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意象分享:鷓鴣聲聲,訴不盡幾多愁

2020-12-18 南嘉疏影

夕陽晚照,山河猶在,國難未消。

抬頭望,鷓鴣低飛,聲聲哀嚎,叫著「行不得也哥哥,行不得也哥哥」。

若是你,此時心情會如何?

會不會也覺得,這時候在空中飛翔的,不是鷓鴣,而是你的羈旅愁思?

說起鷓鴣,大家一定不陌生。這是古詩詞中,非常常見的意象之一。

本系列美文,我們一起來積累古詩詞意象知識,一起來感受大千世界裡,那些寄託著無數詩人詞人的,物質存在。

鷓鴣是中國南方常見的一種鳥類。

我們經常看到的是中華鷓鴣,大小比我們家養的雞,要稍微小一點點,體表黑中帶白片。遠遠看去,像穿著一件黑底帶白色波紋的外套。腦袋小,身體壯。

體態上是不是很可愛?

但是鷓鴣在詩詞中的寓意,一點也不可愛。

為什麼呢?主要是因為他獨特的叫聲。他叫起來諧音類似「行不得也哥哥」。

再加上他經常出沒在南方。古時候,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偏向北方地區,經常來南方的人,除了原住居民,大多是哪些人呢?

有被貶謫之人,還有羈旅無法歸鄉之人。這些人要麼思鄉心切,要麼胸懷塊壘,鬱郁不得志。本來就各種愁,一聽到這一聲聲」行不得也哥哥」,就更加邁不開腳下的步子了。

如何前行呢?前方是深淵,還是懸崖,不可知,總歸是離家越來越遠的。總歸這叫聲,聽起來是叫斷腸人更加斷腸的。

鷓鴣一入詩詞,便飛出來無數優秀作品。

我首先就想到了辛棄疾的這一首詞,意境高遠,詞中精品。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宋】辛棄疾

鬱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

鬱孤臺下,江水東流,載著數不盡的行人淚與愁。望向西北,心繫長安,可憐我孤身在外,只看到了重重青山,阻隔著我這顆愛國之心。

正看著這青山流水發愁,突然聽到了,深山中鷓鴣聲聲悽涼的叫喚。

江水,群山,都無言承載著詞人的愁思,鷓鴣,則直接把這種,堆到喉嚨口的愁,用力地叫了出來。

就像一個人忍住淚水,忍住不哭泣,突然一想到動情處,便鼻子一酸,再也忍不住了,淚水奪眶而出!

這首詞裡,鷓鴣被放在一個悽愴蒼涼的大環境裡。下面這首律詩,鷓鴣則是直接被置於眼前,被安排了一個大特寫。寫下這首作品的唐代詩人鄭谷,更是因為此詩,被稱為「鄭鷓鴣」。

鷓鴣

【唐】鄭谷

暖戲煙蕪錦翼齊,品流應得近山雞。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裡啼。遊子乍聞徵袖溼,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應湘江闊,苦竹叢深日向西。

青草湖對黃陵廟,都是湖南的地名。娥皇、女英兩位妃子,跟隨舜帝南巡,投湘江自殺,後人為了祭祀兩位痴情妃子,在江邊建了寺廟,即黃陵廟。

所以這裡的青草湖和黃陵廟,本身就帶有悽哀之色的。

這首詩前面兩聯,既刻畫了鷓鴣的外形,又描繪了鷓鴣的啼聲。

溫暖時節,你便能在煙霧繚繞之處,看到鷓鴣披著彩衣齊飛,那形態很接近美麗的山雞。雨後的黃昏裡,他在青草湖邊飛過,落花時節,他在黃陵廟裡悽涼啼哭。

「行不得也哥哥」,哥哥,你莫要再往前走了,回頭是故鄉,前路茫茫。

這聲音一起,遊子淚溼衫襟,佳人翠眉低泣。

但是無論行人如何悲傷,鷓鴣叫聲不止,在湘江上迴蕩,和天邊的日落西山,遙相呼應,這群鳥兒邊叫邊飛回了苦竹深處。

詠物其實也是言情,這首詩有特寫,也有遠景,但是每一個字,都是在突出鷓鴣承載著人的哀思。

講鷓鴣前,先起興提到「暖戲煙蕪」,全詩沒有一個自直言詩人自己的情,但是處處你都能感受到,真的是詠物詩中的經典。

提到鷓鴣,你會想到哪些詩句呢?

