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邁、壯闊、悲嘆、思念、離愁,情意悠悠,看古詩詞中的江水意象

2021-01-15 每天讀文史

自然的濤聲,迴蕩在古典詩詞裡,帶來久遠的壯美與省思。宋詞君時常感嘆古人的智慧,尤其表現在詩詞中,似乎沒有什麼是不能寫的。近日見朋友圈有人曬出武漢二橋的江灘蘆葦,盡當夜在夢中去了一趟江邊。雖是冬日冷風瑟瑟,卻也感受了一把江風拂面,醒來突然萌生談談古人詩詞中的江水意境,與大家分享。

悠悠流水,託付了多少深情厚意,交織著暫短與永恆。古代文人讚美與敬畏自然,敏銳地觀察山川草木的萬千動態,從中深刻地感知時間、體悟生命。

懷古與遷逝之感,江潮一片,緩緩地湧動,寧靜而玄妙。初唐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展現了特定時空下的江水和月光。詩中寫道: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皓月當空,水天相接。時光永無窮盡,人事世代更替,唯有江月依舊。作者暗問:江邊上,何人最先見到月光?江月從何時起照亮人間?宇宙的奧秘、永恆,與江水和月光融為一體。

江水與懷古無疑是詩詞中重要的議題。"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念奴嬌赤壁懷古》攜江浪而來,氣勢雄渾,意象豐富,情感起伏。此詞融匯激昂、沉鬱,留下千古絕唱。江水奔騰,激發懷古追思。蘇軾首先鋪陳江邊之恢宏景觀,繼而遙想三國豪傑之英姿,最後回到現實,發出韶華不再、際遇坎坷的嘆息:"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風流人物、傳奇軼事都隨浪而逝,人生飄忽,亦幻亦真。

在杜甫的筆下,長江亦是深不可測。其《登高》一首備受推崇,明代學者胡應麟在《詩藪》中評此詩"沉深莫測,而精光萬丈,力量萬鈞"," 自當為古今七言律第一",推崇至極!

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重陽之日,詩人登臺於長江之濱,望秋葉紛落,起無盡懷思:"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工整的對仗描繪立體的動態畫像,秋日肅殺躍然紙上。杜甫老病感傷,季節更添悲涼,而長江依然奔流不息。自然的無限反襯人生的有涯,詩人滿腔感慨,冷峻、悽涼中仍見激越之意。

四百多年後,辛棄疾登上鎮江的北固亭,眺望中原。"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詞人化用杜甫的名句,抒發渴望收復失地的愛國情志。原句中的"來"字變作"流",與"悠悠"合韻,意味深長。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幼安在《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中寫道:群山遮擋了我的視線,但是擋不住向東而去的江水。對於此句,後人有昂揚和悲觀兩種解讀,也有評析認為,詞人雖然面對現實的無奈,但仍然抱有希望,遂以江水言志。

既然談英雄與千古事,就少不了被放在三國演義卷首的"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這是明代楊慎的《臨江仙》,經典至極。長江東去、夕陽依舊、青山常在,而英雄已然隱沒在歷史的浪潮中。興亡盛衰,世事代謝,盡為此滾滾"江水"所衝洗、收納。古今萬事,皆付笑談。隱士的瀟灑超然,比較蘇軾的"驚濤拍岸",似更勝一籌。

江水可談自然天地,宇宙萬物,像張若虛,還可懷古,像蘇軾、楊慎等,論亙古事,著千古情。也可寫人生,像杜甫寄情江水。也能抒發兒女情長,或愛情、友情甚至是家國情思。

這時候李之儀唱著歌,從江的那頭走來。

卜算子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

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詞人以女子之口託言,融相思、離恨於江水,構思巧妙。讀者彷彿看到,佳人凝神佇立江邊,愁懷難解。此詞音韻婉轉,朗朗之聲似水波流動,一起一伏,盡顯深情。

