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的底蘊:古詩詞中的常見意象(上篇)

2020-12-14 小仙說詩詞

中學課本上有一句很重要的話: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以前中國的經濟實力比較落後,因此中國的方方面面都受到國際社會的質疑,包括中國文化。港臺流行音樂、好萊塢大片、日本動漫等如同潮水一般衝擊著我們。

但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中國的文化產業出現了空前繁榮的局面,中國的文學、藝術、音樂、動漫、影視等等,不僅在國內佔據了主動地位,而且走出國門,受到了全世界越來越多的關注和喜愛。

正因為如此,莫言才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正因為如此,美國的特裡普會讓孫女從小學中文;

正因為如此,中國拍攝的《流浪地球》,才會讓卡梅隆都點讚。

可如果要問什麼是中國文化,可能很多人一時之間不知從何說起。

的確,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底蘊何其深厚!

唐詩宋詞是中國文化;天人合一是中國文化;青銅器、瓷器是中國文化;琴棋書畫是中國文化;萬裡長城是中國文化;京劇崑曲也是中國文化……

今天小仙就只選取詩詞中常見的意象,來大致領略一下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首先,我們要解釋一個問題:什麼是意象?百度百科上的解釋是這樣的:

小仙的理解就是:生活中的事物,和文人的思想產生共鳴,從而賦予事物獨特的內涵,這就是意象。

說起來有點抽象,舉個例子就很容易明白了。比如說錦鯉,本來不過是比較美的一種觀賞性魚類,但是現在在網絡上,成了好運的象徵。於是錦鯉就成了一種意象。

說了這麼多,下面可以終於可以進入正題了。古詩詞中最常見的意象有哪些?它們都有怎樣的含義?有哪些代表性的詩詞講到了這些意象呢?下面小仙給大家一一道來。

月亮

春花秋月、風花雪月都是古詩詞最常見的題材,這兩個詞都包含一個「月」字,由此可見月亮在古詩詞中的地位。在古詩詞中,月亮往往代表對家鄉、對親人的思念。

這裡有一個小故事。

有個中國留學生在美國遇到一個對中國文化特別感興趣的美國學生,那個美國學生要他念一首中國的詩詞。他就背了那首中國三歲孩子都會背的《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然後,將它翻譯成英文解釋給美國學生聽。美國學生聽了很不解。因為在西方的文化中,月亮往往和狼人聯繫在一起的,他不明白為什麼詩人看到月亮就會想起故鄉。

那個留學生一時之間也呆了,因為月亮和故鄉從小就在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心靈深處留下了烙印。對於中國人來說,望月思鄉是一件最常見的事。

我們看到月亮,會想起蘇東坡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會想起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會想起李白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會想起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會想起張繼的「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但是這一切,如何能三言兩語向外國友人解釋清楚呢?最後那個留學生感慨萬千。出國以前,都以為「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但是出國之後,就是這一件小事讓他突然想說:「中國的月亮比外國的美」啊!

從杜康釀酒開始,「酒文化」就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重要分支。「琴棋書畫詩酒花」成為文人的七大雅事。

之前小仙也給大家盤點過詩人中的那些酒鬼,最出名的包括竹林七賢、陶淵明、李白、李清照等等。

>>>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詩人中的那些酒鬼

在古詩詞中,酒往往和知己、離別、思念、愁緒等相關聯,有時也代表或豪邁或消極的人生態度。

知己的: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

離別的: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思念的: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

愁緒的: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豪邁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消極的: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古詩詞中關於酒的還有很多很多,小仙就不再舉例了。溫馨提示:小酌怡情,可不要貪杯哦!

梅花

梅花,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和松、竹並稱「歲寒三友」,又和「蘭、菊、竹」並稱「四君子」。

梅花傲雪凌霜、不與百花爭春,在詩詞中往往象徵高潔、孤傲、堅強的品格。包含梅花的詩詞很多,最出名的要數林逋的《山園小梅》中的兩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林逋非常喜愛梅花,他一生未娶妻,將梅花當作自己的妻子,世稱「梅妻鶴子」。除此之外,小仙再舉幾個例子: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陸遊《卜算子·詠梅》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盧梅坡《雪梅》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王安石《梅花》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王冕《墨梅》

除了梅花,松柏、菊花、翠竹、蘭花、荷花等在詩詞中也有相近的寓意,小仙就不贅述了。

桃花

桃花是春天最常見的花朵,也是古詩詞中常見的意象。桃花燦爛,在古詩詞中的寓意往往和愛情有關,這一意象從詩經中就開始了:「灼灼其華,桃之夭夭」。

關於桃花的詩詞,大家最熟悉的應該是崔護的《題都城南莊》吧: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自從陶淵明寫了《桃花源記》之後,桃花在詩詞中又多了一層美好的寓意,代表著我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比如張旭的《桃花溪》:

隱隱飛橋隔野煙, 石磯西畔問漁船。

桃花盡日隨流水, 洞在清溪何處邊?

