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過三關,湘雅醫院多學科聯合救治巨大甲狀腺癌並肺轉移患者

2020-12-15 紅網

患者手術成功後為醫務人員送去錦旗表示感謝。

紅網時刻5月20日訊(通訊員 劉微)來自永州的屈女士不幸患有巨大甲狀腺癌,壓迫氣管導致呼吸困難,並出現了肺轉移。原以為治療無望的她,在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攜手多學科團隊的救治下,歷經3次手術,闖過重重關卡,最終獲得了生的希望。

45歲的屈女士是一名20多年的甲亢患者,半年前突然出現聲音嘶啞等症狀,可惜並未引起重視。今年4月初,屈女士發現頸部越腫越大,呼吸也越來越困難,嚴重影響正常生活。在當地醫院檢查後醫生懷疑是惡性腫瘤,建議前往湘雅醫院作進一步治療。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唐瑤雲副教授接診後,為屈女士進行了詳細檢查。磁共振、CT等檢查提示,患者甲狀腺右側葉腫塊灶累及左側葉,侵犯範圍廣泛,包括喉部、聲帶、氣管、縱膈等,且周圍骨質破壞並有血管包繞,雙側頸部及鎖骨區有多發腫大淋巴結,考慮為甲狀腺癌。「像這樣的晚期癌症患者,不做手術隨時會有生命危險,可要做手術,我們面臨的關卡還很多。」唐瑤雲副教授介紹道。

第一道關卡便是呼吸關。為防止患者因氣道軟化、塌陷等引起呼吸窘迫,4月16日,在麻醉科王雲姣教授等人的協助下,專家們為屈女士首先進行了氣管切開術。術中發現患者氣管前方部分被瘤體包裹並擠壓向左側,氣管相對變窄,氣管插管存在相當大的難度和挑戰。經過手術組精心計劃,在支氣管纖維鏡引導下,最終成功置入7號氣切導管,順利解決了患者呼吸困難的問題。

儘管如此,後續治療難度依舊不容小覷。4月21日,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趙素萍教授、張欣教授、唐瑤雲副教授、黃東海教授、劉勇副教授等多次圍繞屈女士的病情展開病例討論,並組織了全院大會診,攜手來自胸外科、血管外科、病理科、麻醉科、核醫學科專家進行多學科討論,為制定最佳治療方案建言獻策。

第二道關卡是血管關。由於患者出現了肺轉移,且腫塊與右側下腔靜脈,右側頸總、頸內外動脈關係密切,局部分界不清,剝離腫塊時很有可能損傷周圍血管。4月28日,血管外科王偉教授等在屈女士的右側鎖骨下動脈及右側頸動脈置入內支架,確保血管安全,為之後的腫瘤切除手術做好準備。

最後也是最難的關卡便是腫瘤切除關。4月29日,由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唐瑤雲副教授帶領主治醫生方興等,聯合胸外科一起為屈女士實施手術。術中可見右側頸有多個大小不一淋巴結,最大者有4釐米大小,並與頸內靜脈輕度粘連。甲狀腺雙側葉明顯腫大,侵犯右側喉體及部分氣管。切除腫塊快速冰凍病檢結果回報為甲狀腺乳頭狀癌。

術中,在胸外科專家斷離患者右側鎖骨充分暴露手術視野後,唐瑤雲副教授團隊小心分離腫塊,避開並保護相關神經、動脈等重要結構。為徹底切除腫塊,手術組對屈女士進行了甲狀腺全切及全喉切除,並進行頸部根治性淋巴結清掃,最後重建了喉咽功能,整臺手術歷時6個小時。

返回病房後,屈女士在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護士長謝常寧帶領的護理團隊精心照料下恢復迅速,很快便可正常飲食。「我們建立了專門的護理小組,制定了完整的護理計劃,包括氣道的護理,術後併發症的預防等,確保患者恢復。」謝常寧護士長介紹,5月13日,屈女士已經順利出院。

