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宰治短篇小說《人間失格》及其他,值得活下去嗎?

2020-12-23 孤讀者筆記
《人間失格》中譯本

日本二十世紀著名作家太宰治(一九〇九-一九四八)的這部短篇小說集中譯本,收錄有《人間失格》、《GOODBYE》、《維庸之妻》、《陰火》、《滿願》、《候鳥》、《心之王者》、《秋風記》、《雪夜的故事》、《美男子與香菸》、《奔跑吧!梅勒斯》共十一篇(有些篇章更像散文而不是小說)。除了最後一篇,大多都是充滿了陰鬱、頹廢的論調和色彩——自然,這也正是太宰治作品的特色。

《人間失格》無疑是太宰治的代表作。小說採用的是第一人稱的敘述角度,假借是公開某人的手記(共有三部分),這是日本私小說的常用方式吧,芥川龍之介也使用過,例如《某愚人的一生》。當然,西方小說也有不少使用到這種技巧的,如義大利作家斯維沃的《澤諾的意識》、俄裔美籍作家納博科夫的《洛麗塔》、法國作家薩特的《噁心》等。

順便提一下,這篇小說的中譯版本非常多,不過在譯名上倒是出人意料地基本保持了一致。那麼,這個書名應該如何理解呢?一般認為是指失去了作為人的資格。但解釋為喪失人格、尊嚴似乎亦可以,正如「第一手記」開篇所云:「我這一生,儘是可恥之事。」

那麼,到底是什麼讓這個主人公可恥地度過了一生呢?社會?家庭?教育?個人性格?這些應該都算是吧——關於這方面,研究者們估計已發表了很多相關的論文了吧。

主人公打出生起仿佛就沒有想過「好好做人」。他先是小丑一般逢場作戲,討別人歡喜,繼而結交損友,在花天酒地中醉生夢死,自甘墮落,隨意利用那些喜歡他的女子。他曾有過一次自殺未遂,但生還後依舊「死性不改」,最後徹底淪為了一個「廢人」。——文論家也許會認為這是對社會、對人性(例如利己主義)的抨擊和批判,但或者作者真正想表達的只是一種虛無的消極思想:人生毫無意義,並不值得活下去……

某種層面來說,這個角色應該是超出了時代的局限的,換言之,每個時代都會有這種厭生之徒。這也有點像俄國文學的「多餘人」形象,在我們當下社會依然也是存在的。

倘若要從太宰治自身去考察,可能不得不說他本身性格就是病態的,特別是他對自殺的痴迷(眾所周知,他本人多次自殺未遂後才得償所願)。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作家似是本就有自殺傾向的傳統,從芥川龍之介、太宰治,後面還有三島由紀夫、川端康成等。

