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誰才是千古一帝?漢武帝劉徹篇

2020-12-22 暮上河陽橋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誰才是歷史上的」千古一帝」?眾說紛紜,見仁見智。筆者認為評論一個皇帝的歷史地位,主要看兩方面。第一,是在當時歷史環境下的的功業。第二,是對後世至今的影響。還有兩個切忌。第一,切忌開天眼,用上帝視角,站在21世紀的角度去看待歷史問題。第二,切忌用小格局的道德眼光去揣摩帝王之術。基於以上的準則,我會陸續介紹筆者心中的千古一帝候選人。

漢武帝劉徹篇

一、生平簡述

漢武帝劉徹(前156年—前87年),字彘,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人。西漢第七位皇帝(開國皇帝劉邦之後的第四代),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漢景帝劉啟的兒子,母為王皇后,祖母為竇太后。

公元前四年(前153年),受封膠東郡王。公元前七年(前150年),被冊立為太子。公元前141年正式即位。政治方面,創設中外朝制、刺史制、察舉制、年號,頒行推恩令,頒布太初曆,加強中央集權。經濟方面,推行平準、均輸、算緡、告緡等措施,鑄五銖錢,壟斷鹽鐵、酒類經營,抑制商人勢力。文化方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設立太學。對外積極擴張,大破匈奴,平定閩越、南越、衛氏朝鮮,開發西南夷,經營西域,開闢絲綢之路。後期爆發巫蠱之禍,引發社會危機,頒布《輪臺詔》,恢復休養生息。

後元二年(公元前87年3月29日),去世,享年七十,諡號為武,廟號世宗,安葬於茂陵。

二、主要功績

1.抗擊匈奴。匈奴自秦朝末年就稱為中原地區的邊患,漢高祖有白登之圍,呂后有冒頓(讀作末讀)之辱。之後一直保持和親政策。漢武帝矢志抗擊匈奴,重用衛青、霍去病、公孫賀、韓安國等一時天縱英才的大將,和匈奴進行了多次作戰。其中決定性的戰役有三次:河南之戰、河西之戰和漠北之戰。給匈奴以致命打擊,出現了「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的局面,匈奴帝國開始走向衰落。漢武帝取得抗擊匈奴的戰爭的勝利,使國家更加統一,長城內外「馬牛放縱,畜積布野」,為經濟文化的發展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2.開拓西域。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增加了中原與西域的文化商貿交流,開闢絲綢之路。奠定了後世國家版圖的法理意義。之後通過車師之戰、樓蘭之戰、龜茲之戰、莎車之戰確定了漢朝對西域的絕對控制。

3.徵服朝鮮。元封二年,漢武帝水、陸並進,滅亡朝鮮半島北部的衛氏朝鮮。元封三年,在朝鮮設置樂浪、玄菟、真番、臨屯郡,史稱「漢四郡」,都在今朝鮮半島境內。「漢四郡」的設置,說明漢武帝已經將朝鮮半島北部地區納入了強大漢帝國的統治範圍。

4.開拓閩越。元鼎五年春,南越國丞相呂嘉殺南越王、王太后及漢使,殲滅韓千秋軍。武帝遣路博德、楊僕等兵分五路沿水道徵討南越。元鼎六年冬,漢軍攻克南越國都番禺(廣州),生擒南越王相呂嘉。南越亡。設立南海,儋耳、珠奎、蒼梧、玉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九郡。元鼎六年秋,徵討東越。元封元年,東越投降。武帝鑑於閩越地勢險惡,多次謀反,當地民眾遷徙到江、淮地區。閩越遂亡。至此,長期處於半割據狀態的東越、南越地區,均歸屬漢朝,南邊的疆域到達了越南的南部。