李白登上黃鶴樓,在煙花三月送著故人去揚州,只見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意象華麗,豪放灑脫。春色絢爛,孤帆漸遠,友人將要去到繁華的揚州。"唯見"二字凸顯依依別情,江水蘊含深厚的友誼,流向天際。全詩明快流暢,語停意未盡。詩仙的氣度,無人能及。人總有別離時,詩仙好送別,離開一地,自然少不了朋友粉絲們的歡送。

金陵酒肆留別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嘗。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暮春江南,花香、酒香飄滿了酒店。歡聲笑語間,友人舉杯為李白送行。詩人說:請你們問一問那東流的江水,離別之意與它相比,誰短誰長?這一首留別詩,恣意暢快,運用了擬人、對比、反問的手法,生動地表現了青年才俊的深厚友情,清新喜人。

若論寫江水最痛的領悟,恐怕就數李後主了。那一句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還有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表達的是無盡的悔恨和痛。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絕筆。南唐後主的春水情愁,乃詞界絕唱。李煜的詞風明淨率真,無論富貴還是悲苦,皆可揮就華章。其被俘後,詞作的主題由奢華安逸轉為家國之恨,詞境悽涼悲壯,感人至深。"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以滔滔江水比擬愁情,將濃重哀傷推向極致,筆力空前絕後。王國維評曰:"李重光之詞,神秀也。"

隨歲月奔湧,古典詩詞多融情於景。內在的心意與外在的物象結合,由此拓展了文字表達的範圍,使得抽象的感情具體化、形象化,從而增強了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宋詞君感慨著江水意象的妙用,反映出古代文人的時間意識、歷史認知、生命態度及其對自然的鐘情與探索。豪邁、壯闊、悲嘆、思念、離愁,都傾注於脈脈清流,且隨歲月奔湧。唯有漢字及漢語的獨特與非凡,方能成就如此開闊、深沉、靈動的意境。看完之後,朋友們是否有一種衝動,去江河之岸抒發一下內心的情感呢?

