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患肝內膽管結石,3D列印技術導航,完美實施精準肝切除

2020-12-26 瀟湘名醫

11月16日,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肝膽外科採用3D列印技術,列印出複雜肝膽管結石患者的肝臟仿真立體模型,並在這個仿真立體模型的指導下完成精準肝臟切除、膽總管切開取石術、膽囊切除手術。

標誌著團隊在肝膽外科數位化微創水平邁上了新臺階,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55歲的患者駱先生反覆腹部疼痛3年餘,曾多次於當地醫院就診,診斷為「胃腸炎」。

今年10月來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肝膽外科診治被診斷為「肝內膽管結石」。

通過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肝膽外科主任謝傲文團隊多學科會診,決定對患者駱先生進行手術治療。

由於需要手術,但考慮到患者的肝臟結石病灶與肝內血管關係密切,即使接受了常規影像學檢查,但不能提供與血管相關的更詳細資料,無法評估大範圍肝切除術後發生肝功能衰竭的風險。

據介紹,肝膽管結石的影像學診斷方法主要有B超、CT、MRCP和ERCP等,但均有一定的局限性。

均不能準確顯示結石分布、定位、膽管狹窄的定位以及膽管樹的顯示,其顯示的圖像均為2D圖像。

為進一步精確診斷和術前評估,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肝膽外科主任謝傲文與該院3D列印中心聯繫,利用該院3D列印中心團隊將患者CT原始數據導入腹部醫學圖像三維可視化系統進行三維可視化研究。

同時,利用3D列印技術,讓肝膽胰臟器和相應的病變部位以1:1比例的「實物」呈現在醫生和患者及家屬面前。

「三維可視化模型清晰,立體顯示結石在肝膽管的部位、大小、形態、分布及伴隨的膽管狀態、與門靜脈、肝動脈、肝靜脈的空間解剖關係。應用於臨床後大大降低肝膽管結石的術後殘石率、膽管炎的復發率。」 謝傲文說。

手術中,謝傲文帶領團隊、歐志兵博士、劉升輝醫生將這個3D模型帶入了手術室。

在手術過程中,根據這個模型,仔細觀察和對照駱先生的病灶部位,評估與其臨近的組織、血管之間的關係。

依據這個1:1的仿「實物」模型切除病灶時,主刀謝傲文院長將能更精準的判斷出病灶的邊緣及邊緣的組織結構關係,更大限度地保留了患者的肝臟,也使其血管損傷更小。

當天,持續了5個多小時的手術終於順利結束。

謝敖文介紹,帶著3D列印肝臟立體模型進手術室當場指導,病灶的切除精準度明顯提高了,術中出血很少,駱先生目前狀況良好。

近年來,隨著外科技術的不斷發展,「精準肝切除」逐漸成為肝膽外科最具標誌性的手術之一,也是肝膽外科醫生成長所面臨的「一座大山」。

精準肝切除,即是解剖性肝切除,是按照肝臟特有解剖學分段,對病灶所在肝段進行規範性切除。

精準肝切除技術難度較大,需要在術前完成肝臟及周圍血管的全方位評估。

此例精準肝切除術的順利實施,為3D列印在肝臟外科領域的研究和應用積累了成功的實踐經驗。

近年來,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肝膽外科緊跟專業發展前沿,常規開展膽囊切除術、膽總管切開取石術、左右半肝切除術、精準肝切除術、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脾切除術、根治性胰十二指腸切除術。

在開放手術方面,開展的多項肝膽胰脾外科手術處於湖南省先進水平,尤其對巨大肝癌、肝癌合併肝硬化、胰腺癌、膽管癌的外科治療具有豐富的經驗。

在微創外科方面,目前已熟練開展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腹腔鏡膽總管切開取石+膽道鏡探查+T管引流術、鈥雷射碎石術、腹腔鏡肝囊腫開窗引流術、腹腔鏡肝膿腫引流術、腹腔鏡肝部分切除術、腹腔鏡脾切除術等手術,具有創傷小、恢復快、花費低等優勢。