5.開拓西南。建元六年,漢武帝派唐蒙招降了夜郎侯多同,設犍為郡。元光五年漢武帝派司馬相如使西夷,在西夷邛、笮地區設一都尉,十餘縣,均屬蜀郡管轄。元狩三年,漢武帝平南夷為牂牁郡,全部控制了夜郎地區。以邛都為粵(越)嶲郡,笮都為沈黎郡,冉駹為文山郡,廣漢西白馬為武都郡。將蜀西部的西夷地區完全納入漢朝的統治之下。又擊敗滇國,設益州郡。平定南越後,首次在今海南島置儋耳郡、珠崖郡,統治了海南島與南海諸島的地區。

6.改革幣制。六次幣值改革,增加中央財政收入,打擊大商人,解決了困擾西漢金融多年的私鑄、盜鑄問題。

7.鹽鐵官營。鹽鐵官營自漢代延續到現代,鹽鐵茶主要仍由政府及國企控制。這項制度實施,使國家獨佔國計民生意義最重要的手工業和商業的利潤。

8.獨尊儒術。「罷黜百家,表彰六經」。把儒家學說作為封建正統思想,影響了後世兩千多年。漢武帝在獨尊儒術時,又「悉延(引)百端之學」,形成以儒家思想為統治思想,又兼用百家的格局。

9.加強中央集權。西漢初,一直是郡縣制和分封制並存。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即允許諸王將自自己的土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諸侯國。一點一點的以合法手段蠶食諸侯的勢力,堪為「陽謀」。

10.設立中朝、刺史制度。丞相制度中,皇權與相權一直處於拉鋸狀態。設置中朝,如侍中,常侍,前左右後將軍等,參與政事,使皇帝抓住皇權。刺史制度與後來的督撫制度相似,刺史為中央派出到各個州的監察百官的使者,同樣加強君主權力。

11.建立年號。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使用年號的皇帝。大家耳熟能詳的洪武,永樂,乾隆,光緒等年號,都是拜漢武帝所賜。

12.太初改歷。漢武帝是第一位在統一的國家制定、頒布太初曆的皇帝,以正月為歲首這一點,一直沿用下來。《太初曆》的制訂是中國歷史上具有重要性的一次曆法大改革,是中國文明在世界天文學上的不朽貢獻。

13.創立太學。漢武帝創建太學、鄉學,設立舉賢制度,形成了中國獨特的文官制度。

14.創建樂府、編制地理、地圖。

15.唯才是舉的用人政策。

三、後世影響

1.抗擊匈奴。漢武帝劉徹,矢志不渝,堅定不移,歷時二十載,抗擊匈奴。打出了自漢朝建國以來的民族自信,打出了壯士保家衛國,對敵人雖遠必誅的壯志豪情。這種家國信念和戰鬥精神,深刻影響了漢民族(後來的中華民族),至今仍然深深的銘刻在中華兒女的骨子裡。這也是我們抗擊日寇,抗美援朝的內在動力。其深遠影響勢必繼續影響著一代代人。

2.開疆拓土。前邊筆者用濃重筆墨描述了漢武帝徵討四方,擴大版圖的功績。如開拓西域地區,絲綢之路,威名遐邇。還有開拓西南地區,開拓閩越,南越,海南,徵討朝鮮。西漢開國時的實控疆域只有黃河流域、長江流域之間的中原地帶。而漢武帝時期,國家的版圖空前的擴大了數倍,讓以上提到的地區都成為西漢統治下的郡,奠定了當今的版圖格局。漢武帝實在是功在千秋。

3.確立儒家思想為正統。儒家思想強調以仁為核心、為政以德、克己復禮、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民貴君輕。以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為核心。千百年來儒家思想被歷代王朝延續、推崇,為維護國家統一,社會安定起到了重要作用。至今仍然深刻的影響著世人,可以說是漢武帝劉徹留下的寶貴遺產。

4.對貨幣、鹽、鐵等實行官營。形成了古代版的央企、國企理念。對涉及國計民生的物品進行官營,在民生、經濟方面加以管控。漢武帝之後,貨幣,鹽鐵官營管控的理念一直被繼承,一直到今天。