在這個譯本收錄的這些作品中,除了《人間失格》,《秋風記》中也有頗多談論自殺話題的文字。

-THE END-

相關焦點

  • 太宰治《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圖片來自《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我平時比較喜歡讀書,一年大概讀個100本左右,今天跟大家推薦一本值得閱讀的好書---《人間失格》可能很多朋友都聽過《人間失格》,這是日本著名作家太宰治最著名的作品,這本書寫成的當年,太宰治就投水自盡了。
  • 《人間失格》太宰治十句語錄,讀懂他的內心: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四年前,我第一次讀太宰治,讀的是《人間失格》,讀完很長時間都沒緩過來。我記得我在本子上寫下一段話——讀完太宰治的《人間失格》,整本書透露著悲觀主義色彩,太宰治和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齊名,感覺他的一生都在追求死亡,最終他投水,還是和一位女性。這情節就是小說中多次出現的。
  • 太宰治與《人間失格》:自由之心與討好型性格之間的拉鋸戰
    可是最痛苦的,你知道是什麼嗎?太宰治的《人間失格》,就是詳細闡述這種痛苦,而太宰治,就在自由之心與討好型性格之間打拉鋸戰。1.人間失格的起因太宰治曾在他的另一本小說中寫道:「我偽裝成騙子,人們就說我是個騙子。
  • 日本無賴派大師《人間失格》作者太宰治
    這是太宰治《人間失格》中的一段話。太宰治,戰後日本文學新興流派無賴派的代表作家,二戰結束到自殺辭世,短短三年時間裡,他創作了《惜別》《斜陽》《人間失格》等作品。1948年6月13日深夜,太宰治與他的粉絲女讀者尤其富榮跳玉川上水自殺,享年39歲。
  • 人間失格|讀懂太宰治的喪,安心在世上做個快樂的平常人
    他用了一部半自傳體的《人間失格》,記錄了自己掙扎在自殺還是活下來這兩極之間的人生,讀懂太宰治,我們也許能嘗試去理解,為什麼這些年輕人會選擇死亡。一,言為心聲,作為私小說的代表作,人間失格可視為太宰治的自白書。私小說是日本大正年間產生的一種獨特的小說形式,又稱自我小說。
  • 憂鬱青年太宰治:朋友,你聽說過《人間失格》嗎?
    在這部動漫中,最受歡迎的角色無異於是「熱愛自殺」的太宰治。前面我們就說了,在這部動漫中,所有的角色皆來源於現實生活中的各位文學巨匠們。而「太宰治」,他的原型就是日本20世紀的大文豪——太宰治。熱愛文學的小夥伴們都知道,「如果你認識太宰治,那麼你必然也知道《人間失格》」。
  • 破碎絕美——太宰治《人間失格》
    同樣,太宰治的這本《人間失格》真真切切的顛覆了我對我看過的所有寫作風格的概念。想想看,自己多多少少也算讀了幾年書,大體上還算識得幾個字,腦中對於日本、美國、歐洲和英國小說風格也已有了既定印象,不可否認的是,國家對於個人邏輯和思維的影響絕對是流淌在血液中的。日本小說總是刻意營造一種疏離感,抑或親切感。
  •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太宰治筆下的《人間失格》你讀懂了嗎?
    初讀太宰治的作品,心中萌發出悲涼之意,人性中所不可告人的秘密,在他的筆下展現的淋漓盡致,懦弱,膽怯,自私,始終如影隨形的交織在他的筆下,他的文字始終在叫囂著,可其中的無力感,讓人感到絕望。太宰治出生於一個富有卻粗鄙的家庭,他同時懷著自豪和自卑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愫,一方面是與生俱來的榮譽感,另一方面是無處逃避的羞恥感,雙重情感的分裂,奠定了他乖戾頹然的性格基調。過分的自矜,讓他形成了強烈的自我意識和敏銳的感受性,必然在粗糲的現實生活中受到傷害。
  • 《人間失格》日本無賴派文學大師太宰治
    1930年他進入東大法文系就讀,1933年開始用太宰治為筆名寫作,1935年以短篇《逆行》入選第一屆芥川賞候補,1937年起,正式投入小說創作。自1936年發表《晚年》後,被推崇為天才作家,並於1939年以《女學生》獲第四屆北村透谷獎。但始終與他最想贏得的芥川賞無緣。他五次自殺未遂,最後於1948年,在《人間失格》發表後,和女讀者於玉川上水道投水自盡。
  • 人間失格經典語錄
    三、所謂世人,不就是你嗎?其實在太宰治的作品中有這樣一個橋段, 那就是有一個人向自己的朋友講述世人對自己的看法,然後對方說了這樣一句話:所謂世人,不就是你嗎?其實這個世界上,所有人對我們的看法,本質上都是我們對自己的看法。所以太宰治在自己的作品中說出了這樣- -句話。
  • 《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太宰治為何一生都在尋死?
    今日好書推薦:《人間失格》#豆瓣評分:8.3知乎評分:8.7《人間失格》書成當年,太宰治旋即投水自盡。這話用在太宰治身上可謂恰如其分,縱觀他的各部作品中那諸多角色,不啻為他自己的無數分身。而在《人間失格》裡,這種自我寫照實在過於明顯,以至於對太宰治略有了解的讀者根本無需分析,就可以看出書中主角「大庭葉藏」其實就是「津島修治」,亦即作者本人的化身。
