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歡迎來到健健的電影時間,我是健健。生命終極意義的一場思考,憑電影地久天長。王小帥的地久天長講述的是關於失獨家庭的故事,故事以悲劇開始,從星星遭遇不幸到新建被抓到計劃生育,再到下崗下海,他們所要承擔者不僅僅是自己的不幸,更要承擔著這個時代重壓在他們臂膀上的苦難,沒有任何可以依靠的小人物,本身就要遭遇各種不幸,在各種壓力之下,更要艱難生存著。這樣一個悲傷的故事,體現了普遍意義上對於時間與生命的關照,也能引發觀眾對於生命終極意義的思考。
從處女作到地久天長,見證了王小帥導演的成長。如果說王小帥早期的電影類似青春殘酷物語,那麼地久天長則像葉芝的。當你老了,即使地久天長,不是王小帥最好的電影,也是他最具野心的一部。正如它的名字所暗示的探索人生如何地久天長。
在長達三個小時的影片時間中,導演試圖向觀眾展示中國近三十餘年的現當代歷史。儘管從霸王別姬到活著,中國導演從未缺席對於時代變遷的反思,但是對於從七八十年代知青返城改革開放計劃生育到九十年代下崗潮,再到當下中國經濟的騰飛等,如此近距離時間的社會觀察與得當檢驗,地久天長為華語電影交上了一份足夠分量的答卷。地久天長將視野聚焦於當下具有中國特色的工人階級家庭,故事圍繞著家庭矛盾而展開。在這裡,家庭矛盾既有外部的,兩個家庭因星星溺亡而產生的核心衝突,又有內部的耀軍夫婦和他們養子之間的隔閡,以及夫妻之間在對兒子漫長的告別之中所發生的種種對立。
片名地久天長,取自於曾經風靡中國大陸的歌曲友誼地久天長,象徵著兩個家庭在長期密切的交往之中形成的深厚友誼。他們是同事,是鄰居,是朋友,是彼此孩子的乾爸乾媽,星星和浩浩又是同年同月同日出生。這樣層層感情疊加使得他們儘量避免直接衝突,而是把傷痛深埋在心中。無論是海燕在星星溺亡後,20年來所遭受的良心的審判,導致他患上癌症,還是浩浩在最後的坦白中說出長在身體裡的一棵樹的秘密都可以看作是某種贖罪。一名家庭長期被恐懼,歉疚,悲傷,悔恨所折磨的敘事鋪墊,讓兩個家庭的重聚和釋懷都已被理解和接受,失衡家庭的倫理在影片的最後被修復與重建。冷靜克制的長鏡頭具有紀實性,把故事表現得更真實也更容易把觀眾帶入到思考中。
地久天長的東西不應該是一種情感上的大起大伏與劇烈搖撼,應該更多的升華為一種平靜。片中兩次重要的呼天嗆地,生死離別的情節都被導演固定在十分遙遠的鏡頭裡。一是水庫舅子,然後是在醫院終因搶救無效捶胸頓足的場面。醫院中的遠景鏡頭甚至連人影都是模糊的,每當情感最為劇烈的時候,影片的鏡頭卻故意遠離了,明明可以對觀眾進行煽情催淚的轟炸,導演卻故意不用。遠距離的觀望人間的生死離別,這恰恰與地久天長几個字構成了一種難以言喻的形式上的和諧。如上帝俯瞰人間,他愛所有的人,但人間所有的悲歡離合,在上帝的視野中的微小如塵,這些東西一直都存在著古往今來地久天長。
與遠景鏡頭的敘事邏輯一樣,片中擠出重要的情節要素都被淡化處理,要麼不直接表現,只通過人物的話語透露給觀眾或者乾脆留白,讓觀眾猜想。這與海明威的冰山理論異曲同工。冰山理論值無需把所有的事告訴觀眾,觀眾看到的只是一塊冰山在水面上的部分,所以當耀軍發現麗雲的遺書得知妻子準備自殺時,影片並沒有告訴人們信上寫了什麼。影片尾聲與罪惡感相伴成年的浩浩將當年流星溺亡的真相與細節告訴耀軍夫婦。這座從水面下撬出來的冰山既沒有讓影片中的人物驚奇,也不會讓觀眾驚奇,因為他早就在那裡被感知到了。
真實的生活往往沒那麼多懸疑,有些東西開始既感知,開始既存在。地久天長作為一部以家庭為單位的私人生活史詩句,利用三條時間軸和精細的敘事手法,以及演員出色的表演,展示出耀軍夫婦這一代人,30年漫長時間道路上所經受的苦難和傷痛。
電影所延伸的時間軸和生命的寬度長度值得進一步探索和思考。時間帶走生命也帶來生命。在生死的循環往復之間,於個體而言,時間是生與死之間的長度。於社會而言,時間是歷史的變遷,全片以冷靜克制的現實主義風格展示時間,對於個體生命和社會留下的疤痕和記憶就是這樣的隱忍與克制,更是激發了觀眾的惻隱之心,讓人不斷思考生與死的終極意義。好了,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了,歡迎大家給健健留言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