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博鰲亞洲論壇 博鰲亞洲論壇 收錄於話題#創新報告7個
12月2日,博鰲亞洲論壇發布了《博鰲亞洲論壇創新報告2020》專題研究報告。此份報告是博鰲亞洲論壇就科技創新發布的首份專題研究報告,對亞洲的創新發展進行了總體分析與評估。今日分享的是報告第一章對以色列國家創新戰略及其創新力快速提升的原因。
被稱為「全球創新之源」的以色列是全球最具創新活力的國家之一,只佔全球 0.2% 的人口獲得了 20%的諾貝爾獎。通過嚴格的篩選機制,政府對科研的投資很少產生腐敗, 並產生了很好的經濟成果。
戰略與政策
以色列在 2001 年通過了《2000—2010 年生物技術產業規劃》,2002 年推出了《納米技術:以色列的國家戰略》建議書。在這兩項政策的基礎上,以色列經濟部首席科學家辦公室(OCS)於 2004 年底宣布對生物技術和納米技術項目給予優先資助。2005年 8 月,首席科學家辦公室宣布,經濟部研究委員會將出臺一項新政策:資助低技術行業的研發活動,希望將信息和通信技術吸引到傳統行業,以提高生產能力。2005 年,以色列政府又在 2003 年修改的基礎上,對《鼓勵工業研究與開發法》再次進行修改,放鬆了對創新企業的限制。
以色列的科技計劃基本上都是年度計劃,由相應的主管部門發布。以色列科技基金會每年發布已獲資助的研究項目的年度計劃,但由於基礎研究的資助周期一般是 3~4 年,新上項目基本能連續得到幾年的資助。在戰略研究領域,科技部每年頒發其年度計劃。在應用研究領域,經濟部負責發布工業研究與開發年度計劃,包括磁石計劃(支持大學與企業構成研發聯合體,從事通用技術開發)、小磁石計劃(支持一個大學與一個企業構成小研發聯合體)和通用研發計劃(支持企業從事長期通用研發)、技術孵化器計劃、種子基金(Heznek)計劃、Tnufa 計劃(鼓勵個人企業家創業)、NOFAR 計劃(支持生物技術的大學應用研究以加速向工業界的轉化)和研究與開發基金計劃(面向大中型公司的工業研究與開發)。全年總預算約 4 億美元。另外,農業部、通信部、環境部、基礎設施部、教育部、衛生部和移民吸收部也在相應的領域有其年度的應用研究計劃。國防部發布國防工業領域的研發計劃。
以色列由科技部、經濟部、國防部、農業部、衛生部、通信部、教育部、環境部、國家基礎設施部等 13 個部門以及科學與人文科學院等機構共同組成了國家的科技決策體系,推動協調全國的科技工作。以色列實行科技工作的首席科學家負責制,主要政府部門都設有首席科學家辦公室。以色列政府還成立了首席科學家論壇,商討科技政策的重大問題,避免科技項目的重複投入或遺漏,科技部部長擔任論壇主席。政府的部際科技委員會是內閣的參謀決策機構,協調政府宏觀科技工作。2002 年,以色列成立了國家研究開發理事會(NCRD),為政府提供科技政策諮詢。其他涉及科技活動的政府部門有:總理辦公室下屬的原子能委員會、科技部內的以色列航天局、經濟部下屬的產業研發中心(MATIMOP)、移民部下屬的科學吸收中心、司法部下屬的以色列專利局、外交部科技文化司以及國際合作中心(MASHAV)等。
以色列從事研發活動的主要機構有:7 所研究型大學、國家農業科學院、專業國立研究機構和醫院以及一些私人非營利機構。以色列的 7 所大學不僅承擔了全部社會科學的研究工作,而且還承擔了自然科學與技術領域 30%的研究工作。全國 3 000 多家各類高技術公司是從事工業研發的主要力量。
以色列將研究與開發分為從實驗室伸展到市場的基礎研究、戰略研究和工業研究 3 個部分。基礎研究是研究開發新的基礎理論知識,80%以上的民用基礎研究在大學和政府的研究機構中進行。戰略研究是把基礎研究和工業研究連接起來的一種研究,研究開發與各種應用有關的通用技術。戰略研究由科技部負責,並將先進材料、生物技術、電子光學、信息技術、微電子等設定為優先領域。工業研究負責研究開發有國際市場競爭力的新技術、工藝和產品,主要由工業界實施。
據以色列中央統計局數據,2015 年,以色列全國民用研發支出總額 423.13 億新謝克爾,佔 GDP 比例為 4.3%。以色列在生命科學、醫學、藥學、農學、微電子學、光機電學、數學、天體物理學等許多學科有很強的研究基礎,研究人員在生物技術、超級計算、納米技術、電子晶片、機器人、衛星技術、數據通信和網絡安全、國防科技等領域開發了許多重要科技成果。
以色列何以快速提升創新力?
