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部《人間失格》電影:不斷被見證的作家之死

2020-12-22 視聽Bang

相比起他的寫作,太宰治的人生自帶無數噱頭和談資,他天生具有娛樂大眾的特質:

出生於富裕的中產階級,家族族譜裡他卻被除名;一生中數次自殺,其中三次是與女人一同殉情;進過精神病院,罵遍了文壇大佬,參加左翼運動卻中途逃跑自首,劣跡斑斑卻自比為耶穌,他的作品還被奉為「永恆的青春文學」

在太宰治誕辰110周年(2019年)之際,日本又上映了一部以他為主角的電影:蜷川實花導演的人間失格:太宰治和三個女人們

一般來說,經典文學的影視化改編很難拍出新意,這部電影卻拍得十分討巧。

它並不是小說《人間失格》的改編,而是將太宰治這個極具話題性的作家生命最後三年的風流韻事提取,並作為主要情節展示出來,以滿足觀眾的窺私慾望。

但電影講的又確實是一個「人間失格」的故事

我們可以用一個極其標題黨的方式來介紹這個故事:「拋妻棄子,知名作家兩度出軌年輕少婦,最終殉情死於玉川河下。」

但如果這麼講,或許很多人會感到困惑。

困惑的原因不外乎兩點,為什麼太宰治要做這種事,和為什么女人們會喜歡這種人。

這部電影的片名,「太宰治」和「三個女人」構成了一種並列結構。我們其實可以把它分解成兩個故事。

一個是作家的故事,一個是女人們的故事

01作家的故事

電影一開場,是通過一群編輯的閒談來引入這個中心人物的。

在這裡首先強調的是他的作者身份——「為了寫書什麼都做的出來」。

談到太宰治,普通觀眾的印象大都是那部帶有私小說性質的《人間失格》,和他在《二十一世紀旗手》中引用某位詩人的名句「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電影卻從另一個角度,通過同為「無賴派」作家的坂口安吾之口,對太宰治的戰後文學主題進行了兩次解讀。

第一是書寫墮落的時代。

故事從太宰引誘純真的落沒貴族小姐太田靜子開始,他以靜子為藍本,不斷從她身上汲取寫作的素材,並寫就了當時暢銷一時的名作《斜陽》。

此時的日本(電影時間線為1946年及以後),是一個剛剛經歷戰敗、精神和物質上都滿目瘡痍的國家,此時也正是一個社會失序、信仰崩塌的時代

然而遺憾的是,電影並沒有耐心去描繪那樣一個複雜的時代面貌。

這導致小慄旬演繹的太宰治更像是在無病呻吟,在表現創作《如是我聞》時對虛偽自滿的文壇現狀的憤怒時,也失去了一種情感基礎。

對於失去時代土壤的「太宰治」,觀眾也很難理解他為何痛苦,為何墮落。

不禁感嘆一下這裡實在太浪費小慄旬的演技了。

第二是解剖墮落的自我。

被太宰治所吸引的還有一個人。那時的他才剛剛得到川端康成的青眼賞識,在文壇上更是藉藉無名。

在《斜陽》發表後,21歲的三島由紀夫前去見太宰,並對他說出了那句十分有名的話,「我討厭你的文學」

這條軼聞被廣為流傳並津津樂道的原因,是隨後太宰治的回答:「既然你來了,所以還是喜歡的吧。」電影裡也還原了這段軼聞。

談到太宰時,三島曾這樣寫,在他的文學中,許多文學青年發現自己的肖像畫而感到喜悅,在這同一個地點上,我卻慌忙地背過臉去。

正由於他們內在的一致性,通過三島由紀夫這位作家來審視太宰治的墮落再合適不過。

在史實裡,這段軼聞其實發生在《斜陽》創作發表的半年前,電影將之移到發表之後,其實有著另一個目的。

在這場戲裡,面對三島的譴責,他掐著自己的喉嚨當場展示自己的醜態,眾人也像配合小丑演出一般,惶恐上前阻攔。

而當他因肺結核咳出血來,暴露真實的自己時,眾人卻捂著嘴驚恐後退。

這一場戲,正對應了《斜陽》中的這句話:

「我假裝說謊,人們便說我是個騙子。我裝作一副有錢人的樣子,人們就說我是富豪。我表現得很冷淡,人們就說我是個冷漠無情的傢伙。然而,當我真的痛苦萬分,忍不住發出呻吟時,人們卻說我是在偽裝痛苦,無病呻吟。」

