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學科攜手共克難關,協和為心衰女孩兒切除罕見巨大肝佔位

2020-12-14 澎湃新聞

近日,北京協和醫院接診了一例19歲女性疑難重症患者。患者心臟、肝臟和多種內分泌代謝均出現異常,疾病進展迅速。肝臟外科在多學科團隊的協助下,成功切除了患者罕見巨大肝臟佔位性病變。

2020年8月5日,北京協和醫院心內科收治了一位年輕的女性患者。她於2020年6月起出現無明顯誘因的活動耐量減低,上二層樓就會氣短。7月20日,患者雙下肢出現對稱性水腫。外院檢查發現,患者的心臟射血分數僅為29%,全心增大。腹部磁共振成像結果提示肝內19cm×12cm佔位。起病以來,患者體重減輕近5kg,伴有明顯毛髮脫落、毛色發黃、月經異常。經過當地醫院治療,患者的水腫有所緩解,但活動耐量無明顯改善。因為外院始終無法明確診斷,患者拖著瘦弱的身軀,挺著大肚子,來到了北京協和醫院,希望能通過罕見病MDT平臺明確診斷,並獲得進一步治療。

協和心內科高度重視該患者,入院後迅速完善了相關檢查。在黨委書記張抒揚教授、心內科主任荊志成教授的指導下,多次組織全科討論、精心治療,患者的心衰症狀得到了明顯改善,心臟射血分數提高到了53%。

考慮到患者年輕且病情複雜,心衰合併肝臟佔位及內分泌異常,9月10日,張抒揚書記發起罕見病MDT討論,組織心內科、肝臟外科、婦科內分泌與生殖中心、消化內科、風溼免疫科、內分泌科、超聲醫學科、放射科、麻醉科、物理醫學康復科等多學科為患者進行會診。經過詳細檢查和反覆討論,多學科專家一致認為:患者的全身臨床表現及多種內分泌異常可能用「罕見巨大肝臟佔位」解釋,肝臟佔位不除外惡性病變,而外科手術是治療的首選。對這樣一位患者實施外科手術,可想而知風險極高。如何最大程度降低風險發生、保證患者安全,這是多學科專家共同面臨和首要解決的棘手問題。

 

在罕見病MDT中,張抒揚書記與多學科專家團隊反覆討論該患者的診療方案。

罕見巨大肝佔位手術本身就是困難重重。一是腫瘤比較巨大,顯露困難,腫瘤在腹腔佔據了很大體積,手術操作幾乎沒有空間;二是出血風險高,肝臟手術本身就屬於高出血風險型手術,而且腫瘤可能與周圍組織產生緊密粘連;三是患者的身體狀況差,患者本身有心功能不全,術中還會壓迫下腔靜脈或開放下腔靜脈,可能出現急性心衰甚至心臟驟停。此時患者的消耗性症狀也愈加明顯。入院後短短一個多月,患者的體重再次從49kg下降至45.5kg,整個人又瘦了一圈。體重秤上不斷下跌的數字和患者不斷增大的腹部隨時都在提醒醫生,快一點,再快一點,這是在跟異常兇險的病魔賽跑。

 

患者術前全身消瘦、腹部隆起。

醫學有局限、能力有邊界,但在一些看似無法翻越的高峰面前,總有人要帶頭向前。術前,肝臟外科專門請到了德高望重的外科前輩、86歲的鐘守先教授來會診。鍾老詳細詢問了患者的病史,做了仔細的查體。結合鍾老的意見,在桑新亭主任的指導下,盧欣教授、徐意瑤副教授、張磊醫生組成的手術團隊,對患者的圍手術期處理、手術入路、術中可能的情況及應對方法、緊急情況預案等每一個細節都進行了反覆規劃,制定了完善的方案。協和多學科協作的優勢也得到充分利用,肝臟外科、麻醉科、心內科、輸血科、重症醫學科(ICU)、胸外科等科室再次舉行術前多學科會診,為手術保駕護航。

 

86歲的鐘守先教授為患者查體。

 

多學科專家進行術前會診。

解決完醫療診斷、方案和技術上的問題,醫生還要充分爭取患者和家屬的支持。在如此重大的選擇面前,患者的家庭內部也出現了不同意見。患者的父親一直在醫院陪護,見證了治療的全過程,願意配合醫生去拼一把。患者的母親則更加焦慮,對手術潛在的風險充滿恐懼。手術前,桑新亭主任、盧欣教授、徐意瑤副教授和張磊住院醫師分別與家屬進行了三次談話,就患者的病情、手術的利弊和風險與家屬進行了深入而細緻的交談。經過充分詳盡的溝通,患者的父親最終頂住壓力,作出「理解相關風險,願積極手術」的決定。