  • 《人間失格》最喪的一句話,短短9個字直抵人性本能,拯救靈魂
    第一次知道太宰治的《人間失格》,是因為那句:「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話一定是許多人了解太宰治的開端吧。《人間失格》是太宰治生平最後的一部作品,也是他最為驚豔的作品。這是一部自傳體的小說,作品中太宰治巧妙地將自己的人生與思想,隱藏於主角葉藏的人生遭遇,藉由葉藏的獨白,窺探太宰治的內心世界——「充滿了可恥的一生」。
  • 《人間失格》:一本喪到極致的小說,「喪」文化的聖經?我看未必
    《人間失格》這本人稱喪到極致的小說是不是適合你的心情,還需要從它的作者太宰治到底想表達什麼。太宰治乃是上個世紀(1909年出生)日本的一名小說家,被網絡冠以戰後無賴派文學代表作家。1936年出版就《晚年》一書,其中的作品《逆行》列為第一屆芥川賞的候選作品;結婚後也寫下了《富嶽百景》及《斜陽》等作品。當然最有名的還是今天要說的《人間失格》。
  • 太宰治名作新譯本出版上市
    這期間,他發表了《人間失格》《斜陽》以及震驚文壇的《如是我聞》。現代出版社「和風譯叢」系列,以精譯精編精心設計為宗旨,翻譯出版了多部日本文學作家的經典作品,其中就包括太宰治的知名作品,最新翻譯出版的《富嶽百景》《東京八景》現已上市,《黃金風景》即將出版。
  • 太宰治《人間失格》讀書筆記
    圖片/網絡文字/太宰治《人間失格》一、簡介《人間失格》又名《喪失為人的資格》,是日本著名小說家太宰治最具影響力的小說作品,發表於1948年,是一部半自傳體的小說。10.所謂世間,不就是你嗎?11.膽小鬼連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有時還會被幸福所傷。12.他們習慣於用平庸的筆觸,美麗地勾畫出原本就美麗的東西13.善惡的觀念是人定的,「惡」是人隨意創造的道德詞語。
  • 《人間失格》中最經典的10句話,值得收藏!
    《人間失格》日本小說家太宰治創作的中篇小說,發表於1948年,是一部半自傳體的小說《人間失格》以「我」看到葉藏的三張照片後的感想開頭,中間是葉藏的三篇手記,而三篇手記與照片對應,分別介紹了葉藏幼年、青年和壯年時代的經歷,描述了葉藏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喪失為人資格的道路的
  • 《人間失格》這麼頹,憑啥那麼多人愛?10句話看它如何掀起喪文化
    實際上,這句話出自太宰治的一部小說——《人間失格》。《人間失格》是日本小說家太宰治於1948年發表的自傳體小說。這句話,放在太宰治身上,顯得尤為合適。可以說《人間失格》中的葉藏,幾乎就是太宰治本人。雖然距離完稿已有70餘年,卻與現代社會年輕人碰出了火花,愈發能引起年輕人的共鳴,也因此成為了一部不朽的青春文學。也許是因為它所具有的跨越時空的普世價值,探討了一個永遠不乏關注的問題——即年輕人與社會的矛盾。
  • 太宰治:"在這泥沼般的人世間,好想美麗地活下去"
    生活一下子切換成地獄難度模式,廢柴筆者待在家裡的兩個月,天天都癱在床上胡思亂想:「人間不值得……心好累……好想狗帶……」當然,當代喪青年的「想死」只是說說罷啦。說到「喪」,想必不少讀者都看過「喪文化」鼻祖太宰治的《人間失格》,主角大庭葉藏無疑「喪」到了極致:要命的討好型人格,讓他為了迎合所有人而扭曲自己;寄生蟲一般攀附在各種女人身上,還害好幾個女人同他殉情;即使想抓住幸福也沒有行動的欲望;最終淪為一個「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 《人間失格》中10句經典語錄,直擊人心,「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這是《人間失格》裡的一句話。我一直覺得,生活其實並沒有多難,只要你認真生活。但看完太宰治的也《人間失格》後,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抑。我告訴朋友說,看完這本書,覺得自己好像表達不出具體的感受。當我期待著「Goodbye 」的後續時,我發現它已經悄然結束了,這也代表著太宰治已然驟然離場。「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短短的8個字,是主人公葉藏的濃縮描述。《人間失格》,又名《喪失為人的資格》,是太宰治的遺作。作者通過葉藏的第一人稱視覺,帶領大家進入一個悲劇世界。
  • 《人間失格》我讀到的全是自己
    第一次知道太宰治,是因為那句:「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當時想,一個人得自卑到什麼程度,才會覺得做人都是一件值得道歉的事。《人間失格》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呢?《人間失格》這麼喪,憑什麼還這麼流行?毫不誇張地說火,《人間失格》沒有「正面形象」的主角,「墮落壓抑」,「自作自受」。但這並不妨礙它剖析人性中的某些現實,乃至誘發讀者進行比對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