據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教研室副主任劉勇副教授介紹,甲狀腺癌發病率高,但它也是臨床治療效果較好的惡性腫瘤。湘雅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擅長處理累及頸段食道和氣管、喉腔及下咽等範圍巨大複雜的甲狀腺腫瘤,可在切除多部位病灶的同時,同期或II期完成喉、下咽以及頸段氣管和頸段食管的缺損和功能重建。此外,在甲狀腺術前術後的嗓音功能評估、甲狀腺術後單側/雙側聲帶麻痺的喉返神經功能損傷修復,以及通過聲帶填充術和喉框架手術等方式改善聲帶麻痺所致聲嘶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

相關焦點

  • 「患者點讚」多學科聯合救治高齡老人,彰顯三醫團隊力量
    8月2日14:21,88歲的呂奶奶突發劇烈腹痛,被家人送至新都區三醫院外科就診。接診醫生初步判斷病情危重,立即收入住院,入院後一方面積極糾正休克、抗感染治療的同時,一方面上報醫務科,迅速組織外科、麻醉科/手術室、重症醫學科進行聯合會診,經專家會診診斷為「乙狀結腸穿孔,急性瀰漫性腹膜炎」,加之患者已出現休克症狀,情況更是緊急,需立即進行手術。
  • 湘雅醫院打造優勢學科集群,提高疑難重症診治和科研攻關能力
    湘雅醫院將以學科建設為引領,聚焦學科重大前沿問題,在新興交叉領域和關鍵戰略領域,發揮團隊作戰聯合攻關優勢,著力建設若干在國內外具有顯著領先優勢的湘雅特色學科群,打造高水平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服務國家「健康中國」重大戰略。
  • 「挑戰」晚期腫瘤——結腸癌伴多發肝、肺轉移患者終獲無瘤狀態
    腫瘤是一種全身性的疾病,發生發展及診治非常複雜,在不同的治療階段,需多學科醫生共同討論為患者訂製方案, 而多學科(MDT)診療模式就成為了有力助手。北京華信醫院(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腫瘤中心自成立以來,即確立了MDT為核心的診療模式,本著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宗旨,將多學科的診治優勢強強聯合,以期達到臨床治療的最佳效果。普外科在楊國山主任帶領下,積極響應醫院要求,一直努力踐行MDT的模式。楊國山主任特別重視向兄弟科室學習,規範地依據病情進程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措施,綜合各學科力量挑戰晚期腫瘤。
  • 汕頭市中心醫院多學科協作救治 小腸克羅恩病患者
    近日,汕頭市中心醫院全院多學科合作成功為一名反覆腹痛腹脹患者解決困擾其多年的疑難問題,患者目前恢復良好已順利出院。感到不適的他終於下決心好好查一查到底怎麼了,於是來到汕頭市中心醫院就診,併入住消化內科。 腹痛多年病因成謎 醫生們為陳先生進行對症治療,並完善相關檢查。胃鏡及結腸鏡未發現器質性病變,腹部CT提示「下腹部局部小腸腸壁增厚、強化」。
  • 陝健醫二一五醫院胸外科聯合多學科成功搶救一例重症胸外傷患者
    近日,一位因攪拌機絞壓胸腹部及左上肢的重症胸外傷患者在二一五醫院急診科、胸外科、創傷骨科、普外科、手麻科等多學科共同努力下成功脫險,再一次創造了生命的奇蹟。在對患者病情與手術方案進行細緻的討論後,由醫院胸外科、創傷骨科、普外科、手麻科等科室專家組成的醫療團隊立即對患者進行急診手術搶救。胸外組經胸腔鏡輔助行雙側胸腔探查見左側4-12肋骨骨折,其中4-10肋骨成粉碎性骨折,左肺下葉廣泛挫裂傷,胸腔積血2000餘毫升,雙側膈肌破裂、肝臟完全疝入右側胸腔。普外組探查腹腔積血1000餘毫升、脾臟破裂。
  • 濟醫附院創傷中心多學科聯合成功救治一名胸部貫通傷患者
    8月23日晚,濟醫附院收治一名胸部貫通傷患者,經創傷中心多學科聯合救治,患者目前已經脫離生命危險。患者胡先生,46歲,送醫2小時前駕駛拖拉機被護欄撞傷,護欄上的不鏽鋼縱行方管貫穿胸部,消防隊員使用液壓剪剪斷方管後,120救護車將體內攜帶方管的患者送往附院急診科進行檢查和救治。
  •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成立五大醫學中心 提高疑難重症診治能力