手術同意書一經籤署,相關科室就馬不停蹄地開展準備工作,時間就是生命。在王惠珍總護士長的關心下,手術室專門為本次手術準備了一個手術間。這個手術間臨近心臟外科手術間,便於進行體外循環等心臟操作;也臨近血庫,取血、備血相對容易。張聖潔護士長、肝臟外科專科負責人張進軍術前專門對患者進行了訪視,對術中的人員、器材進行了充分的準備。

麻醉科安排了經驗豐富的張嬌總住院醫師來承擔一線麻醉工作,二線則由肝臟麻醉組組長許楠主治醫師親自坐鎮。針對術中可能出現的循環波動,麻醉科準備了中心靜脈、PICCO等一系列的監測措施。在麻醉誘導及術中關鍵步驟,麻醉科黃宇光主任、申樂副主任都頻繁地來看望患者,在關鍵節點上予以支持。

輸血科專門為本次手術提前準備血源,並調來一臺冰箱,直接在手術間內備血。

心內科則安排了總值班田然主治醫生全程跟臺,與麻醉科一道全程監測患者的心臟情況。

  

9月21日上午,經過四個小時的努力,患者體內重達4.5kg、近30cm的罕見巨大腫瘤被成功切除。正是由於術前、術中多學科的全力保障,術中患者生命體徵始終保持平穩,沒有出現任何術前預想的意外情況。

行百裡者半九十。複雜疑難手術後,ICU治療是患者康復的重要一環。張抒揚書記多次赴ICU指導,指出患者的治療難點和重點是心功能監測和調整,以及大手術後的出凝血管理。重症醫學科周翔副主任帶領張宏民、程衛兩位醫療組長,按照張書記的指示和各科專家的意見,每天對患者的循環情況及出凝血功能進行細緻的評估和調整。肝外科徐意瑤副教授手術團隊、心內科田然主治醫師則每日對患者的肝臟功能恢復以及心功能治療提供支持。兒科邱正慶教授、消化內科吳東副教授分別對患者的遺傳病及消化道功能進行評估。

在ICU治療48小時後,患者心功能恢復良好,順利拔除氣管插管。23日下午,患者露出了久違的笑容,通過手機視頻向家屬報平安。經過數日的康復治療,患者體重增加,活動耐量也得到了顯著提高。在病理科多名專家的聯合會診下,該患者病理報告最終確認為「罕見巨大肝細胞腺瘤,部分癌變」。

 

趙玉沛院長在百年協和倒計時1000天啟動儀式上的講話,指出協和要堅持診治疑難重症的功能定位。

在百年協和倒計時1000天啟動儀式上,趙玉沛院長指出,協和要堅持小而精的發展理念、診治疑難重症的功能定位和發揮多科協作的綜合優勢,不拼規模拼能力,不拼數量拼質量,看別人看不了的病,出別人出不了的成果。 「這個案例充分體現了北京協和醫院診治疑難重症的綜合實力。在多學科診療體制的建設下,我們有能力為患者提供『一站式』的服務。特別是在疑難重症的診療、多學科手術的配合方面,協和醫院展現出了巨大的優勢。」桑新亭主任說。

張抒揚書記表示,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新冠疫情面前,協和人一往無前,在本次疑難重症的救治時,協和援鄂醫療隊成員田然、張磊、吳東、周翔、張宏民再次合作,共同救治疑難危重患者,體現了協和人不畏艱難、通力合作的精神。協和人將繼續用精湛的醫術和高尚的醫德,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一切為了患者」的辦院方向,為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保駕護航。

