係。劉嫖是漢朝的長公主,地位如同諸侯王,是漢景帝唯一的同母姐姐。
  • 李世民如此寫詩讚美一個臣子,不愧是千古一帝,果然不凡
    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特別有雄才大略的一代明君,在他的努力下,大唐迎來了貞觀之治,成了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當然,李世民再厲害,也需要有一群和他同樣肯幹事的臣子,房玄齡就是李世民屬下一位肯幹事的能臣。
  • 唐皇李世民,千古一帝的陵墓是否真的被盜過?
    有道是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這四位「千古一帝」生前功業赫赫,死後也是隆重奢華,他們四人的陵墓,那是一個比一個壯觀。只可惜的是,最後卻都免不了被毀被盜的命運,其中最慘的當屬漢武帝和宋太祖,不僅陵墓被毀,屍體都被人給挖了出來;秦始皇陵墓雖然被毀的一無所有,但至少地宮至今還未被找到;至於唐太宗的呢,卻著實有點特殊。這是在貞觀十年時,唐太宗的皇后長孫氏病危,臨終之時遺言薄葬。唐太宗遵照長孫皇后的遺言,在她死後,把她臨時安置在九嵕山新鑿之石窟中。
  • 「名人百科」盛世明君演繹美輪美奐的歷史——唐太宗李世民
    馬伸橋鎮歷史文化悠久,是薊縣歷史上的八大集鎮之一。為什麼叫「馬伸橋」呢?先說橋,是因為鎮周圍橋多之緣故。據《薊州志》載,在清道光年間(1821—1850),這裡還有十幾座石橋。「馬伸」又是何意呢?這就和唐太宗李世民有關係了。相傳,唐太宗李世民東徵高麗失敗,逃至今馬伸橋一帶。李世民叫人在河上搭了許多浮橋,誘敵深入。
  • 中國歷史上皇帝有494位,誰能評上千古一帝?只有這4人當之無愧!
    中國歷史上皇帝有494位,誰能評上千古一帝?只有這4人當之無愧!
  • 32歲唐太宗李世民為何納63歲隋煬帝皇后為妃?原因有4點
    唐太宗被世人譽為千古一帝,只有極少數皇帝能夠與唐太宗李世民相媲美。這是毋庸置疑的,「貞觀之治」的盛世繁華就是明證。
  • 千古一帝的大格局:李世民為何立了軟弱可欺的李治為帝
    唐太宗李世民,可以說是浪漫大唐的締造者與奠基者。在他的統治之下,百姓安居,四海昇平。 李世民的一生,徵服過海內外,威風凜凜,卻在晚年立儲問題上,白了頭髮。 皇權的絕對性決定了李世民只能選擇一個兒子,同時必須捨棄其他,也註定了奪嫡之戰的流血結局。
  • 秦始皇、劉邦、李世民和朱元璋,如果出生在同一時代,誰將稱帝?
    秦始皇、劉邦、李世民和朱元璋,如果出生在同一時代,誰將稱帝?文/夢追歷史在歷史上恐怕只有秦始皇、劉邦、李世民和朱元璋這四個人能夠被稱為「千古一帝」了。這四個皇帝也都非常的出色,因此他們完全可以被稱之為「千古一帝」,不過後人會對他們四個人的功績來做一個比較,就是說如果他們生活在同一時期的話,那麼誰又能最終成為皇帝呢?首先,讓我們來談談秦始皇,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後,制定了封建制度的政治體系,也統一了貨幣、度量衡等等措施,這也加強了民族的團結。他還在北方建造了長城,阻止了匈奴人的入侵。不過他當政期間殘酷無比,使得百姓叫苦連連。
  • 李世民被他射瞎一隻眼?!千古一帝,為何成為別人眼中的蠢蛋?
    唐太宗李世民雖不是完人,卻也稱得上千古一帝,可有人並不這麼看。如果有人說他是一個蠢笨又奸詐的庸君,更被人射瞎一隻眼睛,你會作何感想?這樣的李世民,出現在一部長達100集的歷史巨作《淵蓋蘇文》中,劇中李世民以反面形象出現,實在讓人大跌眼鏡。
  • 不一樣:32歲唐太宗李世民,為何納63歲隋煬帝皇后為妃?
    ,只有極少數皇帝能夠與唐太宗李世民相媲美。岱髐工慠衚耶棧釓箇僵硧寃巢儼鵚奸紫潃鵽咮浤裮歛軴釀蹜艮筺犂誺灤殮顅狊駱薅渡穘唐譜鈶稾飱冞駅趔籏逾甦痛儘管李世民是個好皇帝,非常重視江山社稷,在歷史上的名聲也很好,但是有一件事情大家很難理解。苒鉤琫杌槎棭閴腎婫蟇彑糪漡晑歏爘朌琋湹鞔肦礛誰屗輠蟛囖秲蘇鷈憚禺軯鴾撟燠獼汜牉鍳夯刄訶唒碗鴞今鴌唹盌這件事就是32歲的李世民竟然納63歲的蕭氏為妃子。
  • 中國歷史上皇帝有421位,誰能評上千古一帝?僅這4人當之無愧
    皇帝及其家族作為歷史的重要推動者,在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們的史書,主要記載的就是皇帝家族的事情。為此,魯迅先生還批判《二十五史》為「帝王將相」的家譜。作為後人對歷史上的皇帝蓋棺論定,筆者(歷史對今天的啟示)認為需要有一個非常具有廣泛認可性的標準,這樣才能被大多數人接受,對皇帝們來說也是最公平的!
  • 唐太宗不為人知的酒色生活
    唐太宗李世民是大唐王朝第二代皇帝,人稱「千古一帝」。他作為中國最有作為的皇帝,開創了中國古代歷史上經濟最繁榮、國力最強大的大唐帝國。應該說李世民是皇帝中的一位難得的楷模,他重用賢才,廣施仁政,從諫如流,已成為了歷史上有口皆碑的千古佳話。」然而,李世民也是人,人無完人,是人就會有錯誤。就像古人所說,但凡血肉之軀,都有難以逾越的局限性。晚年的李世民出現了一些變化,先是從納諫體現出來的。
  • 不殺功臣的皇帝,史上僅有三位,最終都成為了千古一帝!
    開國皇帝殺功臣,目的也很簡單,就是那些功勳卓越的大臣們功高蓋主。而不殺功臣的皇帝,只有秦始皇、唐太宗和漢光武帝。 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