相關焦點

  • 中國文化的底蘊:古詩詞中的常見意象(上篇)
    於是錦鯉就成了一種意象。說了這麼多,下面可以終於可以進入正題了。古詩詞中最常見的意象有哪些?它們都有怎樣的含義?有哪些代表性的詩詞講到了這些意象呢?下面小仙給大家一一道來。月亮春花秋月、風花雪月都是古詩詞最常見的題材,這兩個詞都包含一個「月」字,由此可見月亮在古詩詞中的地位。在古詩詞中,月亮往往代表對家鄉、對親人的思念。這裡有一個小故事。
  • 古詩詞常用意象集錦
    詩詞之所以是詩詞,主要是它有優美的意境,而意象是構成意境的元素,也就是說,意境是由多個意象來構造而成的。所以,意象與意境在詩詞中是非常重要的。什麼是意象?下面我將這些沒有過時、現在依然可以用的意象集中起來,以供大家寫詩詞時參考。1、月亮在古詩詞中,月亮一般是代表思鄉、思念親人的載體,比如,大家都熟悉的李白的詩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又如蘇東坡的「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
  • 中國文化的底蘊:古詩詞中的常見意象(下篇)
    昨天小仙給大家說明了古詩詞中最常見的五種意象:月亮、酒、梅花、桃花、蝴蝶,今天繼續給大家說說其他常見的意象。>>>——吳文英《風入松·聽風聽雨過清明》除了離別、思念外,詩詞的楊柳還有另一層意思,那就是和桃李一樣表示春天,因為楊柳是春天最具代表性的植物之一。就連民間的《數九歌》裡也有「五九、六九,河邊插柳(一說沿河看柳)」的句子。
  • 別時長亭柳依依,總結古詩詞中常見的意象,幫孩子讀懂更多古詩
    意象是閱讀古詩詞時的一個重要概念,認識並積累古詩詞中的常見意象,是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的一項任務。學會總結古詩詞中的常見意象,就仿佛拿到了一把打開詩詞寶庫大門的鑰匙,可以幫助孩子們讀懂更多古詩詞。什麼是意象呢?詩人在觀察客觀事物時,往往會加上自己的主觀之意,所以古詩詞中出現的景物,就不可避免地籠罩了一層作者的主觀色彩。
  • 離愁最苦,思念最長,三首盼歸詞,看哪一首最情深意長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唐.白居易《長相思·汴水流》感悟 :明月夜,女主人高樓獨倚,思念著久別不歸的愛人。悽涼的月色下,這近處蜿蜒曲折的流水,那遠方綿延不絕的吳山,此刻都如女主人那悠長的思念一般綿綿不絕。
  • 如何理解古詩詞中的意象?
    有朋友提問:如何理解古詩詞中的意象?古詩詞意象就是帶有詩人主觀感情的客觀景物。古詩詞意境由多個意象組合而成。打個比方,意象好比蓋房子的磚頭水泥,意境是水泥磚頭所建造的房子,同樣的材料,設計理念不同,房子可以是西式洋樓,也可以是中式園林。這位朋友其實自己在提問補充裡面就做出了回答。古詩詞意象就是帶有詩人主觀感情的客觀景物。
  • 詩詞中的雁——從雁的意象看人生百態
    從古至今,很多詩詞中都出現過雁這一意象。為何古人如此鍾愛雁?雁又被寄託了什麼呢?雁意象在我國古代文學作品中大量出現。翻開歷史的書卷,一隻只「雁」便從詩文中飛了出來。有的借鴻雁遷徙的習性,與人們安土重遷的性格和不得不背井離鄉的現狀相契合,離開故土、浪跡天涯的古人,在雁身上看到了自己居無定所、漂泊無依的境況,大雁也因此成為人們思念故鄉,懷念親人的形象載體,羈旅而漂泊在他鄉的遊子,大雁總會引起他們的思鄉之情,表達自己離開故土、浪跡天涯對故鄉的思念之情,也有因鴻雁傳書的故事而流露出的相思之情。
  • 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詩詞中的15個「春水」名句
    這句十分的唯美,其實古詩詞中也有許多很美的「春水」名句。今天和大家一起讀一下詩詞中的15個「春水」名句。1、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這句堪稱寫「愁」的千古絕唱。愁緒見不了,摸不著,說不清,也道不明。但是李煜卻把它比喻為浩浩蕩蕩向東流去的春水(春天的河水/江水)。
  • 古詩詞意象分享:鷓鴣聲聲,訴不盡幾多愁
    這是古詩詞中,非常常見的意象之一。本系列美文,我們一起來積累古詩詞意象知識,一起來感受大千世界裡,那些寄託著無數詩人詞人的,物質存在。鷓鴣是中國南方常見的一種鳥類。我們經常看到的是中華鷓鴣,大小比我們家養的雞,要稍微小一點點,體表黑中帶白片。
  • 古詩詞裡的相思,情真意切,催人淚下
    相思,是古詩詞永恆的主題。無論親情、愛情還是友情,相思都是其升華的催化劑。古詩詞裡的相思,源遠流長。白居易: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長相思》(唐)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頭。吳山點點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
  • 【每日一首古詩詞】送杜十四之江南