    華聲在線4月13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段涵敏 通訊員 王潔 汪泉佺)4月13日,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召開優勢學科集群(醫學中心)建設啟動會,骨關節與代謝醫學中心、皮膚與免疫醫學中心、神經醫學中心、危急重症醫學中心、腫瘤醫學中心等首批五大學科集群掛牌成立。據悉,五大醫學中心將打破科室之間的壁壘,協同作戰,提高診療水平。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中南大學:搬一所「湘雅醫院」到江華
    緊急情況下,還可以約請縣人民醫院乃至湘雅醫院的專家遠程指導。 這是中南大學憑藉校內湘雅醫學院及其4所附屬醫院的強大實力,幫助江華整體提高醫療服務水平的一個縮影。 湘雅三醫院對口幫扶的縣人民醫院,最初得知重症醫學科李志凌博士將來醫院時,還有些犯嘀咕,醫院連重症醫學科都沒有,專家來幹嘛?
  •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主辦腎上腺疾病多學科診療高峰論壇
    紅網時刻10月26日訊(通訊員 甘宇)10月24日,由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泌尿外科主辦,泌尿外科主任祖雄兵、普通泌尿外科主任陳湘以及內分泌主任羅湘杭共同擔任大會主席的「湘雅腎上腺疾病多學科診療高峰論壇暨腎上腺腫瘤與繼發性高血壓防治研討會」在長沙勝利召開。大會形式新穎、精彩紛呈,是湘雅醫院114周年院慶學術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 2020專科會|推動醫院專科建設,多學科診療幫了什麼忙?
    本次論壇由健康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安徽省立醫院)、海南博鰲醫學創新研究院主辦,由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一醫院聯合主辦。
  • 湘雅醫院護理部周建輝:抗「疫」聯合病房裡的湘雅護理擔當
    工作中的周建輝【人物名片】周建輝,副主任護師,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心外科ICU護士長,湘雅醫院第三批支援湖北醫療隊護理骨幹,武漢協和西院湘雅聯合病房護士長。在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就有多支支援湖北醫療隊在齊心奮戰。其中,11樓東是一個特殊病房。特殊,是因為這是一個由武漢協和醫院、中南大學湘雅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的醫療隊員共同組成的聯合病房。這個聯合病房的護士長,是一位在重症護理領域戰鬥了26年的老兵,她是來自湘雅醫院第三批支援湖北醫療隊的周建輝。
  • 抗擊疫情 湘雅醫院這場硬仗打出了底氣和霸氣
    醫院始終堅持「全院一盤棋,一根指揮棒」,由院長雷光華、黨委書記張欣掛帥,負責整體決策、全局調度,並迅速成立了醫療救治組、防控物資組、保障支持組等12個專項工作組。 同時,醫院明確了三個「零目標」,即新冠患者零漏診,醫務人員零感染,院內傳播零發生。
  •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第三批援鄂醫療隊工作總結
    聯合病房的醫護人員來自不同醫院、不同專業,大家相互之間都不熟悉,來到陌生的環境,加上各自都有自己的原生文化,如果沒有規矩,很容易出紕漏。我們從病人入院一周開始針對新冠肺炎不同疾病時期,制定了不同的肺康復操,並有專人現場指導,為了使肺康復鍛鍊可重複和長期指導,錄製新冠肺炎呼吸功能鍛鍊的視頻,指導病友們進行長期的呼吸功能鍛鍊,獲患者一致好評,患者出院回訪反饋仍繼續堅持進行肺康復訓練。
  • ...膜肺40天後脫離險境,武漢市肺科醫院一危重症患者跨過「鬼門關」
    長江日報-長江網4月5日訊(記者史強 通訊員王敏)4月5日下午3時許,隨著武漢市肺科醫院醫護人員的低聲喝彩,40歲的李軍(化名)成功脫離人工膜肺體外呼吸支持,在呼吸機的輔助下自主呼吸,脫離了險境。這是武漢市肺科醫院在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中,啃下的又一塊「硬骨頭」。
