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肝膽外科採用3D列印技術,列印出複雜肝膽管結石患者的肝臟仿真立體模型,並在這個仿真立體模型的指導下完成精準肝臟切除、膽總管切開取石術、膽囊切除手術。
標誌著團隊在肝膽外科數位化微創水平邁上了新臺階,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55歲的患者駱先生反覆腹部疼痛3年餘,曾多次於當地醫院就診,診斷為「胃腸炎」。
今年10月來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肝膽外科診治被診斷為「肝內膽管結石」。
通過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肝膽外科主任謝傲文團隊多學科會診,決定對患者駱先生進行手術治療。
由於需要手術,但考慮到患者的肝臟結石病灶與肝內血管關係密切,即使接受了常規影像學檢查,但不能提供與血管相關的更詳細資料,無法評估大範圍肝切除術後發生肝功能衰竭的風險。
據介紹,肝膽管結石的影像學診斷方法主要有B超、CT、MRCP和ERCP等,但均有一定的局限性。
均不能準確顯示結石分布、定位、膽管狹窄的定位以及膽管樹的顯示,其顯示的圖像均為2D圖像。
為進一步精確診斷和術前評估,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肝膽外科主任謝傲文與該院3D列印中心聯繫,利用該院3D列印中心團隊將患者CT原始數據導入腹部醫學圖像三維可視化系統進行三維可視化研究。
同時,利用3D列印技術,讓肝膽胰臟器和相應的病變部位以1:1比例的「實物」呈現在醫生和患者及家屬面前。
「三維可視化模型清晰,立體顯示結石在肝膽管的部位、大小、形態、分布及伴隨的膽管狀態、與門靜脈、肝動脈、肝靜脈的空間解剖關係。應用於臨床後大大降低肝膽管結石的術後殘石率、膽管炎的復發率。」 謝傲文說。
手術中,謝傲文帶領團隊、歐志兵博士、劉升輝醫生將這個3D模型帶入了手術室。
在手術過程中,根據這個模型,仔細觀察和對照駱先生的病灶部位,評估與其臨近的組織、血管之間的關係。
依據這個1:1的仿「實物」模型切除病灶時,主刀謝傲文院長將能更精準的判斷出病灶的邊緣及邊緣的組織結構關係,更大限度地保留了患者的肝臟,也使其血管損傷更小。
當天,持續了5個多小時的手術終於順利結束。
謝敖文介紹,帶著3D列印肝臟立體模型進手術室當場指導,病灶的切除精準度明顯提高了,術中出血很少,駱先生目前狀況良好。
近年來,隨著外科技術的不斷發展,「精準肝切除」逐漸成為肝膽外科最具標誌性的手術之一,也是肝膽外科醫生成長所面臨的「一座大山」。
精準肝切除,即是解剖性肝切除,是按照肝臟特有解剖學分段,對病灶所在肝段進行規範性切除。
精準肝切除技術難度較大,需要在術前完成肝臟及周圍血管的全方位評估。
此例精準肝切除術的順利實施,為3D列印在肝臟外科領域的研究和應用積累了成功的實踐經驗。
近年來,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肝膽外科緊跟專業發展前沿,常規開展膽囊切除術、膽總管切開取石術、左右半肝切除術、精準肝切除術、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脾切除術、根治性胰十二指腸切除術。
在開放手術方面,開展的多項肝膽胰脾外科手術處於湖南省先進水平,尤其對巨大肝癌、肝癌合併肝硬化、胰腺癌、膽管癌的外科治療具有豐富的經驗。
在微創外科方面,目前已熟練開展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腹腔鏡膽總管切開取石+膽道鏡探查+T管引流術、鈥雷射碎石術、腹腔鏡肝囊腫開窗引流術、腹腔鏡肝膿腫引流術、腹腔鏡肝部分切除術、腹腔鏡脾切除術等手術,具有創傷小、恢復快、花費低等優勢。
(編輯Rainbow。部分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李文佳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來源:湖南醫聊】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