5.唯才是舉的用人理念。察舉制是九品中正制之前的選人策略。整個漢武帝一朝,有衛青這樣的奴隸出身的大將軍,有司馬相如這樣底層出身的文學家,也有董仲舒這樣出身名門的大儒,更有金日磾(後倆字發密低音)這樣的受降的匈奴人。漢武帝的用人政策一直影響著兩漢,這也是漢朝空前強大,人才濟濟的原因。

6.漢武帝的多個「第一」。在前面提到的對後世影響之外,筆者再介紹幾個有名的「第一」。漢武帝劉徹是第一個使用年號的皇帝,年號從漢武帝之後,一直使用到清朝末年,明清兩代,甚至年號可以代表一個皇帝,如永樂,乾隆,光緒等。漢武帝是第一個國家制定曆法的皇帝,太初曆以正月為歲首一直沿用至今。漢武帝時期有了第一部紀傳體史書《史記》。漢武帝獨尊儒術,將思想學說定位為國家層面。漢武帝在輪臺、渠犁屯田,並置使者、校尉。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次在今中國新疆地區屯田。漢武帝是第一個創造「國有企業」的皇帝。漢武帝是第一個發布「罪己詔」的皇帝。漢武帝是第一個成立「國家大學」的皇帝。

以上就是今天要講的全部內容。誰才是歷史上的」千古一帝」?眾說紛紜,見仁見智。筆者認為,評價一個皇帝的功績,要站在歷史全局的角度,要看他開創了哪些制度,對後世帶來了哪些深遠影響。漢武帝劉徹,雄才大略,名為承襲,實為開創。他所開創的漢版圖,漢文化,漢精神,漢制度,影響了後世至今兩千多年,他和秦始皇一樣,是一個對中華民族有巨大貢獻的皇帝。下一期,筆者要講一下千古一帝的另一個候選人,唐太宗李世民。