  •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專家走進郴州
    湘雅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蔣衛紅指出了耳鼻喉科同質化醫療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並介紹了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在顱底外科中的定位及內鏡顱底外科的發展,展示了學科現階段已經開展較成熟的一系列鼻顱底外科手術,體現了湘雅醫院鼻顱底外科手術技術在全國的領先地位。
  • 救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有哪些經驗?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形成多學科...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李彪 攝在援鄂期間,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主要負責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醫院在救治這類患者中積累了哪些經驗?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副院長、醫療隊隊長李海潮介紹:「我們組織了一個多學科團隊,這是我們做好抗疫工作的一個重要保障,因為我們31個大夫中有7位是呼吸科的,3位是重症的,其他所有內科的亞專業都有,包括心臟、消化、內分泌、血液、腎臟、風溼免疫,還有感染科。」
  • 廣州腦博仕醫院聯袂全國8大名院,開展精神心理疾病多學科聯合會診
    核心提示:本次峰會聯合北京六院、廣州腦科醫院、湖南湘雅醫院等8大名院,特邀北京安定醫院姚萬國教授、北京解放軍聯勤保障部第984醫院王曉慧教授、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韓永華教授、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田時雨教授、廣州腦科醫院鄧河晃教授等30餘位精神心理疾病領域教授專家,解決精神心理疑難,開展精神心理疑難疾病聯合會診,多學科專業診療,針對性制定一對一科學診療方案,一站式解決患者就醫難題。
  • 煙臺毓璜頂醫院多學科合力救治 危重症患者生死線上「返程」
    水母網12月9日訊(通訊員 李成修 李凌峰)燈火通明的重症監護室,滴答作響的儀器聲和醫護人員匆忙的腳步,構成了每個ICU患者的24小時。看似平靜的外表下,藏著接踵而來的生死瞬間,就像呂麗(化名)一周前所經歷的那般。提到呂麗(化名)的名字,煙臺毓璜頂醫院多個學科的大夫們心頭一緊。
  • 湘雅精神的戰「疫」書寫——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支援湖北紀實
    他們義無反顧地奔赴救治一線,與時間賽跑、與死神抗爭,用實際行動詮釋著「湘雅精神」,表達著對祖國的無限忠誠和對人民的無限熱愛。湘雅醫院第二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及早治療、聯合會診、專人負責,作為醫療隊醫療組長兼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湘雅重症病房主任,潘頻華教授將湘雅在湖南總結出的經驗逐步運用到了當前的工作中,並初顯成效。「病人管理責任到人,病人從入院到出院都是由一個固定的醫生組包幹,這樣醫生能夠更清晰地掌握患者病情,實現個體化的精準治療。」
  • 山東省立醫院集團魯東醫院多學科聯合成功搶救一名高鉀血...
    膠東在線消息,12月7日晚8時許,山東省立醫院集團魯東醫院急診科、重症醫學科、腎內科、血液透析室聯合成功搶救一名嚴重腎衰、高鉀、心衰、呼吸心跳停止患者,這也是山東省立醫院集團魯東醫院完成的首例急診血液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