(編輯Rainbow。部分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李文佳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來源:湖南醫聊】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王曉亮:經皮經肝膽道鏡取石術 不開刀也可取肝內膽管結石
    原發性肝內外膽管結石是我國的常見病、多發病。肝膽管結石是膽管結石的一種類型,是指左右肝管Y型匯合部以上各分支膽管內的結石,可以單獨存在,也可以與肝外膽管結石並存。結石多呈棕黃色或黑色,易碎,細菌含量較高。肝膽管結石常合併肝外膽管結石,常並發膽管梗阻,還可誘發局部感染及繼發膽管狹窄,結石難以自行排出,導致病情遷延不愈,是我國良性膽道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
  • 深圳阿姨肝內膽管結石疼起來「比生伢還遭罪」
    今年8月底,珍姨的結石又發作了,再次出現反覆噁心、嘔吐和腹脹。近日,家人帶著珍姨來到深圳大學總醫院(以下簡稱深大總醫院)就診。幸運的是,該院肝膽外科副主任、國內著名肝膽外科專家劉祥德通過一例高難度「肝切除+膽總管取石」手術,終於幫她徹底解決了疾病痛苦。
  • 肝內膽管癌的外科治療——上海東方肝膽外科醫院夏勇
    尤其是不同臨床病理特徵的肝癌、肝內膽管癌以及轉移性肝腫瘤等的個體化外科治療,並建立了肝癌術後復發的預防和治療的個體化新方案。對於肝硬化門脈高壓症、肝門部膽管癌、膽囊癌、壺腹周圍癌、肝內外膽管結石、膽囊結石、息肉等的外科治療也有很高的建樹。肝內膽管癌肝內膽管癌(ICC)是一種起源於肝內膽管上皮細胞的癌症。
  • 「大連日報」應用創新技術提供精準化人性化診療服務
    螢光導航 讓肝腫瘤「顯形」 助力腹腔鏡下精準切除腹腔鏡精準肝切除是目前肝臟惡性腫瘤的主流根治術式,但要做到既能保證手術無瘤切緣寬度的控制,又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更多的剩餘肝組織,提高手術的安全性和療效,是目前肝膽外科醫生面臨的一大技術難題。
  • 中西醫結合移除肝臟中的「大山」——精準護膽經典病例演講比賽...
    術前CT提示肝內外膽管結石、膽總管擴張、肝內膽管囊狀擴張症、右肝纖維化病變。術前MRI也證實了CT檢查的結果(圖1)。 手術治療及療效 本例患者腹痛,右肝膽管結石伴膽管囊狀擴張及右肝纖維化病變,具有手術指徵。臨床的治療原則為切除病灶、取盡結石、解除狹窄、通暢引流及防止復發。遂為患者選擇行腹腔鏡右半肝切除+膽囊切除+膽道探查取石術。
  • 圖文:膽管堵塞:三大法寶可疏通
    「雙鏡」就是首先利用消化內鏡通過胃到達膽管開口處,將乳頭切開,取出膽總管末端卡住的結石,然後再應用腹腔鏡技術切除膽囊,分兩步治癒疾病。而「三鏡」技術就是對於內鏡沒有取盡結石的患者可以在腹腔鏡術中利用膽道鏡再次取盡堵塞的結石。這一系列的先進方法可以達到驅除病灶、不留瘢痕的目的。
  • ERCP取石術:膽管結石患者的「救星」
    日前,上饒市第五人民醫院肝膽胰外科副主任周寧傑巧行ERCP取石術,為一名膽總管結石患者微創解憂。「不用開刀就把石頭取掉了,恢復挺好的,很滿意!」臨出院前,朱先生激動地說道。  59歲的朱先生是福建浦城人。2年前,他曾接受過膽囊切除+膽總管切開取石T管引流術。
  • 影創科技助力雲南首例MR混合現實肝臟手術成功實施
    12月2日,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肝膽外科運用MR 混合現實技術,為一名患者成功實施了「左半肝切除手術」,其全過程還通過幾個月前,昆明市民李女士去醫院檢查,檢查後初步判斷患的是左肝肝內腫瘤,必須儘早手術治療。
  • 微創技術再創新高——都昌縣人民醫院完成多例全腹腔鏡下解剖性左...
    其中兩例術前嚴重黃疸、感染,經術前行PTCD(經皮經肝膽管穿刺引流術)及PTGD(經皮經肝膽囊穿刺引流術)減黃並控制感染後再行手術治療。術中僅在腹壁建立幾個鑰匙孔樣的小孔即完成所有手術操作(以往開腹手術需要開長達近30釐米的大切口),術中出血少,徹底切除了病變膽管及結石所在的肝葉。使得患者術後再發膽管結石及膽管癌變的概率大大減少。術後患者第一天即可下床活動、進食、疼痛感極其輕微,術後順利康復出院。