桃花在陽光明媚的春光中開放,也春天最常見的花朵,因此桃花也成了春天的代稱。比如張志和的《漁歌子》: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蝴蝶

蝴蝶最早在文人的作品中出現,就是在莊子的《齊物論》中。「莊周夢蝶」成為家喻戶曉的典故。就連《王者榮耀》中的莊周,四個技能有兩個和蝴蝶有關。這也算是為傳統文化的普通做了一點貢獻。

蝴蝶在古詩詞中的寓意,主要有以下幾種:

1、從莊周夢蝶衍生出來的,代表一種亦真亦幻的境界,比如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李商隱《錦瑟》

蝴蝶夢中家萬裡,子規枝上月三更。——崔塗《春夕》

2、因為蝴蝶雙雙在花叢中翩翩起舞,因此也成為愛情的象徵,比如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

3、蝴蝶生命短暫,因此又代表韶華易逝的感慨,比如:

鶯愁蝶倦晚芳時,縱是明春再見應隔期。——曹雪芹《南柯子·柳絮》

4、蝴蝶在花叢中自由飛舞,有時也會成為田園生活的嚮往和對自由的追求,比如: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楊萬裡《宿新市徐公店》

古詩詞中常見的意象還有很多,今天小仙先給大家說這五種,明天繼續!

更多相關文章:

>>>蘇軾最經典的十首詞,每一個中學生都應該背下來!

>>>這十首詩,代表了唐朝五言詩的最高水平!

>>>這十首詞,代表了宋詞的最高水平!