當眾自殺正是他欺騙旁人、偽裝自我的一場表演

正如太宰曾對他的老師井伏鱒二說的,死是他最輕蔑的東西。死亡之於太宰本人無意義。

所以為了達到一種反諷,他不斷地寫到死亡,於是在旁人眼中,他死亡的意義在於不斷被見證,並逐漸變成娛樂媒體的餌料。

眾人落入了他的圈套,圍在一起猜測著他會如何死去。

而三島對他的憤怒不僅僅在於他個人的自甘墮落,還在於他認清了社會的醜陋現狀卻無意建立新的理想和價值,反而用他的種種醜態繼續欺騙、或者說娛樂著大眾。

在小說《人間失格》裡,這種精神病態體現得尤為明顯。

但在電影《人間失格》裡,對這一精神層面的探究是缺失的。

作家的故事,在影片裡呈現為一些歷史人物的碎片,它傳遞的仍然是大眾對太宰治其人的單調印象,或者說是導演蜷川實花對他們的扁平化展現。

02女人們的故事

女人們的故事,毫無疑問,講得更好,更精彩。

它是從一個讀者角度來講的,也是從一個作者(導演)角度來講的。

在女人們的故事中,「太宰治」變作一個表達的道具。以這個作家為媒介,講述的是她們的欲望,她們的理想,和她們的愛與戀、恨與怕。

太田靜子

太田靜子是戰後無數落魄苦悶的貴族女性之一,也是《斜陽》裡墮落時代的象徵。

電影中的靜子,有著對文學的嚮往,對成名的渴望,以及對瑪利亞(母親)的憧憬。

她是《斜陽》中所寫「拋棄了社會的女人」——不忌諱出現在太宰的妻子面前,敢於在大庭廣眾之下宣揚不被世俗承認的「戀愛」。

她是被引誘的一方,但也是引誘的一方。這一系列行為,讓她在某種程度上掌控了主導權:她得到了所有想要的東西,孩子、名氣和永恆的生命。

她與太宰治的關係,更接近文學創作上的「戰友」

山崎富榮

山崎富榮與太宰也不是單純的情人關係,更多的或許仍舊是相互利用。

她對太宰的情感不像靜子那樣帶著功利性,反而是純粹以至於扭曲的。

她相信太宰對死的欲望,所以利用這樣一種「欲望」綁架了太宰來完成她的欲望,也就是對獨一無二的「愛」的渴望。

美知子

電影塑造的美知子的形象要更複雜一些。

她愛的並不是太宰治,而是一個名為「津島修治」的丈夫。

每次丈夫喝得爛醉回到家時,她總會接納和妥協,面對他的撒嬌無賴,也總是包容他。就連他的墮落和自我毀滅傾向,她也只是默默接受。

而丈夫對她的抱怨,是她從來不看自己的作品。

美知子看似就是《維庸之妻》裡男人眼中那個完美的賢妻良母。通過默默承擔這一切,維持著一個完整的家庭。

然而當某一天,丈夫吐著血回來後,她終於決定接受他的作家身份,把他趕出這個家庭,逼著他去創作最後的墮落之書。

「太宰治」的死亡,究竟是他自己的意願,還是他們兩人共同完成的,電影沒有明確點出來。

但在電影的結尾處,美知子看完遺書後如釋重負的笑容,他們最終還是理解了對方。

影片中的這種女性敘事和女性視角,可以說是這部電影除小慄旬之外最大的亮點。

另一方面,導演蜷川實花也充分發揮了她所擅長的視覺系攝影功底,在電影中運用了三種色調來塑造人物。

美知子是深藍。不僅僅是電影中家庭婦女的形象,史實中的美知子還是一個知識女性,藍色既塑造出她沉靜的性格,也賦予了她知性的內在。

太田靜子是紅色。她就是《斜陽》裡反抗舊道德和渴望新生活的女主角和子,紅色代表的是生命之火,在理想幻滅的時代,她依然擁有頑強活下去的勇氣。

而山崎富榮是綠色。綠色可以代表希望,也可以代表死寂。

遺憾的是,蜷川實花對這個「人間失格」故事的表達,也僅僅停留在華麗的表面。

沒有「作家故事」的內核支撐,「女人們的故事」便只剩下一個浮華豔麗的表層。

華麗雖華麗,空洞卻也空洞。

相關焦點

  • 太宰治《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圖片來自《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我平時比較喜歡讀書,一年大概讀個100本左右,今天跟大家推薦一本值得閱讀的好書---《人間失格》可能很多朋友都聽過《人間失格》,這是日本著名作家太宰治最著名的作品「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太宰治曾引用的名句,《人間失格》很好地詮釋了這句話所代表的意義。人間失格的意思是「喪失做人資格的人」。這本書是由序、三篇手札、後記組成的,序和後記是太宰治以第一人稱講述的,其餘是以主人公大庭葉藏的口吻敘述的。
  • 《人間失格》如此頹廢為何備受追捧?『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太宰治以死為志的一生說到《人間失格》我們就不得不提到它的作者太宰治,太宰治本名津島修治,是日本戰後無賴派文學代表作家,他與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一起並列為戰後文學的巔峰人物。太宰治和三島由紀夫都是自殺而死的。太宰治的唯一目的是儘快死掉,選擇怎麼死他是不在乎。
