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本堂明清木雕博物館第【519】期
本期字數1885 閱讀需要3分鍾
我,收藏木雕的過程是美好的
因收藏、研究的時間比較久,所以過程中,結實了諸多朋友。
這些朋友中有收藏家、畫家、學識淵博的學者們、還有許多受我影響而喜歡上木雕的朋友們。
多年來,同全國各地藏友間交流藏品,享受藏品帶來的快樂。
到全國各地藏友所在地旅遊,參觀他們各自的博物館,享受藏品、美食、美景帶來的快樂。
著名畫家高卉民老師,擅大寫意花鳥藝術。最近,向他請教花鳥紋藝,過程中,我對明清時期,尤其明末清初時期木雕花鳥紋藝術,有了深一步的了解。
知識淵博的學者,面對木雕紋飾語言,錦上添花,給予我拓片作品命名,增添了木雕拓片藝術的美學價值、人文價值。
藝術評論家,提供資料,探討木雕紋樣的理論基礎與相關問題的架構。
關於中國紋藝類的書籍,不是很多,友人們在國外幫助購買,最近收到一本由臺灣郵寄過來的書籍,這位友人,因疫情很久沒有見面,他郵寄的書,對我幫助很大。
身在經濟欠發達地區,但不乏全國各地,有情懷的朋友們,幫助搭接各種資源,推進木雕藝術走進大眾視野。
《明清木雕花板研究》微信平臺,今年已是第七年,持續發布了519期,關注的讀者中有資深的古建研究學者、有藏家、有共同愛好的朋友們。
收藏的木雕題材豐富,有些木雕看似很平凡,運用傳拓技藝,在拓片藝術中,其紋飾卻熠熠生輝,這點,是我研究木雕、傳拓技藝給我帶來的奇妙、快樂之處。
2020年,將老木雕拓片紋飾,運用現代技術應用到器物上,即《紫煙升處百花開》餐墊,得到朋友們的認可,說明大眾對傳統紋飾符號語言還是敏感的,當我們了解紋飾的價值所在時,紋飾才是高美感的。
90年代,由最初對木雕感興趣,僅僅是單純的喜歡,到多年來的深入研究,認知木雕是建築裝飾藝術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木雕紋藝是傳統紋樣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蘊含的藝術文化內涵,非常值得持續深入研究。
郭恆青 設計 (一位高校大學生,喜歡中國歷史,受我影響而關注木雕藝術。收藏研究,影響當代大學生,讓他們了解中國文化內涵,提高藝術美學感、是一件最有意義的事情)
花鳥紋符號語言
是高美感的
本期題目為花鳥紋,所以展現的都是我收藏的花鳥題材木雕。
裝飾紋樣,是依附於器物上,才能實現。
木雕藝術,良工巧匠們將豐富多彩的裝飾紋樣雕刻在木頭上。
木雕藝術不是「雕蟲小技」,是古人的理想,所以研究木雕藝術,研究其身上的紋藝,意義至為深遠。
華夏大地 人間花鳥情
裝飾藝術,世界上每一個民族都會有自己獨特的風格,中國的裝飾藝術尤其豐富,具有幾千年的歷史。中國的山水畫、人物畫、花鳥畫,市場認知度高,其實,這些繪畫的歷史比較中國裝飾藝術要晚許多年,並且是從早期器物裝飾要素裡積澱發展而來的。
這幅高古喜鵲登梅,平面深浮雕,礦彩籃地,萬字紋外框;
萬字紋,字符四端縱橫伸延,互相銜接,視覺華美,形成的紋圖,稱「萬字錦」、「長腳萬字」,寓意富貴不斷頭;中心雕飾梅花、喜鵲;礦彩籃地,襯託老梅,畫面空靈、剔透;一對喜鵲於老梅枝頭,老梅枝幹多皴,蒼皮斑剝。
此木雕作品,如國畫,大寫意入畫,寥寥幾筆,體現梅花的鐵骨精神。
二朵牡丹,傳達出牡丹作為國色天香之譽的氣場;
牡丹主杆粗壯,蜿蜒曲曲,似在輕舞;
綬帶鳥平立回頭,工匠用綬帶鳥做雕花客,徘徊在牡丹枝頭。
我有幸收藏到這組古徽州花鳥紋木雕,一組四片,今日發布為其中二片。
徽州木雕,實用與審美相結合,根植於中國深厚的傳統文化之中。經歷了幾百年的滄桑變化,藝術高美感特徵仍然綻放光彩。
徽州匠人,雕刻手法高超,徽州木雕,文化積澱深厚,藝術形式多樣,線條優美,風格質樸,格調明朗,繪畫性極強。
乾隆工高嵌花鳥紋
乾隆工高嵌花鳥紋
乾隆至道光年間,能工巧匠層出不窮,木作技巧精湛稱絕,再加上硬木質地細膩、色澤幽邃、紋理自然質樸。這組黃楊木高嵌風格窗楣板,藝術個性突出。
早期,中國牡丹表現形式
當我們了解紋飾的價值所在時
紋飾才是高美感的
未來將是精神文明的象徵
當下,關注中國傳統紋飾的人,逐漸增多,這是非常好的景象。
傳統紋飾,未來將是精神文明的象徵。
此紋飾原板,來自明末清初年間的古徽州,華美。
通過傳拓技藝,紋飾符號在拓片中,繁複華美感增強。
運用現代技術,燙金,也許會開啟裝飾紋樣的一個全新領域。
期待,2021年《紫煙升處百花開》,開啟新領域。
主色:水華朱,雷乃發聲之合色。
銀硃之別稱,中國畫傳統顏料色,亦入藥。胡演《升丹煉藥秘訣》載「升煉銀硃,新鍋內熔,次下水銀一斤,炒作青砂,頭炒不見星。研末罐盛,石版蓋住,鐵線縛定,鹽泥固濟,大火鍛之。待冷取出,貼罐者為銀硃,貼口者為丹砂。今人多以黃丹及礬紅雜之,其色黃黯,宜辨之。真者謂之水華朱。每水銀一斤,燒朱一十四兩八分,次朱三兩五錢」。