歷史上誰才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篇

相關焦點

  • 秦始皇和漢武帝誰才是真正的千古一帝?
    從中華文明的角度來看,唯有秦始皇才當得住「千古一帝」的稱號。
  • 歷史上誰才是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篇
    誰才是歷史上的」千古一帝」?眾說紛紜,見仁見智。筆者認為評論一個皇帝的歷史地位,主要看兩方面。第一,是在當時歷史環境下的功業。第二,是對後世至今的影響。還有兩個切忌。第一,切忌開天眼,用上帝視角,站在21世紀的角度去看待歷史問題。第二,切忌用小格局的道德眼光去揣摩帝王之術。基於以上的準則,我會陸續介紹筆者心中的千古一帝候選人。
  • 漢武帝被稱為「千古一帝」,為何又成了漢朝覆滅的「罪人」?
    漢武帝當然是「白的」,他是歷史上有名的千古一帝,為中國擴展了大片的疆土,擊潰了外部兇橫的強敵。他無疑是個英雄,也配得上千古一帝的讚譽,也是現代很多人心中的偶像之一,在很多人心目中,漢武帝就是一位十全十美的明君。如果我要說,漢朝衰敗的根源就在於漢武帝,恐怕有很多人心裡是不服氣的。
  • 中國歷史上皇帝有494位,誰能評上千古一帝?只有這4人當之無愧!
    中國歷史上皇帝有494位,誰能評上千古一帝?只有這4人當之無愧!
  • 西漢這位皇帝遠遠被低估,他功績不遜漢武帝,卻沒被評上千古一帝
    提起西漢皇帝,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西漢的開國皇帝劉邦和漢武帝劉徹,而漢武帝劉徹的評價不是一般的好,更是被公認為千古一帝。
  • 我國歷史上共出了494位皇帝,但稱得上「千古一帝」的,只有這3人
    漢武帝劉徹曾經說過:簫鼓鳴兮發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提到漢朝有名的皇帝,很多人都會想到漢武帝劉徹。如果要問中國歷史上到底有多少位皇帝,其實沒有辦法給出一個實際的數據。因為中國官方認可的皇帝有494位,但是加上一些沒有被史官記錄在冊,但是卻有皇帝之實的皇帝又超過了500位。
  • 中國歷史上共有422位皇帝,只有這幾位稱得上千古一帝
    那麼在這422位皇帝中,哪些能被稱為千古一帝呢? 小面小編十九說說小編心中的千古一帝,小編按時間順序說: 第一位:秦始皇 「書同文、車同軌」,這讓中華民族有個共同的文化基礎,而秦始皇實行的郡縣制被哥哥朝代所繼承,確保不會分裂,可以說正是秦始皇的雄才偉略的遠見,才奠定了中國統一的基礎。
  • 中國歷史上皇帝有421位,誰能評上千古一帝?僅這4人當之無愧
    皇帝及其家族作為歷史的重要推動者,在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們的史書,主要記載的就是皇帝家族的事情。為此,魯迅先生還批判《二十五史》為「帝王將相」的家譜。作為後人對歷史上的皇帝蓋棺論定,筆者(歷史對今天的啟示)認為需要有一個非常具有廣泛認可性的標準,這樣才能被大多數人接受,對皇帝們來說也是最公平的!
  • 中國歷史上曾湧現過400多位皇帝,堪稱千古一帝的,卻只有這4位!
    縱觀我國歷史上,曾經湧現了400多位皇帝。雖然自秦朝以來到清朝結束,中國僅僅只歷經了兩千多年的時間,但皇帝之多,在位時間之短暫。不得不讓人感嘆一句,當皇帝還真是一份高危的工作,不少皇帝才剛剛登基,還沒有機會施展宏圖抱負,就被自己的兄弟甚至是叔父及外臣搶奪走了皇位。
  • 【航拍西漢十一陵4】千古一帝漢武帝茂陵和英年早逝的漢昭帝平陵
    它的主人,正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漢武大帝。漢武帝在位54年,期間國力比較強盛,對外作戰取得了重大勝利,東並朝鮮、南吞百越、西徵大宛、北破匈奴,開創了漢武盛世的局面,漢武帝因此成為千古一帝!為了彰顯自己與眾不同的歷史功績,建設了一座規模宏大的陵墓。茂陵是漢代帝王陵墓中規模最大、修造時間最長、陪葬品最豐富的一座。茂陵陪葬是西漢十一陵中最為群星璀璨的一個。
  • 被稱為千古一帝的五位皇帝,個個雄才大略,康熙只能進備選行列
    秦始皇作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皇帝,也是第一個大一統皇帝,將中國帶入了封建社會,對中國的影響長達兩千多年,他的這番功績無愧於「千古一帝」之稱。漢武帝時期塑造了中華民族的血性,在當時「一漢當五胡」的情況比比皆是,全國上下皆以「漢」為榮。時至今日,我們中華民族的主體依然以「漢」為族名,以「漢」為驕傲,漢武帝的文治武功也是第一次奠基了大一統國家的形成,促進了各民族之間的融合。漢武帝的功績被後世子孫銘記,他能被稱為「千古一帝」,是中華民族對他功績的認可!