  • 日本無賴派大師《人間失格》作者太宰治
    這是太宰治《人間失格》中的一段話。太宰治,戰後日本文學新興流派無賴派的代表作家,二戰結束到自殺辭世,短短三年時間裡,他創作了《惜別》《斜陽》《人間失格》等作品。1948年6月13日深夜,太宰治與他的粉絲女讀者尤其富榮跳玉川上水自殺,享年39歲。
  • 《人間失格》:一本喪到極致的小說,「喪」文化的聖經?我看未必
    「喪」之一字,本意是指喪失,也有丟掉,失去的意思。然而大多數人卻更多的是想起跟死了人有關的事,比如喪事。不過「喪文化」的喪更多的意思應該是沮喪的意思。另外,「喪茶」本來是微博上一個名叫「養樂多男孩洸洸」為了懟喜茶而開的一個小玩笑。
  • 人間失格經典語錄
    ——太宰治《人間失格》經典語錄2、 懦夫,連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也會受傷。——太宰治《人間失格》經典語錄3、人世間"摸爬滾打至今,我唯一願意視為真理的,就只有這一句話。 一切都會過去的。——太宰治《人間失格》經典語錄4、 所謂的世間,不就是你嗎?
  • 《人間失格》日本無賴派文學大師太宰治
    自1936年發表《晚年》後,被推崇為天才作家,並於1939年以《女學生》獲第四屆北村透谷獎。但始終與他最想贏得的芥川賞無緣。他五次自殺未遂,最後於1948年,在《人間失格》發表後,和女讀者於玉川上水道投水自盡。太宰治在短短15年的寫作生涯中創作了三十看多部小說,早期包括《晚年》《虛構的彷徨》《二十世紀旗手》等深受注目,另有《滿願》《快跑!
  • 《人間失格》我讀到的全是自己
    《人間失格》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呢?這是一本帶自傳性質的小說,所以要了解這本書,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它的作者太宰治。太宰治從20歲就開始自殺,自殺,失敗,再自殺,再失敗,他一共自殺了五次,直到最後一次才成功把自己殺死。死時,年僅39歲。
  •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太宰治筆下的《人間失格》你讀懂了嗎?
    初讀太宰治的作品,心中萌發出悲涼之意,人性中所不可告人的秘密,在他的筆下展現的淋漓盡致,懦弱,膽怯,自私,始終如影隨形的交織在他的筆下,他的文字始終在叫囂著,可其中的無力感,讓人感到絕望。太宰治將這種感情寄托在人間失格這本作品中,這是本自傳體小說,講述作家大庭葉藏敏感,脆弱,自認為有罪的一生,他少年成名,卻沉溺酒色,向死而生。這本小說寫完不久,太宰治如書中結局般投湖自殺身亡。在人間失格中,大庭葉藏的一生都在反思,我是個什麼東西,而他深入思考後得出的結論就是,我是個生而有罪的禍害,該以死的方式受罰贖罪,罪與罰的思想也始終貫穿著他的一生。
  • 《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之前了解《人間失格》是一部關於解剖人性的書,很有名,以為又是一本心理學方面的科學著作,卻沒想到是一部小說。當然讀完後亦覺得,雖然是小說,但也不妨礙它登上「人性心理學」的寶座。《人間失格》,是絕對「反心靈雞湯」的,作為一部經典的日本文學,譯者「人間失格」的譯名帶有點哲學的韻味,感覺很有品,但不容易理解。
  • 小慄旬新片《人間失格》:美,色,情
    太宰治,日本無賴派作家。他的一生,有三件事最為出名。文字寫下過《人間失格》,那句著名的「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就出自於他。最近,就又來了一部——《人間失格:太宰治和三個女人們》很多人衝著情色的噱頭來看這部電影。但該片遠不止尺度那麼簡單,它給人的觀感十分豐富。
  • 我討好了所有人,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人間失格》