相關焦點

  • 別時長亭柳依依,總結古詩詞中常見的意象,幫孩子讀懂更多古詩
    意象是閱讀古詩詞時的一個重要概念,認識並積累古詩詞中的常見意象,是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的一項任務。學會總結古詩詞中的常見意象,就仿佛拿到了一把打開詩詞寶庫大門的鑰匙,可以幫助孩子們讀懂更多古詩詞。什麼是意象呢?詩人在觀察客觀事物時,往往會加上自己的主觀之意,所以古詩詞中出現的景物,就不可避免地籠罩了一層作者的主觀色彩。
  • 滄海桑田無盡路,落葉知秋夢悠悠;書盡平仄長短句,消不盡幾多愁
    秋夢悠悠一些歲月近了,一些年華遠了。轉眼,又是秋天了。千浪卷愁濃,夢也匆匆,孑身尋志落丹楓。滄海桑田無盡路,風雨誰同。思也匆匆,恨也匆匆,無人訴情衷。《賣花聲·訴情衷》(詞林正韻第一部 杜安世體2)簫舞殘紅,思也匆匆。秋花已落悵秋風,夢裡難尋,書盡平仄,恨也匆匆。夜寂露華濃,醉看蟾宮。
  • 中國文化的底蘊:古詩詞中的常見意象(下篇)
    昨天小仙給大家說明了古詩詞中最常見的五種意象:月亮、酒、梅花、桃花、蝴蝶,今天繼續給大家說說其他常見的意象。>>>中國文化的底蘊:古詩詞中的常見意象(上篇)楊柳杜宇聲聲不忍聞。——李重元《憶王孫·春詞》另外,杜鵑和鷓鴣雖然是兩種不同的鳥,但是在古詩詞的意象卻很相近,比如辛棄疾的「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同樣表達的是一種愁苦的心情。
  • 古詩詞常用意象集錦
    詩詞之所以是詩詞,主要是它有優美的意境,而意象是構成意境的元素,也就是說,意境是由多個意象來構造而成的。所以,意象與意境在詩詞中是非常重要的。什麼是意象?下面我將這些沒有過時、現在依然可以用的意象集中起來,以供大家寫詩詞時參考。1、月亮在古詩詞中,月亮一般是代表思鄉、思念親人的載體,比如,大家都熟悉的李白的詩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又如蘇東坡的「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
  • 古詩詞中最悽涼的一景: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
    古詩詞中的梧桐和秋雨聯繫在一起,似乎總有一種悲哀的情緒籠罩。比如題目當中的這一句:「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古人的離別自然是苦澀的,而如果給這份苦澀一張形象化的圖畫,那就是文中的「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
  • 中國文化的底蘊:古詩詞中的常見意象(上篇)
    於是錦鯉就成了一種意象。說了這麼多,下面可以終於可以進入正題了。古詩詞中最常見的意象有哪些?它們都有怎樣的含義?有哪些代表性的詩詞講到了這些意象呢?下面小仙給大家一一道來。月亮春花秋月、風花雪月都是古詩詞最常見的題材,這兩個詞都包含一個「月」字,由此可見月亮在古詩詞中的地位。在古詩詞中,月亮往往代表對家鄉、對親人的思念。這裡有一個小故事。
  • 豪邁、壯闊、悲嘆、思念、離愁,情意悠悠,看古詩詞中的江水意象
    雖是冬日冷風瑟瑟,卻也感受了一把江風拂面,醒來突然萌生談談古人詩詞中的江水意境,與大家分享。悠悠流水,託付了多少深情厚意,交織著暫短與永恆。古代文人讚美與敬畏自然,敏銳地觀察山川草木的萬千動態,從中深刻地感知時間、體悟生命。懷古與遷逝之感,江潮一片,緩緩地湧動,寧靜而玄妙。初唐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展現了特定時空下的江水和月光。
  • 每天一首古詩詞|辛棄疾: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勝雪
    綠樹聽鶗鴃,更那堪、鷓鴣聲住,杜鵑聲切。啼到春歸無尋處,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間離別,馬上琵琶關塞蒙,更長門、翠輦辭金闕,看燕燕,送歸妾。將軍百戰聲名裂,向河梁、回頭萬裡,故人長絕。綠樹蔭裡鶗鴃聲聲叫得悽慘,令人悲傷難過不已。鷓鴣鳥「行不得也哥哥」的啼聲剛住,杜鵑又發出「不如歸去,不如歸去」的悲切號呼。它們一直悲啼著直到春天歸去再無覓處,芬芳的百花都已枯萎。然而細細算起來,這種愁恨在人間生離死別的痛楚面前,又算得了什麼呢?
  • 如何理解古詩詞中的意象?
    有朋友提問:如何理解古詩詞中的意象?古詩詞意象就是帶有詩人主觀感情的客觀景物。古詩詞意境由多個意象組合而成。打個比方,意象好比蓋房子的磚頭水泥,意境是水泥磚頭所建造的房子,同樣的材料,設計理念不同,房子可以是西式洋樓,也可以是中式園林。這位朋友其實自己在提問補充裡面就做出了回答。古詩詞意象就是帶有詩人主觀感情的客觀景物。
  • 語文為王的時代,古詩詞基礎學習,理解記憶答題方法
    古詩詞:都有一些自帶有感情的詞,如:酒,月,這就叫意象(琴棋書畫),把一些意象合理的拼起來,就構成了一首有意境的詩意象詞舉例:「欄杆」,這種意象是:悲傷,憤怒,如: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再如:「檻菊愁煙蘭泣露」檻:欄杆 菊:菊花,愁:憂愁,煙:霧蒙蒙,比霧更好,蘭:蘭花,泣:哭泣,露:露水,愁與泣:擬人 這些都是符號,要有畫面感,深華出一個情景圖在腦海中出來。