  • 雲南首例混合現實技術(MR)應用於肝臟手術在昆醫大附一院成功實施
    新華網發(供圖)    12月2日,一臺滿載現代科技手段的「5G+MR」精準肝切除手術直播在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以下簡稱「昆醫大附一院」)亮相。這是雲南首次將5G網絡與混合現實技術(MR)相結合而進行的精準肝臟手術,其全過程還通過5G技術在昭通市人民醫院直播。
  • 通過3D列印+虛擬可視化技術,專家團隊挽救「癌王」患者
    三湘都市報7月30日訊(記者 李琪 通訊員 劉莉 程發輝 實習生 孟凡佳)近日,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微創外科主任何恆正教授手術團隊,成功完成一例肝門部膽管癌根治術(肝右動脈重建),在 3D 列印虛擬可視化技術輔助下精準切除腫瘤,為患者贏得了生存期。
  • 哈醫大二院普外科邰升團隊成功將直徑6釐米肝腫瘤切除
    日前,哈醫大二院普外科一病房副主任邰升帶領團隊,通過ICG螢光導航系統完成了腹腔鏡下肝中葉5、7、8段的微創切除手術,成功將直徑6釐米的腫瘤精準切除,既實現了殘肝體積的極限保留,又確保腫瘤切除。  近年來,腹腔鏡手術因為創傷小、恢復快等優勢,受到了患者的青睞,但腹腔鏡肝臟切除手術仍然是目前外科微創手術中的難點,尤其是肝中葉腫瘤涉及兩個肝臟斷面,保留6段的肝臟5、7、8段行腹腔鏡肝切除手術難度很高,術前對6段肝臟靜脈回流的預判和術中精準判斷要求極高
  • 摘除了膽囊,從此就跟結石「拜拜」了嗎
    每年體檢,都有不少人被告知患上了膽結石。有了膽結石,該怎麼辦呢?一些醫生會回答說,隨它去,等有症狀了,做個微創手術,摘除膽囊就好了。  一刀切除膽囊,從此就萬事大吉了嗎?杭州肝膽腎結石症資深專家王長根中醫師要對此說:「NO!」  摘除了膽囊,結石有可能還會長出來  王長根醫師指出,體檢查出有結石時,往往結石還比較小,還沒有症狀。
  • 3D腹腔鏡下切除6釐米肝血管瘤
    武漢晚報訊(通訊員蔣鳳 記者張劍)雖然是良性,但這顆肝血管瘤已有6釐米大。日前,48歲患者肖先生在泰康同濟(武漢)醫院藉助3D腹腔鏡,經過3小時手術,以不到50毫升出血量的「代價」,成功切除這顆「定時炸彈」。    肖先生於3年前發現肝血管瘤,當時直徑約2釐米,醫生建議定期複查。
  • 貴州省人民醫院實施貴州首例利用3D列印模型完成精準切除肺段手術
    多彩貴州網訊(記者 王子茜)近日,貴州首例利用3D列印技術精準切除肺段的手術在貴州省人民醫院胸外科完成。利用3D列印技術製作實體模型,省醫為一名早期肺癌的中年女性精準實施了右肺上葉尖段切除。貴州省人民醫院胸外科梅宏、許川主任團隊利用軟體技術製作出患者肺血管、支氣管三維圖像,並創新性地利用3D列印技術製作實體模型,在術前提前識別出變異結構,規劃手術方案。在術中,通過實體模型直觀的複習解剖結構,隨後為該患者實現了精準的右肺上葉尖段切除,術後病理為肺微小浸潤腺癌。患者恢復迅速,術後3天即康復出院。
  • 3D人體列印技術導航,精準拆除腹部16斤巨大「定時炸彈」
    近日,廣東省中醫院結直腸外科刁德昌主任團隊通過3D人體列印技術,成功完成國內首例3D列印模型導航腹膜後巨大脂肪肉瘤切除術,腫瘤體積達到40cm×30cm×15cm,重量達16斤。經過醫患雙方溝通與授權,制定了國內首例3D列印模型導航腹膜後巨大脂肪肉瘤切除手術計劃。刁德昌認為,術前利用3D人體列印技術重建模型,可以清晰地看到,腫瘤上方到達膈肌,靠近脾動靜脈,下方突入到盆腔,和髂血管之間存在一定的可分離間隙,同時腫瘤與周圍臟器的關係一清二楚。
  • 肝區疼痛是怎麼回事 肝區疼痛治療基本原則
    有很多醫生稱在門診的時候有很多患者稱自己右肝區非常不舒服,特別是已經被確診為患上B肝/C肝的患者,最容易想到是肝癌的早期表現等等,緊張到飯都吃不下,其實右肝區不適產生的病因有很多種,在沒有經過專業的確診前胡思亂想無疑是對自己情緒上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