相關焦點

  • 中國文化的底蘊:古詩詞中的常見意象(下篇)
    昨天小仙給大家說明了古詩詞中最常見的五種意象:月亮、酒、梅花、桃花、蝴蝶,今天繼續給大家說說其他常見的意象。>>>中國文化的底蘊:古詩詞中的常見意象(上篇)楊柳和桃花一樣,楊柳成為詩詞中常見的意象,起源於詩經。
  • 別時長亭柳依依,總結古詩詞中常見的意象,幫孩子讀懂更多古詩
    意象是閱讀古詩詞時的一個重要概念,認識並積累古詩詞中的常見意象,是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的一項任務。學會總結古詩詞中的常見意象,就仿佛拿到了一把打開詩詞寶庫大門的鑰匙,可以幫助孩子們讀懂更多古詩詞。什麼是意象呢?詩人在觀察客觀事物時,往往會加上自己的主觀之意,所以古詩詞中出現的景物,就不可避免地籠罩了一層作者的主觀色彩。
  • 古詩詞中的無我之境,絕頂高手才能達到!
    之前小仙和大家聊過古詩詞中的意象:>>>中國文化的底蘊:古詩詞中的常見意象(上篇)中國文化的底蘊:古詩詞中的常見意象(下篇)>今天和大家聊聊古詩詞中的另一個小知識:情景。有意思的是,在古典文化中,「無」的境界,總是比「有」的境界高。
  • 如何理解古詩詞中的意象?
    有朋友提問:如何理解古詩詞中的意象?古詩詞意象就是帶有詩人主觀感情的客觀景物。古詩詞意境由多個意象組合而成。打個比方,意象好比蓋房子的磚頭水泥,意境是水泥磚頭所建造的房子,同樣的材料,設計理念不同,房子可以是西式洋樓,也可以是中式園林。這位朋友其實自己在提問補充裡面就做出了回答。古詩詞意象就是帶有詩人主觀感情的客觀景物。
  • 古詩詞常用意象集錦
    詩詞之所以是詩詞,主要是它有優美的意境,而意象是構成意境的元素,也就是說,意境是由多個意象來構造而成的。所以,意象與意境在詩詞中是非常重要的。什麼是意象?下面我將這些沒有過時、現在依然可以用的意象集中起來,以供大家寫詩詞時參考。1、月亮在古詩詞中,月亮一般是代表思鄉、思念親人的載體,比如,大家都熟悉的李白的詩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又如蘇東坡的「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
  • (全是乾貨)古詩詞中常見的意象之東風
    古詩中的意象,就是(物)象與(情)意的組合.即詩中的形象,它不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詩中所寫的景和物,還包含了作者的情思.詩歌意象因物象的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可以是事,也可以是人;有的是單一的,有的是多個的.
  • 中國古代文學中有很多意象,淺談桃花意象在中國古典文化中的演變
    在中國古代文學中,有很多意象,其中花卉、植物等運用猶多,簡單來說,意象就是人們將自己的想像與情感附著在某一客觀物體上,以此寄託自己想要表達的東西,在我國古典文學中,有很多常見的意象,如代表高潔的宋梅竹菊、寄相思之情的明月清風等,桃花作為一種意象在中國古典文化中出現的頻率極高,各朝各代都有對桃花意象作出不同的解讀。
  • 古詩詞意象分享:鷓鴣聲聲,訴不盡幾多愁
    這是古詩詞中,非常常見的意象之一。本系列美文,我們一起來積累古詩詞意象知識,一起來感受大千世界裡,那些寄託著無數詩人詞人的,物質存在。鷓鴣是中國南方常見的一種鳥類。我們經常看到的是中華鷓鴣,大小比我們家養的雞,要稍微小一點點,體表黑中帶白片。
  • 詩詞中常見的20個意象,如詩如畫
    詩詞中常見的20個意象,如詩如畫 2020-09-24 16: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意象是什麼?意象如何分類?最簡單最正確的解讀來了
    一、意象是什麼意象是什麼?意象是表達了某種意思的事物。這個問題相對比較簡單,容易理解,也沒什麼爭議。提起意象,很多人都會想到古詩詞。沒錯,意象基本上屬於古詩詞專用,雖然在別的行業和領域也有使用,但是都借鑑了古詩詞。無論意象怎麼使用,其中的意思都是一樣的,都是在古詩詞中的意思。
  • 劉寧《近現代作家視域中的西安意象》出版
    三秦都市報——秦聞訊(記者 王嬌莉)陝西省社會科學院文學藝術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劉寧新著《近現代作家視域中的西安意象》由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出版。據悉,該書是劉寧耗時多年,以文本細讀、史料考證、田野考察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完成的一部百年西安城市史、文學地理學研究專著。
  • 古詩詞中的情景交融
    中國詩詞,緣情言志,這是數千年來的傳統。統編語文教材收錄了不少經典古詩詞作品,選擇的時代跨度較大,囊括了從先秦到明清各個時期的經典詩詞,包含的題材眾多。那麼,教師如何用好教材,教好古詩詞呢?日前我聽了江蘇省第21屆青年教師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觀摩課中的幾節古詩詞教學課,其中《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這節課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 灞橋柳,沈園柳,章臺柳,古詩詞中的楊柳意象你知道多少個?
    楊柳作為春天的象徵,經常出現在我國古典詩詞中,詠柳詩詞之多,與松、竹、梅不相上下。松竹梅合稱「歲寒三友」,因寒冬時節仍可保持頑強的生命力而得名,象徵高尚的人格,也藉以比喻忠貞的友誼。楊柳則是一個情意纏綿的常見意象,表示離愁別恨、代指故鄉、愁的象徵、借指春天、韶華易逝的人生感慨、象徵美女、喻指愛情、借代小人等。.楊柳因「柳」、「留」二字諧音,經常暗喻離別。
  • 電影翻譯中文化意象的重構、修潤與轉換
    摘 要:電影翻譯中文化意象重構能及時有效地吸引廣大觀眾。而對文化意象作恰如其分的修潤,能使譯文在有限的時間內傳達於觀眾。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導致了某些文化意象的不等值,採用直譯手法處之,會使觀眾難以認同。
  • 高考語文試卷常出現的古詩詞意象與典故,轉給學子,防止丟分
    文言文與古詩詞中有許多經典的意象和著名的典故,作者通過意象的選用和典故的借用表達出不同的情感,託物言志。隨著國家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視,文言文、古詩文在高考語文中的分數佔比也在增長,每年高考語文中的文言文和古詩詞閱讀裡常涉及到這樣的考題。
  • 古詩詞中的「灞橋」意象,你知道多少?一起漲知識
    「灞橋」一詞的出現作為中國古代十大名橋之一,早在春秋時代,「灞橋」的名字就已經出現在典籍中。「灞橋」因「灞水」而生。作為長安八水之一,「灞水」原名「滋水」。據《漢書·地理志》記載,春秋時期,秦穆公稱霸西戎,灞河「古曰滋水,秦穆公更名,以章霸功」。
  • 常德市一中柳葉湖學校:「誦千古詩詞,揚中華文化」
    為了引領學生走進中國詩詞文化,了解祖國詩詞文化精華,接受詩詞文化的洗禮,沐浴詩詞文化的恩澤,增強詩詞文化底蘊,構建書香校園。常德市一中柳葉湖學校八年級部於5月20日晚上六點半在學校道德講堂舉行了「誦千古詩詞,揚中華文化」為主題的詩歌吟誦活動。
  • 超全總結:幫你搞定中學古詩詞鑑賞!
    這裡就不多贅述了,常見的古詩分類及主題情感見下圖。二、意象意境意象包括意和象,是指詩人的立意與所描寫物象的結合,是詩歌中浸染作者思想感情的人、物、景、事等。意指作者的思想情感,象指作者思想情感寄託的載體,有實象和虛象兩類。
  • 蟬,詩詞中的美好意象與現實中的悲慘結局
    蟬,又名知了,一種在夏天常見的昆蟲。蟬的幼蟲,又名知了猴,生活在地下,一般經過兩、三年以上才能鑽出泥土,有的甚至長達十幾年。蟬在夏天可以說是出盡了風頭,大多數動物因為天氣炎熱而無精打採,只有蟬好像有使不完的勁,一天到晚叫個不停。
  • 《中國詩詞名篇名句賞析》:解讀學習古詩詞的當代意義及方法研究
    為了改變詩詞誤用的現象,普及中國詩詞與中國文化,李定廣教授參與了《中國詩詞大會》的命題製作,並編選、評註、賞析500餘首,跨越中華3000年的經典詩詞,將其記錄在《中國詩詞名篇名句賞析》一書中。 在《中國詩詞大會》熱播,掀起全民詩詞狂歡的同時,學習古詩詞的當代意義及方法,也成為大眾關注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