    你好,我是星荷,每日一首古詩詞,這是我們一起閱讀的第71首古詩詞。【白話譯文】荊州和吳地一水相隔,你離去時春江上水汽瀰漫。日薄西山,遠去的帆船要在何處停泊?極目遠眺至天際的盡頭,真是讓人愁斷腸。對好友的關心與擔憂如同眼前的江水一般,傾瀉而出。可以說前三句都是為了這最後一句而準備的,在前面的烘託之下,讀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詩人心中的離愁別恨是如何「斷人腸」的。此詩從眼前的景色入手,寄情於景,讓面前的這一條江水染上了自己離愁別緒,抒發了對好友杜晃的關切與思念。
  • 高三寒假複習之古詩詞鑑賞:人間歲月如流水,客舍秋風今又起
    尾聯「江上蟬鳴空滿耳」,動靜結合,「空滿耳」與崔顥《黃鶴樓》「白雲千載空悠悠」的「空」都有「空間」之意。本題考查對古詩詞句的理解與賞析情感和手法的能力。要做好這道題需要考生具有揣悟詩句大意、把握藝術手法、理解思想情感等基本功。本題四個選項涉及的角度比較單純,主要是理解詩句內容和作者抒發的情感,另外就是寫作特點。只要細緻分析選項和原文的出入點,不難。
  • 意象是什麼?意象如何分類?最簡單最正確的解讀來了
    一、意象是什麼意象是什麼?意象是表達了某種意思的事物。這個問題相對比較簡單,容易理解,也沒什麼爭議。提起意象,很多人都會想到古詩詞。沒錯,意象基本上屬於古詩詞專用,雖然在別的行業和領域也有使用,但是都借鑑了古詩詞。無論意象怎麼使用,其中的意思都是一樣的,都是在古詩詞中的意思。
  • 古典詩詞裡的絕美意象|柳: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柳,是我們常能見到的一種植物,也是古典詩詞中的一個經典意象。因「柳」與「留」、「絲」與「思」諧音,人們漸漸形成了折柳贈別的習俗,柳也便成了詩人們抒發離情別緒的載體。李白的《勞勞亭》,「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便真切地寫出了友人間折柳送別的離愁與不舍。
  • 詩詞入境一字間:詩詞中的20個高頻意象分享
    胡應麟說:「古詩之妙,專求意象」(《詩藪》)。大凡「意境」超然的詩詞,都離不開意象的巧妙運用。克羅齊在《美學》中乾脆說:「詩是意象的表現」。夜雨,暮雨,多形容離愁,所以,也有思念懷人的意味。新雨,朝雨等表清新明亮之景。風雨,煙雨,用於詠史,形容歷史變遷。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杜牧)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陸遊)一蓑煙雨任平生。(蘇軾)瀟瀟暮雨子規啼。
  • 這幾首古詩詞中的「悠悠」都是何意
    以下的幾首古詩詞中,都寫到了「悠悠」一詞,那你知道都是何意嗎? 一、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 ,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悠悠】:飄蕩的樣子。句意:黃鶴一去再也沒有返回這裡,千萬年來只有白雲飄飄悠悠。
  • 灞橋柳,沈園柳,章臺柳,古詩詞中的楊柳意象你知道多少個?
    楊柳作為春天的象徵,經常出現在我國古典詩詞中,詠柳詩詞之多,與松、竹、梅不相上下。松竹梅合稱「歲寒三友」,因寒冬時節仍可保持頑強的生命力而得名,象徵高尚的人格,也藉以比喻忠貞的友誼。楊柳則是一個情意纏綿的常見意象,表示離愁別恨、代指故鄉、愁的象徵、借指春天、韶華易逝的人生感慨、象徵美女、喻指愛情、借代小人等。.楊柳因「柳」、「留」二字諧音,經常暗喻離別。
  • 古詩詞中的異地戀——送給那些遠隔山川的戀人們
    在交通不便的古代,異地戀的他和她更為相思難耐,那些古詩詞中的異地戀也因而更加感人。今天,三順給正在遠隔山川或即將遠隔山川的你和你的愛人送上幾首古代的戀歌,希望所有有情人都能終成眷屬。卜算子·我住長江頭宋·李子儀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
  • 漂泊在外思念故鄉,唐代詩人寫下一首千古絕詩,道盡離愁與人生
    他鄉之人每逢佳節總會更加思念故鄉,又是一年歲末,農曆新年即將到來,歸家的人們愈發多了起來,但依然還有很多人在盼望著回家,漂泊在外的離愁和思念令人輾轉難眠,古人亦是如此。唐代有位詩人在客居他鄉時寫下了一首經典古詩,站在渡口邊望著明月和江水有感而發,將遠離故鄉的遊子思念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一起來品讀這份離愁與人生。
  • 古詩詞中的「灞橋」意象,你知道多少?一起漲知識
    自此,長安城東逐漸形成「灞」字文化,不但有了「灞橋」,還有了「灞城」、「灞上」、「灞陵」、「灞頭」,而以「灞橋」為中心的詩歌意象,也開始走進中國古詩詞,漢末文人王粲《七哀詩》,已經有句:「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長安。」身逢亂世,初離長安的詩人,踏上灞橋,頻頻回首之中,已定下恨別千年的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