  • 古詩詞鑑賞最全題型解析,滿分答題模板拿去!
    ~今天分享給大家高考古詩詞鑑賞滿分答題萬能模版,純純的乾貨,真心好用哦!~」0 1分析形象型1.提問格式:⑴這首詩塑造了什麼樣的形象?5意象古詩詞的形象包括人的形象以及物的形象。那麼,意象又是什麼呢?簡而言之,詩人在客觀之物上加上主觀之意,便創造出一定的意象。在古詩詞的創作和發展中,有些事物所包含的主觀感情被逐漸固化下來,用以表現特定的場景和寓意。在高考中,有一些意象是反覆出現的。
  • 「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淺談蟬在詩詞作品中的意象流變
    是問蟬本身,還是蟬在古詩詞中的意象?是問虞世南的《蟬》,還是其他作品中的「鳴蟬」、「玄蟬」、「寒蟬」、「秋蟬」、「早蟬」?這個「詩人」又是指誰?即便是採取大數據分析,那我們也要搞清楚,是問古代詩人,還是今天的「詩人」?蟬,就是一種昆蟲。
  • 高考語文試卷常出現的古詩詞意象與典故,轉給學子,防止丟分
    文言文與古詩詞中有許多經典的意象和著名的典故,作者通過意象的選用和典故的借用表達出不同的情感,託物言志。隨著國家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視,文言文、古詩文在高考語文中的分數佔比也在增長,每年高考語文中的文言文和古詩詞閱讀裡常涉及到這樣的考題。
  • 古詩詞文化常識,了解這些,更好背詩!
    最為著名的是杜甫《登高》中:「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流。」2.採薇借指隱居生活。文天祥《南安軍》:「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時非。飢死真吾志,夢中行採薇。」詩中用伯夷、叔齊指責周武王代商為「以暴易暴」,因而隱居首陽山,不食周粟,採薇而食,以至餓死的故事(見《史記·伯夷列傳》),表示了蓄不投降的決心。
  • 十二首描寫愁怨的古詩詞,剪不斷的愁緒,道不盡的相思
    親朋別離、人生失意可能讓人惆悵滿懷,花葉凋零、季節更替也會使人愁怨難解。可是生活就是這樣反反覆覆,永遠就在幸福和痛苦之間來回徘徊。只有坦蕩地面對一切,才能有一顆平靜的心。納蘭性德在《木蘭詞》在寫道:「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 初中古詩詞文化常識,學習詩詞前先了解這些!
    最為著名的是杜甫《登高》中:「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流。」2.採薇借指隱居生活。文天祥《南安軍》:「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時非。飢死真吾志,夢中行採薇。」詩中用伯夷、叔齊指責周武王代商為「以暴易暴」,因而隱居首陽山,不食周粟,採薇而食,以至餓死的故事(見《史記·伯夷列傳》),表示了蓄不投降的決心。
  • 古詩詞裡的風,吹不盡的百般風情
    它是生命的頑強不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無情的野火只能燒掉幹葉,春風吹來大地又是一片綠意浮現。它是新年的喜慶與歡樂: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徵。長安城內一片月光,千家萬戶都在搗衣。秋風吹不盡搗衣聲聲,家家懷念遠在戍邊的親人。何時才能平息邊境戰爭,讓我丈夫結束遠徵。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 十首描寫飲酒的古詩詞,道不盡的滄桑,最後一首膾炙人口
    把酒吟詩,訴說不盡的雅興;共同舉杯,吟誦數不盡的風流。晏殊感懷滄桑,「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葉夢得雨後暢飲,「殷勤花下同攜手,更盡杯中酒。」下面介紹十首描寫飲酒的古詩詞,道不盡的滄桑,最後一首膾炙人口。01、曹操的《短歌行》:「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 許多古詩詞寫愁緒,大多與一種事物相關
    作者 閔曉萍在浩如煙海的古詩詞中,有許多寫離愁別緒的名句,他們大多和水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名句,感受詩人的生花妙筆。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那麼古詩詞到底是怎樣把「水」與抽象的「離愁別緒」連在一塊的呢?「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李白《金陵酒肆留別》)這是作者即將離開金陵,去揚州時贈友人的一首詩。
  • 古詩詞中的「灞橋」意象,你知道多少?一起漲知識
    自此,長安城東逐漸形成「灞」字文化,不但有了「灞橋」,還有了「灞城」、「灞上」、「灞陵」、「灞頭」,而以「灞橋」為中心的詩歌意象,也開始走進中國古詩詞,漢末文人王粲《七哀詩》,已經有句:「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長安。」身逢亂世,初離長安的詩人,踏上灞橋,頻頻回首之中,已定下恨別千年的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