  •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皇帝成為千古一帝,快來評價你的觀點吧
    我們在評價「千古一帝」的時候,都會以他做出了什麼巨大的功績為標準批判,要說千古一帝,第一位想到的應該是「秦始皇」嬴政,或者雍正皇帝等等,但其實不是,還有是有其他的皇帝。今天我們就從中國五千年的帝王史上列出十位,希望大家多評論。
  • 為何漢武帝劉徹能成為千古一帝?淺析河西走廊與遼西走廊地位
    漢武帝劉徹為什麼能成為千古一帝?很大原因是因為他派霍去病在隴右擊匈奴,其雄才武略使整個河西走廊首次納入華夏的版圖。有人可能以為奪取走廊是為了發展貿易,但是事實上漢武帝控制河西走廊不止是絲綢通商,更大的可能為了一勞永逸,為大漢永除匈奴的後患。史書《漢書·西域傳》中記載說:」匈奴西邊日逐王置憧僕都尉,使領西域,訪居焉香。危須、尉犁間,賦稅諸國,取富給焉」,什麼意思?
  • 中國有494位皇帝,能被稱為「千古一帝」的只有3位,你認同嗎?
    他評論被儒生罵做「獨夫民賊」的秦始皇為「千古一帝」,這也是「千古一帝」一詞的出處。當年統治天下的儒生早已化為歷史塵埃,但是秦始皇「千古一帝」的名號卻震古爍今。  實際上,中國自從秦始皇稱「始皇帝」之後,一共有494位皇帝,但是能夠稱得上「千古一帝」的皇帝卻寥寥無幾,所謂千古一帝,一定要在文治上產生劃時代的作用,在武功上產生劃時代的作用,二者都結合起來,歷史上真的微乎其微,仔細算來,大概有3位皇帝稱得上「千古一帝」,下面一一道來:  1秦始皇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秦朝。
  • 千古一帝也不過如此啊!
    添加賞木軒個人號「pifa2288」,查看相關產品漢武帝劉徹是西漢歷史最偉大的帝王,政績出色,他開創了中國前所未有雄偉,堪稱千古一帝!
  • 中國有494位皇帝,能被稱為「千古一帝」的只有這3位,你認同嗎?
    他評論被儒生罵做「獨夫民賊」的秦始皇為「千古一帝」,這也是「千古一帝」一詞的出處。當年統治天下的儒生早已化為歷史塵埃,但是秦始皇「千古一帝」的名號卻震古爍今。  實際上,中國自從秦始皇稱「始皇帝」之後,一共有494位皇帝,但是能夠稱得上「千古一帝」的皇帝卻寥寥無幾,所謂千古一帝,一定要在文治上產生劃時代的作用,在武功上產生劃時代的作用,二者都結合起來,歷史上真的微乎其微,
  • 夭折的千古一帝——柴榮
    說到歷史上的千古一帝,我們會想到誰?  秦始皇贏政、漢武帝劉徹、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趙匡胤、元太祖孛兒只斤.鐵木真、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還有嗎?論及千古一帝,基本上就是他們幾個,他們出現的頻率最高。有時,漢高祖劉邦、漢光武帝劉秀、魏武帝曹操、隋文帝楊堅、女皇帝武則天、元世祖孛兒只斤.忽必烈也會擠進來湊個熱鬧。
  • 中國共有494位皇帝,只有這4位被公認為「千古一帝」,你贊成嗎?
    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源遠流長,自公元前221年嬴政自稱「皇帝」開始,到1912年溥儀宣布退位,2132年的封建王朝裡,出了494位正統皇帝(農民起義的「皇帝」此處不表)。其中既有名垂青史的明君,也有遺臭萬年的昏君,然而能被稱為「千古一帝」的人,是少之又少。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4位目前學界公認的4位「千古一帝」。
  • 一統天下的秦始皇是暴君,窮兵黷武的漢武帝是千古一帝(軍事篇)
    說起秦始皇,我們往往想到的是他殘暴的統治;說起漢武帝,我們經常想到的是他開疆拓土,揚我西域!然而從政治、軍事、文化等方面來看,用來證明秦始皇暴虐的事情,漢武帝基本上都做過,甚至做得更多分,二者的評價卻走向了兩個極端,實在匪夷所思。
  • 千古一帝秦始皇與至聖先師孔子,二者誰的影響深遠?
    說起秦始皇我們不禁想起萬裡長城,想起統一天下,想起統一文字以及度量衡這些重大的策略,腦海中浮現千古一帝這四個大字;而說起孔子,個個都能想起春秋思想家,文學家,對後世影響深遠。不過說起他們兩個人,究竟誰對後來的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