    《人間失格》曾有人說過,初讀《人間失格》有一種喪到極致的窒息感,就像小說開頭的那句話「回首前塵,儘是可恥的過往。」在這樣的窒息感中,我們卻感受到了活著的意義,好似在失意中尋找慰藉,在醜陋中看到希望。《人間失格》是日本無賴派文學代表作家太宰治的遺作,是一部半自傳體小說,是他一生遭遇和心路歷程的映射,在太宰文學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全書由序言、後記、手札組成,描寫了主角葉藏從少年到中年,為了逃避現實而不斷沉淪,麻痺、酗酒、自殺,在自我否定中,渴望被愛被溫暖,卻最終走向毀滅的故事。
  • 《人間失格》這麼喪,為什麼那麼多人愛?
    《人間失格》自1948年發表後,一直是經典的日本小說,必讀小說之一。因此,《人間失格》算是太宰治半自傳性作品。《人間失格》是一部滴血的靈魂的自白。主角葉藏生性怯懦敏感,對人類生活充滿恐懼與不安,再加上世道的混亂、人情的炎涼,以及家人之間的虛偽和欺騙、校園生活的無聊與無越、社會現實的冷酷殘忍,這一切都使他痛感成為了人世間的「異類」,失去了為人的資格。
  • 《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太宰治為何一生都在尋死?
    今日好書推薦:《人間失格》而在《人間失格》裡,這種自我寫照實在過於明顯,以至於對太宰治略有了解的讀者根本無需分析,就可以看出書中主角「大庭葉藏」其實就是「津島修治」,亦即作者本人的化身。書中以葉藏獨白道出的經歷,與作者本人的人生重合度之高,令這部作品也被冠以「自傳體小說」之名。
  • <人間失格>中的好句子
    第一次知道太宰治的《人間失格》,是因為那句:「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人間失格》是太宰治創作的中篇小說,是一部自傳體的小說。但如果要用一句話概括《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話再適合不過了。《人間失格》20句經典摘錄1. 所謂世人,不就是你嗎?2.
  • 太宰治短篇小說《人間失格》及其他,值得活下去嗎?
    《人間失格》中譯本日本二十世紀著名作家太宰治(一九〇九-一九四八)的這部短篇小說集中譯本,收錄有《人間失格》、《GOODBYE》、《維庸之妻》、《陰火》、《滿願》、《候鳥》、《心之王者《人間失格》無疑是太宰治的代表作。小說採用的是第一人稱的敘述角度,假借是公開某人的手記(共有三部分),這是日本私小說的常用方式吧,芥川龍之介也使用過,例如《某愚人的一生》。當然,西方小說也有不少使用到這種技巧的,如義大利作家斯維沃的《澤諾的意識》、俄裔美籍作家納博科夫的《洛麗塔》、法國作家薩特的《噁心》等。
  • 《人間失格》這麼喪,憑什麼這麼受歡迎?這10句經典名言打動人心
    有人憤世嫉俗地唾棄這個人間,太宰治卻因為無法逃離人間唾棄自己的靈魂。《人間失格》可以算是太宰治的半自傳體小說,太宰治是日本戰後無賴派文學代表作家。21歲時和銀座咖啡館女侍投海自殺未遂,1948年6月13日深夜與崇拜他的女讀者山崎富榮跳玉川上水自殺,正是《人間失格》發表那年,太宰治39歲。《人間失格》的經典語句1、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 《人間失格》:「若能避開猛烈的歡喜,就不會有徹骨的悲傷。」
    《人間失格》以「我」看到葉藏的三張照片後的感想開頭,中間是葉藏的三篇手記,而三篇手記與照片對應,分別介紹了葉藏幼年、青年和壯年時代的經歷。從這些經歷,太宰治描述了葉藏是如何為了逃避現實而不斷沉淪,經歷自我放逐、酗酒、自殺、用藥物麻痺自己,終於一步步走向自我毀滅的悲劇。
  • 豆瓣評分8.3║《人間失格》:不完美的人性,才是真實的人間
    引 言《人間失格》這部自傳性的日本小說,火了!我細細地看了兩遍《人間失格》,掩卷深思,為什麼這樣一部作品,在1948年發表之後70多年,才火起來?大抵是因為《人間失格》是一部「弱者文學」,主人公大庭葉藏是一個懦弱渺小的普通人,甚至連太宰治本人都是「懦夫」的代名詞。
  • 《人間失格》:若能避開猛烈的狂喜,自然不會有悲痛來襲
    《人間失格》(又名《喪失為人的資格》)日本小說家太宰治創作的中篇小說,發表於1948年,是一部自傳體的小說。人間失格,其實是一句日語,人間即是人類,而失格則是不合格之意。兩詞合在一起即是「不合格的人」的意思。
  • 憂鬱青年太宰治:朋友,你聽說過《人間失格》嗎?
    12018年,一部名為《文豪野犬》的動漫橫空出世,席捲國內各大網站,興起了一股「文豪熱」。其中以現實中各大文豪的名字以及作品所命名的角色和異能,點燃了觀眾們閱讀文豪們的經典作品的興趣,至今仍可在網上找到網友們整理的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