原標題:《多學科攜手共克難關,協和為心衰女孩兒切除罕見巨大肝佔位》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齊魯醫院多學科合作成功完成一例複雜原發性下腔靜脈平滑肌肉瘤切除
    齊魯醫院多學科合作成功完成一例複雜原發性下腔靜脈平滑肌肉瘤切除 近日,山東大學齊魯醫院胰腺外科王磊教授團隊與心外科、肝移植科、血管外科通力合作,成功完成一例複雜原發性下腔靜脈平滑肌肉瘤切除手術。
  • 寺庫推出多重五星級服務 與廣大商家攜手共克難關
    中新網2月6日電 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帶來的影響,寺庫集團日前宣布,將通過多重服務幫助商家共克難關。全國高端商場、品牌專賣店、買手店等都可以與其合作,寺庫將通過在線直播邊拍邊賣平臺、社交電商銷售平臺、小程序交易平臺等幫助大家。
  • 濰坊市中醫院東院區婦科成功為六旬老太切除盆腹腔巨大腫瘤
    經多學科聯合會診,醫護人員齊心協力,幫助患者改善心衰問題、克服營養不足以及手術恐懼感,成功切除腫瘤,使患者轉危為安,經過調養,患者已康復出院,回家安心頤養天年。為保護患者隱私,鋪單後拍照也可以看出患者腹部腫大年過六旬的李阿姨發現自己的肚子一天比一天大,好似懷孕六七個月一般,除了腹脹,飲食受到了極大影響。
  • 男子患肝內膽管結石,3D列印技術導航,完美實施精準肝切除
    11月16日,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肝膽外科採用3D列印技術,列印出複雜肝膽管結石患者的肝臟仿真立體模型,並在這個仿真立體模型的指導下完成精準肝臟切除、膽總管切開取石術、膽囊切除手術。標誌著團隊在肝膽外科數位化微創水平邁上了新臺階,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 多學科聯合作戰 為一複雜腹膜後腫瘤病人施行高難度手術
    因腫瘤長入下腔靜脈,從腎靜脈平面直達第二肝門,手術難度大,患者輾轉安徽、上海等多家醫院後來到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經中大醫院泌尿外科、介入與血管外科、普外科、胸心外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學科聯合會診制定最佳治療方案,不久前,由該院副院長、泌尿外科主任陳明教授聯合普外科嵇振嶺教授成功為這一複雜腹膜後腫瘤病人順利完成「下腔靜脈腫瘤切除+下腔靜脈成型術」。目前,患者已康復出院。
  • 南京鼓樓醫院多學科協作 成功為患者切除胸骨後巨大甲狀腺腫
    中國江蘇網訊(記者 孫駿 通訊員 柳輝豔 丁傑 王佳)近日,77歲的顧女士在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江北國際醫院成功切除了一個直徑長達16cm的胸骨後巨大甲狀腺腫,經過5天的恢復後,顧女士順利出院。77歲的顧女士45年前曾做過甲狀腺部分切除,10年前發現頸部包塊,3年來反覆出現氣喘並逐步加重。反覆求診多家知名醫院而無果的顧女士,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找到了鼓樓醫院江北國際醫院普外科蘇磊主任醫師。
  • 泰安市中醫醫院婦科成功完成一例罕見的巨大盆腹腔包塊的手術治療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張澤文 通訊員 王帥8月21日,泰安市中醫醫院婦科成功為一位罕見的盆腹腔巨大包塊患者實施了手術治療。44歲的毛某(化名)在3個月前出現腹部撐脹感,同時伴有尿頻,偶有大便秘結。遂來泰安市中醫醫院婦科就診,施麗潔主任查體後發現患者盆腹腔可觸及巨大包塊,包塊上至劍突下,下至盆腔的直腸子宮陷窩,兩側至腋前線,行盆腔MR示:子宮後壁佔位性病變。憑藉著幾十年的臨床經驗及其他檢驗報告施主任初步判斷是子宮平滑肌瘤,決定行手術治療。患者盆腹腔包塊巨大,在臨床工作中極為罕見,手術難度也非常大。
  • 湖南省腫瘤醫院神經外科MDT綜合治療成功救治罕見遺傳病患者
    人民網長沙12月2日電 近日,湖南省腫瘤醫院神經外科在多學科會診(MDT)協作下,成功為一罕見遺傳病——Tucot症候群患者王女士先後實施腦部和腸道的腫瘤切除手術,術後患者恢復良好,不日將康復出院。家住青海省西寧市的少數名族王女士,2019年年底出現頭痛、右側肢體乏力、貧血、腹痛等症狀,經核磁共振檢查後發現左側額顳島葉佔位性病變,考慮膠質母細胞瘤。
  • 子宮肌瘤竟然「爬」上了心臟 西安醫院多學科協作6小時摘除30-40cm...
    來自遼寧的祁女士,曾有子宮肌瘤病史,如今靜脈內平滑肌瘤沿血管 「爬」到了心臟,且瘤體巨大,若不及時手術,將危及生命。12月初,祁女士不遠千裡來到西安,在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心血管外科劉金成主任團隊和婦產科陳必良教授團隊的多學科協作下,歷時6個小時,成功實施了「摘」瘤手術。