以色列從國家戰略上倡導創新,強調「科技立國」,被譽稱為「創新國度」。以色列近年創新表現不斷攀升,在「全球創新指數」中排名從 2016 年的第 21 位升至 2019年的第 10 位,一度成為西亞北非地區唯一一個排名前十的國家,但在 2020 年波動至第 13 位(見表 1 - 7)。
以色列能夠快速提升其創新力,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01
完善的制度與良好的市場環境
以色列的政治與營商環境不斷改善,根據世界銀行 2020 年《營商環境報告》,以色列營商環境連續 6 年穩步提升,全球排名第 35 位,得分 76.7。企業的創立、信貸、稅收和跨境貿易等活動均享有非常便利的條件。以色列中小企業發展蓬勃,其數量佔企業總數的 97%,成為技術創新的重要驅動力。以色列擁有穩健成熟的市場投資環境,人均風險投資額常年位居全球第一。
02
高水平的人才與研發投入
在 2020 年「全球創新指數」中,以色列的研究人員稠度、研發投入、企業中研
究人員佔比均位居全球首位,100 萬人口中研發人員數量約為 8 341.7 人,研發總支出在 GDP 中的佔比與韓國並列,高達 4.9%。與此同時,以色列的創新投入產出比非常高,ICT 服務出口在貿易總額中佔比居全球首位,人均專利生產量、人均科技論文發表數、高科技產業出口、中高端技術生產佔比等均居世界前列。
03
緊密的產業創新合作
在 2020 年「全球創新指數」中,以色列「創新關聯」排名位居全球第一,其中包括的各項指標,如高校—產業合作、產業集群發展情況、海外供資(GERD)、合資戰略聯盟交易、多局同族專利表現均處於世界領先水平。除了政府投資外,以色列成熟的商業與市場以及近年來出色的創新表現吸引了大量海外投資和風險投資,這些市場化的資本有效地將以色列領先的教育科研力量、國防科學技術與為數眾多的創業者有機結合,使以色列成為學術成果產業化、軍事技術民用化最為成功的國家。目前, 以色列已形成海法、特拉維夫、耶路撒冷、貝爾謝巴四大產業集群,其中特拉維夫是僅次於美國矽谷的全球初創企業第二多城市。
04
移動應用開發
以色列移動應用開發在 GDP 中的佔比近兩年飛速提升,已成為手機應用程式
(App)開發的中心和領導者之一。諸如 Alphabet、蘋果、英特爾、微軟、惠普、三星、IBM 等多家網際網路巨頭都在以色列設有研發中心。以色列的人均企業家數量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且多數初創公司與移動通信相關。
圖片來源:pexels
亞洲浪潮,博鰲視野
立足亞洲 面向世界
傳遞論壇最新動態 促進亞洲深度合作
全球重要對話的傳達者 亞洲共同發展的瞭望者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全球創新之源」以色列的創新戰略解析——BFA創新報告(摘編4)》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