  • 速讀長三角 :滬腫瘤醫院繪製中國人群肝內膽管癌「基因圖譜」
    (中國江蘇網)南京鼓樓醫院多學科協作 成功為患者切除胸骨後巨大甲狀腺腫近日,77歲的顧女士在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江北國際醫院成功切除了一個直徑長達16cm的胸骨後巨大甲狀腺腫,經過5天的恢復後,顧女士順利出院。
  • 上海市第四人民醫院多學科協作完成一例巨大卵巢腫瘤切除手術
    檢查發現,黃阿婆腹部巨大腫塊似足月大,合併高血壓等多種內外科疾病。趙主任在詳細詢問病情後,決定收治黃阿婆,幫助其解決病痛。因黃阿婆身材矮小,巨大盆腔腫塊,上緣已達劍突下,對胃腸道形成擠壓,嚴重影響患者進食及消化,因此造成患者營養狀況欠佳,身材消瘦。
  • 勇過三關,湘雅醫院多學科聯合救治巨大甲狀腺癌並肺轉移患者
    紅網時刻5月20日訊(通訊員 劉微)來自永州的屈女士不幸患有巨大甲狀腺癌,壓迫氣管導致呼吸困難,並出現了肺轉移。原以為治療無望的她,在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攜手多學科團隊的救治下,歷經3次手術,闖過重重關卡,最終獲得了生的希望。
  • ...腫瘤在胸腔慢慢長大似「足球」,MDT多學科協作為老人消除胸中隱患
    近日,我院本部胸外科在MDT多學科診療模式下,為65歲的張梅(化名)阿姨切除了一直徑20cm,大如足球的巨大胸腔腫瘤。手術難度大、風險高,在多學科助力下病人手術和後續恢復都非常順利。多學科會診 為病人制定系統診療方案入院後,胸外科首先組織科室內部病情討論,明確診斷,石學新主治醫師為病人進行了CT引導下胸腔腫瘤穿刺活檢術,病理檢驗結果提示:孤立性纖維性腫瘤(SFT)。這是一種比較少見的胸腔腫瘤,我院近期連續診斷多例且經過手術取得了滿意療效。但是如此巨大的腫瘤還非常少見,手術風險大。
  • 工地摔跤竟查出嗜鉻細胞瘤 多學科協作成功完成切除術
    考慮鍾先生的瘤體較大,並有侵犯大血管及肝臟的可能,為保證患者的安全,醫院泌尿外科組織麻醉科、肝膽外科、血管外科、重症醫學科及放射科等多學科專家團隊討論,制定了周密的手術計劃和麻醉圍術期管理計劃。12月9日,副主任高星楊主動擔任主麻醫生,湖南省腫瘤醫院麻醉手術中心主任楊金鳳指導,由泌尿外科、肝膽外科共同組成的外科團隊成功完成右側腎上腺嗜鉻細胞瘤切除術+右肝後葉切除術,術後轉入ICU進一步監護治療,目前患者恢復良好,已轉回普通病房康復治療。
  • 摔了一跤,查出巨大腦膜瘤,腫瘤重量竟然超過100克!
    「左側枕葉佔位」 也就是長了腦腫瘤! 為了進一步診斷和治療,林女士在孩子的陪同下前來唐都醫院就診。 頭顱磁共振提示:左側枕葉巨大佔位,考慮腦膜瘤。 磁共振
  • 捷信演講PPT《技術賦能業務 齊心共克難關》
    2020年的巨變和挑戰,呼喚人性與科技必須攜手;多方聯合求變,順勢而為才能突破困局獲得成功。企業的發展,行業的突圍,數位化的轉型,也要順應雲技術和智能化客戶體驗,有所作為,力求成功。  10月29日——10月30日,Genesys中國團隊聯合多家合作夥伴,在北京古北水鎮為大家了帶來2020Genesys體驗即服務高端研討會。
  • 3個月大肝母細胞瘤嬰兒闖過四道「鬼門關」
    近日,火箭軍特色醫學中心肝膽外科段偉宏主任率團隊勇闖「手術禁區」,為3個月大的嬰兒成功實施肝母細胞瘤切除手術。患兒闖過了「麻醉關、手術關、術後感染關、肝臟功能恢復關」四道「鬼門關」,標誌著肝膽外科在肝臟腫瘤外科手術治療方面再次實現新突破。3個月大的圓圓,母親在做產檢時,就發現孩子肝臟有佔位,當地醫院懷疑是血管瘤,但父母堅持把孩子生了下來。
  • 重量達13.6斤,腹內腫瘤如西瓜大,金山醫院多學科協作順利切除
    重量達13.6斤,腹內腫瘤如西瓜大,金山醫院多學科協作順利切除 2020-12-11 16: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救治藏胞,25斤肝腫瘤精準切除!天津專家傳經授技,IQQA科技賦能
    患者上腹強化CT顯示肝右葉巨大血管瘤,直徑35cm×25cm×20cm,因血管瘤巨大,已出現嚴重的貧血和白細胞減低,必須及時進行手術切除。考慮到肝巨大血管瘤切除在該院尚未開展,手術團隊需要相關經驗積累,張偉教授積極協調天津市腫瘤醫院提供技術支持及遠程會診,邀請肝膽外科、介入科、影像科、麻醉科進行多學科聯合會診,對手術方案進行多學科討論與確定。
  • 南陽醫專一附院房顫中心、心衰中心先後通過國家級標準版認證
    近日,國家房顫中心聯盟和國家心衰中心聯盟先後發文確定南陽醫專一附院房顫中心通過第三批國家級標準版房顫中心認證,心衰中心通過第六批國家級標準版心衰中心認證。這是繼該院卒中中心、胸痛中心獲得國家級中心認證後,學科建設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